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央行宣布一個大消息!支付寶們通通被“收編”!對我們有哪些影響?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6530

這是一條來自周末的大消息,第三方支付行業即將迎來巨變!

央行最新發文,號稱“第三方支付版銀聯”的網聯,將在2018年6月30日監管“收編”所有的第三方支付機構。

也就是說,從今以後,包括支付寶和微信在內的網絡支付都得通過網聯來完成。

據南方都市報的報道,8月4日央行下發文件,明確要求非銀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由直連模式遷移至網聯平臺處理,並給出了最終時間,2018年6月30日,屆時所有網絡支付業務全部通過網聯平臺處理。

(21世紀經濟報道/圖)

“央行對網聯已經下了死命令,必須完成接入,技術達到要求。幾個巨頭實際上表態也都比較支持,不過這個時間點也比預期要早”,一位不願具名的支付業人士向南都記者透露。

不得不說,在如今的商業和生活中,已離不開第三方支付,特別是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基本上是每個人手機中的必備。

那網聯的出現,會對我們產生什麽影響呢?

什麽是網聯?

首先,大家可能不大清楚,什麽是:網聯?

解釋一下,“網聯”的全稱是“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清算平臺”,指要為支付寶、財付通這類非銀行的第三方支付機構搭建一個共有的轉接清算平臺,受央行監管。

網聯的來頭可不小,它是由央行牽頭設立的, 其第一、第二大股東分別是央行直屬的中國人民銀行清算總中心和國家外匯管理局旗下梧桐樹投資平臺有限責任公司。

(21世紀經濟報道/圖)

至於網聯的主要業務,則是為第三方支付機構提供一個統一的獨立清算平臺,其一端會與第三方支付機構對接,另一端則連接銀行系統。

也就是說,今後,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線上支付通道不再直接對接銀行,而是通過網聯這個中間通道與各家銀行對接。

(21世紀經濟報道/圖)

央行為什麽要搞網聯?

那麽問題來了,央行為什麽要搞網聯?

我們拿支付寶當例子解釋一下。

2004年,支付寶成立。支付寶不是第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但用戶可以在支付寶開立賬戶,里面可以存錢。

根據監管要求,這些錢受到高度監管,支付寶要把它存管到銀行。

於是,用戶在支付公司開立虛擬賬戶。用於互聯網小額支付,讓大家快樂地網購,帶來很大便利,起初並無大的問題。大致的結構如下:

(21世紀經濟報道/圖)

後來,支付寶跟很多銀行建立合作關系,在各行開有賬戶。於是,它就具備了跨行清算的功能。

比如,我用支付寶做一次跨行轉賬,從中行向收款人(可以是自己)的農行匯款。那麽,只要從我的中行卡轉到支付寶開在中行的賬戶,然後支付寶再把它存在農行的錢,匯至收款人的農行賬戶上。以此,支付寶用兩筆同行轉賬,“模擬”了一次跨行匯款(下圖虛線部分),用不著央行的清算賬戶。

(21世紀經濟報道/圖)

我們把這種“清算”模式稱為“反接”,即支付公司在無數個銀行開設有賬戶(傘形),就能夠實現跨行清算。準確地講,這根本就不是真正意義的清算,而是繞開了清算。央行主辦和主管的多個清算體系,在這一模式下,都不再被需要。

但是,反接模式下,會有些新的問題。

比如,這本質上是一筆匯款人從中行卡向收款人的農行卡匯款的行為,但是,只要做些技術處理,就可以使銀行、央行完全看不出來這一業務本質。銀行和央行所看到的,只是兩筆同行轉賬業務,類似於從支付寶賬戶提現,或向支付寶賬戶充值,銀行和央行根本無從辨別,這是一筆跨行匯款。

這大大提升了反洗錢等監管的難度,也加大了央行掌握資金流動性的難度。

總之,“反接”模式繞開了央行的清算系統,使銀行、央行無法掌握具體交易信息,無法掌握準確的資金流向,給反洗錢、金融監管、貨幣政策調節、金融數據分析等央行的各項金融工作帶來很大困難。

不僅如此,這一模式也被不法分子利用,成為洗錢、套現獲利、盜取資金的溫床。

雖然此前央行一直在加大對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監管,但這種反接清算模式一直屢禁不絕。由於支付公司的使用場景主要集中在互聯網支付、手機互聯網支付等小額領域,潛在風險並不可怕。但隨著支付公司開始進軍線下支付(O2O)市場,虛擬賬戶的使用場景大幅擴大,風險問題漸漸地不能回避了。

央媽最終祭出網聯大殺器,杜絕反接模式的時刻,央媽的最終目標,是把清算系統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以便履行她的各項金融職責。

網絡支付是否會漲價?

可以預料到的是,第三方支付市場將因為網聯平臺發生巨變。

比如,支付寶和微信手里掌握的用戶交易數據就不能僅僅歸自己所有了。

再比如,中小型第三方支付機構以後只要專心做產品就可以了,再也不用煩惱和大機構搶銀行資源的問題。

還有,以後大家哪怕是發一分錢的網絡紅包,央行也是知道滴。

(21世紀經濟報道/圖)

當然,作為尋常百姓,我們關心的倒不是這些改變,而是我們到底是會多掏腰包還是少掏腰包?

很多人覺得,作為相對獨立商業的公司,網聯也需要賺錢,那它盈利方式不外乎跟銀聯一樣,收手續費。

而這個費用,第三方機構當然不會去承擔,最終只能是分攤到具體的用戶頭上,也就是說,因為網聯收費,支付寶及微信支付,會提高提現的手續費。

實際上,網聯本身並不直接跟老百姓產生現金聯系,而且它的出現會讓支付業務的總體直接成本下降。

因為,第三方支付機構付給網聯平臺的轉接清算成本,可以部分地由其內部成本的下降所抵消,從而原本消費者負擔的部分也會相應減輕。

對此,喬治華盛頓大學博士巢湛是這樣解釋的:

現在市場上總共有259家支付機構,如果按每家機構對接100家銀行計算,對接規模5900對關系。但是,通過網聯中心化連接,對接規模變成259加上100,也就是359對關系,只需要維持相當於原來不到2%的關系。

即能夠更好的規範金融市場,保證大家的資金安全,又能不影響客戶體驗,甚至還能降低用戶的使用費,若真如此,一統支付領域江湖的網聯也是極好的。

各方影響如何?

(1)用戶:網聯的設立,不會改變用戶對第三方支付服務的使用方法。若系統設計得當,性能良好,則也不會影響用戶體驗。

(2)支付公司:後臺清算體系變更,但不影響業務,也不影響沈澱資金(虛擬賬戶余額),而對銀行的議價地位下降。央行能夠更加高效地監測支付公司的業務,及時遏制違規行為,有望使整體行業更加規範有序。借助清理整頓互金的時機,某些業務不規範的害群之馬可能會被加速清理,行業氣象為之一新。

(3)銀行:在原來的交易模式下,遺失了用戶的交易信息,不利於數據的二次應用和開發。現在交易信息可由網聯獲取,但銀行能不能與網聯合作得到數據,尚不得而知。由於網聯由央行主管,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若此,則支付公司帶給銀行的一大心病(交易信息遺失),得到解決。

(4)銀聯:意味著長久以來想把銀行卡網上交易的清算也收歸旗下的努力,宣告失敗……當然,這也意味著,網聯的網上交易與銀聯在銀行卡線下交易的跨行轉接,並無重疊,形成了劃江而治格局。銀聯的心情,可能與最近父母剛生二胎的長子那樣……

(5)央行:則如前所述,力推正接模式,以便履行其各項金融工作。

最後說說,尷尬的銀聯

網聯的出現,相當於央行給銀聯生了一個弟弟。

網聯的功能和銀聯非常相像。

2002年,為解決全國銀行卡聯網通用的問題,央行牽頭成立了中國銀聯,全國銀行卡信息交換總中心和上海、廣州、深圳等18個城市有當地的“金卡”中心全部劃歸中國銀聯運營。

據經濟觀察報報道,接近央行人士坦言,網聯的籌建其實也有著重複投入的顧慮。“然而,且不論支付寶和銀聯的恩怨糾葛,從眼下的競爭態勢而言,支付寶已經在實際意義上承擔了最大的線上支付清算功能。從交易筆數來看支付寶已經超過了銀聯,讓支付寶接入銀聯系統的想法不是沒有動議過,但是支付寶基本不可能接受。”

上述接近央行人士表示,“某種程度上來講,銀聯也希望承接第三方支付和銀行之間的轉接工作。但銀聯一直作為央行的‘親生子’飽受詬病,與支付寶這樣的行業巨頭又存在比較深的糾葛,相關工作很難推進。支付清算協會是中立機構,由它來牽頭再組一個機構,合情合理。”

對比中國銀聯設立之初,銀聯籌建的時候是由央行牽頭設立了銀聯籌委會等部門負責相關工作,最終88家銀行共同發起設立,各家金融機構無論規模大小在最後形成的股權架構中股權比例都十分接近。

網聯的橫空出世,對於曾經清算市場的唯一的參與者銀聯而言,都是值得警惕的對手。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68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