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地方國資重鎮,16.8萬億的上海國資,對上海到2020年基本建成“四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
5月8日,中共上海市第十一次代表大會上,上海市委書記韓正代表中共上海市第十屆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時,進一步明確了未來5年上海國資國企改革的路線。
韓正在報告中指出,以國資管理創新帶動國企改革發展,深化國企分類改革,推動市場競爭類國有企業整體上市,走公眾公司為主的混合所有制發展路徑。同時,將健全權責對等、運轉協調、有效制衡的決策執行監督機制,推進市場化選聘職業經理人制度,構建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
國企競爭力不斷提升
在上海經濟社會發展中,國有經濟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上海國資貢獻了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的1/5,對GDP貢獻接近1/4。2016年上海全市地方國有企業上繳稅金近3000億元,同比增長15%,占上海全市地方稅總量近1/3。
橫向對比也可以發現,上海地方國有企業的營業收入、利潤總額、資產總額均排名全國省區市和計劃單列市之首。
數據顯示,2016年上海地方國有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1萬億元、利潤總額3058億元、資產總額16.8萬億元,分別比2012年增長34.3%、53.9%、76%,約占全國全部地方監管企業總量的1/6、1/4、1/5。其中,實體經濟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8.7%、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2.2%。
利潤占比超過營收占比,也說明上海國企的盈利狀況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這一成果,也得益於近年來上海國企在大力推動的轉型升級。
上海紡織集團是上海市國資委監管的大型產業集團,總資產400多億元,是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全國第一、車用紡織品市場占有率全國第一,旗下擁有兩家上市公司申達股份(600626.SH)、龍頭股份(600630.SH)。
但是,上海紡織集團同樣在致力於轉型。上海紡織集團董事長童繼生表示,轉型方向有三,一是進一步提高科技含量,目前“5秒鐘非接觸測體、2小時成衣”的個性化定制已經初顯成效;二是積極打造時尚之都;三是國際化。實現“非洲原料、歐洲設計、亞洲制造、中國集成、全球銷售”,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隨著制造業的全球再布局,紡織業大量產能轉移。童繼生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國際客戶目前都會要求外貿企業將10%的訂單轉移到東南亞,還要求外貿企業在東南亞建廠,否則就不給訂單。“東南亞的成本是我們的1/4~1/5,非洲是我們的1/10~1/15。”
為推動國際貿易,上海紡織必須全球布局調整。上海紡織集團目前已經在東南亞5個國家布局了12個工廠,占整個集團的25%產能。同時在東非一帶(埃塞俄比亞、蘇丹、厄立特里亞等國家)布局棉花軋花、棉紗生產加工能力,以對東南亞的制造工廠提供支撐。
而上海紡織集團的最終目標是在非洲實現收購、改造15條軋花流水線,建成100萬錠先進棉紡生產能力及部分服裝、家紡配套能力,融入非洲工業化的進程,做到“雙贏”。
其轉型的成績是,2016年,上海紡織集團實現營業收入541.8億元,進出口53.7億美元。名列中國企業500強第290位,上海國資委系統營業收入第10位。
上海儀電(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強則表示,通過轉型,上海儀電主營收入、凈利潤額複合增長都實現了兩位數,凈資產回報率在10%以上。“上海儀電已經從賣硬件,變成賣服務做平臺,賣大數據。”
上海儀電註冊資本35億元,總資產325億元,擁有6家產業集團及3家上市公司飛樂音響(600651.SH)、儀電電子(600602.SH)、華鑫股份(600621.SH)。近年來,儀電控股從傳統的電子制造商向物聯網方案提供商轉型。
上海國企的轉型,伴隨著上海國資布局的調整。
上海市市長應勇在參加市第十一次黨代表大會國資委系統代表團第一組審議時說,要優化調整國資布局結構,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進一步加強重點領域布局。
自2015年初實質啟動運作以來,上海已經向兩大國資流動平臺(上海國盛集團、上海國際集團)劃撥了包括上汽集團、電氣集團、華誼集團、建工集團、光明食品集團、隧道股份、紡織集團等的部分國有股權。
按照規劃,上海國資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基礎設施與民生保障四大領域的國資集中度,“十三五”要達到85%以上。
上海國企的轉型,也伴隨著科創中心建設的推進。
上海通過優化調整科技管理體制機制,著力打破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障礙和藩籬,鼓勵企業加大科研投入,以科技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
2016年,上海華虹宏力半導體制造有限公司以721件發明專利授權,躋身全國企業發明專利授權量前十位,也是唯一一家入圍前十的集成電路企業。上海華虹(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素心表示,如果以銷售收入對應的專利密度來說,華虹是第一位的。
基於一系列改革的推進,盡管面對動力轉換的新常態和宏觀經濟下行的壓力,上海地方國企依然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2017年上海的目標是國資系統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5%,力爭達到8%。
國資改革下一程
整體上市或核心業務資產上市,是上海國資國企改革的重點。
上海市市長應勇在參加市第十一次黨代表大會國資委系統代表團第一組審議時說,進一步深化國資國企改革,要優化所有制結構,堅持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為突破口,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推進企業集團整體上市或核心業務資產上市。
2017年上海國資國企工作會議上提出,今年要推進2~3家企業集團整體上市或核心業務資產上市。
數據顯示,2016年上海整體上市或核心資產上市企業已占競爭類產業集團總數2/3,16家國有控股上市融資或註入資產1077.80億元;實體經濟企業控(參)股新三板企業累計37家;62家企業新發行各類債券1.69萬億元。
同時,應勇表示,要優化國資監管體制機制,核心是調整監管思路,真正做到管好國資、放活國企、不管經營;要優化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完善內部管理機制,加強董事會制度和職業經理人隊伍建設,穩妥推進職業經理人薪酬制度改革。
據第一財經了解,上海已經確定8家企業成為職業經理人試點單位,其中就包括上港集團(600018.SH)、華建集團(600629.SH)。
上海同樣在上述國資國企工作會議上提出,2017年要著力強化法人治理建設健全選人用人機制。健全“雙向進入、交叉任職”企業領導體制,強化董事會建設,完善監事會建設,穩妥推進職業經理人薪酬制度改革,制定市管企業任期綜合考核辦法,加快人才隊伍建設。
上港集團董事長陳戌源表示,未來5年要進一步發揮國資國企在上海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就要更加註重發揮企業家精神,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為企業深化改革、加快發展營造寬松的環境。同時要更加尊重企業市場主體地位,在制度設計和日常監管上充分體現企業特質,不斷提高監管效率。
應勇也強調,深化國資國企改革,關鍵是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要把加強黨的領導與完善公司治理統一起來。將黨建工作總體要求納入國有企業章程。要從嚴選拔、從嚴管理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加強國有企業基層黨組織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