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買入賺錢利器中石油A,從沒讓我失望過 BIL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bfb5400100qykj.html

   個人投資兩次與中石油A及H擦身而過,不過都是極為短暫的,第一次是抽籤所得,上市首日47元左右拋售(傻子真慷慨),第二次是今年的港股,作為一次短期的投資對沖短線買賣,稍微盈利中,對沖,不多,不考慮長線持有,港股有更多好的投資標的。

 

   中石油A現價比港股貴不到20%,創出歷史溢價新低。為什麼不買H而選擇A,A股的中石油更安全,16元的發行價,套住了幾乎全部二級市場的投資者,10 元的底部堅實得很,甚至可以上升到比價值更重要的政治及穩定程度。而H股發行價低很多,現價仍有大批長線投資獲利者。在A股仍未達到五成的持股比例,個人 要逐步提高至五成的持股比例。中小板及創業板暴跌還不夠,仍是一個定時炸彈。今年回歸A股,一直逢低買進,連旅遊都沒去,五成是理想的倉位。

 

   關於中石油A的基本面,不用多探討,我非常贊同當初高價買入中石油A的很多利好因素及理由,除了價格,這 是一次防守性的投資(持有過多現金也是風險,而且今年失去打新股這種遊戲,傻子不肯接受更高價了)。另外持有寧滬高速,大秦鐵路,金融街,很慶幸,都稍浮 盈,都打算長期持有,她們都是賺錢的機器,傻子都能經營的暴利公司。而且都具有很強的防守性,股息率也很吸引,比放銀行甚至比理財產品更強。跟市場一樣, 我也很擔心經濟會硬著陸,但在恐懼或不安中買進的股票不會差。樂觀或貪婪買進的股票才是悲劇的源泉!!

 

   繼續耐心等待市場禍及池魚的機會,再次強調,遠離中小板及創業板,跌得還遠不夠。即使沒做實業生意的經驗,也要有常識,你家旁邊的小士多生意很好的話,旁邊立馬會有其他人來做,跟你競爭,攤薄你的收益!要做傻子我也不阻礙你,無論是自然資源還是社會資源其實都根本承受不了共同的富裕。

 

閱讀延伸:轉帖一篇,再次認識股票是怎麼一回事。

中石油去年大賺1399億 3年60萬股東割肉離場
  2010年實現淨利1398.7億!

毫無疑問,中國石油(601857,收盤價11.64元)再次憑藉令人瞠目的利潤額成為A股最賺錢上市公司之一。不過,對於經歷了2008年大熊市的
投資者來說,良好的業績依舊不能阻擋他們離開的步伐。《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後發現,自中國石油2007年底回歸A股以來,三年時間已有約60萬股東悄然離去,而從中國石油的股價走勢來看,他們賣價均未達到其成本,難逃割肉離場的命運。

淨利同比增35.6%

作為A股市場的一面旗幟,中國石油的2010年年報終於在各方關注下於今日(3月18日)閃亮登場。

年報顯示,中國石油去年實現營業收入14654.2億元,同比增長43.8%;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398.7億元,同比增長35.6%; 實現每股收益0.76元;每股淨資產5.13元。在交出漂亮成績單的同時,公司還提出了擬向全體股東每股派發0.18元的分配預案。

中石油表示,2010年勘探與生產板塊實現經營利潤1537億元,同比增長46.4%,仍然是公司最重要的盈利貢獻業務板塊。不過,受全年原油價格上 升和國內成品油價格未完全到位影響,煉油與化工業務板塊盈利空間收窄,實現經營利潤78億元,同比下降54.7%。作為公司新利潤增長點的天然氣與管道業 務,實現經營利潤204億元,同比增長7.2%。

對於2011年,中國石油認為世界經濟有望恢復性增長,並將帶動能源需求順勢增長;與此同時,地緣政治、投機炒作等因素也可能衝擊原油供給和需求,也 將對油價的走勢產生重大不確定性影響。而世界能源利用將進一步向節能、高效、清潔、低碳方向發展,天然氣進入發展黃金時期。

3年股東戶數減少逾60萬

中國石油去年近1400億元的淨利潤讓很多投資者感到驚喜,特別是經歷了2008年和2009年的低谷以後,公司去年的業績又重新回到了歷史較高水平。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漂亮的業績依舊沒有擋住股東離去的步伐。

年報顯示,截至2010年底,公司股東人數已經下滑至122.7萬戶,而在三年前的2007年末,這一數字還高達188.4萬戶。記者在梳理了中國石 油近三年定期報告中的股東數據後發現,過去三年時間公司股東戶數除了在2008年一季度有所增加,達213.83萬戶之外,一直都處於下滑趨勢,累計減少 超過60萬戶。

值得一提的是,在過去三年中,作為A股最賺錢公司之一的中國石油的股價走勢並不給力。在經過2007年11月至2008年10月的單邊下跌後,雖然公 司股價隨著大盤反彈,也展開了長達數月的上漲,但也僅僅漲至16元一線,根本無法回到上市之初188萬戶股東的持股成本。更令投資者感到失望的是,此後時 間,中國石油股價又陷入了漫長的震盪盤整,就連2009年7月的16元一線也成為了階段高點。

有意思的是,中國石油在去年四季度曾有一波反彈,但這反而加速了股東出逃的步伐,較去年三季度末累計減少逾8萬戶。在中國石油股價走勢疲軟的去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股東戶數的環比減少分別約為3萬戶和4萬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251

看圖論勢 - 人性:自古以來從沒轉變 黃師傅

http://hk.myblog.yahoo.com/master-wong/article?mid=5099

今日做圖表派。

 

先睇:

 

 

另外一張:

 

第三張:

 

看得出它們之間的共通點嗎?

 

真正有大智的人,不只可以看出共通點,更可看出隨時間推移的結果。

 

再看以下兩張圖。第一張是黃金自1975年的圖,第二張是白銀自1985年的圖。大家又看不看得出和前面三張圖的共通處?

 

你又可否想像一至兩年後的結果?


如有人留言估中上面三幅圖的結果,我會立即開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80

林書豪從沒沒無名到頂尖高手的七個致勝法則 我不是傳奇!

2012-02-27  TWM




「史上僅見的火速成功傳奇故 事!」這則標題,是NBA官方網站給予林書豪的最新定義。

2012年2月,轟的一聲,林書豪像是啟動了開關,他在球場上的火力,從紐約城,瞬間爆發至全世界。

但是,成功絕非偶然,在啟動開關之前,林書豪早已做到了每一個關於成功的真理與條件。

拆解林書豪、閱讀林書豪,你會發現,火速成功不是傳奇。

每一次的精采出手,都是信念、毅力與智慧淬煉而成的結晶。

製作人.楊紹華 撰文‧莊 芳、林讓均 研究員‧楊卓翰二月最新一期︽時代雜誌︾(TIME)亞洲版封面,被NBA籃球新星林書豪手捧籃球跳躍空中的身影所占據,斗大的標題寫著 LINSANITY(林來瘋)。

一張圖片,足以顯示林書豪的風潮,早已從美國延燒至亞洲國家。他的名字Jeremy Lin,一夕之間攻占全球各大媒體版面,幾乎所有人都在談論林書豪的崛起、關注他的表現、震驚於他的傳奇故事。

同樣受到林書豪傳奇故事感動的,包括在全球各地長期教授「成功學」的權威機構—— 卡內基。「在二月初,林書豪才剛剛躥起的時候,我就意外收到了總裁寄來的信。」卡內基大中華區負責人黑幼龍說:「總裁在信中有感而發,林書豪對於信念、信 仰的堅持,令他印象深刻。」在黑幼龍的眼中,林書豪像是一本真實版的「成功學」教科書,「我所教給學員邁向成功應有的正向特質,他全都做到了!」在他看 來,邁向成功的五大推動力量,分別為:自信、溝通、領導、熱忱與團隊合作,「林書豪具備所有成功特質,而且,他不過才二十三歲!」閱讀「林書豪成功學」, 這本書或許並不算厚,畢竟只是二十三歲的小伙子,但是可以發現,所有關於「成功」這件事的必要條件,原來都已成為林書豪十餘年來一路從平凡走向卓越的生命 法則。

林書豪的暴紅不是傳奇,而是把成功真理極致演繹後的一個必然。

法則一

聆聽內心,立定最渴望的明確目標「要成功,首先必須立定目標,然後集中精神向目標邁進。」—— 發明家愛迪生位於加州的帕羅奧圖市(Palo Alto),不只是蘋果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的生前住所,現又多了一位名人—— 風靡籃壇的林書豪。在美國出生的他,五歲起開始接觸籃球,從小就立志打NBA,「我不想當醫生、律師,或是銀行家,因為熱愛籃球,所以追隨夢想。」林書豪 說。

在許多人對於未來還摸不清方向之時,林書豪已經立定志向要走自己的路。哈佛畢業時,他下定決心要先打籃球,給自己一年的時間。無論結果是好是壞,他都要嘗 試看看。日本趨勢大師大前研一曾說,「不以世俗眼光來決定人生方向,而是憑藉對興趣的執著,才能成就人生。」「想做什麼,就去做!」正是林書豪的生活態 度。而去年夏天,林書豪到舊金山舉辦籃球訓練營,也鼓勵在場的朋友:想要做什麼就勇敢地去追求,別在乎旁人否定,凡事就要「Follow your heart !」(跟隨自己的心)。

法則二

接受挫敗,所以不怕失敗「我的人生充滿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所以我才成功。」—— 籃球大帝麥可喬登對於遭受否定這件事,林書豪的「經驗豐富」。由於身高體型不如其他西方球員,再加上黃色皮膚—— 在NBA籃球場上少見的膚色,使得他的籃球路困難重重。即使充滿鬥志,仍然苦無機會表現。

高中時,幫助學校拿到州冠軍,卻申請不到大學獎學金;大學時,帶領哈佛在NCAA(美國大學體育協會)叱咤風雲,卻還是在NBA選秀會時落選;隨後即使陸 續與金州勇士隊、休士頓火箭隊簽約,卻仍是擺脫不了板凳球員、最後釋出的命運。

就和一般人一樣,林書豪也曾感到失望、挫折,對於未來徬徨不安,但他始終沒有讓短暫的失望擴散成喪志、氣餒的負面情緒。根據隊友透露,即使沒有機會上場表 現,林書豪仍在「冷板凳」上仔細研究對方的防守戰術,私底下則勤練球技,才能在隊友缺席、機會來臨時狠狠掌握,創下連續七場勝利,獲得NBA東區單周「最 有價值球員」殊榮。

以籃球創造人生巔峰的知名球星麥可喬登在為NIKE拍攝的一支廣告中說,他曾有九千多次投籃未進,輸掉三百多場籃球賽,還有二十六次被球隊寄以厚望,卻失 手沒有投進!「我的人生充滿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所以我才成功。」失敗經驗人人都有,只是如何堅持到底,將阻力轉為助力,才能成為最終勝者!

法則三

苦練、苦練,還是苦練!

「成功雖然有運氣在其中,主要還是靠勤勞;勤勞苦幹,就有很多機會。」—— 華人首富李嘉誠林書豪就讀帕羅奧圖高中時的籃球教練迪潘布洛克(Peter Diepenbrock),對於他的努力付出給予滿滿的肯定。「他總是願意比其他人花更多時間練習,期望能有最佳表現。」他認為,林書豪之所以每次比賽都 能全力以赴,是因他事前做好各種準備,每天比別人多訓練三、四小時以上、認真研究好對手戰術,才有充足信心上場應戰。

從高中時就勤練球技的林書豪,直到現在站上NBA的舞台,依舊不改勤奮本性。他的隊友傑佛瑞斯(Jared Jeffries)更表示,即使暴紅以後,「現在的林書豪與第一天來報到的他還是同一人,沒有改變,還是一樣謙虛,一樣努力練球。」NBA台灣區總經理管 光中回憶,有一次,林書豪受邀至上海參加籃球活動,「那是非正式工作的行程,本來,Jeremy可以放鬆心情,當作是一次度假活動,」令管光中意外的是, 林書豪卻主動向當地主辦單位要求,希望能夠安排場地,﹁每天至少要有兩個小時的球場練球時間。」在暢銷書《一萬小時的神奇威力》中,曾為英國奧運選手的作 者馬修施雅德(Matthew Syed),蒐集了高球名將老虎伍茲、網球名將阿格西、足球金童貝克漢等人的故事,得到的重要結論是,「只要是頂尖高手,幾乎沒人可以規避這條路,達到頂 峰之前必須先下十年苦功。」二十三歲的林書豪,亦復如此,他從五歲開始接觸籃球,如今每天平均練球九小時,累積的總練習時數早就超過一萬小時,這也是他邁 向卓越的關鍵。

法則四

承受壓力、管理壓力、克服壓力「克服恐懼最好的辦法,就是行動。」—— 心理勵志暢銷書《誰搬走了我的乳酪》台北時間二月十五日,紐約尼克隊對上多倫多暴龍隊的精采絕殺一幕,只見林書豪在球賽剩下十秒左右,不疾不徐地,先是回 頭告知教練「不必喊暫停」,再用手勢指揮隊友位置,全場近三萬球迷屏息以待,揣測林書豪的起步時機、突破方式與傳球路線。

當計時器的數字剩下三秒時,他沒有突破、沒有傳球,甚至沒有起步,而是選擇外界對他質疑最多的「外線長射」出手。三分球,空心進籃,一舉定下勝負。

對林書豪而言,在這十秒內的每一個決定,都是壓力──為何不喊暫停?為何不傳球給空檔更大的隊友?為何不選擇自己擅長的突破切入、製造犯規?如果沒有投進 籃框,這些質疑聲浪,勢必全數撲向林書豪。

作為一位控球後衛,林書豪把最後一擊交給任何其他隊友都是合情合理,但他選擇承受壓力。其中,除了自信,必然也包括了他面對壓力的智慧:勇於承受、適度管 理,最終克服壓力。

一路走來,壓力,始終伴隨著林書豪。

成長過程中,因為膚色,他必須承受「一旦犯錯就被放大檢視」的壓力;當不受外界重視時,林書豪必須克服「哈佛畢業生入錯行」的壓力;太受各界關注時,他則 要想辦法擺脫眾人高度期待所帶來的壓力。

尼克隊教練狄安東尼(Mike D'Antoni)也對他最後一擊感到欽佩,面對龐大的壓力、身為眾所矚目的焦點,「他還是對自己充滿信心,把球留到最後一刻出手。」讓對手毫無反擊的機 會。

其實他曾經因為給自己過高壓力,迷失了方向。「以前我為了討好別人而打球,對球賽失去熱情,甚至一度想放棄,有時情願當初沒和勇士隊簽約。」但最後他選擇 沉澱,過濾不必要的雜音,才找回最初單純打球的快樂。「我要求自己,不要為錯誤的理由打球,所以不管有多少人看著我,都沒關係。」林書豪用行動克服心中恐 懼與壓力,重新思考最初的目標,就算面對全球觀眾的注目,也能隨時呈現最佳狀態。

法則五

信心來自信念、信念寄於信仰「當選手心中存有懷疑,那絕對是危險的事。」—— 職場成功暢銷書《一萬小時的神奇威力》去年NBA因勞資糾紛而封館,許多球員紛紛尋求其他出路,但他卻一直留在美國,進行每周四天、每日數小時的投籃技巧 訓練。狄安東尼表示,「足見他想留在NBA的堅定信心。」堅定的信心來自堅定的信念,在去年六月,林書豪的第一個NBA球季結束後接受媒體採訪時,他是這 麼說的:「我的上場機會不多,很多關心我的人給我建議,但最終,我是試著讓自己靜下來重新思考,然後我得到最清楚的答案:只要更努力一些,一定能夠站上舞 台。」在《一萬小時的神奇威力》書中,以運動心理學角度來詮釋「信念」的重要,「運動員常常透過堅信自己終能達成目標,來摒除種種懷疑和不確定性。」當選 手心中抱持懷疑,「那絕對是危險的事。」像是曾雅妮藉著持續灌輸「想要贏得冠軍」的信念,降低自己的失誤,最後真的邁向冠軍之路。

馬修施雅德更提到,「宗教是最佳的安慰劑。」「無論心目中的上帝是否存在,只要信仰真誠就好。」在他看來,信仰對於運動員來說,的確有頗大助益。

事實上,所謂信仰可以不只是宗教,它可以是強化自己信念的作法:有些人隨身攜帶關於「相信自己」的著作;或在出席重要場合前,先花十五分鐘做深呼吸。而對 於林書豪來說,他的信仰就是上帝,藉由這份信仰,他得到了相信與肯定自己的力量。每次上場前,他都和同隊好友費爾茲(Landry Fields)模擬手翻︽聖經︾、高指上天的打氣動作,讓他更能心無旁騖,專注地上場打球。

法則六

樂觀,用正面態度面對每一次意外「如果想改變生命中的任何事,就藉由改變你的思想來轉換頻率。」—— 《祕密》朗達拜恩當然,隨時維持樂觀心態,也是林書豪邁向成功的一大重點。迪潘布洛克在高中教導林書豪之時,就發現了他正向思考的特質。「在學習過程中, 這孩子經歷了比任何人都更多的不愉快經驗,令我訝異的是,他總能正面思考,以樂觀態度面對一切。」去年十一月底NBA新的球季開打前夕,林書豪開心地在臉 書上公布,「我又有工作了!」想不到沒隔幾天,確定被勇士隊釋出,後來轉與火箭隊簽約,他又興奮地感謝粉絲支持,正式成為火箭隊隊員。可惜火箭隊還沒給他 正式上場機會,又將他釋出,最後才來到總部位於美國東部的尼克隊。

一個月內換了三份工作,心情起伏變化可想而知,擔心再度失業的他,就連房子也不敢租,選擇暫時借住哥哥家。但他還是正面地回應,「感謝神給我機會成為紐約 尼克的隊員!該把我大學的雪衣從箱子找出來了。」

法則七

謙遜才能無私,無私才有更大成就「才華是上帝給的,要謙虛;名氣是人給的,要感恩;自滿是自己給的,要小心。」—— 傳奇教練約翰伍登林書豪的崛起,讓整個委靡不振的NBA起死回生,重獲全球注目,就像是突然現身拯救社會的標準美式英雄人物,但偏偏他才二十三歲。年紀雖 輕,卻一直保持著謙虛,超乎年齡的沉穩態度。每當眾多媒體湧上詢問他得分創新高、打贏強敵的感想,他總是誠懇地回答:「感謝隊友,如果沒有他們協助,我無 法投進那麼多球。」接著感謝上帝讓他堅持,打出了自己的夢想。

在近期一場賽後記者會中,一段幽默的回答,更能看出林書豪的謙遜和無私。記者問:「那個漂亮的空中接力傳球,你是怎麼辦到的?」林書豪幾乎沒有多想:「在 這個球隊裡,很容易,你只要把球丟到空中,不管它飛到哪裡,總會有隊友能飛起來接到,並且把球投進籃框。」林書豪又補了一句:「是我的隊友,讓我『看起 來』好像很厲害!」除了個人夢想得以實現,他也從不吝於和人分享打球過程的樂趣。二○一○年,他來台參與「姚基金慈善之旅」時,主動表示希望有機會來台舉 辦籃球訓練營,讓喜愛籃球的青少年都有機會學習。後來在國泰人壽贊助下,他於一一年親自回台和一二○位國中、國小學生進行教學、互動,分享他累積多年的球 技。

透過電視螢幕的轉播畫面,都可明顯感受他作為一個控球後衛的熱情,在每次比賽積極得分並助攻。

從一位沒沒無聞的板凳球員,到現在變成全球關注的鎂光燈焦點,林書豪所創造的傳奇,相信仍將一直延續下去。

林書豪(Jeremy Shu-How Lin)出生:1988年8月23日,美國加州舊金山灣區帕羅奧圖市現職:紐約尼克隊控球後衛學歷:哈佛大學經濟系(副修社會系)

身高:191公分

體重:91公斤

信仰:基督教

婚姻:單身

燒出火熱商機的林來瘋現象● 按照緯來體育台數據,平均每三個台灣人就有一個觀看林書豪的轉播比賽● 前五場比賽,美國地區負責轉播賽事的MSG Network,收視率大幅成長87%● 紐約尼克隊比賽的收視率飆升了66% ●林書豪在中國的新浪微博目前已經超過200萬名粉絲追蹤者● eBay上,林書豪的初中畢業紀念冊以4800美元結標● 過去一周,林書豪的球衣在官網上的銷量增加了30倍● 據《富比世》(Forbes)雜誌估算,林書豪的個人市場價值達1400萬美元,而2012~13賽季,林書豪的市場價值總計可能達到1.5億美元● 經營林書豪所屬球隊的麥迪遜花園廣場公司,股價在過去10天內上漲10.23% ● 尼克隊這一季的營收可能增加2000萬美元● 尼克隊主場門票自林書豪砍下25分那天起,價格就上漲了27%

三專家看林書豪的崛起

卡內基大中華區負責人黑幼龍:正向思考是走向成功的原力「自信、溝通、領導、熱忱、團隊合作」成就了林書豪的成功傳奇,這五種能力,正是成功的五個關鍵推 力,也是好EQ的最佳展現,令人更加認同他。想要擁有林書豪的好EQ,除了家庭的教養、堅定的信念,你得鍛鍊自己面對挫折時的心理韌性,最根本的方法就是 「正向思考」,並且走入群體,創造積極健康的人際互動。

提醒你,不要只把金錢拿來訓練自己的專業能力,應該多關注自己的EQ養成,這才是讓你在職場與人生中,能夠逆轉勝的關鍵能力!

1111人力銀行執行長李紹唐:

努力+方法=成功

林書豪在努力的同時還很講究方法,不但有「目標」,而且擬定了前進的「策略」,並在策略之下細分出「行動計畫」。他為了進NBA打球,甚至細部規畫了「進 NBA之前要做的12~15件事」,終於讓自己一步一步達成目標。

林書豪的例子,也提醒我們必須勇敢為自己的決策負責任,惟有如此,才會一肩扛起成敗,努力找方法去實踐夢想。

台大管理學院前院長許士軍:謙虛的人,才能帶領團隊企業管理的目的,除了讓個人成功之外,更高的層次,是帶領一個組織、一個團隊邁向成功。而林書豪,可以 看作是企業管理的一個典範。林書豪是控球後衛,他得在現場指揮球隊,這個職位很像是企業裡的CEO,負責執行教練、也就是董事長的命令。林書豪不簡單的地 方是,他不著眼於個人的表現,而是為團隊盡力。

這不是祕密,但為什麼其他人做不到?因為很多人不知道,領導除了管理,還得靠「倫理」。林書豪的態度謙虛,而且在場上不斷傳球,成就隊友,才能逐漸被隊友 倚重、信賴。領導沒有祕訣,就是要去做!

崛起不是僥倖——努力的人,不怕沒有舞台「我試著靜下來,聆聽內心最真實的聲音……,打了這麼多年的籃球,我很清楚自己,只要繼續努力,總有一天能夠站上 舞台。」—— 2011年6月,林書豪第一個NBA球季結束後的訪談,不久後,他被球團釋出。

輸球不是結局——承認錯誤,但是拒絕失敗「錯都在我,當一位控球者出現9次失誤,比賽難免會走入困境……。我痛恨輸球,但這會讓我冷靜一些,未來我會做得 更好、更有力量!」—— 2012年2月17日出戰黃蜂隊,林書豪擔任先發球員後的第一敗。

贏球只是養分——謙虛以對,看見更高目標「勝利來自每一位隊員的貢獻,我扮演的角色,不過是盡量讓隊友們都能融入比賽……,而當團隊融合,我們就能看到更 高的目標。」—— 2012年2月19日出戰小牛隊,林書豪以14次助攻率隊取勝。

奇幻之旅待續——跟著林書豪,你也可以發光發熱● 在沒人看好的時候,仍要相信自己。

● 機會敲門的時候,奮力抓住它!

● 別離開家人,他們永遠會挺你。

● 了解自己的特質,找到適合自己的場域。

● 別輕忽了團隊裡尚未發光的潛在好手。

● 不要試著成為「某人」的複製品。

● 保持謙虛與平常心,才能長久。

● 讓身邊的人看起來更棒,他們就會永遠愛你。

● 找到一個正面的信仰,並且真心相信它。

● 總而言之,就是全力以赴。

—— 以上出自《富比世》雜誌報導,《林書豪給上班族的十堂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30

「暗物質」Facebook:從沒來過中國,但很多人都在談論

http://www.infzm.com/content/76087

「我就是首席執行官……賤人!」這張名片的主人,今年28歲的哈佛輟學生,完成了互聯網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融資。

在中國互聯網界,幾乎人人都在談論它,許多公司早已成為它的學生

儘管中國已經有許多網站可以實現Facebook的功能,但為何無一能像它一樣,深刻影響世界?

Facebook的崛起,與扎克伯格的瘋狂和硅谷的制度、文化環境有關;而它面臨的挑戰,則是當一家公司已經大到像是一個「不受監管的政府」,如何保證它願意,並且能夠,不濫用這種權力?

如果「世界第三大國」整體上市,將會發生什麼?

美國東部時間2012年5月18日,互聯網新貴公司Facebook登陸美國納斯達克市場,代號FB。截至2012年3月,這個網站的活躍用戶超過9億,僅次於中國與印度的人口數量。

Facebook的發行價是38美元,公司估值超過1000億美元,此次上市共募集了超過180億美元,是互聯網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融資。即使隨後 兩天股價跌破發行價,Facebook也依然是全球互聯網歷史上的一個奇蹟,要知道它創立至今不過8年,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現在也才28歲。

從來沒有哪個外國公司,像Facebook這樣牽動著中國人的目光,雖然它從未進入中國。在這裡,它被翻譯為臉譜網,還有一個暱稱:非死不可。

就在它IPO(首次公開募股)當天,納斯達克交易所和創新工場在北京舉辦了一個「守歲」酒會。

IPO要到北京時間的深夜,酒會從傍晚時分就開始了。大屏幕上播放著納斯達克實景,而屏幕這頭,從各地趕來的創業者們一邊發著微博,一邊靜靜等候。主辦者甚至設立了開盤價賭局。參與者每人拿出100元錢,猜中者可以全部拿走。

在創新工場CEO李開復的邀請下,易凱資本CEO王冉、土豆CEO王微、優米網創始人王利芬等幾十號人齊聚一堂,為萬里之外的Facebook成功進入資本市場乾杯。

易凱資本CEO王冉八點多就到了現場,一直到十一點多才離去。李開復則待得更晚。最近幾天,這位曾經供職微軟的創新工場負責人,每天都在微博上介紹著Facebook,從馬克·扎克伯格和其亞裔女友(祖籍中國徐州)的婚禮到Facebook上市給創業者的啟發。

一位現場的參與者發微博說:「很多人不理解,沒事兒去給Facebook開什麼Party啊。其實我在現場看到,所有人,包括李開復的興奮都是由衷的。或許真正的互聯網精神,就是不會因為別人的偉大成功而煩躁,相反,他們會由衷喝彩,並找到繼續前進甚至超越的動力。」

Google的對手

就在幾年前,還很難想像,Facebook會成為Google的對手。而現在,從資本到客戶到人才,這兩家公司的競爭都日趨白熱化。

對許多網民來說,Facebook是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存在。它是世界上訪問量第二大的網站,僅次於Google。根據網絡數據服務公司Alexa 的記錄,在全世界互聯網用戶中,有29%在使用Facebook。現在,來自世界各地的用戶每天要在上面花費26億分鐘,用戶的增長速率也高得匪夷所思 ——每個月增長6%。

Google曾經以搜索這個工具開創了互聯網的新模式。在過去的10年裡,它遵循著嚴格而有效的算法,對在線活動的每個字節進行語法分析,最後建立起一幅不帶感情的世界網絡地圖,從而稱霸全世界。

而Facebook則打開了另一個入口。它正在創建的是一個更個性、更富人情味的互聯網,在那裡,由朋友、同事、夥伴和家人組成的網絡成為信息的主要來源,人們通過披露各自的內心而建立互信。

早在兩年前,清華大學計算機理論系博士樓天城就開通了Facebook賬號,因為一些師兄在那裡工作。

2010年3月,他報名參加了Facebook的黑客大賽。「整個清華計算機系的人都知道,」樓天城說,當時和同學們報名,就是想去「看看Facebook是什麼樣」。

黑客大賽是Facebook的招牌之一。崇尚黑客文化的馬克·扎克伯格用這種方式來選拔人才,激發公司活力。大賽有時一進行就是一個通宵,「攻城 獅」們在搖滾樂和啤酒中不眠不休,解決難題。樓天城參加的這個是環球大賽,總共有10萬人報名,最終選出25名勝出者到Facebook總部進行決賽。連 續兩年,樓都是這25人之一,並曾獲得季軍,被圈裡人稱為「樓教主」。

第一次到Facebook總部時,樓並沒有特別多的不一樣的感覺,因為Facebook看起來就像個創業公司,氛圍比較輕鬆。他印象最深的是兩點: 一是公司允許員工有一些奇怪的舉動,比如他們沒有停放自行車的地方,有的員工就把自行車掛在辦公室的牆上;二是馬克·扎克伯格的辦公室竟然是全透明的,任 何人都可以參觀,也可以敲門進去,就像是「一個透明的籠子」。

加上行程,他在Facebook總共不過待了兩天,其間他看到過一次扎克伯格,就在「透明籠子」裡辦公,「很平常的樣子」。那位沒唸完大學的哈佛輟學生並不知道,在萬里之外的中國,連他每天學習一小時中文的消息,都能登上媒體的頭條。

就在幾年前,還很難想像,Facebook會成為Google的對手。而現在,從資本到客戶到人才,這兩家公司的競爭都日趨白熱化。

樓天城就正在為此糾結。他同時拿到了這兩家公司的offer。「兩家公司都很優秀,對誰來說,這都不是一個容易的選擇。」

「科技版的暗物質」

《紐約客》雜誌稱,對於中國大多數人而言,Facebook就相當於科技版的暗物質,人人皆知這種力量不容小覷,但迄今為止尚不得親眼一見。

Facebook已經有了70種不同語言,而且超過70%的用戶是在美國境外。《紐約客》雜誌稱,對於中國大多數人而言,Facebook就相當於科技版的暗物質,人人皆知這種力量不容小覷,但迄今為止尚不得親眼一見。

在中國部分年輕人中,利用「翻牆」技術來體驗Facebook是一種時尚。實際上,如果沒有一幫朋友在Facebook上,「翻」過去其實一點也不好玩。Facebook的特點是:它不是一個讓你認識陌生人的交友網站,而是一個聯繫你和身邊朋友的網絡交流平台。

但很多中國網民出於各種各樣的原因,仍然想翻過去看看。

在電視台上班的趙曉娟,只因迷戀韓國明星李明浩,從2011年開始,便學習翻牆,因為,李明浩在Facebook上有賬號,而且和粉絲互動。

而在美國印第安納大學伯明頓分校讀研的周顏,以前主要用人人,但到了美國之後發現,「一群人約著出去打個CS,都不打電話,直接上Facebook上開個群組,然後約好一起去。」

在香港城市大學上學的內地生趙夢穎到了香港之後同樣發現,身邊的同學、老師、朋友,除了電話,用的最多的就是Facebook。她曾經做過一段時間的中文老師兼職,教兩個美國小朋友中文,家裡共有5個人:爸爸、媽媽、兒子、女兒,還有一個菲傭,人人都有Facebook。

對他們來說,Facebook是一個重要的交友平台。「一些陌生人可能只聊兩句,回到電腦前搜對方的名字,在Facebook上基本能找到,往後的交流,在線上盡情發揮就是了」。

不過,回到內地之後,他們就開始不適應了。Facebook上不去,和海外朋友們最常用的互動渠道就沒有了,一位在香港浸會大學讀了一年書的交換生抱怨說,至今為止,她已經無數次「因為沒有及時在Facebook上回覆朋友而道歉了」。

而那些身在中國的外國人,則感受更為深切。

IDG駐中國記者Michael Kan的朋友基本都在Facebook上,每天他都要上去半個小時左右,看看朋友們的一些動態。為此他必須每個月支付二十多美元,購買一個VPN(虛擬專用網絡)。

而巴西《聖保羅頁報》駐北京記者Fabiano maisonnave在Facebook上花的時間則更長,基本上每天都有一個多小時,「一是和朋友互動,二是發一些自己寫的報導等。」Fabiano 說,這兩者是分開的,一些私人的東西,只有朋友可以看,而職業的,則分享給所有人。

對他來說,Facebook是一個重要的工作工具,一是可以從上面瞭解國內發生了什麼,朋友發生了什麼,二是可以介紹他在中國的工作,獲得一些新聞線索。

在用Facebook之前,Fabiano主要是用E-MAIL和電話和朋友溝通,但在用了Facebook之後,基本就用這個了。「它就是一個全球電話簿,即便我換了手機號,換了工作的地方,也不會和朋友們失去聯繫。」

Facebook的中國學生

Facebook曾經做過實驗,每隔一段時間改變一次網站藍色的深淺,然後他們發現,人人網總會緊跟其後開始調整自己界面的藍色。

在過去的三十年中,中國日益融入世界,從手機、電器到高樓大廈,與國外幾無差距。但在互聯網上,卻始終唯硅谷馬首是瞻。Facebook對中國的影響,除了無法統計的中國用戶之外,更重要的在於,它引領了中國互聯網的新浪潮。

2004年1月,扎克伯格向網上域名公司Register.com支付了35美元,註冊了Thefacebook.com一年的域名使用權。建立這個網站的構想借用了他之前編寫的「課程搭配」、Facemash以及當時風靡一時的Friendster。

這股社交網絡風潮不但刺激著在哈佛上學的馬克·扎克伯格,也刺激著另一位中國年輕人——在美國特拉華大學攻讀計算機專業博士的中國留學生王興。

2003年聖誕節,王興決定中止學業,回國創業。他做的第一個項目是一個完全仿照Friendster模式的「多多友」網站,意為「通過互聯網幫大家認識更多朋友」。這個現在已經鮮為人知的社交網站僅僅存活了一年時間,吸引了兩三萬用戶之後,便被迫關閉。

就在王興失敗之時,Facebook卻取得了空前成功。網站於2004年2月發佈,頭2周裡就引起了轟動,有超過4300名哈佛學生註冊進來。到 12月時,Facebook的用戶數超過100萬。不到一年的時間,Thefacebook.com很快就成為全美大學生們最火爆的交流形式。

王興也迅速調轉方向,將學習的目標轉向了Facebook。2005年上半年,他利用當時還沒過期的美國大學郵箱udel.edu註冊了一個 Facebook賬號,開始研究這種模式。在三年後的一篇文章中,王興回憶道,第一次逛Facebook時,並沒有發現其有什麼過人之處,「事後想來,正 是因為那時我在美國的同學要麼已經畢業了,要麼就還沒用這個,所以沒有任何感覺。畢竟在Facebook上,如果只是看,而沒有參與其中,確實很難找到感 覺。」

但多次使用之後,王興開始發現了Facebook的過人之處,「一是有一個真實的人際網絡,二是有一個高質量的人群,用戶都是大學生,非常純粹。」

作為典型的「技術型創業者」,王興恪守「原汁原味」的照搬模式。這一年的秋天,王興創立了校內網。和Facebook一樣,這個網站主要針對荷爾蒙過剩的中國大學生。

幾乎在同一時間,曾經創立了chinaren的陳一舟也將目光盯上了Facebook。2006年4月末,他所控制的千橡集團倣傚早期的 Facebook開發了5Q校園網,並對王興表達了收購校內網的興趣,但遭到拒絕。校內網和5Q隨後在高校展開激烈的用戶爭奪。「到5Q註冊用戶送雞腿」 的廣告,成為當時學生間的笑談。

十個月後,王興遇到了融資難題,幾乎沒有任何還價的餘地,2006年10月份他被迫接受陳一舟的邀約,同意千橡200萬美元併購校內網。而充分意識到校內網用戶價值的陳一舟為了最大程度地避免用戶流失,乾脆徹底放棄了自主研發的5Q網,轉而將原5Q的用戶導入校內網。

一年之後,校內網的註冊人數就超過了3000萬。與此同時,國內出現了不少於20家Facebook模式的拷貝者,例如佔座網、開心網、海內網、一起網、底片網、花名冊、億聚校內網等一大批以學生和白領為目標用戶的SNS追隨者。

中國SNS網站遍地開花,相互之間的競爭也非常激烈,在此過程中,如何更好地學習Facebook,成了各大徒子徒孫們的頭一課。

眾所周知,人人網採用了藍白相間的用戶界面,與Facebook非常相像。「我們看他們在做什麼創新,目的是什麼,動機是什麼。」陳一舟曾經這樣描述自己向Facebook拜師學藝的思路。

而中國諸多的社交網絡始終緊隨Facebook,從用戶界面、多媒體內容的發布,不僅一應俱全,甚至已經達到了非常精細的程度。開心網上最熱門的遊戲《開心農場》,模仿的正是Facebook上第三方遊戲公司Zynga開發的《FarmVille》。

Facebook曾經做過實驗,每隔一段時間改變一次網站藍色的深淺,然後他們發現,人人網總會緊跟其後開始調整自己界面的藍色。

和Facebook一起「進化」

在敲響納斯達克開市鐘時,他簽下了一句話便是:「To a more open and connected world(為了一個更加開放和連結的世界)」。最近兩年來,在Facebook等平台開放潮流的影響下,國內的社交網站也陸續選擇了不同程度的開放。

有評論認為,Facebook之所以能風靡全球,也與其所依仗的全球語言——英語,以及其背後強大的美國文化相關。2011年6月份,在接受南方週 末記者採訪時,人人網CEO陳一舟也提及了這一點,「在中國做互聯網,就算我們有做到世界去的野心,環境也不容許,因為中國文化不像西方文化輻射力那麼 強。」他由此提到,人人網不會走出國門,主要市場還是會放在國內。

但Facebook卻非如此。扎克伯格很早之前就設立目標,不僅為美國,而是要為全世界創造一個交流工具。在敲響納斯達克開市鐘時,他簽下了一句話便是:「To a more open and connected world(為了一個更加開放和連結的世界)」。

2008年初,Facebook發佈了翻譯工具,這一翻譯工具是Facebook的另一創新,它並沒有安排自己的僱員或是找承包商花費數年時間將站內的30萬條詞語翻譯成其他許多種語言,而是把這個任務轉交給了全世界,並收穫了巨大的集體智慧。

在開發每一個語言版本的時候,Facebook的軟件會給用戶提供一個待翻譯的詞語。使每個使用Facebook的人都可以解決一個或多個西班牙 語、德語、班圖語(Swahili)或者是塔家路語(Tagalog)的一個詞語。每個詞語被很多人翻譯,然後軟件將詢問該語言的母語者,用投票選出最好 的詞語或短語來填補空白。

2008年年底,Facebook使用的語言增加到了35個,包括中國大陸使用的簡體中文和港台地區所偏好的繁體中文。一年之後,這一數據就翻了一倍,達到70種,覆蓋了98%的世界人口所使用的語言。

Facebook的擴張步驟也正是如此,2005年秋,Facebook向高中學生開放,而在2006年秋,Facebook則面向全社會開放。扎克伯格用行動指出,社交網絡不只是一個網站,它可以演變為互聯網的基礎設施,逐漸成為互聯網系統的血脈和神經。

他此後的步伐還包括:開放賬號、開放應用程序平台、訂製式廣告,推行Facebook Credit貨幣等。越來越多的用戶被吸引,越來越多的開發者和廣告商通過Facebook來賺錢,當然,也越來越離不開這個超級平台。

由此推動的互聯網開放潮流也刮到了地球的另一邊,近兩年來,「開放」逐漸成了中國互聯網的一個關鍵詞,而學習Facebook的每一步,也成為中國SNS網站的發展軌跡。

成立於2001年的康盛創想就是一個典型。一開始,這家公司主要做的是BBS產品Discuz!,一度佔據中國市場份額的90%。據在其中工作過六 年,先後擔任過市場部和客戶拓展部領導職位的謝紹強介紹,2008年4月,康盛創想在Facebook聲名鵲起之時,推出了SNS建站軟件——UC Home,並在當年5月將其開源。這成了中國廣大互聯網站長們的至寶,SNS社區開始遍地開花。

「當時的SNS火到什麼程度,給你舉一個例子,我的一個同事,被開心網挖過去,開了三倍的薪酬,不過,去年又離職了,去了360。」謝紹強說。

不過,雖然Facebook在國外很熱,但在中國,這一互聯網模式卻未成熟到普遍盈利的階段。UC Home開源後,大量有SNS功能的網站上線運營不到1年便關閉。

隨後,Twitter開始火起來,康盛創想又率先推出了微博系統——CTT,不過尚未鋪開,便宣告夭折。這個被稱為「互聯網界的聯發科」的公司甚至一度涉足視頻播放器,最後也因投資太大而放棄。

2010年6月,康盛創想被騰訊收購。彼時,Facebook已經開始開放賬號(Open ID),像一條若隱若現的經絡,打通了以前毫不相干的網站。成為騰訊全資子公司的康盛創想便迅速開始學習。謝紹強回憶,那時他便開始一家一家網站去談,試 圖讓他們開放接口,用一個QQ號便可登陸所有網站。

對於這個新鮮的概念,許多網站保守而戒備,「許多人的第一反應是,你是不是要來拿我的數據。」謝紹強解釋說,不是來拿他們數據,相反,是把QQ的用 戶帶給他們,同時將QQ的影響做大。「在這個過程中,其實我們都是在向Facebook學習,只是在中國,這個過程進行得比較艱難。」謝紹強說。

最近兩年來,在Facebook等平台開放潮流的影響下,國內的社交網站也陸續選擇了不同程度的開放,人人網、51.com、開心網等平台允許第三方開發者為其開發應用程序和遊戲。一些抓住機會的公司和開發者,如五分鐘、奇矩互動等,成為了領先者。

如果少了中國,怎麼能說連接全世界?

雖然Facebook來華步伐尚不確定,但一些中國商人其實已經和馬克·扎克伯格做起了生意。

對許多中國網民來說,等待Facebook的到來,已經是一件迫切的事。在其IPO當天,新浪微博上的呼喊聲不絕於耳,一位ID為「小屋就是小巫」的新浪微博用戶@「Facebook中國站」說:請轉告Mark,我們天天翻牆都很累了。趕緊來吧。

2010年底,扎克伯格曾經到訪中國,拜會包括百度、新浪、阿里巴巴和中國移動在內的一些中國公司,尋求合作的可能,當時扎克伯格表示,希望找到合適的當地合作夥伴,按照「我們的經營原則」在中國取得成功。

2011年初,Facebook宣佈赴港成立新的銷售辦公室,主打中國香港和台灣地區的廣告業務,這是Facebook在亞洲的第二個銷售總部。

雖然Facebook來華步伐尚不確定,但一些中國商人其實已經和馬克·扎克伯格做起了生意。

從2010年6月開始,Facebook在全球範圍內尋找廣告平台的技術合作夥伴,打造自己的互聯網廣告平台。

Facebook在全球都沒有官方的代理商制度,但針對中國市場,卻找到了中國互聯網SEM廣告業的隱形巨頭艾德思奇(adSage),儘管沒有冠 以代理商的身份,但這家總部位於上海的公司卻扮演著近似的角色。作為Facebook亞太區唯一的廣告官方合作夥伴,艾德思奇幫中國的廣告主們開通 Facebook廣告網絡的賬戶。

據艾德思奇市場部經理陳婷婷介紹,他們之所以能拿到這一獨家渠道,與董事長唐朝暉的工作經歷相關。唐曾是微軟adCenter的首席部門經理,和Facebook負責廣告業務的很多人都是朋友。

不過,在最初合作時,雙方卻有一些分歧。Facebook其實想讓艾德思奇公司扮演外包項目開發商的角色,但唐朝暉堅持要獨立開發產品,掌握業務自主權。

最終,Facebook同意了。2010年底,艾德思奇針對Facebook發佈了首版產品AFF,這是一個收費的廣告管理軟件,主要提供給在 Facebook上投放廣告的廣告主,監測和管理他們的廣告情況。這款產品不僅在艾德思奇的美國網站上售賣,也在Facebook的官方網站上被推薦給希 望在Facebook廣告平台上投放的客戶。在產品發佈的當月,它就擁有了四百多個客戶。

據陳婷婷介紹,廣告主將廣告費投給Facebook,艾德思奇和Facebook不產生費用,直接收取廣告主的軟件管理費。

「目前,Facebook感興趣的中國企業主要是三種:遊戲、旅遊和電商。」陳婷婷說,電商類主要是福建一些中小企業,而中國在Facebook上投入廣告最多的是某遊戲客戶,每月在百萬美元左右。

據陳婷婷介紹,Facebook其實非常看重中國市場,「我們每次和一些重要的客戶談判,比如沃爾沃汽車、王老吉等,Facebook在新加坡和香港的公司都會派一個市場部的人和我們一起去。」

她透露,中國的一些廣告主目前在Facebook投放廣告還是一種試探的心態,一個月投一兩萬美元。不過,讓陳婷婷欣慰的是,這兩年中國企業對 Facebook的認知度「明顯提高了」,「以前我們要『教育市場』,要告訴廣告主Facebook是什麼。但最近兩年和他們提到Facebook,他們 都說知道。」

Facebook上市,更增強了他們的信心。據她透露,接下來,他們和Facebook還會有一系列合作。現在,為了增加各種合作的可能,他們的總裁長年都待在了美國。

隨著Facebook平台的日漸開放,中國的一些遊戲開發者們也從中看到了機會。成立於2008年的熱酷網就是其中之一,其開發的遊戲《陽光牧場》、《動物樂園》等,登上了Facebook的遊戲平台。

據熱酷網副總裁餘波介紹,Facebook對於移動平台非常重視。2012年3月份,他們在參加Facebook組織的亞洲移動開發者會議 時,Facebook移動開放平台的負責人在現場告訴大家,就在一個多月以前,在硅谷舉辦的同主題會議上,Draw Something(一款頗受歡迎的遊戲)的開發者也參加了,當時他們還處於走投無路瀕臨破產的窘境,但是Draw Something非常好地利用了Facebook移動社交平台的開放接口,短時間內取得了爆發性的增長,結果一個多月後身家就達上億美金。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Facebook(的員工)在台上講的時候,我們身邊的開發者都很興奮,個個眼睛裡都冒著綠光。」餘波說。

據他介紹,熱酷在Facebook開放平台上的遊戲基本上都是用Facebook Credit方式支付,在遊戲的總收入中,30%會由Facebook拿走,剩下的70%即是熱酷的收入。這比國內的一些平台收入更高。

曾經供職於Facebook五年時間,現轉身為天使投資人的王淮說:Facebook的vision(願景)是,把全世界的人連接起來,讓分享更加 透明,世界更加開放和美好。所以,Facebook無論如何一定會進入中國。「因為如果沒有中國,Facebook的vision就完不成了。扎克伯格會 說:如果少了中國,我們怎麼能說連接全世界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52

從沒人敢用到產業龍頭 曲道奎孵出市值千億王國 中國機器人 崛起全靠他!

2015-02-02  TWM
 
 

 

成立十五年的中國機器人公司,從沒人敢下訂單,到被韓國三星航太子公司看上尋求技轉,如今登上中國機器人龍頭廠地位,一手打造瀋陽新松的曲道奎是如何辦到的?

撰文‧林宏文

若說機器人是二○一五年科技界最重要的趨勢之一,那麼你一定得認識他——被稱為「中國機器人產業的第一把手」,還入選「一四年中國科技十大創新人物」,他是瀋陽新松自動化集團總裁曲道奎。

語氣低而穩,眼神卻透露一絲堅定,在得知自己入選有「中國科技界奧斯卡」之稱的十大科技創新人物後,曲道奎聊起公司的目標,「有了創新成果和產品,更重要的是,要能形成經濟利益,必須推向市場,為國民經濟利益做出貢獻。」曲道奎說的,無非是要推動機器人的商品化,真正讓機器人走出實驗室,而這件事,他也一直在努力。因為瀋陽新松作為中國第一家率先掛牌上市的機器人公司,○九年至今,市值已高達二五○億元人民幣(約一二五○億元新台幣),營收也持續擴大,一四年光前三季營收就達十.○八億元人民幣,有機會突破一三年的十三.一九億元人民幣,再創新高。可是,在亮麗成績的背後,曲道奎卻是扛著「創業救國」旗幟,背負著將中國機器人公司推向世界的大任。

啟蒙:兩年德國行的震撼

瀋陽新松的命名來由,是為了紀念曲道奎的師父——「中國機器人之父」蔣新松。一九六一年在山東出生的曲道奎,從小成績優秀,後來考上中國科學院。那時蔣新松是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所長,也是中國第一批發展機器人的專家,而曲道奎正是他最得意的學生。

一九九二年,曲道奎到德國薩爾大學當訪問學者,那是他第一次親眼目睹工業機器人在工業大國將創造的經濟價值有多高,德國快速地發展工業機器人,甚至推廣到整個工廠的智慧化,在在都震懾了曲道奎。

兩年後,曲道奎返回中國,立志建立中國的機器人產業,他被指派成立數十人的研究團隊。當時,他卻四處碰壁,「別說外國人不相信,連中國人都不敢相信我們能做出好機器人。」那是一段有些難堪的回憶,曲道奎帶著團隊去大公司推銷,說中國做出自己的機器人了,對方卻當笑話看。認知到現實後,曲道奎一度賭氣,「知識分子就是這樣,受不得氣,你說我做不出來,我就非得弄點名堂來。」但冷靜一想,他們不能和外商硬碰硬,策略就是要避開主戰場,敲邊鼓。

團隊改打游擊路線,「大訂單、主流訂單做不到,就爭取小的、非主流的訂單。」像鄉村包圍城市,先撿外商不願意做的,為求突圍,而相對初階的搬運機器人(AGV),就成了他們打出名號的代表作。

一九九五年,團隊開發出二十台搬運機器人,以低價優勢拿到瀋陽金杯汽車公司的第一筆訂單,後來還被三星航太子公司看上,向他們尋求技轉,逼得外商機器人降價圍堵,從此一炮而紅。九九年,中國政府剛好推出鼓勵研究成果走出實驗室,曲道奎的團隊就從中科院獨立出來,成立公司。

可惜,蔣新松沒來得及看到公司成立,九七年就過世了。因此,二○○○年自動化研究所獨立,曲道奎便以「新松」為名,而中科院自然成了瀋陽新松的最大股東,瀋陽也成了中國發展機器人產業的重鎮。

起飛:市場將十倍速成長

「機器人是很多男生的夢想,我也是從小就很有熱情,很喜歡研究。」曲道奎笑說,比起一般人創業、開公司是為了賺錢,但瀋陽新松的團隊是出於興趣,一群人全是「偏執狂」,決心要開發出比市場所有對手更超前的技術與產品。

打從瀋陽新松創立以來,發展策略很明確,就是「兩頭在內、中間在外」。所謂兩頭,指的是研發創新與服務自己做,中間的生產製造則給外包商做,如此,資源都放在研發與服務上,創造的附加價值更高。

此外,曲道奎把業務、成熟的產品授權給其他主管管理,自己只管新技術的產品開發,「我的性格是做過的事就沒興趣了,一直想做新東西,這很不理性,剛好機器人也不理性,發展也沒有規則可循。」去年,中國工業用機器人市場達三.七萬台,在全球銷售量占五分之一,首度成為全球最大市場,但曲道奎認為,中國市場的需求預估有十倍速的成長。不只工業用機器人有市場,「目前大家只看到機器人需求的冰山一角,未來除了大家熟悉的製造業及服務型機器人,還有國防安全的市場,這些中國機器人產品都還在初期發展階段,商機相當大。」如今,光在全中國就有三十幾個機器人產業園區,投入企業不計其數,但都屬低階產品,技術層次不高,在控制器、馬達等關鍵零組件更是遠遠落後。「他們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台達電機電事業群副總裁張訓海透露,中國不少機器人公司,包括瀋陽新松的初階控制器,都是向台達電採購。

相對地,無法掌握關鍵零組件,也可能成為中國機器人產業的致命傷。「中國企業最大毛病,就是只看中國市場。」所以,一四年第四季台灣自動化展時,曲道奎還親自飛到台北,尋求兩岸更深度的合作。而台灣能否更進一步因中國機器人市場起飛而受惠?曲道奎絕對是箇中關鍵角色。

曲道奎

出生:1961年

現職:瀋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公司總裁、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理事長學歷:哈爾濱工業大學博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889

李克強回應GDP增速破七:從沒講過要死守某個點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10-25/956049.html

近日公布的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9%,有國際輿論稱中國GDP增速“破七”。李克強對此表示:“我們從來沒有講過要死守某一個點。”

30.thumb_head

10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中央黨校就當前經濟形勢和重點工作作了報告。中新社 劉震 攝

“今天的會議前奏確實很新穎也風趣,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黨校生動活潑的學風。”李克強話音甫落,現場又爆發出熱烈掌聲。

原來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主持人何毅亭開始主持後,麥克風聲音偏小,工作人員稍作調試後才恢複正常,“小插曲”間隙,學員向中國經濟掌舵人李克強鼓掌致意。

麥克風音量恢複後,何毅亭主持致歉引出總理。李克強幽默表示,“這也可能反映出中央財政在裝備支持方面還需要加大力度,但這絕不意味著經濟形勢不好。”現場爆發出笑聲和更熱烈的掌聲。

23日,李克強在中央黨校就當前經濟形勢和重點工作作了報告,這也是李克強總理的第三次經濟公開課。

2013年10月21日,李克強應邀在中國工會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作經濟形勢報告,指出“讓改革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此次報告被稱為李克強首次經濟公開課;2014年6月10日,李克強第二次公開課與兩院院士“話經濟”,以親身經歷談中國經濟向中高端躍升得靠創新。

與前兩次公開課一樣,李克強第三次經濟公開課直指核心,在120多分鐘時間里,對中國當前經濟形勢作出深刻剖析和研判,指明了重點經濟工作,發出中國經濟“強”音,傳遞中國經濟信心,為中國經濟未來發展註入“強”動力。

“成績來之不易、困難不可低估”

李克強用“成績來之不易、困難不可低估”來概括中國經濟形勢,他不用講稿,引用大量發達國家、新興經濟體的經濟數據,在對比與參照中剖析中國經濟形勢。

國家統計局發布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9%。年初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預期目標是今年GDP增長7%左右,目前這一預期目標正穩步實現。有國際輿論稱,中國GDP增速“破七”。

對此,李克強表示,我們從來沒有講過要死守某一個點,而是讓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另一方面講,這個七還真不是“破”了,而是來之不易。

今年以來,世界經濟和貿易低迷、國際市場動蕩對中國影響加深,與國內深層次矛盾凸顯形成疊加,實體經濟困難加大,宏觀調控面臨的兩難問題增多。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經濟穩步實現預期目標,在李克強看來,這是高基礎水平上實現的高水平增長。

“中國已經是10萬億美元的經濟體,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所有經濟總量2萬億美元以上經濟體增長超2.5%已是不俗的表現,中國在這個基礎上中高速增長意味著現在每增長1%,相當於5年前增長1.5%,相當於10年前增長2.6%。”李克強說。

“這個7%左右是穩中有進的,也就是說進的因素在積累,新的動能在成長。”李克強指出,服務業迅速發展,旅遊消費熱潮不斷,就業擴大、收入增長和環境改善給群眾帶來實惠。全國上下的共同努力和中國經濟的巨大潛力,增強了我們戰勝各種困難的信心。

打造“雙引擎”實現“雙中高”

中國是中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經濟總量已是第二位,但是人均GDP卻排在世界80多位。

“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這一點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李克強說,當前來講就是要瞄準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即人均GDP在過去基礎上翻兩番。我們不會片面追求GDP,但沒有一定速度就難以全面實現小康。

在李克強看來,中國經濟中高速增長和邁躍向中高端水平是相輔相成的,這涉及到穩增長和調結構的關系。

“坦率來講這是不容易的,需要在這里面找到平衡,有人說這是個狹窄的通道,我們中國共產黨人就是要闖過去,如果說有陷阱就越過陷阱,堅定不移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李克強說。

在當前新舊動能轉換的接續期,李克強指出,實現“雙中高”,需要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雙引擎”。要突出補上民生短板、推進新型城鎮化、促進產業改造升級等重點,擴大有效投資。

“這方面政府不唱’獨角戲’,而要與社會資本建設共擔、利益共享。”李克強說,要堅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用“雙創”激發人民群眾的無窮創造力,更好發揮中國人力資源優勢,在創業創新中推動大企業和小微企業共同發展、傳統產業改造和新興產業成長齊頭並進、服務業壯大和制造業升級互促共進。

實現“雙中高”根本目的是改善民生。李克強接連點出老百姓關心的就業、教育、醫療、棚改、社會保障等方面工作,要求集中力量搞好產業扶貧、移民搬遷扶貧,促進民生改善。

記者註意到,在這堂中國經濟公開課上,李克強穿插列舉大量基層調研、大學生創新創業、百姓遭遇“奇葩證明”等事例,徐徐講述,娓娓道來,使堂課氣氛變得輕松活潑。現場不像嚴肅緊張的報告會,更像充滿頭腦風暴的大學課堂。

李克強第三次中國經濟公開課選在中央黨校,這里是輪訓和培訓中國共產黨高中級領導幹部的最高學府,李克強的到來,成為學員們熱議的話題。據介紹,得知李克強總理要來作報告,學員們踴躍報名,主會場1947個座位容納不了,不得不開辟會場周邊的東教室和西教室作為分會場。最終中央黨校共約2600人聆聽了李克強總理報告。“這也說明大家對李克強總理報告的熱切期待和歡迎”,何毅亭說。

報告結束後,學員三次熱烈鼓掌,李克強站起來致謝,掌聲經久不息。

安徽肥西縣委書記湯傳信記下密密麻麻的筆記。他對記者說,總理對當前經濟形勢的判斷非常到位,報告明確了大勢,判斷了走勢,分析了形勢,要求各地發揮優勢,對基層工作有“撥雲見晴天”的感覺。這堂課信息量很大,讓大家見到了“真金”,堅定了信心。

  • 中新網
  • 劉小英
  • 記者 蔣濤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136

無關雙11:從沒說過京東好,這回給他點個贊!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116/152816.shtml

導讀 : 作為C2C模式平臺倒下的一個鮮活案例,拍拍之死是有意義的。更何況京東選擇在雙11前昭告天下,借假貨問題狠狠黑了一把淘寶,拍拍臨死之前還增殖了一項“打臉功能”,也算是死得其所。

  雙11硝煙尚未散盡,那種對電商的疲憊感翻湧而上,它來自業界和媒體,也來自每個買家和賣家。912億——這一最終數字印證了馬老板在雙11晚會前亮出的手勢。坦白講,這個數字並沒有給人太多驚喜。

912億,對那些為雙11忙碌幾個月的人們來說十分重要,至少對拼命刷單的同誌們而言是一種交代。今年雙11,二爺身邊許多人既沒有淪為“剁手黨”,也沒強勢圍觀雙11晚會。二爺用912來寫稿,他們只看到了一個數字。

一開頭就要跑題,要說狗的故事,卻聊了一堆貓的家常,東哥可能會不爽了。雙11前,京東宣布徹底關閉拍拍網。沒錯,這又是一次目的鮮明的炒作,只為打C2C的臉、打淘寶的臉、打馬老板的臉。註意!二爺要點贊的不是打臉這件事,而是關拍拍這件事,貓狗愛怎麽咬怎麽咬,但拍拍關得好。

拍拍之死是意料之內的事情,當騰訊把它交給京東的那一刻它就已經死掉了。拍拍是“山寨之王”在電商領域內的作品,照著淘寶抄,卻抄成了怪胎。當年騰訊的戰略是四面出擊,看著淘寶一片火熱,便對標做了拍拍,做是做了但沒怎麽當回事,騰訊都沒把拍拍當回事,用戶自然也不會把拍拍當回事,它就一直半死不活的賴著。

直到騰訊的“連接器戰略”出臺,開始戰略收縮,而騰訊和京東又勾搭在了一起,騰訊順手就把拍拍這個包袱甩給了京東。企鵝大哥要甩個累贅的電商包袱過來,做電商的狗弟弟扛還是不扛?當然是得扛了,哪怕心里不痛快,嘴上也不能說。收了拍拍,京東算是納了投名狀,“京騰計劃”順利出爐。

京東不傻,一旦“京騰”合作達成,他就要過河拆橋,於是便有了這份聲明:

“鑒於C2C(個人對消費者)模式的電子商務在中國目前的商業環境中監管難度較大,無法有效杜絕假冒偽劣商品,京東集團決定,到2015年12月31日停止提供C2C模式(PAIPAI.COM)的電子商務平臺服務。”

十歲的拍拍淪落至此,怪不得親媽,也怪不得後媽,怪只怪自己的競爭力實在太差。作為C2C模式平臺倒下的一個鮮活案例,拍拍之死是有意義的。更何況京東選擇在雙11前昭告天下,借假貨問題狠狠黑了一把淘寶,拍拍臨死之前還增殖了一項“打臉功能”,也算是死得其所,做了了斷,有了交代。

京東勇於以損失百億級潛在年交易額和一大筆廣告收入為代價,用實際行動否定C2C模式,無論他是處於何種目的,都是有魄力的。對於把炒話題、無節操的京東君,二爺一直都沒說過什麽好話,但這次二爺給他點個贊,因為我也不看好C2C。

C2C模式最大弊端是質量監管難,由於個人賣家不用在工商登記備案,導致沒有人能夠對他們進行有效監管,售假者違法的成本幾近為零,這是C2C從出現以來到現在一直無藥可治的病根,但問題不僅僅只是這一個。

產品的分類銷售體系讓C2C平臺已經成為了一個等級森嚴的江湖,平臺內高昂的廣告費用、流量費用和過度的惡性競爭讓買賣雙方都非常痛苦,先入者一手遮天,後入者無奈淪為炮灰。

賣家信譽是C2C模式的短板和軟肋,但也是C2C模式中最值錢的資源。為了信譽,C2C平臺打造信譽體系,制定規則;為了信譽,賣家刷單、刷信譽成了潛規則。

阿里憑著淘寶的C2C模式走上康莊大道,他的“C2C神話”仍然擁有巨大的感召力。即便是現在,在微商、跨境、汽後市場等等電商領域仍然不乏想要一頭紮進C2C的人。他們夢想著成為各個領域內的“淘寶”,這個初衷是好的,但時過境遷,世界已經不同了。

C2C以低價打天下,二爺認為,“價廉”的前提是“物美”,電商的品牌化、規範化是大勢所趨,拍拍以轟然倒地的方式給我們帶來了思考,我相信,淘寶也在思考,而且想得比我們更多。二爺認為,拍拍之死更深層次的意義是對電商其他領域的警示,讓大家看清前路,少走彎路。

B2C是C2C的必然歸宿,根據艾瑞咨詢發布的《2015年中國網絡購物行業年度監測報告》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網絡購物B2C市場增長65.4%,遠高於C2C市場35.2%的增速。該報告預計,到2018年,C2C的市場份額將下降至36.5%,B2C將成為主流。

進入B2C的方式無非兩種,入駐第三方B2C平臺和自建B2C商城。C2C的淘寶進化成了B2C的天貓,只接受品牌商家入駐,這是典型的平臺玩法。賣數碼3C的京東自建商城,從賣數碼產品的垂直電商進化成全品類的B2C京東商城,雖然他也開放入駐,但根基還是自營,老底兒還是數碼3C大家電,這是典型的自建玩法。

入駐和自建究竟哪個好?爭論很多,雙方各執一詞,二爺認為沒有爭論這個問題的必要,“入駐PK自建”本身就是個偽命題,對想要進入電商的人和已經在做電商的人來說,入駐和自建並不是一道非此即彼的選擇題。沒人規定入駐天貓的商家不能自建商城,自建商城的品牌不能入駐天貓。天貓里的淘賣家各個拉出來都可以自建品牌商城,即便是京東也可以入駐天貓,做一個“京東天貓旗艦店”。

假設京東入駐了天貓,“京東天貓旗艦店”最想幹的事情會是什麽?一定不是雙11沖銷量,而是把天貓的流量導出來,引到自己的京東商城。同樣的道理,現在很多淘賣家想的也是這個事情。雙11期間,二爺在某電商門戶站看到一條Banner廣告“喵太矯情,狗太jian。雙十一,自己幹!你該有自建的電商平臺”說的就是自主建站。

電商的去中心化已是趨勢,只在大平臺上賣貨的網商很難有未來,上面這個廣告想表達的也是這個意思。中國不可能,也絕不會永遠只有一個天貓、一個京東,壟斷出現在洛克菲勒、卡內基的時代,顛覆和重構才是互聯網時代不變的主題。

自建商城是網商繞不開的一道門檻,特別是對企業網商,B2C的B是企業,企業需要品牌,只有自建商城才能承載品牌,才能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里,這是我一直倡導企業自建電商平臺的原因。

企業自建B2C電商,是應該自己招技術團隊?還是外包給第三方?如果你是京東,或者和京東體量相當,你當然應該組建技術團隊,但如果你不是京東,同時你更多的流水還是來自下線和平臺,這個階段用別的渠道掙來的錢養電商部門的技術團隊,並不劃算,人力成本實在是太高了。

那麽就外包吧,對企業(特別是傳統企業)來說,電商化應該是“國策”,它不應該只是一個項目,更不應該僅僅是一個前端的商城站。隨著技術的發展,項目外包的方式大體上分為兩種:定制開發和SaaS。

定制是一錘子買賣,企業搭建好服務器等硬件,再連開發好的項目帶源碼一起買了,外包公司實施完畢後就撤場,沒有升級叠代,如果企業需要增加新功能,那就再找外包公司開發。定制開發,好處是能最大限度滿足定制化的需求,缺點是投入大,沒有系統性的更新叠代。

SaaS是近幾年流行起來的新模式,前面那個“喵狗”的廣告就是做電商SaaS的服務商千米網做的。SaaS模式下企業買的既是軟件,更是服務。外包公司做一套軟件產品,把服務器部署在雲端,企業用戶有一個賬號就能登錄使用,企業只管用,更新叠代是技術服務商的事情。對企業來說SaaS的好處是成本低,投入少,持續更新叠代,且實施起來更快速,同時有專業團隊負責運維,企業的電商平臺也能更安全。對沒有電商經驗的企業來說,SaaS更適合低成本試錯。SaaS的缺點是標準化產品,有些需求它沒法完全滿足。企業電商化需要很多系統,像ERP、CRM、WMS、OMS等等,SaaS商城系統不一定都能做到。對這兩個問題,千米網想了法子,他把市面上各種主流軟件系統都用API接口打通,都能快速對接到他的商城系統上來,企業有需求,它總有一款適合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021

怎麽找到合適的合夥人,你從沒聽過這麽幹貨的方法論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301/154488.shtml

導讀 : 找合夥人是每一個創業者都關心的頭等大事,卻往往不得要領。2月18日,經緯創投投資人黎竹巖做客脈脈線上創業課,與大家分享了他在“怎麽找到合適的合夥人”問題上的經驗與見解。 ·

找合夥人是每一個創業者都關心的頭等大事,卻往往不得要領。2月18日,經緯創投投資人黎竹巖做客脈脈線上創業課,與大家分享了他在“怎麽找到合適的合夥人”問題上的經驗與見解。 ·

口述:黎竹巖  經緯創投投資人

何謂合適的合夥人?信任排第一

你要是創業了,找合夥人。這個合夥人跟你成天待在一起的時間,比你跟你老婆待一起的時間還要多一倍。每天擡頭也得見,低頭也得見,所以溝通成本真的不能太高。怎樣使很多小事用不著溝通呢?信任——萬一發生利益糾紛,我能信得著你,會為我好,然後為我們這個企業好。

這種信任靠直覺就夠了,用不著解釋。你現在就可以掏出手機通訊錄,看著上面的名字,把“你和他相處的感覺”想一下。如果這個人可以稱作你合適的合夥人,必要條件之一就是:你想起他的時候,第一反應是你們倆還挺有默契的。  

信任從何而來?我的觀點挺簡單,最好是一起經歷過事的人。一起經歷過事肯定不是成天在一起吃吃喝喝,還是得有一些特別的經歷。有可能是你們在一個有挑戰有困難的環境里,比如戶外荒山野嶺,有人生病了;或者有人缺錢,企業在一個危急的狀態下。可能那時你們都是某個企業的雇員,還沒出來創業,但是你倆現在為什麽站在同一個戰壕里去迎接一個那麽好的事情,這些都得靠經歷過事。

信任肯定不是合適合夥人的唯一條件,第二條:他腦子在什麽時候都不糊塗。

每個人都有優缺點,尤其相處時間長了,跟老夫老妻是一個道理。你肯定看到這個人缺點越來越大,甚至感覺已經蓋過優點了。但是他有缺點的同時你知道這個人無論什麽時候都不會做一件違反公司利益的事情,這就叫不糊塗。

我們既然選擇了創業,就先別談那麽多情懷。你選擇的是一個商業遊戲,那你就要負責商業和資本的基本邏輯。你有什麽缺點我不管,但是到了我們有內外利益鬥爭的時候,必須我能想到你不是一個非理性的人,你肯定把我們企業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這話說起來也挺俗的,但你能把這個事時刻記在心里,把它變成一個選合夥人的標準,就已經比較到位了。

· 合夥人從哪找?前同事和同學

合夥人潛在的分布區間是什麽?大家不用在這方面想象力太高,就是前同事和同學,這倆加起來一定會占你找合夥人概率的六成以上。還有四成有可能會是什麽呢?你曾經合作過的人。比如我曾經供職於百度,那個時候百度有可能和樂視合作,也有可能跟愛奇藝合作,我認識一個合作夥伴,我們兩個各事其主,但是在打交道過程中彼此給對方留下了印象。現在我們都離開原單位了,再撿起當時那個緣分,這是有可能的。但我並不覺得合作夥伴成為合夥人的概率比同事和同學要大,原因很簡單,你們相處的頻率不會比同事和同學高。

我個人覺得排在最後的這個概率是經人介紹,你們兩個之前完全不認識,然後經一個共同的老朋友給你們牽到一起了。這種事肯定會有的,但我不太相信這是大概率發生的,也不符合我自己的觀測,尤其是兩三個人一起創一個企業的時候。原因就是你們沒有一起經歷過事。這不僅是在信用上做一個背書的問題,有些東西繞不過時間的,必須把時間撐到位了你們彼此才有一個判斷。因為都是活人,身上太多的細節特征都不能通過語言描述去闡述清楚。一個人你不認識,光聽別人去描述,他可能描述的只是這個人身上的(有人認為)百分之一,我說是幾百萬分之一。因為語言是一個比較蒼白的東西。你們要做合夥人就意味著你們要在很多細節上能夠理解和包容對方,這些細節是不能用語言描述的。生活起居習慣甚至也包含在內。如果你找到一個合夥人,這個合夥人總在半夜工作,而你每天十點半上床,十一點睡覺,早晨六點起床,我不覺得你們在靈感爆發或者願意深度思考的時候能夠找到對方的興奮點。如果這個企業已經起來了,你再招一個合夥人加進來,經人介紹的概率反倒更高一點。

因此,盡可能在工作讀書的時候,把自己身邊的資源積累下來。

為什麽說創業永遠是少數人能做的事情,我覺得體現在每個細節上。比如你在一段工作經歷內把身邊的這些資源積累起來,其實是反人性的。當大多數人有這個經歷的時候,他根本反應不過來需要做這種積累。我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大三的時候加入百度,那個時候根本沒想過自己要創業。如果我不接觸外邊環境,我會非常容易進入一種狀態——把自己所有的事情做好就OK了。那時公司並不鼓勵做產品做技術的人多去外邊看看你的競爭對手在做什麽,多去認識同行業里的牛人,這方面很容易就被忽略過去了。假如我的經歷是那麽過來的話,現在我想去在百度系統內或者在同時期的牛人里挖出幾批人跟我去創業,我可能會發現根本就沒有彈藥。

簡單概括一下,當大家發現找合夥人,你在同事同學里邊篩了半天,篩選不出合適人的時候,比較大概率的可能就一個:我們當時自己積累得不夠。千萬別找別的原因。而積累得不夠有可能說明了更深層次的問題——現在你可能不適合創業。那你就要把之前的那個積累先補上,然後咱們再說怎麽找合夥人這個問題。 

見面之前怎麽做預判?了解他的社交記錄,問問共同朋友,使用搜索引擎。

如果對方是你已經認識的人,你要知道一下他近期的狀態,對他做一個全盤掃描。去拜訪他最近來往密切的老朋友、同事就可以了。同時他的朋友圈、脈脈動態,如果他更新的話你要看,知道他最近在幹嗎。

如果這個人是一個別人口中的牛人,比如一個你非常信賴的朋友告訴你這個人應該見一下,而你不認識他,那你就要從頭到尾研究一遍他。這種情況複雜一些,要加重分量的工作是其他人對這個人的評價,也可以說是背書。但背書是個中性詞,不是說背書一定要講這個人哪里好。我覺得這是個技術活。一般來講,人類會本能的拒絕對一個陌生人透露另外一個人的不利信息,我是A你是B,你打電話問我C的缺點,我如果跟你不熟的話我是不會說的。所以你還是要盡可能找到你們兩人之間共同的朋友,而且這個人跟你的相識熟悉度要高於這個人和他之間的相識熟悉度,因為你要保證這個人對你說真話。同時這個做背書的人也得具有一定的水平。當然水平分三六九等,他的水平至少要及格,比如說至少是六。我說的六是一種主觀感受,大家不用鉆牛角尖,只是需要對這個事情有所判斷。另外你還得知道他是六以上的哪一道,因為不同人對一個人的背書有可能是矛盾的。我經常看到這種情況,你得知道有矛盾時你更傾向於誰給你講的故事。

對於所有我重視而之前又不太了解的人,我個人在見面之前會用搜索引擎,還有我能用到的所有社交媒體、社交工具,比如脈脈,把這個人在網上留的資料都翻看一遍。因為我相信一個道理,一個人如果想把自己的行為特質、性格、三觀都很好的藏起來是非常難的。這有點像一個解謎遊戲,你要把所有東西都藏好,才能變成另外一個人。這也是為什麽圓一個謊比撒一個謊難。所以不管是他的朋友圈、脈脈動態還是采訪稿、演講視頻之類,在很多細節上都能體現出他是一個怎樣的人。他一舉手一投足這東西自然流露,藏不起來也騙不了人,你越多的去了解他在社交和媒體報道展現出來的東西,你就對這個人的總體形象有越深入的理解。

怎麽忽悠別人?展己知彼

關於怎麽忽悠別人成為你的合夥人我總結了四條:

1、  你在見他之前需要準備什麽:要非常清楚這個人內心的渴求和喜好究竟是什麽。

喜歡什麽這件事情是有點具體的,我在這塊有一些自己的理論,其實我有很多理論都是自造的,大家包涵著聽一下。我把世界上的人分成兩類:第一類人是明確知道自己要幹的事情的內容是什麽才願意去幹。比如說有人終身會投入到和音樂有關的創業體系里頭去,有人只做旅遊,有人可能就只做和互聯網金融相關的業務。而且互聯網金融也可能太大了,他只做保險這一塊。他知道哪個內容讓自己興奮,所以他一直幹具體這個內容里邊的事情。第二類人不是這樣,這類人可能會因為商業模式而著迷。我做交易撮合就可以,至於撮合的東西是鋼材還是按摩師我無所謂。反正我就是不自己賣,就要撮合你們兩個成,只要看到兩邊撮合成了我就無比的爽。還有一種是更純粹的逐利工作者,只要有一個業務是他認為時下能賺錢、能迅速發展起來的,他就無比興奮。這樣的人我也把他歸為第二類。這里邊沒有誰比誰好之說。

第一類人知道喜歡的內容是什麽,第二類人不在乎內容,只在乎業務的邏輯和特點。我之所以要把這兩類人分開,最主要還是因為你要先做一個選擇:究竟用什麽路線來打動他。假如說這個人為他喜歡的事情而深深著迷,那你完全可以因為自己也有同樣的愛好去成功打動他。

第二類人通常是不需要講這種所謂的情懷的,我們只需要把精妙的商業邏輯,還有算的比較清楚的賬,把這個故事和過程講通,讓他意識到你想到了三分,我想到了六分,這可能就是一種最好的忽悠人的方式。

2、  你要展現個人魅力,這個人魅力不是通過長相或是行為舉止來體現的,是通過你的思考、直覺、假設以及驗證,還有邏輯推導來完成的。

告訴對方你的思考、直覺、假設、驗證,還有你的邏輯推導,這個過程我覺得是一個比較展現功力的地方。一般來講,另外一個人被你說服了,就是出現了這麽一個現象:你告訴了他一件他不太知道或者沒想明白的事情—他把這個事記住了又回去了驗證了一下—他發現你說的是對的。一旦這個過程達成了,這個人一定對你留下了加分的印象。你不用管他嘴上說什麽,這樣的事情如果發生兩三次,他就一定會把你說出來的話每一次都回去反複的琢磨。即使是你隨便講出來的言論,無心之言,他可能都會依從。

你在跟潛在合夥人討論你們要做的這件事情的邏輯,判斷每條信息真偽的時候,你們不要有一個預期——每個問題都想明白了。這是不可能的。如果遇上一些現在說不清楚的問題,什麽方式能夠給對方留下比較好的印象呢?你就告訴他你的直覺。這個直覺有三種答案:1、我認為它是什麽;2、我認為它絕對不是什麽;3、我不知道。舉個簡單例子,大家都知道2014、2015年時信貸消費蠻火的,這已經成為既成事實了,你看分期樂、趣分期這兩個公司現在都是5億美金以上的公司,很快就沖著10億美金去了。假如把時間推到2013年末這一定可以成為一個課題了。你現在要說服你的合夥人去幹這樣一件事,但是他提了個問題,你從大學生市場切入,這個市場夠大嗎?你其實可以給他算一筆帳,因為中國在校大學生量級是有統計的,你可以告訴他大概三千萬,你還可以告訴他大學生每個月雖然不自己打工賺錢,可是他有固定收入,平均數可能是在800塊到1000塊人民幣之間。你再告訴他這里面有多少是他除了吃喝之外可以拿出來進行消費的,這樣算一筆帳。但是你講了這些,對面的這位潛在合夥人不一定會聽得進去,你可能需要用一些驗證去說服他。你就告訴他以你的直覺下一個月的訂單會比這一個月的訂單增長百分之多少,如果看一個季度你認為複合增長有可能是百分之多少。接下來的事情就是你每一次跟他通電話、發消息或者見面時,都去調整和修正你之前的這個直覺。你經常可以用這樣的模式讓一個人對你的感覺變得越來越好。你先給答案,然後每次見面時都告訴他你對於這個問題新的思索。我覺得只要是一個精神正常的人,沒有人會不記得你這種好習慣。

3、  你要用盡一切辦法去說明時間的緊迫性。

這是一個很耍流氓的東西,我比較贊同用投行家的邏輯來處理這個問題。投行家邏輯是什麽呢?他們最擅長的就是告訴每一個他Pitch的對象:這個機構你現在就應該買入!為什麽是你?因為哪個人有魄力哪個人才能賺到最多的錢,我現在就覺得這個人是你!把這個邏輯牽引過來,你在忽悠潛在合夥人的時候,把這個故事講成:現在就是做這件事情最好的時機!

其實我們只要稍微動腦子想一想就會知道,它是不是最好時機這個課題其實現在驗證不了,除非過幾個月或者一年你回頭看的時候才知道到底是不是最好時機。但是有一個上天賜予我們永遠不變的法則:早一點行動總歸是好的。當你這樣跟他拍胸脯的時候,有膽識的人會立刻做出抉擇。反過來也成立,現在做出這個抉擇的人很有可能是想做這個歷史進程里邊真的最有決心和膽識的人。

總之就是立刻就幹,不要有太多的猶豫,原因是什麽?夜長夢多。如果你花十天的時間說服一個人,最後又讓這個人想了十天,和你花十天去說服這個人在第十一天他精神動搖的時候,立刻把這個事情給它拍下來,結果可能完全不一樣。

當然所有這些的前提是大家溝通誠實,而且對方也對這件事情有基本判斷。如果對方沒有基本判斷,我們把思想灌輸給對方了,相當於對方被我們強拽著上船,結果肯定不會好的。

4、  你恐怕還要和市面上其他競爭對手去做一個比較。

每一個要創業的人天生就得是一個雷達系統,你要知道大概有競爭關系的那些人都在哪,要知道他們叫什麽名字,他活人長什麽樣子,最好你們見過面,甚至有他公司里面同事作為你的日常聊天對象。這里面我們別犯糊塗,商業機密這塊我們不要做一些有違道德的事情,但你必須知道你的競爭對手目前關心什麽。這些東西有多少講多少,但是最忌諱的就是自己胡亂猜測,需要花時間做市場分析。當你能夠把這個格局大概說清楚的時候,你的潛在合夥人就有可能被你說動。

 利益分配如何避坑?法律層面的利益和職責盡可能不要均分,明確職能

比如說一千家企業里做到一億美金估值以上的可能只有五十家企業,這五十家企業里你看創始人股權分布,會發現只有三家是兩個創始人股份彼此接近的。比如一個人在創始時占40%,另一個占30%。其余那些肯定是一個大股東,然後其他聯合創始人加起來也不會有這個大股東股份多。創業公司有很多問題是耗不起時間去論證的,如果遇上一些暫時想不明白的事情,必須得有一個人能拍板。如果大家真的民主式去討論,這個公司就完蛋了。原因是你的時間是固定成本,每分每秒都在流失,你不能當機立斷的話,這里邊的兩三個人再聰明也沒用。

第二是和職能相關的,主要指你做的具體事情,你是幹嗎的。這方面別犯一個錯誤——把職能寫成了政治措詞,一大堆的形容詞非常概括和含混,類似於像“戰略”“解決方案”這種詞,非常討厭。千萬不要這樣子,就直接寫你們兩個或者三個人具體幹的活是什麽。

最後,你會發現去談合夥人的時候,有些人對於以上觀點不認同。我不是說我講的這些東西一定對,但不管怎麽講,我的推導邏輯還是成立的。如果你發現你的合夥人對這個東西不認同,我建議你讓他在外邊轉一圈。轉一圈的意思就是他這種不認同其實有兩個情況,一是和你在三觀上、本質上不太一樣,那你們彼此真的誰也說服不了誰,他有可能要找跟他相關意識的人做合夥人才OK。第二種情況更常見,就是他對於創業門道還沒有想清楚,他對你的不認同其實基於他的想象和一種本能的不認同。這種事情你不要想著能夠靠意誌力去教育他,有時候比較好的方式是把他在晾在外邊,讓他自己在市場上去碰一碰他就知道了。

以上就是我要聊的全部內容,謝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370

喜馬拉雅李海波:從沒當自己是網絡電臺

“我們從來沒有當自己是網絡電臺,所以今天,我們的競爭對手一定是像Google、百度這樣的平臺,當這些平臺在語音識別技術和音頻版權上有所布局,就存在一定威脅性。”在小蠻腰科技大會上,喜馬拉雅FM副總裁李海波在接受包括第一財經在內媒體采訪時說道。

在付費用戶爭奪上,主打“耳朵經濟”的音頻APP 競爭逐漸激烈:喜馬拉雅FM“制造”了首個內容消費節給用戶發2億元紅包,蜻蜓FM邀請專家策劃國學講座,荔枝FM則推出了“FM男友”吸引聲優粉絲用戶。

目前喜馬拉雅已經形成了“會員付費+廣告收入+硬件”的商業模式,其中會員付費收入占比達到50%。

在李海波看來,用戶願意為內容付費在於支付技術的提升以及消費群體意識發生變化。“如果把付費這件事情往前移兩年,一定做不成。”

根據艾媒咨詢發布的《2016上半年付費問答平臺專題研究報告》顯示,手機網民對付費問答平臺的認知度占比達85.0%。66.7%的用戶更加願意就專業領域疑難問題進行付費問答。

網民對於知識經濟的認可給音頻APP帶來機會。

6月,馬東與《奇葩說》明星辯手推出的付費課程“好好說話”在喜馬拉雅上線,開啟音頻付費內容。隨後,在9月新版的喜馬拉雅上,設立付費會員板塊。李海波透露,目前,喜馬拉雅上線付費內容不到三個月,每天帶來2000萬到3000萬的收入。在最近結束的“123狂歡節中”,銷售額達到5088萬,為付費內容帶來爆發性增長。

“今天已經到了粉塵時代,滿世界都是信息,可是時間是有限的。只有做到幫用戶節省時間、空間的應用工具才有價值。”李海波對記者說到。“我們現在大部分的付費用戶年齡都是85年生人到90年生人之間,以一二線城市為主。”

此外,喜馬拉雅也在積極開拓除了廣告、會員付費等傳統方式外的盈利模式,推出耳機硬件設備。“目前,市場需要硬件和內容緊密的結合的方案,我們需要做一些標桿和榜樣的產品,開放給合作夥伴,我們還是以內容為主的公司,硬件只是幫助打造一個生態,更好進行內容分發。”李海波對記者說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813

馬斯克真的開始挖隧道了!他從沒有抱怨過世界多糟糕,但他一直在改變世界… | 黑馬早報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501/162900.shtml

馬斯克真的開始挖隧道了!他從沒有抱怨過世界多糟糕,但他一直在改變世界… | 黑馬早報
靜靜 靜靜

馬斯克真的開始挖隧道了!他從沒有抱怨過世界多糟糕,但他一直在改變世界… | 黑馬早報

快遞員收入曝光:75%不足5000元 近8成感到滿意

4月29日,第13屆全運會馬拉松賽場出現感人一幕:女選手王剛紅在距離終點不到10米處倒地,最後硬是憑著一股勁爬過終點。她賽後表示,自己是後來在網上看到視頻,才知最後是爬過去的,當時大腦“幾乎是一片空白的”。

早安,艾瑞巴蒂,來看勞動節的早報。

頭條:馬斯克真的挖隧道了!

有一次,馬斯克出門遇上了堵車,堵得生氣了, 馬斯克發了 Twitter 抱怨,還說:“我得做件事了,我要開一家叫‘無聊’的公司(英語 boring 有鉆孔的意思)。”

鉆孔?馬斯克這是要在地下挖掘隧道來解決地面交通擁堵問題嗎?

當時多數人都以為馬斯克在開玩笑呢,這挖隧道哪這麽容易,除了貴,還得政府允許,於是,好多人都將這個事當做馬斯克生氣時說的胡鬧話,不過,馬斯克還真做了這個事。

前幾天,馬斯克的 SpaceX 公司的一名工程師,在網上發了一張大型設備圖,印著 “ The boring company ” 的 Logo, 人們這才真的相信了馬斯克是真的已經在挖隧道了。

4 月29 日,馬斯克在一次 TED 演講里,還透露了關於這個隧道項目更多的細節。視頻還挺科幻的,有興趣者可以直接看下視頻:

Boring 公司正在洛杉磯建造一個地下隧道網絡,在隧道中,系統將自動通過電動滑板來傳輸汽車,電動滑板的最快速度達到 130 英里 / 小時。

在視頻里我們可以看到,在路面上會有一些“停車位”,當汽車駛上這個位置時,會被自動降運到地下隧道里,隨後,汽車會被以極快的速度傳送出去。汽車在地下隧道的傳輸不只是單線運作,也可以根據實際需要更換線路。

馬斯克曾表示,這個地下隧道網絡將多達 30 層隧道,可傳輸汽車,也可以傳輸超級列車。不過,這 30 層隧道沒這麽容易實現,目前,馬斯克只能在自己公司 SpaceX 的停車場下面挖了一個隧道作為演示,如果要繼續挖,他還得拿到政府的許可證明才行。

不過,為什麽一定要挖隧道呢?目前,Uber 和 Google 聯合創始人佩奇投資的兩家創業公司都在研發飛行汽車。馬斯克在接受彭博社采訪時則表示,無論在技術上還是在監管上,地下交通都要比空中交通更有前景。

如今,馬斯克除了有電動車特斯拉在路上跑,有家 Space X 公司發射火箭上太空,有超級高鐵 Hyperloop 來提高出行效率,還有一家“無聊”公司在地下挖隧道……

外國網友制作了一張圖,說:“這很伊隆·馬斯克”。

4.webp

馬斯克想要一種新的網絡支付方式,PayPal 出現了;

馬斯克想要開電動車,特斯拉建立了;

馬斯克想要太空旅行便宜些,Space X 公司也有了;

馬斯克想要出行更快些,Hyperloop 面世了;

他從沒有抱怨過世界多糟糕,但他一直在改變世界 。

這很伊隆·馬斯克。(文來自愛範兒)

國內新聞

1、五一假期次日5770萬人次出遊 旅遊收入330億

“五一”假期的第二天,據國家旅遊局網站30日消息,國家旅遊局數據中心綜合測算,4月30日全國旅遊接待總人數577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30億元。公路方面,各地出城方向車流依然較大;鐵路方面,當日全國發送旅客繼續超千萬人次。

@靜靜: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

@辣條加個冰袋:恢複七天假,帶動GDP

@波音747-400機長:請教:旅遊收入330億怎麽算出來的?

@很辣的老姜:放365天假,那樣就能買下全世界

@我從西邊來:堵在路上,算半個旅遊嗎?應該算,起碼我的車燒了油啊……我為這個數據拖後腿了……[噓]

@無為8697:長假小長假就不要出去了,雖然不收過路費,在賓館住宿費上花的更多,憑什麽高峰時候,住宿費成倍上漲?玩的人又多,吃的也貴,真的非常不舒服。

@northloner:300億又如何?為什麽不說說出遊的體驗?路上堵!景區擠!

2、明星天價收入是喜是憂?稅務稽查已盯上名人納稅情況

2017年中國名人收入榜單上,前十名的收入總和近17億,前三十名的收入超過了35億,前五十名的收入近50億。登上這份榜單的百位名人去年一年的總收入達到70億9530萬元,入選的門檻是2500萬元,其中收入過億元的名人共有14位。

5.webp

1、範冰冰 24,400萬元

2、鹿晗 18,160萬元

3、周傑倫 18,150萬元

4、李易峰 17,070萬元

5、成龍 16,800萬元

6、黃曉明 16,790萬元

7、劉濤 15,620萬元

8、楊穎 14,680萬元

9、吳亦凡 13,680萬元

10、胡歌 13,610萬元

11、劉德華 12,810萬元

12、楊冪 12,480萬元

13、趙麗穎 10,480萬元

14、井柏然 10,080萬元

15、鄧超 9,850萬元

16、張學友 9,700萬元

17、孫楊 9,450萬元

18、林誌玲 9,200萬元

19、楊洋 9,120萬元

20、陳坤 8,980萬元

@M依M-LU:都是憑自己實力吃飯,還沒查,評論就開始各種酸,自己沒本事,還整天期望別人出事,人性很邪惡了,不多說,看結果,不要妄自揣度

@KeineAhnungAG:生活大爆炸中,那幾個主演一集100萬美金,我也沒見美國的價值萎靡啊。。。不照樣科技興國。。。你把自己的萎靡和素質低歸到明星身上,我都看不下去了,雖然我不喜歡範、鹿這類明星

@飄落的蒲公英01:明星拍一部戲就能賺上普通人一輩子都賺不到的錢,太不公平了

@北京達人的博客:只要是由市場決定的價格,那還有啥不合理的?!即使真的不合理,那也是規則不合理,關明星啥事?!

@踏過憤怒的河:平均年賺一億,戲子哪是下九流?

@采蘑菇的菘菜:就像人民的名義里高育良說的一樣,好聲音救不了中國

@DawnDonna哦:別混淆因果,沒人肯為他們買單,怎麽可能有高身價。再說,暮光之城的一眾小朋友們拿天價片酬,伍迪艾倫就不出作品了嗎?娛樂和精神追求不是零和遊戲,現在不是娛樂過剩,是嚴肅作品沒跟上。群眾泄泄憤也就算了,文化人跟著鼓噪就不要臉了

@卡車988:我覺得沒必要把這件事賦予太多的意識形態色彩,首先,明星的收入是合法的;其次,人家也付出了艱辛的勞動;第三,如果認為科學家的收入不如明星,那麽可以提高科學家的收入,而不是把明星的收入給打下來,然後科學家一分錢也沒多拿到!

@自然的張侃:只要收入合法並依法納稅,自然是收入越高越好,對社會貢獻越大。雖然基本不看這些人演的戲。

3、樂視資金鏈問題發酵 收縮手機線下戰線

受樂視的資金鏈問題波及,其手機業務正面臨重重困境。樂視在深圳的五家線下代理零售門店目前僅剩下賽格廣場店一家還在正常營業,其他的樂視移動體驗店、LePar體驗店以及樂視入股的網酒網零售門店都已關門。

4、半年預虧8億港元 酷派路在何方?

本以為和樂視的合作能夠幫助酷派這個老牌手機品牌走出泥淖,但從現狀來看,酷派的複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就在4月21日,酷派發布公告稱,截止2017年3月31日經營虧損約為港幣4.6億元,預計2017年上半年經營虧損會擴大到港幣6億-8億元之間。

@兩塊西瓜:步子邁太大,容易扯著蛋

@JD有機奶:做手機的最講究說學逗唱

@股民江左梅郎:嚴重鄙視樂視占用有限媒體資源

@伯爵走馬:至少樂視手機是有貢獻的:ID無邊框……

@飯飯豬輩:和運營商合作的機型真是白給都不想用

@吃貨是我別開槍:360笑了當初背後插人刀子

5、萬科與小米合作建房被叫停 房企自持住宅難題待解

小米員工透露萬科利用永豐地塊和小米合作建房一事,因為監管等方面的原因限制已經擱置。4月14日,北京市住建委和規土委發文要求開發商自持商品住房持有年限與土地出讓年限一致、最長租期不得超過10年、不得以租代售。

@亂飄的渺:當然得停了,這樣幹怎麽讓別人炒房,怎麽讓領導們賺錢

@郭嘉隊:年輕人的第一套房子 破滅了

@拙言1983:萬一小米賣個1999元一平米...雷老板人身安全堪憂

@蕭琳就是我呀:高等建築2999每平方米

@山姆流:”因為不能轉讓限制了流通,銀行也只能以租金收益評估,而不能以物業交易價評估。” 這個很重要,必須堵住,才能讓大家老老實實回歸實業。上市公司辛辛苦苦幹一年利潤不如炒兩套房的事情不能再繼續了。

@大倔驢嘎子哥:本質是萬科拿了一塊自持地,找員工入股作為股東與萬科合作開發一個樓盤,股東權益是員工獲得70年居住權,同時股東權益可以在員工之間轉讓。政府覺得這是炒房,於是禁止了。

6、快遞員收入曝光:75%不足5000元 近8成感到滿意

快遞從業人員中男性占絕對多數,占比近90%,35歲以下的青壯年占80%以上。從工資水平看,74.6%的人月平均收入在3001元至5000元,20.44%的人月平均收入在5001元至8000元,盡管工作強度較大,還是有近八成的受訪者對收入感到滿意。

6.webp

@血濃於水33:個人愚見,快遞可能體力稍微累些,但比他壓力大的行業及職業多了去了。職場中勾心鬥角,老板的計較和施壓。相信大部分人為了生活都默默地承受著重大的壓力

@我吃完了D:扯吧 正常都有五千左右好吧!而且快遞員確實不怎麽累,起碼心不累。一個人負責一個區域,直接往快遞箱塞 很少爬樓的

@此處下劃線_:教師工資有快遞員工資高嗎

@YZ的江先生:八成? 你老實告訴我是不是一共調查了十個人…

@李紅晟029:前兩天剛發工資,4800,我韻達

@優揚品牌:快遞最起碼給了社會底層人民一條活路,不用附加其他條件。

7、非京籍兒童入學審核要求提高 異形房居住證明無效

2017年北京市各區義務教育階段入學意見相繼出臺。部分區在“五證”審核細則上有所變動,要求有所提高。居住證明方面,各區嚴查“異形房”,明確指出,過道房、車庫房、 “開墻打洞房”、合租房等所開具的居住證明無效。

@那就叫我阿金:北京是北京人的北京,上海是上海人的上海廣州是是黑人的?

@金絲楠木小板凳:感覺現在開始把人往農村趕了,需要農民的時候,各種政策吸引農民進城,不需要的時候就往回趕

@躺在雲朵看日出: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十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

@reky2008一深圳:非京籍,區分的好

8、李明遠離職百度後首次現身:李彥宏於我亦師亦父

5個月後,李明遠“脫敏”,再次回歸大眾視野。這一次,他的對外介紹是“資深互聯網人”,而不是“前百度副總裁”。談到和李彥宏的關系,他把自己和前老板的關系形容為“亦師亦父”,認為在所有高管中,李彥宏對他相當嚴格。

9、前京東商城CEO沈皓瑜加盟高瓴資本

今日有消息稱,京東商城CEO沈皓瑜已加盟高瓴資本,並於兩周前到任。2011年,沈皓瑜加入京東商城任COO,2014年4月升任CEO,2016年8月卸任京東商城CEO,擔任京東集團國際業務總裁。

7.webp

10、上市公司分紅全透視:2016年派現近萬億 36公司一毛不拔

4月29日,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據統計,在A股3205家上市公司中,有2425家在2016年度中實施或披露分紅送轉方案。其中,2390份方案中含現金分紅,占比達98.56%,36家公司上市以來“一毛不拔”。

11、46家央企表態支持雄安新區 專家測算未來GDP或達1.5萬億

民生證券研究院院長管清友的測算是:2016年深圳GDP為1.95萬億元;上海浦東新區GDP為8732億,人均GDP為15.73萬元/人;按未來的雄安新區人均GDP達16萬元/人,900-1200萬的常住人口計算,雄安新區GDP將達1.44-1.92萬億元。

12、中國電影好萊塢依賴癥:進口片平均票房近4.5億

近年來,一些好萊塢影片在中國贏得的票房超過北美。微影數據研究院數據顯示,上述影片在2015年有4部,2016年達到8部,2017年截至發稿日期已經出現4部。2017年的中國電影票房,需要好萊塢大片所帶來的持續支撐。

@一身匪氣的斯文人:其原因無非就那麽幾種:1、國產片拍不出那種效果;2、國產片都特麽小鮮肉,看著就膩味,3、好萊塢大片宣揚的是英雄主義,而國人由於受壓抑過久、此類英雄主義的大片,肯定有超強的吸引力,4,國產片要麽是抄襲、要麽是改編,劇情好多的都提前知道,沒什麽花頭。

@Mr_吳彥祖:哈哈,那你倒是拍點好看的呀,電影投入絕大部分給鮮肉,能拍出什麽好電影,以後別叫拍電影了,叫拍鮮肉吧!

@哼哼桑:國產一年都難得有幾部好片, 放網上免費都懶得浪費時間

@tyh2020:有廣電總局,一萬年都拍不出好電影。像《盲井》《盲山》這樣的好電影,都是禁片。

@炳晨鬥鬥:國人是有眼睛的,好壞自己分得清楚。為什麽《湄公河行動》票房可以媲美歐美大片呢?你國產到是整點好的東西啊,人家賣的都是貨真價實的片,你買的都是幾個鮮肉娘娘腔的臉。沒可比性…

@Setven-Reinford:人民名義收視率也高,說明中國人要用心也是能拍出讓大家歡迎的電視劇,電影也行的。

@我去-蛋疼:國內的劇情,效果,完全不如好萊塢的水平。沒辦法,我們玩半天動畫片還是播猴子 看看迪士尼和夢工廠的 創造了多少新角色 不是依賴,是對比,一對比就知道了

今日思想

好的國家,東西便宜,人貴,所以隨便有個啥工作都過得不錯。不好的國家,東西貴,人便宜,掙多少都買不起這買不起那的。曹德旺說玻璃工廠美國藍領人工成本是中國的八倍,但由於水電煤氣土地都超便宜,所以總成本仍比中國低。如果特朗普再減稅,不要打貿易戰,中國出口企業的工廠都跑美國去了。現在中國人工成本越來越貴,這是在向好方向發展。還是要減稅,降制度成本,搞供給側改革,才能與美國競爭。

——華杉2009

馬斯克 範冰冰 劉強東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71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