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算法的價值觀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922/165294.shtml

算法的價值觀
科技唆麻 科技唆麻

算法的價值觀

算法優先被罵了。

來源丨科技唆麻(ID:techsuoma)

文丨唆麻

在差不多2個月前,人民日報發了一篇文章《新聞莫被算法“綁架”》的文章,當時我在一篇文章里就提到“雖然人民日報沒有點名哪家具體的公司,但明眼人都知道,癡迷於技術和算法的新聞客戶端中肯定有今日頭條“。

結果文章出來後,還被人小小地diss了一下,說我寫的不客觀。單獨拎出今日頭條說事,居心叵測,結果沒過多久,也就是過去一周的時間里,人民網連發三篇文章,直接點名批評今日頭條,算是為我之前的判斷做了一個背書。

9月18日:《人民網一評算法推薦:不能讓算法決定內容》

9月19日:《人民網二評算法推薦:別被算法困在“信息繭房”》

9月20日:《人民網三評算法推薦:警惕算法走向創新的反面》

我們隨便提煉幾個觀點出來:

技術紅利的背後,也有陽光照不到的地方。

一心“取悅”用戶還遠遠不夠,更要自覺執行中央有關政策法規,不能有僥幸心理,任憑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泛濫,不能借技術深奧之名糊弄網民和群眾。

今日頭條上許多的所謂自媒體賬號一直充斥著低俗、無下限甚至謠言信息。更有甚者,所謂的算法推送和定制發布,誤導一些個地方政府和部門,算糊塗賬,花冤枉錢,已經引起廣大網友的熱議和不滿。

目前人民網評算法推薦系列已經出到第三季了,不知道後面還會不會繼續更新,也不知道張一鳴會不會效仿馬化騰,去人民網做個客,化幹戈為玉帛。

本質上來說,人民網的批評,包括之前的批評,是站在社會的角度去看問題,和互聯網人極客式的思維,肯定會產生抵牾。

但從另外一個方面來看,今日頭條覆蓋的人群以及他本身的影響力,已經超出N家媒體的總和了。

F9UO-fxxhmcp4011473

根據QuestMobile的統計顯示,截止今年上半年,今日頭條的月度人均使用時間接近1000分鐘,僅次於微信。今日頭條的日開機啟動次數以及七日留存次數,都是整個互聯網行業中最好的。

但本質上是,頭條還是一個服務社會的互聯網產品,既然服務社會,並且是內容生產領域,那麽就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正如一位朋友在朋友圈里說的那樣:“你必須要做的比用戶和法律要求的更多,因為你創建了一個新世界,並從中獲益,你必須幫助整個社會學會如何治理它,如果你不主動做,社會就會接管過去。”

這就又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如何平衡科技和新聞道德。

其實我覺得這是一個相對來說比較難解的問題,因為頭條上最受歡迎的內容,本質上就是過去80、90年代地攤上流行文學的翻版,從史料解密到八卦養生什麽的,無所不包,像《故事會》和《知音》這類的雜誌,一直霸占中國出版物發行量第一的位置,幾十年如一日,到現在依然如此。

雖然今日頭條推出了禮遇計劃,又大力扶持頭條號,企圖以高質量的內容,去提升整體的內容質量,這種做法是可行的,但是效果並不明顯,有這麽幾個比較突出的原因。

頭條的用戶分布,很多都是二三四線城市用戶居多,而這些用戶無論是教育背景,使用習慣,還是對內容的需求,都不能和生活在北上廣一線城市的白領們相提並論,當然,這並不是饅頭和西餐誰高級的問題,而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你不能要求一個只念過高中的網管或者保安去欣賞莎士比亞和王爾德的作品,他更多的會對網上的娛樂八卦,千奇百怪的社會新聞,以及快手上二驢高迪的快意恩仇感興趣,這是兩個平行的世界。

其次,頭條的算法是杜絕了人工幹預的,也就是說不能像以前門戶一樣編輯選擇頭條、二條焦點圖,而且頭條的的本質,是追求更多的閱讀量、播放量和使用時間,這是這個產品的基因和底色,改不掉的,內容只是餵養用戶的營養液。

我打一個不恰當的比方,成吉思汗當年統治了中國,把很多土地變成了草原,因為對於遊牧民族來說,草原是有價值的,耕地是沒有價值的。

如果人工智能統治了地球,那麽人類的命運可能就是被頭上插根電纜,接入營養液,然後工作到死。為了減少痛苦,可以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分配一輩子的三級片或者戰爭,讓他以為是真的,從而快快樂樂的度過一生。

2291ff16d0d8608a6a764e658c2559be

對於頭條來說,追求極致的流量價值和新聞道德是沖突以及矛盾的,而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頭條一直把前者作為主要的驅動力,因而也獲得了超高倍的增長和資本回報。

但我們也要註意到一點,輿論是有引導價值的,不加約束和引導的人性,本身就會對低俗黃色八卦醜聞的內容產生好奇和沖動,互聯網上1/.3的流量都來自色情網站就是實例——所以才有了道德,有了法律,有了文化和社會這些上層建築,但依然很難完全杜絕惡。

6cd032894f8090e_size26_w640_h369

事實上,大部分內容分發平臺,都繞不過這個水化內容這個坎兒,因為悖論在於,一方面需要盡可能的揣摩讀者的喜好,一方面又要照顧平衡流量、公正、客觀,所以導致絕大部分依靠算法的內容分發平臺,都走上唯閱讀量論的歪路上,而那一些鉆空子的人,通過做號、刷量的方式,去賺取超額的收入,更是助長了這樣的歪風邪氣。

但現在很多平臺會有一些做法來改變這種現狀,比如人工推薦+算法結合的模式,比如用首頁資源去推一下大V(類似UC名家、騰訊大家)的文章,或者和一些行業專家進行一些跨界合作之類的。

但無論如何,今日頭條之前所奉行算法優先的策略,以後肯定要讓位於新聞道德和價值引導。極客式的產品思維,也要讓位於用戶價值觀的塑造和養成,對於今日頭條來說,不知道是一件好事還是壞事。

算法 今日頭條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62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