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drzt.html
近幾年中恆持續高速發展,步長的合同僅僅是為投資者增加 一點錦上添花的預期。整個合作過程步長只是簽了合同,基本什麼也沒有做然後解除合同,僅僅扮演了一回過客,僅此而已,中恆一直還是按部就班地做事情。大幅 下跌是因為合作的預期落空,投資者根本沒有考慮解除合同的實質,因為合同簽訂時成為焦點,合同解除影響就被無限放大。實際上事件對中恆的核心競爭優勢沒有 任何影響:優於對手的高品質產品,基本藥物獨家產品,一定的品牌號召力。成長最重要的驅動力也沒有絲毫變化,行業高速增長依然持續,產品銷售暢旺,零批差 價使產品存在一定的提價空間,而且在步長幾乎完全沒有出力的情況下,也基本能完成合同目標,還需要擔心什麼呢?設想一下,當初如果沒有與步長簽合同,現在 這樣的業績不是已經大幅超越原來的預期了嗎?也許中恆又已成為追捧對象,股價不止20元了。
下面是中恆事件前後,與網友交流時的一些思路和想法:
很多中恆的投資者對管理層比較信任,但長期我認為中恆的風險一是政策,二是管理層。
有網友因為我擔心中恆管理層而擔心起來,澄清一下,我的擔心是在買入中恆前就一直有的了,只是覺得這種缺憾完全可控,才投資中恆。任何企業都會有不完美的地方,跟蹤的時候特別注意就是了。(5月23日 14:31)
企業也是短視的,總是喜歡在產品景氣度高峰期時一窩蜂地盲目擴產,投產時常常出現產能過剩行業跌入低谷。中恆與步長合作後並沒有把精力和資源集中到研發有 競爭力的產品中,而是選擇了硫紅黴素、產業園等大而不強中看不中用的項目,幸運的是這些項目還不屬於上市公司,這是我對中恆管理層的擔憂之一。
淡定,一個跌停就是黑天鵝了嗎。先看看是什麼原因再說,即使真正出了一些負面因素,只要不是傷及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也沒什麼大不了的。退一步說,即使真的 發生了黑天鵝,如果你的倉位配置控制適當,損失也是有限的。投資過程中黑天鵝是遲早要碰到的,只是概率極少而已,只要不過度重倉,風險就不會太高。巴菲特 最近兩年買的愛爾蘭銀行也是黑天鵝,適當分散就能迴避風險。(2011-08-22 12:34:32)
以中恆的基本面看,應該一定不會是影響長期持股的因素(2011-08-22 12:57:30)
中恆跌停了,有傳造假,看看丹紅、昆明製藥等幾個同行這幾年的增長,就知道還能假到哪裡去?(8月22日 14:11)
與步長磋商最壞的結果是解除合同(也未必會發生),上半年步長的貢獻本來就不大,解除合同至多使增速略微降低,影響不會太大,特別是長遠而言,而且提價的可能性反而增加了。(8月22日 23:27)
這就是羊群效應,悲觀的氛圍中總是只看到最悲觀的東西,現實情況往往不是最樂觀也不是最悲觀。
(8月23日 10:05)
樂觀時不過度樂觀,悲觀時不極度悲觀,就是理性。情緒會左右判斷力,同樣的事情不同狀態下投資者的著眼點會截然不同,可能會得出完全相反的結論,剔除情緒影響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8月23日 18:34)
文中這一句最有價值:與財務數據低於預期不同的是,血栓通的銷售極其火爆。23日,多家醫藥銷售代理平台的人士向記者證實,「中恆集團的血栓通今年以來銷售比較旺盛,但是貨源開始緊缺,現在已經賣斷貨了。」
產品銷售暢旺,行業競爭對手昆明製藥預增60-80%也印證了需求強勁,在如此好的情況下中恆有必要內幕交易嗎?另外以今年0.65-0.75元的收益 (與步長解除合同的情況下),市盈率只有24-27倍,估值明顯偏低,知道這些就行了。現在的記者見頂點大的事情就瘋狂炒作(這是明顯的東拼西湊之作), 況且真假都不影響中恆的強大盈利能力和長期增長,再跌一下又如何。(2011-08-24 17:17:56)
用過去的漲幅衡量是否投資才是最愚蠢的做法,中國上漲百倍,美國上漲千倍的股票多的是,而且中恆是在下跌80、90%的情況下開始上漲,只有價值與價格才是衡量的標準。(2011-08-25 08:34:42)
我根本不覺得中恆的基本面有多大的變化,僅僅是經營的一個小波動而已,市場是非理性的,短期下跌很正常。張裕涉嫌利益輸送125-84跌33%、茅台調節 收入導致利潤大幅波動181-124跌32%、白藥因行業降價預期75-54跌28%,阿膠提價導致銷量下滑61-37跌40%,幾乎每一個企業都會碰到 短期的困難或者估值較高而出現較大調整,這是長期投資經常會出現並且不可避免的事情。(2011-08-25 08:56:34)
剔除股價的下跌看中恆事件思路會清晰很多,大部分人其實不是在看基本面,而是只盯著下跌:因為跌停了--所以事情糟透了。做一個情景假設:股價沒有下跌,然後再看事件的性質。(2011-08-25 11:21:48)
這個事件包含了很多投資過程中碰到的問題:
1、 要根據掌握的基本事實和常識,而非傳聞、謠言或者大眾輿論獨立思考,獨立判斷。
2、 只有充分瞭解投資的企業,才能有足夠的信心和分辨能力做出自己的結論。
3、投資需要戰略性的眼光,看大局,看主要矛盾,而不能只看表象,過於糾纏於細節,決定長期回報的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4、不要受市場氛圍的影響,包括對股價、基本面的研判,負面環境下要理性看待基本面因素,不要把負面因素無限放大,或者盲目悲觀。
5、 所謂的專業人士評論與媒體報導很多是垃圾信息,要懂得分辨,不要盲信。
梁軍儒2011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