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打破“化工圍江”環保困局,宜昌要打發展組合拳

化工產業是宜昌的支柱產業。長期以來,以磷化工、煤化工、鹽化工等為主導的化工產業,其產值一度占到宜昌全市工業產值的近三分之一。

但粗放的發展方式導致這座美麗的峽江山城一度陷入“化工圍江”的環保困局。

在5日下午湖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宜昌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袁衛東向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媒體介紹,宜昌以新思想、新理念引領轉型發展,正確處理“質和量、產和城、內和外、發展和民生、發展和保護”的關系,揮出理念、動能、結構、效能、機制“五個加速轉換”的組合拳,奮力推進高質量發展。

袁衛東說,去年以來,宜昌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把修複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重要指示為突破口,向“化工圍江”宣戰,強力推進沿江化工企業關、轉、搬,去年一年關停化工企業25家,化工產值占工業比重下降到19.8%。

一大批企業“關轉搬改”,不可避免地對當前經濟發展產生一定影響,宜昌如何處理化工轉型與穩增長之間的關系呢?

宜昌市經信委主任石顯銀認為,轉型對穩增長的不利影響只是暫時的、短期的,長遠來看,化工轉型與穩增長也不是相互對立的關系。宜昌推進化工轉型不是簡單地做“減法”,不是“一關了之”,不是對舊的產能設備在空間上的簡單搬移,而是堅持“加減乘除”一起做,通過對落後產能的淘汰、產業鏈的重構、工藝技術的更新、產品的升級換代、管理和經營模式的創新等途徑,對產業發展的一次完全革新,拓展產業發展的新空間。

今年一季度,制造業投資、工業技改投資占宜昌全市比重分別達到43.4%、38.7%,5000萬元以上項目投資占到總量的84.5%;一季度,全市接待遊客1591萬人次,增長21.1%,旅遊收入達161億元,增長32.7%;外貿出口增幅較同期提高29.1個百分點……這是宜昌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所交出的成績單。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宜昌過去偏重的產業結構正在調優,科技含量、附加值正在調高,集約節約發展正在調密。去年第三產業增長9.5%,高於GDP增速,占GDP比重同比提高3.5個百分點;新材料、生物醫藥、電子信息、先進裝備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41.9%,提高2.5個百分點。從投資結構看,盡管固定資產投資增幅有所下降,但結構在不斷優化,實體經濟項目投資占比上升。

在加速動能轉換上,宜昌堅持“兩手抓”。一方面,加快發展新興產業,著力打造新動能。一季度,全市新材料、生物醫藥、電子信息、先進裝備制造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47.5%,同比提高1.6個百分點;全市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96億元,增長11.4%。

另一方面,堅決淘汰落後產能,大力實施企業技術改造,優化提升舊動能。市級設立1億元專項資金,引導30億元股權投資基金,支持“工業技改三年行動”,今年將完成技改投資700億元以上,確保工業技改投資占工業投資比重不低於50%。

袁衛東指出,下一個時期,宜昌將繼續以壓倒性力度保護修複長江生態環境,全面執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和節約集約制度。到2020年,堅決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徹底根治沿江化工企業汙染突出問題。

同時,堅定不移推進化工產業轉型升級。到2020年,完成134家化工企業“關、改、搬”任務。並且持續推進化工產業向高端化、精細化、綠色化、循環化方向發展,到2020年力爭精細化工產值占化工產值比重達到45%。

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和長江中上遊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對接國際投資貿易體系,統籌宜昌自貿片區、宜昌綜合保稅區、三峽保稅物流中心、三峽臨空經濟區聯動發展,推進改革試驗任務落地和自主創新,建成內陸開放新高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40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