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來自倫敦的峰會:當人們談論金融科技時都在談什麽?

“從消費支付領域來看,中國的金融科技創新遠走在世界最前列,中國將可能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無現金‘國家。”浦發矽谷銀行副行長賈智道在上周結束的2017全球金融科技高峰會上語驚四座。

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他表示,“當今整個全球金融行業,正在進入到一場通過金融科技創新改變傳統金融商業模式和服務行為的長期革命。很顯然,目前各大銀行和金融機構,正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包括監管的壓力,效力壓力,他們正在尋求金融科技創新來解決他們存在的各種問題。”

高峰會期間,倫敦金融城具有800年歷史的市政廳(Guildhall)里,智能技術和金融服務、另類借貸、區塊鏈、網絡安全、開放銀行、數字貨幣、保險科技、貨幣和支付方式,還有金融監管—— 這些“金融科技創新Fintech”的概念和名詞,在2000多人參與的的各個主題討論現場發起“風暴”。

在為期兩天的峰會上,第一財經記者對其中兩個話題興趣最濃:一個是目前最火爆的區塊鏈和分布式數據系統在未來資本市場運用:還有一個是“開放銀行”。

區塊鏈運用於資本市場或需10年時間

時髦的“區塊鏈”,遇到傳統的資本交易市場會產生怎樣的火花?區塊鏈真能如人們想象的那樣,可以直接植入傳統銀行的交易系統?成熟的資本市場交易方式受到了來自“互聯網新金融”思維怎樣的挑戰? 人們議論紛紛。

“當前情況資本市場的交易方式非常成功,監管嚴謹,但這並不能成為不再進一步提高效益的托辭,特別是在歐洲,在效率和交易成本方面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根據高盛的估測,其全球僅結算業務成本就高達110億至120億美元,用於客戶身份認證系統的費用也有50億美元,這些都可以說是巨額 。” IBM 全球金融市場部的吉斯 貝爾(Keith Bear)在峰會論壇現場上表示,他認為,目前的金融行業,如果能夠通過新的金融科技創新來解決這些問題,提升效益的空間很大。

“如果可以提升3%-5%的有效率,何樂而不為?”瑞銀創新部負責人維羅妮卡蘭格(Veronica Lange)介紹說,瑞銀在兩年前建立了創新實驗室,對分布式數據和區塊鏈進行研究,“我們稱之為'密文2.0探路者’(Crypto 2.0 pathfinder programme項目,我們選擇這樣的名字就是知道這不會是立竿見影的項目。經過過去一段時間的研究,我們開始對區塊鏈對我們目前商業模式等方面的影響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識,到2017年底,2018年可能有一些進一步研究成果會宣布,這非常令人興奮。當然,開始時,會從瑞銀內部數據處理和管理以及外部一些可以信賴的金融機構結算業務入手進行測試;到中期,可能可以看到非經常性交易業務,如衍生證券(OTC derivative)進入實際操作; 我們幻想著能夠做到這些,但是事實上真正實施,還需要更加堅實和強大市場來部署”。蘭格的話語里有著一絲遲疑。

區塊鏈最早是支持比特幣加密交易背後的一個共享數據系統。用於保存交易參與者的每次交易記錄。很多金融服務商認為,金融界可以利用區塊鏈簡化交易方式,減少交易成本達數十億。

蘭格的觀點,得到了坐在一邊的法國興業銀行首席信息官安東尼·伍利(Anthony Woolley)的認同。在他看來,那些認為區塊鏈很容易就可以植入當前使用的、非常成熟的金融服務領域的假設,是過於樂觀了。“事實並非如此,在一些領域可以直接嫁接區塊鏈技術,但在金融業不行,而是需要技術轉換。我們實際上是為資本市場建立一個新的基礎設施,這並不簡單或微不足道。”

而就在倫敦金融科技周舉行期間的4月11日,英國金融行為管理局更新了2015年5月11日推出的、意在加速金融科技項目孵化的“監管沙盒”項目計劃,對區塊鏈在金融業務上運用的利弊進行進一步的分析討論。英國金融行為管理局戰略和競爭部門的主管克里斯托弗 伍勒德(Christopher Woolard)在峰會上向業內來賓們對計劃進行了進一步的說明,他指出,在過去的兩年里,管理局方面看到了一些分布式數據系統運用的實際案例,英國公投退歐之後申請管理局支持的相關技術運用的金融科創公司從264個上升了到了321。“從實際操作運用的進展情況來看,我們認為現在是時候關註使用分布式數據系統可能對金融業務形成的沖擊影響了。”

而法興銀行的伍利確信,目前金融服務快速采用區塊鏈技術存在阻礙,這主要是因為金融市場的複雜性和隱私問題。他認為,區塊鏈技術真正能夠開始有實質性的運用,應該還需要5年時間。而瑞銀蘭格的預測則是10年,她戲言:“現在我們甚至仍然看到有人還在用傳真進行貿易融資呢。”

“開放銀行”時代即將到來

今年2月7日,英國競爭力和市場管理局(The Competition and Markets Authority CMA) 向銀行業發出最後指令,要求各銀行在2018年1月前必須執行開放客戶交易信息給第三方的規定。這項在歐盟金融管理(PSD2 支付指令2)法律框架下,以設有安全性能應用程序接口(API)技術來實現的、提高金融服務業競爭力的顛覆性舉措,被稱為“開放銀行”。而“傳統銀行一統天下的時代即將一去不複返的”驚呼聲,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已振聾發聵。

傳統上因風控而一直處於封閉狀態的銀行,在新的如區塊鏈等科技應用的日益普遍,去中心化特性也被引入金融體系之後,金融業重構系統架構,開放平臺成為一種不可回避的現實。“開放銀行”,是提高金融服務的競爭力,給予金融產品用戶以更多選擇,使得他們有更大的自由度來決定如何安排處理他們的儲蓄投資或借貸資金等。

“向傳統銀行普及應用程序接口(APIs)這樣的技術,是一件非常樂觀和有意義的事情,因為這打開了通向數字化銀行的大門,便於引進很多金融科創公司的創新產品和技術,那些恰恰是大銀行們缺乏的。” 來自皇家蘇格蘭銀行“開放銀行和金融科技公司關系部”的阿倫洛克哈德(Alan Lockhard)在論壇上坦言,這是傳統銀行的出路。

同時具有支付貸款購物等業務的卡拉那(Klarna),是一家很特別的新金融公司,一方面嚴格接受瑞典金融監管機構的監管,一方面又是通過一個提供開放API等金融科技創新產品,與零售商合作,為消費者提供借貸選擇和交易結算的金融科創公司 。卡拉那公司英國總經理陸柯 格里菲斯(Luke Griffiths)談到“銀行信息開放“這個問題時,毫不掩飾其願望,“我們主要是從客戶端角度來看’開放銀行’這個問題,從我們業務角度來說,是希望要爭取更多的進入客戶信息數據的可能,更加豐富和便利我們的金融業務。”

對於第三方信息分享在個人隱私和信息保護方面必然存在的風險,是目前爭議焦點,洛克哈德對此卻並不以為然,在他看來,即使是銀行開放數據信息給第三方,原則上也是必須通過客戶方認可和同意才能操作,而且客戶方也可以拒絕。但是,對於如果由於“第三方”利用銀行開放信息實施犯罪,誰來承擔罪責的問題,目前似乎仍未有清晰的分界。

在說到大銀行面臨新金融的巨大挑戰時,洛克哈德則認為,大銀行面臨的競爭有兩個層面,一個是與科技公司和金融科創公司方面客戶量的競爭,另一個層面是信譽方面的競爭。“我不認為有很多人願意向各種公司四處開放他們的個人財務信息,他們對金融機構相對比較信任。即使是當前互聯網一代的年輕人,他們或許會對使用哪個應用程序挑挑揀揀,但是我相信他們不會像經常改用應用程序那樣,來變動他們的銀行選擇。他們的錢將被放在哪里儲存,還是會相對固定。”

事實上,傳統銀行面臨挑戰的並非僅僅是那些小的金融科創公司,而是谷歌、臉書、亞馬遜這樣的互聯網巨頭。隨著英國和歐盟“銀行開放客戶信息給第三方”指令奏效的那一天的到來,就是那些已經擁有了億萬用戶的互聯網公司撒開金融大網的時刻。

“中國金融創新走在世界最前列,因為他們的金融創新都依靠百度、阿里巴巴、騰訊這樣的有著超大規模用戶的互聯網公司開展起來的,這是在世界很多國家都還沒有發生的。” 浦發矽谷銀行副行長感嘆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61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