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亞洲金融危機20周年:東盟+3地區韌性漸強

1997年7月2日,亞洲金融風暴席卷泰國,隨後橫掃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韓國、中國香港等,東盟+3地區幾乎無一幸免。20年轉瞬即逝,如今東盟+3地區的經濟基本面究竟如何?什麽樣的改革措施推動了該地區的發展?若是危機再度來襲,該地區是否有足夠的彈藥加以應對?

近期,東盟與中日韓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AMRO)發布了AMRO《2017年度東亞經濟展望報告》(ASEAN+3 Regional Economic Outlook 2017)。“隨著全球貿易與投資的複蘇,東盟+3地區的經濟前景已有所改善。盡管全球經濟仍存在不確定性,我們預計2017年和2018年本地區GDP將分別增長5.2%和5.1%,同時通脹可控。”

值得註意的是,AMRO認為,該地區兩個最大的經濟體——中國和日本的增長依然穩定和強勁。即便全球金融市場波動持續,本地區的新興市場經濟體,包括韓國,東盟5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和越南,依然保持韌性;發展中東盟經濟體,包括柬埔寨、 老撾和緬甸,經濟將繼續增長且從地區一體化中獲益。

20年前,該地區國家受到了亞洲金融風暴的重創,但隨著該地區推動結構性改革、減少外債積累情況、擴大外匯儲備擴大、實行靈活匯率制度、國際收支失衡減緩,其抵禦外部風險的韌性不斷強化。

東盟10+3地區經濟前景改善

AMRO認為,東盟+3地區的經濟增長主要由國內需求驅動,同時也受益於近期的出口反彈。盡管該地區增長前景改善,但外圍風險仍不容小覷。

全球政策不確定性對於東盟+3地區的溢出效應主要是通過貿易和金融渠道。貿易方面,受到特朗普政府保護主義政策預期的影響,那些對美貿易順差較大的東盟+3地區經濟體可能受到較大影響較大;在金融方面,全球金融市場條件隨著美國加息而收緊,政策不確定性加劇了金融市場波動性,新興市場整體面臨資本外流風險。

AMRO認為,中國和日本的經濟增長將成為東盟+3地區的基石。中國經濟增長短期趨穩,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生產者價格不斷大幅上升。“中國的穩定增長態勢將推動東盟+3地區增長,中國對這些地區的進口需求上升。”AMRO也建議,中國未來需要加速國企改革、持續推進工業企業去產能,抑制公司債務增長和防治金融穩定風險,上述方面都將是中國面臨的主要挑戰。

就該地區的另一個“領頭羊”日本而言,AMRO認為日本經濟增速有望在2017年維持強勁勢頭,高於潛在增速,這主要受到外需和宏觀經濟政策支持。

隨著全球金融波動性加劇,“在權衡經濟增長與金融穩定時,我們鼓勵政策制定者優先考慮金融穩定。雖然本地區外匯儲備充足,但政策空間更加有限,同時全球政策環境也更加不確定。”AMRO提及。

東盟+3地區國家主要是指東盟+日本、中國、韓國,東盟十國包括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 泰國、新加坡、文萊、柬埔寨、老撾 、緬甸和越南,前五國是創始國。

危機經驗仍值得借鑒

亞洲金融危機作為一個標誌性事件,深刻地影響了政策制定者對危機管理和解決的看法,推動建立了AMRO與清邁倡議多邊化(CMIM)。

20年前,四方面問題導致了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第一是資本賬戶自由化,而且是在沒有建立完善的資本管制防火墻的情況下;第二是外債風險。90年代中期,亞洲主要發展中國家的外債占國民收入(GNI)比率高達40%。而其中短期外債又占了很大一部分,這導致外資撤離時發生踩踏效應和償付危機;第三個是國際收支失衡,外匯儲備不足。例如1995年,泰國等國家的經常賬戶逆差/GDP比率接近10%;第四是缺乏彈性的匯率制度,當時各國在貨幣明顯高估的情況下,為了維持固定匯率而加速消耗外匯儲備,這都給對沖基金做空留下了空間,最終導致了匯率的斷崖式下跌。

即使在今天,亞洲金融危機的經驗教訓仍然是寶貴的:應將政策重點放在來自金融市場和資本外流的風險上;強調各經濟體間金融風險的快速傳播和相互影響;應重視建立更靈活和更積極響應的政策框架應對外部沖擊。

對比西方國家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緩慢的複蘇進程,東盟+3地區在20年前的危機後則采取了嚴格且痛苦的結構性改革和一系列整頓措施,並因此快速複蘇,這也從側面突出了改革的緊迫性。

AMRO表示,在該地區遭受亞洲金融危機沖擊後的第一個十年中,為重構經濟增長的基礎,受影響的經濟體進行了根本性的政策調整,包括實施更有紀律的貨幣政策及更靈活的匯率制度,強化金融監管框架,進行了財政整頓以及改革了企業和金融部門。同時,各經濟體也積累了抵禦風險的外匯儲備。

“經過這些政策調整,本地區有了更為堅實的經濟發展基礎和更好的宏觀政策管理。有鑒於此,本地區經濟體經受住了全球金融危機的沖擊,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AMRO表示,從2007年到現在的十年間,本地區受益於擴大的區內貿易及投資。同時,本地區通 過更積極的政策框架來管理資金流入對金融穩定造成的影響。

此外,由於各經濟體加強了國內政策框架,提高了抵禦外部沖擊的能力,深化了區域財金合作,東盟+3 對外部沖擊的韌性有所增強,並有能力讓經濟保持相對強勁增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2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