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的工作觀大概有五級,最高境界是為社會幹。
來源|筆記俠(ID:Notesman)
文|
編輯|清野
2017年7月9日,趙磊做客格局商學,在“經典管理”的課堂上帶來《現代企業人才管理:選用育留》的主題分享,本篇筆記為下篇。筆記俠作為合作方,經主辦方和嘉賓審閱並授權發布。
一、戰略對人力資源的影響
戰略對人力資源管理的影響,我歸納起來有這麽幾點:
第一,為了確保戰略有效,有三個方面必須做到:
選擇決策者的機制要到位;
議事規則要完善;
決策者掌握信息要全面,別看單向正信息,要看部分反信息,更有利於決策。
在決策的內容上面:
戰略定位由過去為人民服務逐漸轉變成為目標群體服務,掙到該掙到的錢,高附加值的錢是需要掙到的。核心能力實現組織績效提高。
那麽部門績效提高靠的是什麽?人崗匹配策略,即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上。
人崗匹配都包括哪些?
我總結起來有三個匹配:第一是角色認知匹配;第二是任職資格匹配;第三是崗位素質匹配。具備三個匹配才能實現人崗匹配。
角色認知匹配也就是崗位所定位的角色和你自己認知的角色要匹配,就像前面舉例說的總經理和董事長之間的關系,我認知你是營銷副總裁,你卻把自己當成總經理,第一步角色認知,雙方認知要統一。
第二是任職資格,崗位所需要的任職資格條件和你這個人的任職資格條件是否一致,一致才會有效。
第三是崗位所需要的素質特征和你這個人的素質特征是否一致,這三個一致才是人崗匹配的關鍵所在。
這里面我簡單講這幾個觀點給大家分享。
首先角色影響行為,行為影響收益。我是什麽角色?老師角色,今天上課的同學是學生角色。角色不同,要求不同。
大家一定要記住,你在公司的工作表現好壞,不是對你評價的關鍵,而是角色與你匹配的關鍵。也就是說你做錯一件事,由於角色對了,會得到好的評價,你做好一件事,因為角色不對,會得到一個不好的評價,這是肯定出現的,而且這是正常的。
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評價不是對錯,而是角色。你今天是一個員工,加班努力工作,一定得到表揚,幹不幹好都得到表揚。
但你是領導,今天加班就沒表揚,因為你角色帶來的,領導加班就是必須,員工加班就有表揚,這是角色對你賦予的所在。
那麽管理者都有哪些角色需要履行?
我總結有這麽幾個點:高層是隱患排除者,中層是具體解決問題者,基層是解決方案提出者。高層的價值是預防問題再次發生。中層的價值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過去我們的高層是解決問題者,中層是執行者,基層是聽口令者,為了匹配角色,我們需要轉化角色,高層要向職業化轉化。
過去你可能是天天解決現在的問題,而現在你要關心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給予前瞻性的事件安排,這叫隱患排除者,而不是天天解決現在的問題,這是我們說的第一個道理。
第二個,過去中層是執行者。
比如說,某人事經理報告領導,不好了,我們公司的骨幹老張辭職了,因為您在海外出差,我給您說一聲。領導說趕緊招聘,是,在哪招?是,記下來。這叫執行者,不合格。
現在中層是問題解決者,情境是:
人事經理給領導打電話,領導,不好了,公司骨幹老王辭職了,提前告訴你,同時我已經安排人事部做了一切招聘準備,現在有6位後備人選可以上崗,其中兩人我已經安排面試,面試結果還不錯,等您回來確認即可上崗。
同時,因為目前還在招聘過程中,候選人還不能馬上上崗,所以那個即將退休的老馬,我建議可以給他一筆臨時基金,讓他把事情做完,我跟他談了,他都同意。
領導說,就按此辦。
這叫解決問題,而不是暴露問題。但是我看到的很多中層就是反映問題,不解決。
而基層就是聽口令,“向左轉、向右轉,齊步走”,下個動作不知道。基層員工不會主動提出解決方案,有什麽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呢?
中層要主動問一問,領導幹部跟員工打交道的時候,多問一句。報告領導,大事不好,客戶投訴了。你千萬別說怎麽解決,多問一句,你有什麽好想法?對方說出來了,就說非常好,按照你的意見辦。
這就叫由暴露問題,反映問題,逐漸變成了提出解決方案,但員工不會主動提出,你多問一句,你有什麽好建議?征求對方意見,是對對方的一種承認。
有個理論是甩猴子,猴子如果沒有甩出去,領導每天會有很多煩惱,每個煩惱都是一個猴子。管理是委托他人完成任務的一門藝術,一上班就叫大家:
老張解決一下投訴,一個猴子甩出去;老劉解決一下客戶投訴,一個猴子甩出去;老陳解決一下新員工培訓,一個猴子甩出去了……這叫甩猴子。
甩完猴子,不到半小時,員工跑過來,報告領導,猴子死了。怎麽可能?猴子跳肩上了。10分鐘之前,猴子甩出去,20分鐘之後,猴子回到原肩膀上,這叫甩猴子,猴子沒有甩出去,所以領導一定記住,猴子是別人的,千萬別借。
如果別人說怎麽辦,領導就多問,你有什麽好想法?否則你會累死在路上。
以後別人問你,報告領導,大樓著火了怎麽辦?你千萬別回答,要說你有什麽好建議?千萬別說救火。他會馬上問怎麽救?猴子給你踢回來了。你說打110,他說打不通,又給你甩回來了。所以你一定要問,你有什麽好建議?
他可能會回答說我建議先打110,但是我剛打了沒打通,建議先打119。第二,由於火勢太大,領導先撤離,避免被火熏傷。第三,共產黨要留下來,和我一塊滅火。領導說非常好,按你的意見辦,完成任務。
所以領導兩句話說的最多,第一句,你有什麽好想法?第二句,按你意見辦。大家可以記下這兩句話。
有一個例子是這樣的,曾經有一個男的,看見一個蠶在破蠶繭,他出於好心將這蠶繭剪了幾個洞,然後蠶就從里面輕松爬出來,他希望自己變成一個美麗的蝴蝶,但是事實上這個蝴蝶永遠都飛不起來了。
為什麽?因為他幫了別人。
雖然他心存善念,但是他的好意卻恰恰限制了別人成長,所以你要學會讓別人成長,而成長的契機就是遇到問題。當問題出現的時候,千萬別說答案,多問一句,“你有什麽好想法?”千萬別自己動手。
二、任職資格匹配
任職資格歸納起來,有五維法、三維法、四維法。常見有四個主要維度:
第一個維度是知識維度,任職資格所需要的知識;
第二,經驗維度,所需要的經驗;
第三,技能;
第四,崗位的成果。
1.知識的結構
知識分成兩類,一種知識是知識的廣度,一種知識是知識的深度。
隨著職位越來越高,我們重在知識的深度,還是重在知識的廣度?
大家都知道,一定是重在廣度,職位越來越高,是廣度越來越高。所以當你知識的廣度越全的時候,也就是知識結構明確了。
當你知識結構明確的時候,員工就有學習方向,這個學習過程叫學習地圖,也是企業大學非上課時間學習的重點方向,叫學習地圖法。
什麽是學習地圖?我們要把知識結構明確。
比如大家聽了趙老師的課,就問趙老師除了懂人力資源知識,還懂什麽知識?有人說趙老師可能還懂歷史知識,還懂財務知識,還可能懂物流知識。
所以我們給後輩的老師講課的時候,要把這份工作做好,除了懂人力資源知識,還得懂非人力資源的幾項知識,這叫知識的結構。
我們招人的時候也經常這麽寫,比如說計算機的主管,我們招聘的是計算機專業,本科以上學歷,同行工作三年以上,這些常見的招聘條件遠遠不夠的。
要把計算機主管做好,除了必須懂計算機知識,還得懂物流知識、懂ERP(企業資源計劃)知識、懂財務知識,才能把工作做好,這叫知識的結構。
所以當知識結構越明確的時候,工作就好開展。
2.經驗:隱性知識
第二是經驗,也叫隱性知識。
比如說我們經常坐船都知道,真正開船的不是船長,而是大副,大副在那兒認真地開船,船長坐在後艙喝著可樂,抽著香煙。
人家說如果船長沒活幹,是不是把船長的崗位取消?不能取消。船長看起來平常沒事,但關鍵時刻有事,什麽時候?大風大浪來的時候,晚上靠岸的時候,晚上遇到暗礁的時候,船長就出現了。
一個大浪過來,船長喊左滿舵,一會喊右滿舵,全船得救了。
大副就喊,船長,同樣是浪高20米,一會左滿舵,一會右滿舵,為什麽這麽喊?船長說我也說不出來,但我總感覺這是對的。這就是經驗,這是隱性的地方,長期實踐總結的東西。
3.技能
第三是技能。人的技能有很多,鑒於大家每個人對崗位的情況理解不同,我把人的技能的幾個點分享給大家。
凡是解決事的矛盾中居決策崗位的這些人,他需要的第一能力叫創新能力。高富帥、富帥高,區別是第一指標,所以我講的第一指標叫創新能力。
如果對事執行需要的是“專業經驗+發現隱患並排除”的能力。如果這個崗位是對人打交道,他需要的過程中,如果是居於決策者的角色,他需要的是資源整合能力。
如果這個人是對人打交道,執行,他需要的是EQ情商+親和力,人有IQ、EQ,EQ這幾個層面,其中EQ情商+親和力是對人。
那我們分析一個崗位,比如說辦公室主任,大家說是對人為主,還是對事為主?應該是對人。決策為主,還是執行為主?執行為主。所以他需要的是EQ情商+親和力。這個人EQ高,再加上親和力強,當辦公室主任沒什麽問題。
國有企業有個崗位是黨委辦公室的主任,對人為主還是對事為主?一定是對人,因為他做思想意識工作。決策為主還是執行為主?一定是執行為主。所以他需要的是EQ情商+親和力。
什麽意思?黨辦主任和辦公室主任所需要的素質能力特征是一樣的,換句話說,黨辦主任調到辦公室當主任不會出問題,辦公室主任調到黨辦主任也能基本上任。
但是假設我們財務部的崗位,財務對人為主還是對事為主?對事。決策為主還是執行?執行。所以他需要的是專業經驗+隱患發現能力。
那麽假設有一個企業的領導問,趙老師,假設我現在身邊的辦公室主任,他想到財務當經理,我說他條件不行,他說我考了什麽會計證,你看給不給他個機會?辦公室主任考了會計證,可不可以當財務經理?肯定不行。
因為辦公室主任考了會計證,只具備了財務知識,但缺少財務的專業經驗,更不具備隱患發現排除能力,所以他是不能上任的。財務經理可不可以到辦公室當主任?也不一定。
只有一半可以,一半不行。哪些人肯定不行?EQ不高的人,肯定不行。
EQ叫情商。人有好幾個Q,IQ、EQ、AQ、WQ。IQ代表智商,EQ代表情商,AQ代表應急情商,WQ代表誌向商。
IQ代表智商,主要測的是反應速度。EQ代表情商,主要測的是自控力。AQ代表應急情商,主要測的是關鍵時刻該出手就出手的能力。WQ代表誌向商,主要測的是誌向和目標感。
4.工作成果
這個成果指的是這級幹部承諾的成果,這個成果至少在兩個方面用,一是用在他的職業要求上,二是可以寫入勞動合同。很多崗位沒有設置這些要求,所以經常會出現員工鉆空子。那什麽是成果呢?
舉個例子,我曾經應邀給一家單位做咨詢項目,當時環境效益不好,所以企業請我們做的是定崗定編,大家知道定崗定編都是減人,人不能簡單減,有些還要合崗,合崗之後就帶來了責任增加,責任增加會帶來收入改變,所以要定崗、定編、定薪。
一般人力資源工作有:
兩定法,定崗、定編法;
三定法,定崗、定編、定薪法;
四定法,定崗、定編、定薪、定責法;
五定法,定崗、定編、定薪、定責、定員法。
三、素質冰山模型
除了任職資格,還有一個是素質。每個人對素質的理解有偏差。素質指的是人們在無壓力、無約束下的一系列行為反映與習慣。
比如說今天同學們來到北京這個地方培訓,出門怎麽辦?小姑娘在網上回帖樓下滴滴打車,老趙開滴滴特別好,叫他的滴滴吧!下一個說老趙開車真穩健,底下是贊贊贊。
這時候又有個人回帖,他說你們不認識老趙,我跟老趙都20年的老朋友了,其實老趙開車不穩健,平常車上沒乘客的時候,他開車左躥、右躥,上竄下跳,非常毛躁。
那在100個的評價中99個說老趙穩健,只有一個人說毛躁,哪個是真實的素質?毛躁。
因為素質的定義是人們在無壓力、無約束下的一系列行為反映與習慣。車上有乘客,代表有壓力。所以我們怎麽測評人的素質?無壓力、無約束、領導不在時的真實表現才是素質。
領導在的時候的表現根本不是素質,那是裝樣子的東西,領導不在的時候看不看書,領導不在的時候認不認真,領導不在的時候是不是學習,領導不在的時候對人態度怎麽樣,這是真實素質。
所以中國古代皇帝看人最好的辦法是微服私訪法。幹部測評最好的方法是無領導小組法就是這個原因。
1.無領導小組測評
無領導小組法不測評幹部的能力,而是測評他的潛在素質,是測評無壓力、無約束情況下的態度和表現。
無領導小組怎麽測?
無領導小組一般是16到17個人,比如這次測評的題目是最近公司效益不好,準備裁員50%,各單位分別代表各自角色,你是生產經理、物流經理、采購經理,公司準備裁員50%。
各單位自己商量如何裁員,如果商量不出來,每單位裁50%,如果這些人坐那兒一聲不吭,20分鐘,這批人沒有人適合當幹部的。
如果這20分鐘中有人主動說,來來來,選組長,說這句話的人加50,當上組長才給30。為什麽?來來來,選組長這個反映出領導幹部素質,看到問題主動解決的意識,這就是領導的素質,而不是我讓你當組長。
當上組長是資源、機會、長相、年齡決定的,但是“來來來,選組長”這句話,是他的真實素質,因為他看到問題,能主動啟發、主動解決,而不是等待解決,這就是真實的領導素質,看到問題的特點。
無領導小組是沒有領導的,我們6個攝像頭盯著6個幹部,過程中就會發現有人發言的時候是積極熱情的,把大家的意見收集起來。
有人總是和別人對著幹,別人說他一句話,他給人穿小鞋,這是真實素質,這些測評完了以後,測評報告是非常全面的。
最後讓大家發言,發言的時候,比如說我認為應該這麽幹,有人說我反對,看當事人對反對者的態度,通過這個可以看出你對不合格員工的素質特征。
2.素質冰山模型
那麽素質都包括哪些內容?歸納起來,用麥克利蘭的素質冰山模型,大概包括四個層面:
第一層是行為結果層;
第二層是技能態度層;
第三層是個性特征層;
第四層是內在動機價值觀層。
我們識別人,就識別素質的這幾個層面。前兩層前面都已經介紹了,現在講講性格和內在動機價值觀層。
(1)性格
說起性格,我簡單舉個例子來說明什麽是性格?性格指的是人們與眾不同,持久穩定的行為特征。
性格也叫品性,上海話叫腔調,也叫特征、特性。性格在研究中有很多種提法,性格的叫法千奇百怪。我們現在聽到的很多性格之所以複雜,是因為分解維度比較複雜。
就像我們說人一樣,如果你分的維度好,可以分成兩個維度,按照性別分,男性、女性就夠了。
如果按照年齡分,老中青三個維度。如果你按照工作性質分,有幾十個維度,360行,行行維度不同。
所以性格有多種分法,有按照生活機理分、有待人接物角度分,有為人處事角度分,有思考方式角度分,分法多種多樣。我們經常聽到九型人格,其實是待人接物角度的分解維度。
那麽歸納起來有5個性格維度是比較關鍵的,戈登伯格先生的“大五人格論”里描述了五個維度:
第一個是宜人性,第二個是開放性,第三個是外向性,第四個是情緒穩定性,第五個是責任感。
第一條,宜人性,橫著再寫一個宜事性。什麽意思?這人喜歡跟人打交道,還是喜歡跟事打交道。有的人喜歡跟人打交道,有的人喜歡跟事打交道,宜人和宜事。
還有一個叫外向性,反義詞就是內向性。開放性反義詞叫例行特質。情緒穩定性,就是緊張時是否出錯。還有責任感。
為了簡單記憶,我教個方法給大家記憶人的性格特點。
橫坐標為X軸,縱坐標為Y軸,橫坐標左邊寫上“宜人性”,右邊寫上“宜事性”,上面寫上“外向性”,下面寫上“內向性”,這樣人的性格就分成了四個維度。
第一個維度即第一象限,宜事性,同時性格外向,這種人的特點是結果性格特征人。
還有一些人是第四象限,他正好在下面,橫坐標是宜事性,縱坐標是性格內向,這個人的特點是追求完美,完美性格特征人。
上面是結果性格特征人,下面是完美性格特征人。
什麽叫完美?你跟他說話的時候,他追求完美、追求細致。
什麽叫結果?你跟他匯報工作,廢話少說,直接說結果怎麽樣?這是結果型的人。
那麽喜歡與人打交道的人也有兩種,凡是性格外向的,是熱情性格特征人。還有一些人性格較為內向,同時關心人,追求和平。第一象限追求結果,下面是追求完美,左邊第一個追求熱情,左邊下面那個追求和平。
經過研究,追求結果的人比較喜歡黃顏色的衣服,我們把他叫做黃色性格特征人。追求完美的人比較喜歡藍顏色,藍色性格特征人。
還有一些人性格較為內向,也關心人,這種人是屬於追求綠色和平人,還有一些人關心人,同時性格外向,追求熱情,紅色性格特征人。
樂嘉有個非常重要的結論,這幾種顏色中,哪兩種顏色經常吵架?你可以看出來,紅色和藍色經常吵架。
結合這個顏色大家看看,我們身邊的崗位,做財務崗應該是什麽顏色最好?藍色最合適。做銷售崗什麽合適?紅色和黃色最合適。
工會主席是綠色最合適,辦公室主任是紅色最合適,審計經理是藍色最合適,人力資源經理是綠色少,藍色多。
那不同顏色的性格特征對我們管理者有什麽啟發作用呢?
比如說今天有黃色性格特征的同學,追求結果,安排工作的時候,我說小黃,今天課後有單位來拜訪,要用到會議室,麻煩你把會議室衛生收拾一下,黃色一般追求結果,我剛才介紹的時候,他回答問題是幹凈利落型,還是詳細詢問型?
黃色追求結果,一定是幹凈利落型,行,沒問題,就去了。
到了快下班的時候,我有點擔憂,我擔憂這個工作幹得怎麽樣?我到會議室一看,其他員工全跑光了,就小黃一個人在那兒打掃衛生,邊打掃,邊辛苦地流汗,挺不容易的。
我看了挺感動,對小黃說哪句話小黃會很開心,就願意把活幹完?“辛苦了”。記住,沒有任何用處,因為辛苦了是關心人,是紅色愛聽的話。
他是黃色,關心事,應該說“你真棒,地真幹凈”,他就愛聽。
所以大家以後記住,黃色應該說的是你真棒,地真幹凈。千萬別說你辛苦了,紅色說的是你辛苦了。
那如果今天有藍色的同學,他打掃這個衛生狀況,我們應該怎麽表揚藍色?小藍,你比別人打掃得幹凈多了,他就愛聽。你就記住這個特點,結合這個特點,以後對周邊人表揚的時候,你比誰誰好,他就愛聽。
綠色是追求和平,他喜歡的是關懷,所以歇會、歇會,別累著自己,他就愛聽。
所以以後這四句話記下來:
紅色說你辛苦了,黃色說你真棒,藍色說你比別人好,綠色說歇會、歇會,四種顏色。大家以後可以嘗試一下對身邊的同事,根據顏色來表揚。
針對不同的崗位,總結起來三句話:基層的核心素質要看責任心;中層要看進取心;高層要看事業心。
(2)內在動機
當然還有一個指標叫內在動機。
我們先來說說雞蛋理論,雞蛋孵化21天之後,會孵出一個小雞,如果看這小雞半天孵不出來,替它把這殼打破,雞蛋里面的雞就死了。
所以這個殼就是人的一個壞習慣,這殼就是一個守舊思維,所以判斷人才最好的方法,就是看這個殼是怎麽打破的。
後來我把它總結了一句話,雞蛋因外因而破就是一盤菜,雞蛋因內因而破,就是個璀璨的生命。這個雞蛋就是你的壞習慣。
比如說我們看到這個員工平常經常遲到,突然這段時間不遲到了,我們應該高興嗎?
不是,要多問問他為什麽改變。如果公司規定遲到一次扣500,他不遲到了,說明他是因外因而破,永遠是個人數,不是人才。
3.價值觀
還有一個指標叫價值觀,什麽是價值觀?價值觀指的是對事物的本質看法。
對人生的看法稱之為人生觀,對世界的看法稱之為世界觀,對金錢的看法稱之為金錢觀,對婚姻的看法稱之為婚姻觀,價值觀演繹出對各種看法,所以形成不同的觀點。
股東之間,至少應該在兩觀上相似。一是金錢觀,二是發展觀。夫妻之間,至少在金錢觀、教育觀和孝敬觀上應該是一致的。那麽員工和企業之間,至少在工作觀上一致,也就是說對工作的看法應該相似。
在我研究中,員工的工作觀大概有五級:
第一級是為錢而幹,把錢放在第一位;
第二級是為領導幹,領導看見就幹,不職業;
第三級是為自己幹,幹活不為別人,為自己幹;
第四級是為組織幹;
第五級,最高境界是為社會幹。
前兩級都不職業,記住打一個叉,只能使用,不能培養,因為他價值觀把錢放在第一位,培養了,最後還會走。最高境界是為社會幹、為組織幹,這些人是可以培養的,這是我們識別人的方法,希望對大家有用。
在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人力資源對盤活資源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最大的特點是附著在其他資源上實現上下變動,沒有人力資源就不會有太好的績效,同時也是環境帶來人員工資不斷上漲,你必須要研究人力資源。
戰略包括戰略定位、運營模式、核心優勢,這是我們短期實現績效的手段。希望我講解的這些框架對大家有幫助。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