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當我們談數字化的時候為何會談王陽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614/163600.shtml

當我們談數字化的時候為何會談王陽明?
四郎 四郎

當我們談數字化的時候為何會談王陽明?

在數字化時代到來的時候,管理哲學及管理模式的探索,也成為了時代背景下許多企業著重思考的內容。商業模式、人群觀念都發生天翻地覆的今天,我們不禁要問,什麽樣的管理哲學,才是最能符合時代、符合本土要求的?什麽樣的管理方式,才能更好地能幫助中國企業發展?

徐少春在上周末正和島舉辦的2017創變者年會上,發表了《數字化時代的管理哲學》主旨演講,演講中提到對商業本質的看法、致良知的管理哲學,以及金蝶一系列企業管理服務上的成功實踐,也許能給出這些問題的答案。

管理哲學的基礎:不變的商業本質

a

(金蝶董事會主席 徐少春)

很多人都在懷疑,技術進步的大潮中,商業的本質是否發生變化,利益相關個體間的關系是否需要因此推倒重來重新定義?

徐少春在演說中不這麽認為。“商業的本質是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商業的唯一目的就是創造最大的價值,為了給這個世界提供更多的美好。”

商業的最原始形態就是價值交換,最大程度的利他,其實也就是最大程度的利己,雙方保持更持久的商業關系。這個本質不會因為數字化浪潮而改變,反而變得更加透明。數字化浪潮中企業如何回歸?訣竅就是商業化“利他”本質的基礎:信任。“業最大的擁有是信任,也是道”,徐少春說。

這種信任,拆解開來,由三個方面構成:

1、用戶因為對企業的信任,所以喜歡或購買企業的產品,有了客戶忠誠;

2、管理者因為對員工的信任,所以賦權,給予了個體空間;

3、員工因為對企業的信任,願意與企業同命運,萌生了歸屬感。

對一個企業來說,利益相關全部的信任都建立起來,商業“利他”而後“利己”的本質,就能實踐下來,企業也就在數字化浪潮中真正回歸本真了。

致良知:管理哲學的中國式回歸

習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曾提及,“身之主宰便是心”,出自(明)王陽明《傳習錄》。《傳習錄》是王陽明的問答語錄和論學書信集,包含了其主要哲學思想。王陽明提倡“致良知”,強調“知行合一”。“身之主宰便是心”意在強調心的主導地位,心正則身修。

而良知,為本我真心,致,為實踐磨礪。致良知的傳統文化,最近在企業家內部掀起了學習、領會的風潮,這背後,是中國企業家責任感的覺醒。在中國這個人情社會,企業家們迫切需要看清本我、追尋真我,需要探尋商業的意義、生命的意義。比如大家熟知的OPPO,OPPO副總裁吳強在一次采訪中說到:“‘本分’是OPPO的核心價值觀,它幫助每一個OPPO人始終專註於用戶的核心需求,讓企業在快速發展中不會迷失方向。“不做自己不擅長的事,其實就是看清本真的一種做法。

b

同時,在一個新的商業時代,企業的從業人員也逐漸由千篇一律、恪守等級秩序等變成追求自由個性的新人類。“這樣一些新人類進入職場以後,他們希望更多的不是馬上擁有財富,而是讓他生命更加地舒展,活得更加真實。”徐少春說。

所以,一個企業要想基業長青,一定要在變革到來時在企業上下形成能夠產生深度共鳴的精神紐帶,這種精神紐帶,一定是植根於我們的傳統文化的。對應的管理哲學需要在結合傳統文化的同時又符合新形勢的需要。

在徐少春心中,這個中國式管理哲學“本質就是致良知,就是道。”它的背後,是中國特有的企業家精神:“激發我們內心的良知,讓更多的人來致良知,來沿著我們中華文化的這個核心密碼(道)自信地往前走。”

這種“致良知”的中國管理哲學,具象描述,按徐少春的話說,就是治理體系“舒展”、激勵體系“燃燒”、信息系統“真實”、考核體系“莊嚴”。

信任與賦權:中國管理哲學的成功實踐

致良知的中國管理哲學,強調人心與人心的鏈接,強調精神紐帶與共鳴,其實最終又回到了商業的本質,用最大程度的“利他”來“利己”,來達到長久的商業關系。這個商業關系的基礎,就落在了前文所講的“信任”之上。

這種基於信任的中國管理哲學,已經在很多企業身上有了成功實踐的案例,這些成功的奧秘,大多落在了信任與賦權之上。

3

就金蝶本身而言,通過“激活無限可能”的全新理念進行管理實踐,金蝶已經成功服務了諸如億航無人機供應鏈、卓誌跨境電商底層架構、陸加壹管理協作、ofo小黃車的財務體系等。

而國內知名企業中,海爾的人單合一,就是基於中國管理哲學,通過人與人鏈接形成信任,提升整體運營效率的典型。在海爾“人單合一”模式中,員工個人有權根據市場的變化進行自主決策,有權根據為用戶創造的價值自己決定收入,真正實現了“我的用戶我創造,我的增值我分享”。

“人單合一”的背後,是海爾在堅持用戶為中心、戰略創新為導向基礎上,拋棄了傳統管理模式下的科層制,讓員工從原來被動的命令執行者轉變為平臺上的自驅動創新者。

事實證明,“致良知”,充分相信員工個人,對他們充分賦權,突出他們自主經營團隊的主體地位,最終的結果就是企業、員工、用戶的互利共贏,而企業成為了員工的“創業生態圈”。

除了海爾的“人單合一”,稻盛和夫創造的“阿米巴”經營模式,也是致良知的最好案例之一。這種基於共同信任的量化賦權管理,遵循由上到下,由大到小,分層逐步推進的原則,公司變成由一個個獨立經營的小集體組成的大集體。

在這種模式下,員工自主性強,積極性提高,企業能夠根據市場和企業情況靈活調整,快速應對市場環境變化,在競爭和危機之中都能立於不敗之地。例如1959年成立的京瓷,在多次金融風暴中都能屹立不倒。而已經倒下過的日航,又靠著阿米巴起死回生。稻盛和夫先生一生最為信奉的經營哲學便是“敬天愛人”,出自明治維新時期三傑之一西鄉隆盛的《西鄉南洲翁遺訓》。西鄉隆盛一直以來視王陽明為精神導師,“敬天愛人”與“致良知”更是同出一轍。

這是中國管理哲學的勝利。相信在未來,這樣的“致良知”,鏈接人與人,創造信任的管理思潮還會催生更多成功的管理實踐。

總之,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像金蝶這樣創立10年來一直就中國管理哲學不斷思考、探索,勇於重構舊有的模式,才能幫助自己在轉折時期實現跨越式發展,也才能助力客戶走向成功。

金蝶 徐少春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220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