財務造假甄別
1 :
GS(14)@2012-07-15 10:30:54http://xueqiu.com/5210774343/21999758
1、什麼是財務造假?
此部分介紹了幾個典型的造假案例,重點說明了造假與激進會計的不同:
√ 從公司內部看,財務造假必然對應假合同、假髮票、假單據等
√ 以湯臣為例說明激進會計處理(大幅盈餘管理)雖然會導致投資者對公司的誤判,
但不會有偽造的假的合同、假的單據,所以不是造假
√ 激進的會計處理很容易向造假演變
2、質疑造假的起點
此部分主要講解了面對報表的外部投資人,如果報表的內容有真有假,我們能相信什麼?比如一家公司收入造假,但其存貨很有可能是真的。搞清楚什麼最可能是質疑造假的起點。
首先,三張財務報表間的邏輯是100%可以信賴的,否則是報表自身錯誤而非造假。
其次,資產負債表上的現金(注意:是期末時點值)基本可以信賴,因為審計機構會向銀行函證現金情況。搞定銀行不是那麼容易。我們注意到有機構用利息收入/存款利率倒推銀行存款,這可用於判斷資金是否被挪用,而不適用於期末現金本身的判斷。
第三,造假主要是為了融資(有時為了配合大股東減持等),具有「龐氏騙局」特徵。這裡所說融資包括銀行信貸支持。目的是為了融資,融資現金流不太可能造假。公司虛假的宣稱自己融到了資(增發、貸款、發債融資等),這也不符合常規。融資現金流基本可以信賴,倒逼出來的自由現金流(=經營現金流-投資現金流)也基本可以信賴。
最後,流動資產中應收賬款、存貨,非流動資產中的在建工程、無形資產等可信程度較差。
這部分還講了造假的成本,造假除了法律風險外,還有很大的財務成本。俗話說「吹牛不上稅」,在財務世界不是這樣的,稅收包括增值稅(營業稅)、所得稅等。出於避稅考量,那些關聯公司報表往往表現出「資本運作」特徵:損益表收入、成本、利潤不大,資產負債表上有很大的應收、應付項目。為將騙局演下去,造假公司甚至會為空中樓閣的利潤支付紅利,其財務狀況進一步惡化。
3、「假」,你藏在哪裡?
如果你宣稱淨賺1000萬,但沒有變成實實在在的現金,那這錢去哪裡了呢?你可以宣稱錢還沒收到(在報表上為應收賬款),也可以宣稱你買成了原材料(存貨),或者你宣稱新添置了機器設備。前兩種是將「假」藏在了流動資產裡,後一種是將「假」藏在了非流動資產裡。這兩種藏法在現金流量表上有不同的特徵。這裡我們做了一個超簡單的、十分鐘的三張報表模型練習。
(a)藏在流動資產裡
典型代表:銀廣夏
圖1:小模型
查看原圖
圖2:銀廣夏現金流
查看原圖
特徵:經營現金流為負值,比公司淨利潤小很多。
(b)藏在非流動資產裡
典型代表:藍田股份
圖3:小模型
查看原圖
圖4:藍田股份現金流
查看原圖
特徵:經營現金流為正值,投資現金流為絕對值相等的負值。
小結一下:講完小模型大家覺著太簡單沒神馬用,但對照這兩家具體公司,發現這個小模型非常好的反映了造假的現實。搞投資,用不著懂複雜的會計知識,搞懂三張表的邏輯關係,足矣。
4、識別造假三部曲
這部分講了識別造假三部曲,這三部是層層遞進的關係。
圖5:識別造假三部曲
查看原圖
(a)造假公司的報表特徵:損益表是愛情片,看著很happy;現金流表是恐怖片,看著嚇人。無論「假」藏在哪裡,自由現金流都是很大的負值。
(b)做點兒可比研究吧,套用華爾街的一句名言「如果這家公司好得讓人覺得不像是真的,那它就不是真的」。這裡用一個例子說明造假公司相對於正常公司各項指標如何離譜。
(c)回到經營現實發現造假。
√ 客戶/用戶是真實存在的麼?
√ 資產真實存在麼?
√ 原材料及各種消耗正常麼?
√ 符合常識與經濟技術標準麼?
5、實戰案例分析之樂視網
根據識別三部曲,思考的內容包括:
√ 報表特徵
√ 與同類公司比較
√ 廣告客戶真實存在嗎?
■ 廣告客戶的「資本運作特徵」
√ 付費用戶真實存在嗎?
■ 實際監測結果
■ 海外代理機構的真實性
√ 影視劇網絡版權知多少?
√ 耗用和常識
通過層層遞進的辨認,我們認為樂視網造假的可能性非常大。
6、實戰案例分析之中恆集團
中恆集團是一家保守質疑的公司,質疑點包括:
√ 經營現金流長期為負
√ 經營現金流與淨利潤不匹配
√ 毛利率高、銷售費用率低
√ 虛增房地產存貨
經過分析和辨認,我們認為中恆集團造假的可能性不大,相關分析見我們的博文。
7、「普通投資者怎麼辦」小討論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討論很熱烈,就不多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