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看來這兩個月要逐步出脫股票了


我在某台灣玄學網站貼上自己的盤,有人告訴我今年將虧得很慘。


A網友曰:


你今年會賠大錢,農曆五月會賺點錢,但如上所說,最好六月以前清光股票。

B網友曰:

國曆六月底七月初, 可開始出清, 然後別再碰股票. 也許真的要謹慎一點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798

國票為出脫高興昌 狠下七傷拳


2012-5-7  TCW




金庸武俠小說中的武林絕技七傷 拳,傷人必先傷己,國票順利出脫高興昌持股,用的正是七傷拳。

四月二十六日,國票金控公告,旗下的子公司國際票券,將持有的高興昌股票十三萬八千餘張,以每股七元,全數拍賣完畢,總金額為九億六千七百多萬元。已提七 億元損失準備的國票,順利回沖四億多元利益。

引爆點,公司派賤賣土地

高興昌售地案,是紛爭的導火線。高興昌公司派,為了償還負債,準備將高雄市精華區的土地,以每坪八十五萬元處分掉,但國票鑑價之後發現,該區土地每坪市價 超過百萬元。

於是,國票以公司派「有賤賣公司資產嫌疑」,向高雄地院提出假處分,限制高興昌董監事行使權利;今年三月八日,法院裁定,暫停高興昌所有董監事行使權利, 董事長呂泰榮解任,售地案被迫喊停。

出險招,公告拍賣股票

法院的裁定,廢掉的不止公司派的武功,也同樣廢掉擔任董事的國票。董事會無法運作,影響公司短期資金籌措,高興昌面臨資金週轉、甚至跳票、股票下市的壓 力,國票這招,讓自己和公司派一樣,暴露在高興昌股票可能下市的損失風險中。

不過,國票也盤算過,最壞的情況,即,萬一公司跳票、股票下市,之後銀行勢必會拍賣公司的資產,而高興昌擁有值錢的土地,「不見得會比現在差」。

四月中旬,國票在金管會要求處分高興昌股票期限之前,公告拍賣所有高興昌股票,當時,市場傳言,由於高興昌的土地資產值錢,包括了京城、興富發,以及燁聯 集團等,均對於土地有興趣,不排除在入股後,參與土地的興建。

公司派面對這三成股權,可能會落入他人的壓力,在國票公告拍賣高興昌股票第十天,找來了好友漢來幫成員,包括國揚侯西峰、東南水泥家族,出手買下股票,鞏 固了經營權;而國票則是順利出脫了高興昌,也向法院撤告,這一場長達四年的戰爭,就此落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08

母公司宏碁出脫持股 被迫走上保命路 宇瞻五年三轉型 走出追逐機會財迷霧

2013-06-24  TWM
 
 

 

二○○七年以降,記憶體相關產業跌到谷底。母公司宏碁出脫持股,頓失富爸爸支持的宇瞻團隊自立自強,痛定思痛,他們是如何走過「保命期」,進入「保健期」,奠定下一個成長基石?

撰文‧李洵穎

四月底,沉寂達五年的記憶體模組廠宇瞻科技宣布「企業再造」。過去,宇瞻董事長兼總經理陳益世向來對於記者總是不吝於分享記憶體產業訊息,然而這五年內,他卻甚少公開露面。在「閉 關」五年後,陳益世重新回到媒體前,儼然宣告這些日子,宇瞻交出了一張像樣的成績單。

陳益世說,這五年來,宇瞻正在沉潛專心轉型。事實上,這不是宇瞻第一次進行轉型。

第一次是在二○○○年。那時因全球PC出貨減緩,衝擊記憶體現貨價格下滑,DRAM現貨價自第三季一路往下探底,到隔年二月中旬為止,64MB的DRAM顆粒現貨價跌到了二.五美元左右的價位,七月更出現○.九美元價格,總計下跌幅度超過九成,跌破廠商的變動成本,導致國內外DRAM相關廠商虧損連連,幾無倖免。那年,宇瞻每股稅後虧損高達八.八二元。

陳益世說,宇瞻只有DRAM模組單一產品線,當時決定增加產品線─Flash,以分散風險。雖然宇瞻沒有驚豔表現,但虧損逐年縮小,總算有驚無險地化解危機。然而到了○八年,全球掀起金融海嘯,以及歐美債信問題未解,大環境經濟蕭條,記憶體產業也受到波及。在產能供過於求下,DRAM報價崩跌再現,DRAM顆粒價格全年下滑近七五%,DRAM 667Mhz的1GB顆粒價格從高點時的二.二九美元下滑至最低的○.五八美元,跌破廠商現金成本一美元,DRAM廠出現營運危機。

心態變 捨豪氣作風嚴控庫存企管顧問公司麥肯錫在多年前曾發表一篇名為︿並未伴隨危機的企業轉型﹀(Corporate Transformation without a Crisis)的文章,文中指出,企業會推動轉型,主要理由多為組織面臨迫切事件,例如發生財務危機,或是競爭對手優勢大增,又或者是產業界出現新技術的變革等。宇瞻也是如此,面臨龐大危機壓力下,內部開始檢討,發現關鍵在於「落入機會財的迷思」。陳益世解釋,DRAM漲跌起伏太大,看準時機就會大賺。這就好比股票市場,買進時機對了,就很容易大賺,DRAM產業也是如此,一旦嘗到甜頭,「賭局就會愈玩愈大」。

因為出手豪氣,宇瞻一個月採購的DRAM庫存最高達三十億到四十億元,與單月營業額二十億元相比,相當於一.五到二個月的營收規模。以宇瞻的財務結構,當時股本約十億元上下,這樣的庫存掌控模式,猶如「小孩玩大車」。

還有一個插曲,宇瞻原為宏碁旗下子公司,當時大環境不佳,各家公司經營壓力都大,宇瞻並非宏碁核心事業,加上虧損,宏碁在自身難保的情況下,選擇出脫宇瞻持股。

少了富爸爸的支持,宇瞻團隊只得自立自強,痛定思痛,為找出路而努力。

內部檢討後,決定首要之務先從心態改變做起。不再賺取機會財,轉為經營管理財,過去採購標準型記憶體大進大出的豪氣作風,不再被允許。

負責採購和庫存的營運長羅雪茹說明,為了避免過去庫存「虛胖」的情況重演,她嚴訂出一套控管庫存的機制,並將庫存天數目標設定為「十四到二十一天」。針對標準型產品線,每周都會召開經銷控管會議,不但緊盯自家的銷售情況,也不忘掌握對手的銷售狀況。

質的控管更重要,只要產品庫存超過九十天,立即提列庫存損失;三十天未銷貨出去,她就會找來業務了解客戶下單情況,請他說明沒有賣出的原因。嚴格管制下,曾經長達十個多月,宇瞻買進的料號,有九成多都是符合客戶需求。

組織變 提高加值型產品比重此外,宇瞻針對企業組織做調整,以加值型與標準型的方式區分旗下產品,並開始提高客製化、加值型產品比重。不再追求與同業比較名次,營收規模也就不那麼重要。這從研究機構評選宇瞻的排名一路下滑即可看出。最初宇瞻是全球第四大的記憶體模組廠,後來退居第五,現在僅第六、七名。

宇瞻調整產品線內容,將較易受景氣波動的標準型產品線比重從原先的將近八成,在去年已下降到四四%;相反地,工控、固態硬碟等加值型產品線上升到五六%。

調整步伐重新出發後,宇瞻自○八年起轉虧為盈,連續五年皆穩定獲利。雖然營收規模一路走滑,一○年一三三.一五億元,一一年九十三.九億元,一二年僅七七.○三億元,但盈餘不降反升,一二年達到獲利高峰,EPS達三.○七元。「宇瞻從保命期進入到保健期。」這是陳益世為這五年轉型期所下的注解。

如今,基於長遠經營,宇瞻今年再度展開第三次轉型。事業部不再以產品別區分,分為標準型和加值型;而是從消費端來看,轉化為數位生活應用事業部和數位儲存事業部。

陳益世說,接下來的目標是推動宇瞻規模成長,四月底宣布的「企業再造」,未來轉型成效如何,將是下一個挑戰。

宇瞻科技

成立時間:1997年

負責人:陳益世

資本額:13.17億元

主要業務:工業用固態硬碟、消費性數位產品、記憶體模組毛利率逐年攀升!

——宇瞻科技近五年來表現 單位:新台幣億元年度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營收 118.68 117.68133.15 93.90 77.03 毛利率(%) 6.22 8.85 8.57 10.43 15.47 稅後純益 0.23 3.05 3.272.65 4.01 EPS(元) 0.21 2.79 2.92 2.02 3.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355

LED照明正旺 億光、聯電卻丟三%股權 晶電兩大股東 為何逆勢出脫持股?

2014-06-30  TWM
 
 

 

LED照明需求較去年以倍增速度成長,LED產業歡喜迎接下一波成長動能,晶電連續三個月營收刷新紀錄。但當年為晶電股權爭破頭的大股東億光與聯電,卻為何選在此時大賣晶電股票?

撰文‧周品均

六月十九日,晶電一年一度的股東會登場,場內卻瀰漫著山雨欲來的氣氛,因為到場的法人、媒體與股東都在等著向晶電董事長李秉傑要答案,「為什麼晶電的大股東億光、聯電此時大舉出脫持股?」李秉傑一如既往臉上帶著招牌微笑,只是一聽聞大股東出脫持股的疑問,李秉傑也不由得收起笑容,「坦白說,大股東給我們的說法是有資金需求。」不出意外的官方答案,沒能解答所有人的疑問。畢竟七年前,晶電一場現金增資案,可是讓三大股東億光、聯電與萬海搶破頭,只為拿下晶電主導權;七年後的今天,正當LED照明商機才剛要大鳴大放,億光、聯電雙雙在此時說不玩,出脫超過半數的晶電股權,自然引起市場譁然。

就在晶電股東會召開前一週,一則重大人事消息從晶電傳來:億光董事長葉寅夫決定辭去晶電副董事長。

消息一出,震撼LED市場。億光從一九九六年入股晶電以來,每逢晶電增資,億光只有加碼力挺,沒有第二句話,正因晶電與億光有著緊密的上、下游關係,億光身為晶電第一大客戶,為確保LED晶粒產能,向來緊綁晶電。

億光與晶電的關係有多密切,從葉寅夫屢屢爭取晶電營運主導權,便可窺見,還一度引發光寶、萬海等大股東不滿,最後才找來李秉傑出任董事長,葉寅夫則是副董事長。

這也難怪葉寅夫請辭的消息傳出,引發LED業界諸多揣測。一位不願具名的分析師觀察,億光雖為晶電最大客戶,但不一定能拿到最便宜的價格,加上晶電身為上游晶粒廠,近年積極發展晶圓級封裝(Chip Scale Package)技術,向下跨進封裝市場的策略,爾後勢必難以避免將與億光打對台。

合作生變?

億光十八年來首度賣股

儘管分析師各有觀點,葉寅夫也試圖解釋,「我們接下來要擴產,需要用到錢。」他更強調,「億光過去投資晶電的十八年中,從未出售晶電股票,今年因認為LED照明市場機會大,需要資金擴充產能、購買通路,才選擇出脫晶電持股。」但億光向來是LED獲利資優生,帳上現金也還有四十一.一六億元,即使在LED最慘澹的時候,葉寅夫都能靠著「擰毛巾」的管理方式,維持億光獲利,擴產缺錢而賣股的說法,實在難以說服人。

億光此時的賣股動作讓外界揣測是否與晶電合作關係生變,對此,李秉傑強調:「億光現在仍是晶電的第一大客戶」,雙方過去十八年來合作關係穩固,不需要以資金緊綁。

另一方面,除了億光在賣晶電持股,聯電也在賣晶電持股。儘管聯電近年來一直都有處分晶電持股的動作,可是這次一口氣賣掉半數持股,時間又巧合地與億光選在同一週,已經引發小股東的疑慮。

即使如此,聯電的態度很明確,「聯電會繼續處分非核心事業股票。」聯電財務長劉啟東說。但事實是,原本聯電打算一次將晶電持股全數出清,動作之大,讓李秉傑不得不想辦法說服聯電,「就是希望他們不要和億光同時出脫晶電股票。」聯電也還算給李秉傑面子,原本打算賣掉所有持股的計畫,折衷改以賣掉「半數」持股,最後選在六月十六日,以盤後巨額交易方式,將一萬零五百張晶電股票出脫。

大股東剩萬海

三%晶電股權誰吃走了?

業內人士也緩頰,「畢竟聯電明年要拚十四奈米試產,必須投入不少資本支出,賣晶電持股不是唯一變現的動作。」因為同時,聯電也申報要賣譜瑞持股,預計將有七.○七億元投資獲利落袋。

如此一來,億光、聯電持股從原本的四.○五%與二.二七%,降低至二.一%與一.一四%,晶電的大股東扣除南山人壽、公務退撫基金等,最大股東僅剩下萬海,晶電發言人張世賢指出,目前萬海集團相關持股仍有八%,但根據公開資訊觀測站的最新大股東持股資料,萬海旗下投資公司楓丹白露等持股只揭露了約二.七六%,屆時大股東賣股先跑,恐怕小股東也無從得知。

隨著億光、聯電出清晶電持股,三%股權立即在市場上被接走,業內人士表示,「兩大股東賣股,晶電股價不跌反漲,反映後面有特定人士接手,不可能是分散的投資人買走。」尤其,晶電經營團隊的持股比率不到一%,大股東持股水位也降低,因此,只要有本事吃下億光與聯電轉手的晶電三%股權,就已經具備了進入晶電董事會拿下一席董事的能力。

雖然李秉傑解釋,他們側面瞭解,接手的投資人多為外資,並且是「多名」外資購買,應該不至於有被入主而不知情的狀況發生。然而LED產業競爭激烈,晶電又有技術與產能優勢,成為競爭對手目標的可能性不是沒有,只能說在兩大股東接連賣股當下,晶電小股東不得不謹慎以對。

晶電

成立:1996年

負責人:李秉傑(圖)

主要業務:LED晶片製造

近三年EPS:

2013年 0.04元2012年 -1.3元2011年 0.56元兩大股東,半年丟出3%股權— 晶電四大股東持股比重變化2013╱122014╱06 變化聯電 2.27% 1.14% 出脫1.05萬張億光 4.05% 2.13% 出脫1.8萬張萬海 8.00% 8.00%暫無出脫計畫光寶 0.80% 0.80% 暫無出脫計畫註:萬海持股比重由晶電提供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304

頂新不出脫味全一張股票的幕後秘辛

2014-10-27  TCW  
 

 

「願意提撥三十億元新台幣,成立食安基金……」十月十六日下午,頂新魏家「二董」魏應交在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陪同下,宣布捐款組「食安革新委員會」,替深陷危機風暴的自家人進行滅火。

這是自十月八日,台南地檢署查獲正義公司,涉嫌將飼料油混入食用油銷售事件爆發以來,頂新二度舉行記者會回應。然而,這三十億元,保全的是大眾消費者的食安?還是頂新魏家的兩岸霸業?

密碼一:推給管理問題不把專業當回事,才是主因

解析過去半個月來,頂新魏家一連串回應外界的做法,可以看出,盡一切努力謀全身而退,是其危機處理的主調。

首先,將劣油事件界定在管理議題層次,是試圖從風暴中脫身的第一道自保密碼。

十月十一日,味全前董事長魏應充召開記者會,將混油事件的肇因,定調為內部疏於食安的「管理不到位」。之後,頂新集團董事長魏應交受訪時,亦口徑一致,強調集團各公司是總經理制,油脂事業占頂新兩岸營收極微,「三弟的管理要加強。」

然而,一位熟悉頂新內部運作的人士卻指出,問題不在管理技術,長期漠視專業建議,才是危機主因。

去年十月大統油爆發「銅葉綠素」事件,十月底正逢味全六十週年的媒體活動前夕,多家公關公司都曾以專業角度獻策並提醒魏家,應先處理好眼前危機再辦活動,做好風險控管。

但這些建議由專業經理人轉達給魏家兄弟之後,卻都石沉大海,「他們(指魏家兄弟)認為自己後台夠硬,沒有處理的必要。」一名曾參與提案的公關業者形容,在頂新集團內,專業經理人常只能扮演「鴿派」,魏家四兄弟都是「鷹派」,絕大多數時候,後者占上風。

既專業不受肯定,因此,這回飼料油事件,不見任何外部公關公司出面,第一時間掌握並回應外界「滅頂」音量,造成魏家一開始,對問題嚴重性缺乏警覺,導致危機越演越烈。

密碼二:保住味全無形商標,怕丟掉飲品龍頭

令外界不解的另一個危機處理手法,是既然味全僅占頂新集團兩岸營收一成比率,魏家為何不但沒有積極切割,反而還在味全連跌第四根停板之際,宣布不出脫任何一張股票?

答案得從香港上市的康師傅財報中尋找。

根據二○一三年的康師傅年報,去年總營收一百零九億四千萬美元當中,營收最多的不是方便麵,而是包含礦泉水、稀釋果汁等飲品事業群,占營收比重五七%。從銷售成長率看,飲料的二七%,也遠高於方便麵的九%。

這和味全不能丟的關聯是,對頂新來說,味全不只擁有三重廠逾百億元的資產開發有形利益,更握有「每日C」等兩岸主力飲品的無形商標、乳品事業群的冷藏技術,以及具生技研發實力的內部「中央研究院」等,這皆是康師傅未來在中國持續成長,鞏固飲品市場龍頭地位的核心引擎。

換言之,對兩岸頂新來說,味全的價值和重要性,遠大於眼前的營收貢獻。這是為何頂新寧可提撥三十億元成立食安基金,也要守住去年淨利僅不到九億元的味全。

味全五六%的營收均來自乳品事業群,正是其存亡的關鍵命脈。因此,在面對「林鳳營」鮮乳遭消費者抵制,農委會介入協調後,味全雖願意釋出部分乳源給統一、光泉等同業,但期限卻僅一個月,堅不退讓。「棄油脂、保乳品」就是著眼於中國事業,是其危機自保的第二道密碼。

密碼三:保住主帥大董背後操盤,卻落跑神隱

第三道自保密碼,是找「大老」出面解圍,「老大」卻神隱,所築起的最重要防火牆。

就在尹衍樑偕同魏應交、魏應充出面召開記者會,前一晚「大董」康師傅控股董事長魏應州,早先一步搭乘私人專機離境,從風暴核心抽身。顯示危機處理已進入設妥停損點的尾聲。

對於找來尹衍樑出任「食安革新委員會」首任召集人,外界評價兩極。一方認為應考量味全員工生計;但也有人認為,尹是兩岸紅頂商人,過去曾處理力霸不良資產、危機入市接手南山人壽等,這回「義助」魏家度難關,未來回頭看,應是面子、裡子皆贏。

不過,一旦遭聲押的魏應充,進入冗長的司法攻防,外界把目光轉向尹衍樑身上時,或許就正掉入頂新設下的「圍尹救魏」劇本,忽略魏應州才是關鍵角色。

檯面上,魏應州曾對外宣稱,自十五年前決策入主味全過程,味全股價劇烈波動導致集團財務危機後,便下詔罪己、交出兵符。但檯面下,不只魏應充等兄弟多次對外界強調「長兄如父」,包括味全的戰略角色、吃下一○一、發行海外存託憑證(TDR)等返台之後的重大投資決策,都要「大董」點頭才過關。

之外,魏家持有近四成一○一股權的頂固開發,以及跨足地產的頂禾開發,背後僑外資均是四兄弟聯名持有;就連加碼購置帝寶豪宅,也是魏應州一馬當先,若其斥責弟弟們買一○一、帝寶乃高調炫富的傳言屬實,頗令人啼笑皆非。

剖析頂新內部權力邏輯以及財務結構,可以洞悉,只要「滅頂」這把火,不燒到主帥魏應州,頂新在台就有東山再起的一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828

蔡明介啟動第三階段轉骨大計 聯發科高價出脫子公司 建立「傑發模式」

2016-05-23  TWM

聯發科首次出售子公司傑發,不論從本益比或買價營收比來看,都賣得漂亮, 除了解決手機晶片獲利下滑的困境,蔡明介背後有更大的盤算。

聯發科技日前宣布,將出售中國子公司傑發給陸廠四維圖新,交易總金額達六億美元(約一九六億元新台幣),處分利益接近一百億至一二○億元新台幣。表面上看,這是多年來聯發科持續積極購併後的首次出售轉投資公司動作;但更深層的意義,則顯示在競爭日益激烈下,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已擬妥了迥異於以往的全新因應策略。

公司高層透露,未來不排除讓「傑發模式」成為聯發科的營運基調之一,原因在於,無論是對獲利的挹注、對未來發展的布局,乃至於讓企業內部維持創新能量,這次出售幾乎完全符合聯發科當前所需。更重要的是,聯發科目前手中仍有許多可循「傑發模式」處置的轉投資「小金雞」。

先從這次傑發的賣價來看,不論是用本益比(P/E)或是買價營收比(P/S)的角度評估,聯發科都可說是賣得相當漂亮。

取得車用前裝門票

擺脫手機晶片獲利困境

傑發去年營收約二十億元,淨利七億元左右,一九六億元的賣價,等於是本益比近二十八倍,買價營收比約九.八倍。若以台灣目前IC設計股的本益比來算,平均大約都在十二倍到十五倍之間,龍頭聯發科本益比甚至低到只有十二倍;至於去年聯發科以溢價收購立錡,收購價的本益比也不到二十倍,買價營收比更只有二.三倍。

進一步對比國際企業,大約一個月前,美商賽普瑞斯(Cypress)以五.五億美元買下安華高(Avago)旗下的物聯網部門,這個部門去年營收一.八九億美元,沒有公布獲利,收購價之於年營收也不到三倍。無論怎麼看,傑發都算賣到好價錢。

在業內人士的解讀中,傑發之所以能「賣得漂亮」,關鍵之一是中國國家政策支持半導體產業,「目前伺機進場收購的資金很多,以當地許多IC設計本益比動輒五十倍,說不定四維圖新還覺得傑發很便宜。」而這也提供聯發科讓旗下子公司延續「傑發模式」的天時地利大環境。

此外,在傑發收購案完成後,聯發科也計畫將以不超過一億美元,與四維圖新進行策略合作,發展車用電子和車聯網市場,希望從過去的汽車後裝市場(舊車改裝),再往前邁進難度更高的前裝市場(新車原廠標準配備)。

四維圖新最大股東是騰訊,騰訊旗下還有近來取得蘋果十億美元投資的滴滴出行,未來,聯發科也藉此取得與這些國際大企業聯盟的門票。

換言之,雖然是賣掉轉投資公司,但透過這樁交易所取得的策略合作機會,卻更有利於聯發科擺脫手機晶片週期縮短、利潤漸低的困境,加速切入被認為「一旦取得認證,就有十年訂單到手」的車用電子前裝市場。

刺激內部創業活力

每位持股員工賺五五五萬

不過,對聯發科來說,除了彌補手機晶片本業利潤下滑的困境、有助下一階段發展布局之外,出售傑發還有更重要的一層意義,「在我們看來,這是一次內部創業成功的示範。」一位聯發科轉投資公司的高層主管說。

他坦言,「IC設計業高度重視創業精神,在台灣員工分紅配股制度已成歷史的當下,傑發的例子,讓我們看到新的誘因。」所謂誘因,是指傑發有七%股權為員工持有,以總額六億美元計算,代表擁有股票的員工帳面獲利總額約十億元,平均每人獲利約五五五萬元。

「維持內部的創業活力,本來就是聯發科規模擴大後的一大挑戰。」業界人士分析,近年來不論是谷歌改組變成字母公司(Alphabet)的控股模式,將集團版圖大幅擴充,或是鴻海收購夏普,推動更多轉投資公司掛牌上市,都是希望繼續保持企業活力,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加入。

整體而言,出售傑發一舉達到了彌補獲利、布局未來、活化內部的三贏局面,而細數目前聯發科旗下轉投資公司,的確還有不少類似狀況的小金雞。

以中國子公司來說,創發、擎發及利寶的後續發展就值得觀察。其中,創發主要是研發VDSL 2(第二代超高速數位用戶迴路)等光纖到府設備晶片,前身是由方新舟創辦的誠致科技,隨誠致與雷凌合併,聯發科又收購雷凌,這組團隊才進入聯發科。目前創發在蘇州、南京都有不少員工,最大競爭者是華為旗下的海思,未來創發是否有機會賣給華為的競爭者中興通訊,也許是選項之一。

此外,擎發是開發雲端運算交換器IC為主的公司,利寶則是LED驅動晶片的類比IC設計公司,兩者都鎖定目前中國最快速成長的市場,前者切入雲端交換伺服器產業,後者則主攻中國積極投資的液晶電視市場。

未來這三家子公司是否比照傑發模式出售?聯發科發言人顧大為表示,「每家公司情況不同,目前還沒有類似計畫。」除了這三家公司,聯發科還有兩大轉投資事業群,第一個部分是近年來透過購併而納入集團旗下的核心事業群,包括晨星、立錡,以及面板驅動IC的奕力、研發無人機晶片的曜鵬等。

至於第二部分,則是聯發科透過投資關係持有的企業,例如在中國以觸控IC為主的匯頂,以及在台灣的絡達、晶心等企業,依目前規畫,這三家公司都將在今年起陸續掛牌。

拳王的盤算

藉技術拼圖找出新方向

對於過去幾年以四處購併擴張為主要策略的作法,蔡明介曾經比喻:「技術布局像拼拼圖,聯發科要一塊一塊把技術拼圖組合起來。」一方面確保不會在每個新興快速成長的市場領域缺席,並且藉此吸納各領域人才,不至於讓聯發科成為被淘汰的一代拳王。但在未來,聯發科這些集團成員顯然都將伺機而動,某種程度而言,如同先前的布局開始收網,逐漸聚焦在更明確的下一個關鍵戰場。

其實,在談論這次的傑發出售案時,聯發科內部高層私下是這樣解讀定調的:若觀察許多成功的國際級企業發展歷程,一般可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胼手胝足的創業期,先以一、兩項產品打下公司基礎;第二階段則透過兼併收購快速壯大;到了第三階段,則是要把資源、人才轉往更有價值的市場,此階段企業會透過處分轉投資,將資源再度整合聚焦。

這樣的案例相當多,包括飛利浦、IBM及德州儀器等,這些企業都藉由處分舊事業,將人才資金轉移至醫療設備、雲端服務及混合訊號IC等,為公司重新找出新方向。如今,聯發科已大致完成第二階段,即將步入第三階段,傑發就是初試啼聲的代表作。

撰文 / 林宏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26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