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2017年,哪些大佬在攪局新零售?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8/0103/166754.shtml

2017年,哪些大佬在攪局新零售?
零售前沿社 零售前沿社

2017年,哪些大佬在攪局新零售?

2017年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雷軍進一步揚言自己是全國第一個提出新零售的人,比馬雲還早了半天!確定他沒給馬雲打過call?

來源 | 零售前沿社

作者 | 王君亞

2017年,經過新零售創業者和創新者的艱辛努力,催生了一大批創新產品和商業模式,新物種、無人零售等業態逐漸出現,背後也凸顯出這個領域企業領軍人物。不管是馬雲、劉強東等大佬,還有侯毅、莊辰超等零售老兵,大家用創新開拓零售的未來。2017年最後一個工作日,從人物的角度“窺見”零售業波橘雲詭的一年。

掀起新零售業的第一人——馬雲

微信圖片_20180103130902

2016年雲棲大會上,馬雲首次提出“新零售”概念,稱在未來30年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電子商務”一詞將會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新零售”。此話一出,隨即引發行業廣泛關註。

馬雲認為新零售的到來,線下的企業必須走到線上,線上的企業必須回到線下,同時加上現代物流聯合起來。伴隨著馬雲的“新零售”戰略的提出,阿里在零售方面的布局也明顯加速,從新零售業態盒馬鮮生,到線上的閃電購、易果生鮮,線下商超從銀泰、三江購物等再到今天的高鑫零售,通過入股、聯姻等多渠道,如今阿里的新零售板塊已然成為“新零售帝國”。

據不完全統計,在2017年一整年里,阿里的新零售版圖以入股、聯姻等方式投資金額高逾776億元,關聯的線下商超門店近8000家。

而如今盒馬大店的模式已經形成,通過讓消費者形成送貨上門的依賴性習慣,可以預測的事,在未來,阿里勢必會更多的采取與三江、高鑫零售的聯營方式輸出盒馬方法論,改造門店、拓展市場。

作為提出新零售的第一人,馬雲帶領阿里巴巴的一系列舉措都在圍繞線下,隨著電商增速的放緩,需求線下快速落地,為已經成熟的龐大線上業務需求在線下找到切入口,馬雲希望借此可以打造新零售的生態。

未來零售是無界的——劉強東

微信圖片_201801031309021

在馬雲提出新零售概念的半年後,2017年7月,劉強東提出“第四次零售革命”的到來,推出“無界零售”概念。劉強東稱,在百貨商店、連鎖商店和超級市場三大零售革命後,零售的基礎設施將掀起第四次零售革命,實現成本、效率和體驗的升級。

盡管劉強東的無界零售與馬雲的新零售思想內核大同小異,但也表明京東與阿里的戰火從線上燃燒到線下。

在O2O的時代,京東2015年入股永輝,2016年獲沃爾瑪5%入股並獲得一號店。隨著線下零售的開戰,京東開始圍繞鄉鎮、縣收割夫妻老婆店,利用大數據和供應量優勢,提升零售終端的智能化。

同時,京東在核心的3C領域也試水到線下門店,在雙十一期間,全國線下布局超過160家京東之家,加之正在籌備的7 Fresh被視作對抗阿里盒馬的重要一步。

為了與阿里對抗, 在京東身後還有騰訊這樣的頂級盟友,兩家超級巨頭共同面向線下品牌商推出線上線下融合的“京騰無界零售解決方案”,其充分導流,使之成為市占率第二的平臺。

借助新零售逆襲—— 雷軍

微信圖片_201801031309022

作為一只互聯網風口上的“豬”,雷軍用互聯網思維把小米手機玩轉,而當新零售的風口下,雷軍又拋出一句,“我要用互聯網的方式幹零售”。從此打響了小米的新零售之戰。

甚至,在今年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雷軍進一步揚言自己是全國第一個提出新零售的人,比馬雲還早了半天。而這宣誓的底氣似乎來源於,挨過了一年多的低谷期,小米的春天來了,而這正要歸功於雷軍在新零售的布局 —— 小米之家。

在雷軍的心中,新零售就是互聯網效率幹零售,用互聯網技術手段、方法論和人才來改善傳統零售業。從電商升級到新零售,重點是用以電商同樣的產品、價格,進入到線下店中,而小米之家正是小米的最大主角。

同樣是想要做生態鏈,圍繞消費者將智能家居生活的所有企業團結起來,小米之家從2015年在北京開出第一家店後,就從未停止過擴張的速度,2016年,小米之家線下開店51家,截止到2017年11月5日,小米之家的開店數托張到228家,而雷軍給出的KPI目標為,3年內,開出1000家門店,5年內,突破700億銷售額。

雷軍認為新零售的核心是提高效率,透過小米之家的上百家線下實體店,其共同點是多做SKU,但又不是單純的增加,而是參考小米商城中購買頻次最高的產品進而鋪設到線下店中。同時,經過兩年的打磨,小米之家的坪效(每平米的銷售額)排在世界第二,僅次於APPLE的零售店。

對於小米的再次逆襲,雷軍將此歸結於,“爆款產品配合豐富產品組合,並用互聯網的技術和方法論做線下零售”。

微信圖片_20180103130937

10種業態詮釋智慧零售 —— 張近東

微信圖片_20180103131408

過去的幾年,張近東努力帶領蘇寧實踐互聯網,但似乎都沒有太大的成效。終於到了2017年,線下被再次重視起來,蘇寧也終於等到了春天。

今年3月,張近東提出“智慧零售”概念,即用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去感知、預判消費習慣和消費趨勢,一方面引導生產制造,另一方面提供更多個性化、多樣化的產品和服務。

同時張近東評價蘇寧,“在電商領域,蘇寧是最懂線下商業的,而在線下商業中,也很少有人比蘇寧更懂電商運營。”

盡管在提出概念的2017年中,蘇寧這家企業的“打法”讓外界摸不著頭腦,但在12月舉辦的戰略會上,張近東對蘇寧擁有的10種業態做了詮釋,終於讓大家撥雲見霧。

即概括為”一大、兩小、多專”,“一大”指蘇寧易購廣場,其中包含蘇寧雲店、母嬰、蘇寧體育、兒童早教等新業態;“兩小”是蘇寧大力正在大力推進的蘇寧小店和蘇寧易購縣鎮店。“多專“則是指蘇寧雲店、蘇寧紅孩子、蘇鮮生、蘇寧體育、蘇寧易購汽車超市、蘇寧極物和蘇寧影城這七種業態。

基於上述10種業態,蘇寧希望能吸引到更多地產界的合作夥伴,不同的業態可適用於不同的物業環境。

同時,蘇寧2018年的開店計劃早已對外公布,比起前幾年的低調潛行,這次可以用近乎瘋狂形容:總目標是開5000家店。

新物種模式推動消費升級 —— 張軒松

微信圖片_20180103131507

相較於永輝超級物種在這一年的火熱,董事長張軒松卻顯得極為低調。

今年永輝提出了“超級物種”的新商業模式,這個以輕時尚及輕奢餐飲為基礎,餐飲+超市+互聯網業態的商業模式,以“80後”和“90後”等新消費群體作為主要目標。

張軒松表示,希望應用科技,使得永輝的新物種商業模式可以推動消費升級,做到從存量到增量的增長,從量到質的轉變,以及從吃飽、吃好到吃得健康的轉型。

超級物種作為永輝旗下的新業態,希望從不斷叠代中提升運營效率和盈利能力,從2017年初成立至今,可以直觀看到工坊數量種類愈發豐富,布局結構、用戶體驗也逐步優化,基於工坊進行合夥人制度探索與推廣提升人效。拓展速度到今年下半年明顯加快,目前已有22家門店,計劃春節開到30家,擴張速度加快也表明其盈利模式已經基本跑通可以進行複制。

張軒松希望在永輝整個發展過程中,我們從來不追求強勢的市場地位,我們希望作為一個參與者而不是掠食者,和其它多元的企業,共同打造一個生態共榮圈,一起去推動整個中國商業的發展。

永輝超級物種的新業態形式,也吸引了騰訊的入局,12月,永輝董事長張軒松、張軒寧合計轉讓5%股份予騰訊。

此次合作,被看做騰訊借永輝布局線下商超,實現支付業務和電商業務的商超場景應用,並形成線下新的流量入口;永輝在引入騰訊線上流量之際,還可以讓自己剛剛起步的“新零售”模式——永輝“超級物種”、“永輝生活”的開拓得到騰訊的支持。

新零售網紅人物 —— 侯毅

微信圖片_201801031309023

盒馬鮮生的創始人侯毅伴隨著新零售的浪潮成為在這一年中的關鍵人物。

在零售行業累積三十多年跨界經驗的他曾在京東先後任職物流規劃總監、O2O總負責人,於2015年3月創立盒馬,其最大的特點是快速配送,同時也被稱為阿里對線下超市完全重構的新零售業態。

經過兩年的發展,盒馬在2017年開始大規模的複制,盒馬也被認為新零售的先鋒和樣板,而盒馬探索的店倉一體化線上線下結合的新型模式被驗證後,出現了永輝超級物種、美團美團章魚生鮮、京東7FRESH等一些線下零售企業或互聯網巨頭的效仿。

侯毅對於盒馬的定義並不僅是線下零售企業,而是基於實體門店的互聯網電商。侯毅表示,門店的價值在於線下門店可以提供消費者對於品牌、和品質的感知,門店是電商品牌和消費者互動的中心,也是消費者體驗和流量的中心,是離消費者最近的食品加工服務中心。

同時,侯毅在闖入新零售戰場時,就多次表示,他認為目前消費者對於生鮮的消費場景與過去有所不同,現在分為三個場景,家、辦公室、大型商業中心。

所以,侯毅即將進入便利店的消費領域,品牌命名為F2(Fast & Fresh)的盒馬版便利店。而這正是基於辦公室場景下的餐飲便利店。

殺入便利店,引起2017新零售第一戰 —— 莊辰超

微信圖片_201801031309024

便利店這個傳統的零售業態,在過去一年中,充斥著不少互聯網巨頭的身影,因具備接近消費者、兼具社區服務等特點,成為新零售的第一戰場,而去哪兒網的創始人莊辰超殺入便利店市場,更被視為新零售的第一戰。

莊辰超作為中國第一代互聯網人,三次創業成功後華麗離場。2016年,攜程與去哪兒合並後,莊辰超退出並成立了斑馬資本,並投資3億美元創立“便利蜂”24 小時便利店。

正因如此,便利蜂的看點也被更多的人評價是因為創始人是互聯網背景和資本後盾。

而便利蜂與傳統便利店最核心的區別在於多種的購物模式和體驗,以“到店選購-自助掃碼支付”為特色,兼顧自提和送貨上門。不僅如此,便利蜂還投放大量共享單車,鋪設無人貨架,加速線下便利店等動作,勢必要在新零售下站穩腳步。

其莊辰超的做法,也被業內評價為,一種借助科技與資本杠桿,用新零售模式創新與快速整合手段,催生出一個新的物種的想法呼之欲出。據稱,他的目標是開一萬家店。

技術提升傳統門店效率—— 劉桂海

微信圖片_201801031309025

在2017這一年,不僅是盒馬、超級物種這樣新零售業態的湧現,物美作為傳統商超也加入了戰場。在早年間,物美為推動線上、線下的融合,開展物流配送業務,與多點合作,今年更是在多點的協助下改造多家門店。

幫助物美完成更貼合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多點的聯合創始人劉桂海也有著自己對於新零售的認知。劉桂海認為,新零售就是用現在新技術去提升它的效率,最後達到改善用戶體驗的目的,解決在這個新的商業環境下出現的新的用戶需求。

正是對於新零售的解讀,劉桂海在多點的模式和戰略上也積極作出調整。將多點的兩塊模式重點發力,一是為零售企業提供完整的電商解決方案,二是著重幫助門店去提升效率,改善用戶體驗。

透過幫助物美改造的門店可以看出,多點並不是簡單的裝修、設計翻新,而是在細節方面展示出與傳統商超經營理念的巨變。其中,最明顯的一點便是提升坪效和服務,收銀員也減少30%-40%,劉桂海認為,零售企業未來都會往面積收縮、精細化管理、有限的SKU、有限品項這個大趨勢來走。

同時,劉桂海認為,核心一點就是,傳統商超的人、貨、場的布局將從以“我”為主轉變為以“顧客”的體驗、便利為主了。

不懂零售,但可能顛覆它 —— 陳子林

微信圖片_201801031309026

當亞馬遜提出了新型概念店Amazon GO後,“無人便利店”便引起全行業的關註,在這一年中,阿里、京東、羅森、便利蜂等相繼入場無人零售試水,而一家由水果O2O轉型而成的公司 —— 繽果盒子,作為國內首個商用可規模化複制的24小時無人便利店,讓創始人陳子林也站上了風口。

在創立繽果盒子之前,陳子林2013年曾創業生鮮電商繽果水果,其模式為用戶在微信上下單,公司負責2小時內把水果配送到家,當花了300萬終於跑通模式後,競爭對手相繼而來。

而後陳子林賣掉北京的房產,經過5個月,創立出繽果盒子無人便利店的第一代產品原型,一個4平方米的空間,一臺鐵架子用於陳列商品,此後又經歷多次的技術升級更新,截止到今年,陳子林稱,單個繽果盒子每天銷售額約為300-2000元,SKU在800-1000之間,未來將批量落地。

陳子林表示:“無人便利店首先是便利店,必須滿足高頻發生的基礎民生需求。在過去的十個月里,我們在軟硬件綜合服務的基礎上,反複鞏固‘低成本’和‘高穩定’兩個要素。這兩點的同時滿足,是真正促使無人便利店從概念視頻落地為‘用戶購物場景’的關鍵。”

無人便利店因沒有人力、租金等成本,相較於追求高毛利的傳統便利店而言,也讓不少創業者確信這是一個趨勢。

無人貨架就是人不動貨動 —— 閻利瑉

微信圖片_201801031309027

2017年下半年開始,辦公室無人貨架徹底走紅創投圈,迅速獲得巨頭和資本的關註,創業者紛紛搶占點位,開啟燒錢大戰,而後又迎來了洗牌。在這條做辦公室自助零食的創業公司賽道上,果小美的創始人,原阿里聚劃算總經理閻利瑉算是一個強有力的選手。

成立於今年6月的果小美在閻利瑉的帶領下,先後獲得IDG、藍馳創投、峰瑞資本等多家知名機構的投資,累計融資金額超過5億,同時,完成了無人零售領域里的第一筆並購,與主打智能零售貨櫃的“番茄便利”實現戰略合並。

無人貨架賽道上眾多玩家,搶占點位儼然已經成為決勝的關鍵因素,而果小美的優勢更在於後端,通過大數據進行分析,利用自有物流“天鮮配”進行及時補貨。

據悉,果小美希望通過足夠量的自助貨架網點,創造一個基於“極致單品”為模型的“果小美版聚劃算”,最終將現場售賣的有限場景拓展到更SKU、更高客單價、機動性更強的線上賣場。

閻利瑉之所以如此看重無人貨架領域,其原因是,他認為下一個能夠改變大眾生活和消費場景,就會是辦公室無人零售的新業態。而也將此趨勢歸納總結為“人不動、貨動”,商品離人的距離越來越近,已經不是人去找貨了,很多時候是貨送上門來去找人。

新零售 馬雲 雷軍 張近東 張軒松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01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