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圈錢、圈地 國藥繼續「下沉」

http://www.21cbh.com/HTML/2011-5-9/1OMDAwMDIzNzA1OA.html

上海醫藥(601607.SH)發行H股在即,其競爭對手國藥控股(1099.HK)也將通過增發再融資,大舉圈地的壓力之下,兩家醫藥巨頭並不掩飾對資金的渴求。

4月25日晚間,國藥控股宣佈了大額配股計劃,計劃配股集資34億元。

「現在行業內整合的速度非常快,國控作為龍頭企業,希望未來2年之內能夠將網絡下沉到地級市,在地級市也建起我們的分銷企業。這些都需要背後資金實力的支持。」國藥控股副總裁吳愛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集資將主要用於擴大醫藥分銷及零售網絡,以及補充集團的流動資金。

按照國藥控股的規劃, 到今年4月初,公司已基本完成全國除西藏之外的省市自治區的網絡佈局,接下來的重點是,依託各個省公司進行地級市網絡的完善,預計在今年底完成三分之二的目標,在2012年底完成全國醫藥分銷網絡的佈局.

爭奪千億藥企

國藥、上藥和華潤,均表現出「千億藥企,捨我其誰」的姿態。

商務部5月5日發佈的《全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明確,行業發展總體目標是到2015年形成1-3家年銷售額過千億的全國大型醫藥商業集團。面對「千億藥企」的目標,國藥、上藥和華潤都表現出「捨我其誰」的姿態。

事實上,從2010年下半年開始,幾家巨頭就進入了火藥味十足的「圈地」競爭。

上 海醫藥去年在華東、華南地區重組了廣州中山醫醫藥有限公司、山東商聯生化藥業有限公司、常州亞邦製藥有限公司和福建省醫藥公司,重組對象都是地方排名前列 的商業龍頭。此前不久,其更以近40億元價格收購北京三大醫藥零售商之一的中信醫藥,在國藥大本營走出了戰略性的一步。

而2010年,國藥的主營收入已近900億元,是全國最大的醫藥商業公司,佔據醫藥商業15%的市場份額,到目前其分銷網絡覆蓋了全國86%以上的三級醫院、50%以上的二級醫院。

目前,國藥一直忙於將全國性的網絡佈局繼續「下沉」。已經完成省會城市佈局的國控,目前的主要動作是繼續在地級市佈局,在地級市建立自己的分銷企業。

國藥控股2010年年報顯示, 當年,國藥控股完成24項收購交易,包括3項增持項目,為國藥控股增加近47億元的銷售;而僅2011年1月,國藥控股就完成了12項收購交易。

「我個人認為,幾大巨頭們的行動是行業競爭性的表現,對整個行業的發展是良性的。」上藥集團董事長呂明方對記者表示,這是醫藥流通行業解決「集中度過低」的必經階段。

吳愛民也對記者表示,從國際經驗來說,醫藥流通前三大巨頭的市場份額應該能佔到70%左右,而目前國藥、上藥和九州通三家巨頭的份額加起來不過20%左右,未來幾年會有較大的提升空間,行業整合不可迴避。

大肆收購之下,巨頭們對資金的需求急劇上升。

5月6日,上海醫藥發佈的招股書顯示,其將發行逾6.64億股H股,最多將集資172億港元。募集資金中的40%將用於分銷板塊的收購,以完善商業網絡的佈局。

幾乎同時,國控的增發再融資方案也推出,預計集資額達到34.5億元。集資所得,主要用於擴大醫藥分銷和零售網絡,補充流動資金等。而作為中國最大的藥品分銷商,國藥2009年9月在香港上市時,已募集資金87億港幣。

同樣在市場上加入圈地行列的華潤醫藥,也有意打包在香港上市。華潤北藥集團總裁李福祚1月公開表示,華潤北藥將在「十二五」期間實現經營規模過千億元,同時計劃在香港主板整體上市,並爭取進入香港藍籌股。華潤北藥的整體上市,已經被列入華潤集團「十二五」規劃。

差異化競爭

同為國企,國藥與上藥的擴張路徑,存在明顯的「差異化」。

雖然同樣在產業和資本領域謀求發展,但在發展模式上,國藥和上藥漸漸走出了顯著的「差異化」之路。

4月20日,上海醫藥與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簽署全面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希望借助後者遍佈全國的3萬多個網點打造全國性的新型醫藥物流配送網絡。

「這 意味著,以後在物流中心的建設上,我們除了一些核心城市之外,不再全部自建。目前中郵的3萬多個網點已經足夠領先所有競爭對手了。」呂明方對記者表示,幾 大巨頭都在建設物流中心,大量的固定投資投下去,不出幾年就會出現資源的重複建設和浪費,營運效率不高,所以上藥會採取差異化的競爭策略。

他強調說,中國郵政是網絡齊全的專業機構,具有國內覆蓋最廣最深、安全性最好的物流網絡。如果上海醫藥在基層市場也採取自建物流網絡,既耗財耗力,也絕不可能在短期內達到中郵積累數十年的成績。

對此,吳愛民對記者表示,目前國藥控股還是堅持「自建物流中心」的策略。「我們認為,物流中心是醫藥商業的核心競爭力和核心資產,而且醫藥物流屬於專業性物流,我們覺得,自己做更可靠更安全。」

目前,國藥在遼寧、河南、湖南、四川、江蘇、廣西、甘肅等地的物流中心都在籌建或上馬建設過程中,這也是國藥歷史上建設最密集的時期。每個物流中心的投入都在1.5億到2億元左右,這些固定資產的投資佔用了國藥的很多現金流,使得國藥在併購上的投入捉襟見肘。

業 內人士指出,在併購商業企業時,國藥更多的是以央企的背景優勢,與當地政府達成一攬子合作協議,進行合作。過去一年間,國藥與多個地方政府談妥合作,國藥 入場、替代當地流通企業,並且伺機收購當地醫藥工業企業。國藥集團董事長宋志平所掌管的另一家央企中建材,在一些投資中也往往成為合作對象。

即便是市場化的併購,國藥控股也將併購的市盈率(PE值)控制得非常緊。2010年,其收購活動的平均市盈率為10倍左右。國藥稱,2011年收購活動的平均市盈率不會高於15倍。

不過,今年1月26日,國藥控股宣佈,以不高於13億元人民幣的代價收購樂仁堂60%的股份,相當於2010年市盈率超過20倍,這已差不多是以往收購代價的兩倍。

相比而言,上海醫藥給出了更多的大手筆。其收購中信醫藥的市盈率高達25倍。但上藥方面解釋說,中信醫藥對於上藥而言有著「走向全國」的戰略性意義,所以是個特例,上藥不會考慮收購市盈率比自己高的企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7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