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杜拉拉》熱爆神州吸金3億

1 : GS(14)@2011-01-15 18:35:23

2011-1-8 iM

紅遍全球的內地「八十後」作家韓寒,去年中來港參加書展時曾說道,對於自己的作品能否在香港暢銷這件事一點也不擔心,皆因在香港只要賣出5,000本,便是暢銷書了。

話雖如此,就算在內地,韓寒也不必擔心作品的銷量問題,因他每次有新作推出,總能迅速地賣出數十萬本,其最暢銷的長篇小說《三重門》,至今累積銷量更已高達200萬本。

不過,還有人比韓寒更厲害。

2007年中,當職場小說《杜拉拉升職記》推出市場時,隨即掀起了一股追捧熱潮,小說將內地職場上各種「規則」融入故事中,邊說故事,邊教讀者在職場上的生存與上位之道,馬上被一眾白領和上班族將之奉為職場寶典,小說被喻為較比爾.蓋茨的事?更值得參考,又在中國熱門閱讀網當當網持續88周位列小說銷量第一名,而這個系列的3本小說,更在短短3年間便累計賣出超過350萬本。

《杜拉拉升職記》不但帶起了內地的職場小說熱潮,更被製成舞台劇、電影、電視劇,「杜拉拉」的身價已經超過3億元人民幣。

時至今日,職場小說熱潮依然沒有減退?象,本刊特邀請發掘及出版《杜拉拉升職記》系列的小說編輯,及內地炙手可熱的暢銷職場小說作家,拆解這個新興小說市場的背後現象,同時也教你職場上位之道。

3招打造《杜拉拉》神話

《杜拉拉升職記》系列的3本小說,由2007年中出版至今,銷量早已突破350萬本。職場小說自此在內地愈來愈受普羅大眾歡迎,有不少人認為,這跟其後爆發的金融海嘯有直接關係,因為海嘯期間,內地各行各業都不景氣,企業也紛紛裁員,更有外企決定暫時撤出中國,正當人人都擔心能否保得住飯碗時,看到市面上出現教授上班族如何在職場上生存,以及上位之道的職場小說,便爭相閱讀起來,希望能從中有所得益,對抗經濟危機。

不過,《杜》系列小說的主編、北京博集天卷圖書公司的第一編輯中心副總監蔡明菲,接受本刊訪問時卻道出另一看法,認為職場小說熱潮的興起,另有主因。「不光是在金融危機的時候,內地城市的白領最近這幾年的生活壓力愈來愈大,才真正造就了職場小說的熱潮。」

生活艱難造就熱潮

她以北京作例子說,去年的大學畢業生,月薪約在1,800至2,000元(人民幣,下同)之間,但在北京生活不容易,就算與朋友合租一個各有私人睡房的單位,月租便在1,500元以上,加上生活開支,每月下來根本儲不到錢,萬一丟了工作,就不知如何維持生活。

其實不只在北京,其他大城市如上海、廣州,都有同樣情況,而在這種生活壓力下,人們希望藉?在職場上上位去改善生活質素、減低壓力的意識便愈見強烈。

要達到這個目的,第一步便是先做好職業規劃,並盡可能學習職場上可能發生的一切,職場小說在輕鬆地說故事之餘,同時又融入了一些如何做好職業規劃、怎樣才能升職等職場法則,令缺乏工作經驗的年輕人,從別人的工作經驗中學習職場知識,自然造就了這股閱讀熱潮的興起。

隨?職場小說熱潮席捲全國,市面上出版的職場小說已不下數百種,但蔡明菲指出,要打造一本暢銷的職場小說並不容易,《杜》由一本名不經傳的小說,到在成千上萬的內地書海中突圍而出,當中包含3個重要元素:作者質素、故事中職場規則的融入方法,以及出版前後的小說宣傳。

作者必須任管理層

《杜》的作者李可,是由蔡明菲發掘出來的。她說,一開始在互聯網上看到李可寫的博客,覺得這人擁有能寫出暢銷職場小說的條件:擁有資深的職場經歷,以及寫故事的能力。

「在職場上,一個人能看到的東西,都是往下的,一個普通的職員,不可能看得到企業高層可以經歷到的人事物,這樣的話,小說寫起來便缺乏高度。」她認為職場小說的作者,必須是在大型企業做到一定職級的管理階層。

舉個例子,小說要講述怎樣做一個好的銷售人員,那作者起碼要是個500強企業的銷售總監,如果只是一個普通職員的話,那他頂多可以教讀者請客戶吃吃飯、送送禮,其他的也就沒甚麼了。李可本身是個非常資深的大企業人力資源經理,故她把自己所經歷過的東西寫進小說裏,說服力十足。

除了本身工作經驗要豐富外,不可欠缺的,還有寫作能力。蔡明菲說,大部分職場小說的作者,都是企業高層而非專業作家,但職場小說對文筆的要求,並不比其他種類的小說低,因此並不是每個企業高層,都可成為暢銷職場小說作家。

「職場小說跟情感小說、懸疑小說都不一樣,不光是要說故事,還要同時把職場法則融入其中,讓讀者容易接受之餘,又不感到枯燥。」如果寫得專業性太強,會令故事枯燥;寫得太不專業的話,又不符合讀者群的期望,蔡明菲初看到李可的博客時,就覺得這人能用很輕鬆的文筆,帶出工作上所經歷的種種事情,因此決心邀請李可撰寫《杜拉拉升職記》一書。

章節標題總結法則

找到合適的作者,一本暢銷職場小說可說已成功了一半,但作者交稿後,與編輯一起就如何吸引讀者調整稿件,也是不可或缺的,甚至起?關鍵性的作用。

《杜》的引子片段,講述還是職場新鮮人時的杜拉拉,在民企工作遭遇到老闆的性騷擾,老闆在桌底下用腳去摩挲她的腳背時,杜拉拉急得跳了起來,嘴上卻說︰ 「不好意思,我亂伸腳碰到您了。」相信這一情節,凡是看過《杜》的人都不會忘記,輕鬆活潑的引子,更能吸引讀者看往後的故事。

「故事的引子我們有改動過,原先的引子是比較沉重一點的,後來修改了兩次成了現在的這一個。」蔡明菲續說,書中無論是每個章節的小標題、故事的引子,甚至故事的主角「杜拉拉」這個名字,都是經過調整的。

像是每個章節的小標題,如「和上司要保持一致」、「管理層關心細節嗎?」等,每個小標題都總結了隨後那段文章的內容,有時是職場規則的總結,有時則是故事情節推進的簡介,好讓讀者一看便知道作者在往後的一個章節中,所想表達的意思。

「一開始的時候,故事主角的名字也很普通,就叫杜朝陽,但我覺得這個名字不太有個性,而李可本身寫博客時,是用杜拉拉這個名字的,那我機靈一觸,說那不如就叫杜拉拉吧。」「杜拉拉」這個名字夠特別,給讀者的印象會很深刻,而事後證明,這一改動的效果的確很不錯。

紅白封面設計典型

定稿後,小說正式出版,但出版前後的宣傳工作,是奠定了小說會否暢銷的關鍵,《杜》推出之初也曾經碰釘滯銷,之後在宣傳部署上作了一連串改動後,才把劣勢扭轉過來。

內地圖書的宣傳一般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網絡宣傳,一類是平媒,包括報紙、電台、電視台、雜誌等渠道的宣傳。蔡明菲說,《杜》的第一版上市後,先把一部分內容放在網上連載,希望收宣傳之效,但得到的回響並不大,小說甚至出現了滯銷情況,在百思不得其解下,她偶爾在閱讀網站上看到了一些男性讀者留言,「我們才恍然大悟,最初定下的、針對白領女性的宣傳方針有所偏差,這應該是一本適合所有職場人的讀物。」

為解決這個問題,公司立即調整封面設計,換下了原先的粉色調和高跟鞋剪影,變成了乾淨利落的白底紅字,凸顯中性風格,又為小說加上了紅色搶眼的書腰,寫上「她的故事,比比爾.蓋茨更值得參考」的語句。

一個月後,改頭換面的《杜》,很快便躋身內地熱門閱讀網站卓越亞馬遜和當當網排行的前三甲,隨後銷量也節節上升。紅白兩色的封面設計,更變成「典型」,被其他多種職場小說所採用。

除了封面設計外,由於職場小說的讀者群以都市白領為主,所以出版社把一?城市以及沿海城市設為重點宣傳地點,「小城市一般不會有那麼大的生活壓力,雖然賺的不多,但消費也低,競爭壓力也不大,一?城市則不同,這些地方會有更多的白領讀者。」而沿海城市則向來是外企集中地,故也成為重點宣傳點之一。

職場小說市場仍大

對於職業小說未來的發展,蔡明菲說,經過前兩年的熱潮後,這類小說從2010年開始,發展的腳步有一點放緩了,因為雖不斷有新的作品推出市場,但由於小說的題材與元素都和過往出過的作品相類似,故在沒有新點子的情況下,也就沒再出現新的暢銷作品。「現在國內的職場小說,還是以《杜拉拉升職記》、《圈子圈套》、《輸贏》和《浮沉》等早期作品是賣得最好的。」但蔡明菲指出,這種情況並不代表職場小說只是短期熱潮,隨?職場小說成為了一個全新類別的書籍,還是會一直平穩發展下去。而她口中幾本暢銷的職場小說,正代表?這市場的不同需求和面貌。

《杜拉拉升職記》小說1-3集

作者:李可,其真實身份從未公開,李可只是其筆名,作者自我介紹為某名校本科畢業生,有多間外資企業工作經驗,現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

故事內容:以剛從大學畢業的女孩杜拉拉為主角,講述角色如從在職場中打滾,從銷售助理做起,一步步晉升,最終成為500強美資公司的薪酬與福利經理。

賣點:小說的每個章節中,都可找到作明確地將之融入其中的職場法則。

----------------------------------

一個杜拉拉 吸金3億

《杜拉拉升職記》3年來共出版了3集,銷量超過350萬本,成為職場小說之冠。這個名為「杜拉拉」的小說虛擬角色,更已跳出書本,延伸至其他領域,變成名副其實的搖錢樹,帶來難以預料的豐厚收益。

小說出版不足3年,先有劇組希望將之放上舞台,以話劇形式演出,由開始時預定在小劇場演出,最後因反應熱烈而轉為於1,200人的大劇場演出,最終收入高達1,000萬元。

隨後,內地著名導演張一白及著名女演員徐靜蕾買下其電影版權,由徐靜蕾親自執導並主演,投資1,500萬元拍成電影版《杜拉拉升職記》去年底上映,最終創下了超過1.2億票房。

繼而一家上海傳媒集團買入《杜》電視劇版權,花費2,000萬元製作成32集劇集,再賣給東方衞視等多家衞視播出,最終得到了超過5,000萬元的版權收入,而同步在搜狐網視頻播放的電視劇,日均播放率更超過350萬次。

除此之外,還有發聲書光碟、電視綜藝節目、音樂劇等,直至目前為止,估計《杜拉拉升職記》所衍生出來的各項收益,已超過3億元,更有估計指,這一數字在未來3年裏,將躍升至10億元。

李可亦一躍成為「富豪作家」,她去年登上中國富豪作家榜,緊隨內地著名經濟學家朗咸平而排名第七位,估計該年獲得版稅最少580萬元,比估計版稅收入460萬的韓寒還高一名。(排第一則是寫兒童小說的楊紅櫻,版稅收入估計逾2,500萬元。)

﹏﹏﹏﹏﹏﹏﹏﹏﹏﹏﹏﹏﹏﹏﹏﹏﹏﹏

暢銷作家專訪

美女文藝作家 改寫職場受捧

2007年中,內地熱門網絡社區「天涯網」,有個化名「京城洛神」的作者,開始了一部長篇職場小說的連載。一周後,這個還未寫到1萬字的故事,引起了網民注意。原因之一,是小說開頭講述一間大型跨國科技公司中國區負責人辭職,這令人聯想到當年轟動的Google中國區負責人陳永正辭職事件,引起不少人在網上展開討論。

27出版社爭出版權

這部長篇小說,就是後來出版並大賣的《浮沉》。小說連載一周後,作者崔曼莉便接到了27家出版社的邀請,希望取得這篇小說的出版權。不負所望,小說一出版,便熱銷50萬本,加上隨後推出的《浮沉2》,累積銷量更超過了100萬本。

崔曼莉說,的確是在得知了陳永正的辭職消息後有感而發,便以此作為故事的引子的。

2004年加入I.T.行業的崔曼莉,有不少外企工作經驗,在構思小說時,便順?故事的發展,把這些經歷加了進去,像是說說外企到底是甚麼、外企的文化衝突在哪裏。

崔曼莉其後與讀者接觸,發現《浮沉》的讀者群是以25歲到40歲的上班族為主,而且遍布全球。「有澳洲的讀者說,看了《浮沉》,覺得自己跟做事中的某些角色很像,如果我還想寫這類題材的作品,他有大量的素材可以提供,也有在德國居住了10多年的讀者,說對內地的情況早已不太了解了,但看了《浮沉》後,又漸漸知道了一些現在內地職場和外企的情況。」

從與讀者的交流中,崔曼莉歸納出職場小說之所以能這麼受歡迎的主要原因,「現在的文學和時代有一些脫軌,傳統的作家不大關注當下生活,讀者除了想看一些藝術上的薰陶之外,還希望看到跟自己生活相關的文藝作品,這是一種共鳴。因為看不到,所以產生了一種閱讀的饑渴。」

她又說,每個與她對話過的讀者,都說過這樣的話:作家們把文學看得太高了,但我們希望能看看有人寫寫我們的故事。因此崔曼莉指出,對於職場小說,只要文筆不錯,內容上又有一些自己的職場觀察,便絕對可以吸引讀者蜂擁而至。

再執筆寫剩女房奴

其實大學時修讀中文系的崔曼莉,起初主力寫文藝小說,從2004年起,她開始以民初為背景,寫文學小說《琉璃時代》,寫了3年,卻不知心血能否出版,相反,只是玩票性質隨便寫寫的《浮沉》卻得到很大回響。

她說,起初並沒有想把《浮沉》打造成一本職場小說,小說的內容涉及職場,也因這是現代故事中不能迴避的情節。不過,小說出版時正值職場小說熱潮最高峰,市場根據小說的內容,就理所當然地把這部作品歸入了職場小說類別。

寫作《浮沉》後,崔曼莉說,自己也有了一些改變,知道了讀者的需求,便不再過於執?文學,或是為藝術而藝術,而是更願意去寫一些反映當代題材的作品,像是「剩女」、「求職」、「房子」等相關題目,都是她已經開始寫的故事。

《浮沉》1-2集

作者:崔曼莉,大學畢業後先後從事過專業寫作、電視台主持人、策劃人等,2004年進入互聯網行業,有過國企與外商公司的豐富工作經驗。

故事內容:以夢想成為銷售的女孩喬莉為主角,講述其如何從對銷售一竅不通,漸漸成為可獨當一面的銷售人員。

賣點:崔曼莉本為專業作家,故《浮沉》更具文學性,且其他職場小說主要以外資企業為故事背景,《浮沉》則有涉及國企、民企等內地機構體制。

----------------------------------

職場小說始祖 轉投創業小說

現在市面上的職場小說,一般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以銷售為主題、偏商戰性質的故事,另一類則是以行政、市場、人力資源為主的純職場故事。事實上,商戰小說正是職場小說的前身,而將兩者融合在一起的,便是《圈子圈套》的作者王強。

《圈子圈套》系列小說一共有3本,第一本在2006年10月出版,至今已過去4年多,銷量超過100萬本,被喻為職場聖經。現在定居加拿大溫哥華的王強,曾做過跨國企業的中國區總經理,他對記者說,一開始寫《圈子圈套》時,並沒有想到這本書會成為職場小說的「開山祖」,只是把自己職場上的經歷寫成故事。

創業已成新興大勢

王強本是做銷售的,故小說還是以商戰為主,但他又在書中加入了一些銷售以外的辦公室經歷,如辦公室政治、職場成長等,形成了一種全新的小說類型。

對於職場小說在這幾年中所掀起的熱潮,王強與那些看好職場小說發展的人們,持相反的意見。

他指出了兩點,第一,現在這樣跟風的書太多了,而寫書的作者,其所謂的職場資歷是他不敢恭維的;至於第二點,「職場小說熱潮,其實是反映了整個內地的浮燥和急功近利,也反映了整個內地在建立專業化的職場環境和文化中的困難和扭曲。」

因此,當人們還在捧讀職場小說時,王強已經改變了寫作的方向,改寫創業小說,「創業是這個時代的脈搏,創業的人追求夢想,一步步做自己的事業,我的新書就想寫這些人。」

《圈子圈套》1-3集

作者:王強,在清華大學取得工科碩士學位後,出人意料地到聯想集團做了一名最底層的銷售員,其後用了短短7年時間,從一名普通員工?升到外企在華機構的最高層。

故事內容:男主角洪鈞從最底層的銷售人員做起,在即將成為一家著名跨國公司的中國區代表時,被對手陷害而被迫辭職。故事帶領讀者跟主角一起乘坐「職場過山車」,體驗充滿驚險和智慧的生存之道。

賣點:被喻為職場小說的開山之作、「職場聖經」,為首部在商戰小說中融入職場法則的小說。

----------------------------------

銷售案例變小說 培訓師成名

《輸贏》作者付遙給人的感覺很特別,唸電腦科系出身的他,剛畢業時在國營機構從事電腦軟件開發,後來先後到跨國大型企業IBM和DELL從事銷售工作,10年前又轉到了培訓部門。以「特別」這個詞形容他,是因為這麼一個典型理科出身的I.T.人,竟能跟小說作家這個職業沾上邊。

工作報告捧成小說

他的作品《輸贏》2007年出版,成為內地最受歡迎職場小說之一,3個月內銷量過14萬冊。在深圳訪問這位暢銷書作家,他自己卻說,自己的寫作之路,其實是從寫工具書開始的。「一間出版社的負責人看過我上的培訓課後,邀請我寫一些教授銷售技巧的工具書。」工具書出版後,付遙覺得書本內容的實用性是夠了,但內容卻很枯燥,叫人提不起興致閱讀,於是想到再寫一本以說故事的形式,教導銷售技巧的書,並放到網上連載,這就是《輸贏》的雛型。

說是雛型,是因為《輸贏》剛放在網上連載時的小說性並不強,付遙只是將自己在IBM從事銷售工作時做過的一個銷售方案,把方案的過程寫了出來,「前14萬字其實就是單純的銷售案例。」,之後追讀的網友們提出意見,希望能在案例中加入情感和懸念等元素,以致後來出版的《輸贏》,才更接近於職場小說的形態。

《輸贏》的出版商,博雅光華圖書有限公司的推廣主管喻濤就曾說,《輸贏》與先前的商戰小說比較,開始以實戰案例和多年職場經驗為基礎,融入營銷技巧、知識、商場上孫子兵法的運用等,逐步成了目前職場小說的模式。

內地人勤奮港人專業

曾當過銷售高層,又是專業培訓師的付遙,職場經歷的確豐富,對於職場上的人事物,特別是跟銷售有關的,都能說得頭頭是道。像他曾為DELL在內地與香港的員工進行過培訓,便能道出兩地人的不同。「香港人的溝通技巧較佳,技能上也都達到十分專業的水平,但內地人則較勤奮,不擇手段也要達到目的。」

他舉例說,曾遇過一個做電話銷售的內地女孩,長得不漂亮,於是到影樓拍了一系列「美女照」,並把照片放在MSN和QQ,還發給客戶,「客戶都覺得是在跟美女溝通,打電話時的語氣都變得不一樣了。」業績自然也大幅提升。

又例如,內地來自不同地方的人,在性格上也會有所不同,與之溝通時,便可能要因應這些因素作出應變,「上海人和東北人,包括北京人是一定溝通不來的,做事風格也不一樣,上海人做事很細很認真,承諾的事情都會兌現;北方人在酒桌上可能說得很好,但是不一定會兌現,不過北方人又會覺得上海人缺乏朋友間的人情味。」說到廣東人,他就認為很講究義氣,且做事很低調,屬於最典型的不會說但會做的人,但就沒有北方人會說話。

聽?付遙如數家珍地道出自己對不同事情的看法,就想到,要是把這些東西都加入小說裏,的確是很豐富的情節,怪不得《輸贏》一出版,便與《圈子圈套》在銷量上並駕齊驅,令作者付遙聲名大噪之餘,他的銷售培訓生意更旺。

《輸贏》

作者:付遙,內地知名專欄作家及銷售專家,大學畢業後便加入I.T。行業,曾於IBM、DELL等外資企業擔任銷售主管,現從事培訓及諮詢工作。

故事內容:故事主?圍繞兩個跨國企業,雙方的銷售人員為求得到銀行的超級定單而「跑數」。整個故事發生在一個季度的13周內,每個章節都旨在讓讀者對內地職場的銷售情況加深了解。

賣點:故事為作者曾經歷過的真實個案,具參考價值。

﹏﹏﹏﹏﹏﹏﹏﹏﹏﹏﹏﹏﹏﹏﹏﹏﹏﹏

速讀精華

職場生存上位之道

職場小說之所以得到一眾白領與上班族的支持,是因為讀者可以用看小說的心情,邊看邊學習職場生存與上位之道,那麼就算是剛出社會的職場新鮮人,也可從工作經驗豐富的作者身上,學習還沒經歷過的職場人事物。以下從多本暢銷職場小說內容,精選出10條職業法則,無論北上港人或香港打工族,都可從中獲益:

1. 銷售不是戰爭,商場也不是戰場。戰場上,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而商場,是需要雙生雙贏。

2.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作為下屬,做好本份工作是首要的,莫要隨便去打聽上司的工作進展。

3. 不管成與敗,要和老闆站在同一陣?,共生共榮,這樣他才會為你分擔責任,分散職場的風險。

4. 有些事心知肚明即可,說出來味道就變了,要學會在適當的時候保持沉默。

5. 聯合次要競爭對手,打擊主要競爭對手,之後才集中火力,打擊次要競爭對手。

6. 比起聰明,老闆更喜歡有執行力的員工。做好上司交代給你的事,不是你操心的就不要多想。

7. 職場天條:慎用公司內部Email。

8. 提高觀察力和記憶力,只要見過一面的人,盡可能記住他的姓名和見面時的林林總總,再見面時說出來,可得到對方的好感。

9. 不要把勝負看得太重要,事成固然大吉,不成,最多換一份工作,重要的是,你學到了經驗,積累了知識,這些東西才是真正屬於你的,是比錢更重要的吃飯的本錢。

10. 不要經常埋怨,埋怨別人只說明自己無能,做事情要有廣大心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59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