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他們都在離開電視,但潮水的方向改變了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28/162185.shtml

他們都在離開電視,但潮水的方向改變了嗎?
我是波波夫 我是波波夫

他們都在離開電視,但潮水的方向改變了嗎?

希望一波電視精英的進入,可以改變當下視頻潮水的方向。

本文由我是波波夫(微信ID:trip517)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波波夫

又一位電視人投身互聯網。

在今年初的演講節目《一席》中,她曾這樣描述2003年以來的生活:

「在過去的十四年時間,我一直在做一件事,有關人、人生、或者說命運的這樣一檔節目。這個節目一共講述了大概800個人物的故事。其實你聽越多的故事,聽越多的跌宕起伏,等到這個故事講完了,你會覺得越來越無話可說。因為沒有什麽語言可以形容你聽到這些故事的滋味,也就是說,沒有什麽準確的語言可以描述出人間況味。」

關於她自己的故事也是如此。她出身於北京一個普通工人家庭,成名於鳳凰衛視「911」直播。她曾對媒體回憶那個晚上:「奔進公司大樓——那是一個極為熟悉的路線——上樓梯往右走是化妝間,向左走是演播室,我下意識地選擇了左邊。」直播中,她的一句開場白「對不起,我沒有化妝」,讓許多人記住了這張新鮮的面孔。此後,她主持了中國電視史最為著名的紀實性新聞系列片之一的《冷暖人生》。

她是陳曉楠,在前幾天主持2017博鰲亞洲論壇IT領袖圓桌會時,一句不經意的「我們騰訊」,證實紀錄片導演陳曉卿在3月20日發送的那條微博:「我妹離開鳳凰衛視加盟鵝廠。」次日,騰訊娛樂頻道刊登《知名主持人陳曉楠確定加盟騰訊 曾任職鳳凰衛視》,正式確認陳曉楠入職騰訊。

自此,中國電視界三位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新聞人——柴靜、閭丘露薇、陳曉楠悉數迎來人生的轉折。柴靜離開央視後,最近已漸漸淡出公眾視線;告別鳳凰衛視後,閭丘露薇轉向研究,目前就讀美國賓州州立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相比之下,陳曉楠的選擇,更富想象力。加盟騰訊,將給這家老牌門戶帶來哪些變化?或者更大範圍內,能否扭轉當下網絡新聞內容等過度娛樂化、低級趣味化的傾向?新聞專業主義傳統能否在互聯網上得以延續?目前,騰訊官方暫未公布陳曉楠的具體工作內容,但有消息稱,她將在主持人身份基礎上,參與公司媒體業務的管理。但就僅引入陳曉楠上,至少有三點信號值得行業關註:

首先,未來主流內容平臺將會把更多資源投註在原創視頻與深度內容制作上,用更專業、國際化的團隊打造高品質內容。

也許很多人並沒有看過《冷暖人生》,但依然可以從這檔節目的座右銘中感受它的氣場:「冷暖人生,人生如戲,關註發生在普通人身上的命運起落,聆聽來自城市邊緣的呼吸。」其中《華山挑夫》一期節目曾獲第43屆芝加哥國際電影節的電視紀錄片類「藝術與人文貢獻銀雨果獎」。

可以想象,隨著一波電視人的轉入互聯網,勢必將給當下網絡內容註入更多活力。從2013年起,網站的自制內容就開始正朝著傳統電視節目的標準化發展,綜藝節目和自制劇最先成為試驗田,甚至還出現網絡節目反向輸出電視臺的案例。例如,騰訊視頻《我們15個》就曾在東方衛視播出,優酷、土豆《侶行》也登陸旅遊衛視,樂視網《十周嫁出去》反輸到安徽衛視。

中國互聯網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39次中國互聯網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評價當下的網絡自制劇稱,「國內的網絡自制劇在專業性、觀賞性和藝術性上也有顯著提升,品牌意識、精品意識增強,部分網絡劇躋身年度熱劇行列。」

其次,隨著更多傳統優秀電視人的轉入,視頻市場將掀起一股專業生產與草根原創的對決。

網紅推動的直播、短視頻的全民流行,大概是2016年以來內容產業最重大的變化。一批網紅聚集秒拍、美拍、微博、快手,成為主要的內容生產者,形成了今日網絡視頻的完全娛樂化奇觀:以太研究院發布的《網紅行業研究:進擊的短視頻昭示網紅新趨勢》稱,

2016年最火的短視頻主要集中在吐槽搞笑類(papi醬)、化妝時尚類(羅休休)、扮醜類(艾克里里)、歌唱拉家常(skm破音)等。

據易觀國際統計,2016年,98.10%的短視頻時長控制在60s以內,47.88%的短視頻集中在10-15s。短視頻的流行,既迎合了移動時代用戶的消費習慣,同時也進一步推動了內容消費的碎片化,這與過去人們坐在電視機面前一連看上幾個小時截然不同。

在網紅的餵養下,從快手到今日頭條,在這些坐擁巨大流量的內容新貴中,高舉信息分發大旗、淡化媒體責任,不僅推波助瀾內容消費的碎片化,同時也把中國的內容市場驅逐到一個興趣叢林,這正是許多人常常忽略的內容霧霾。類似《華山挑夫》這樣的紀錄片節目,在當下猶如一劑稀缺的純氧,但是更年輕一代的用戶會為類似內容買單嗎?

在一個多元的時代,用戶的消費習慣也許只有趣味的差異,而無關品味高下之別。一如青年王朔一代,習慣用《林海雪原》里的「 天王蓋地虎、寶塔鎮河妖」作為接頭暗號,趙薇在《致青春》里安排的《紅日》大合唱讓90後錯愕不知梗從何來。今天快手上的「雙擊666、老鐵沒毛病」,若幹年後,何嘗不是另一種青春記憶。只是這樣的青春看起來粗糲得有點硌牙。

最後,電視式微已是定局,但這仍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網絡視頻必然接過電視曾經扮演的社會功能,從娛樂、教育到監督,不一而足,未來的內容市場必然是一個融媒體時代。

我們仍然處於電視與互聯網融合的漫長歷史過程中。全球範圍內看,電視依然強大。

歐洲國際節目數據中心在2017年3月發布的《全球電視信息年鑒》稱,2016年,法國人均每日收視時長達3小時43分鐘,「電視的影響力也比普通人想象的更加強大,在法國通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個人電腦等其他屏幕收看視頻的比重僅占總數量的百分之一,幾乎無法撼動電視機的收視霸主地位。」而勤勞的中國人則比法國人少看一個多小時電視——每日收視時長2小時26分鐘。

美國記者倫納德・ 小唐尼、羅伯特・G・凱澤在《美國人和他們的新聞》中曾開宗明義指出:「新聞即娛樂」,新聞的東西存在於大眾娛樂節目———黃金時段的電視雜誌之中,電視和廣播的談話類節目,名人雜誌,這是一個將事實、傳聞、意見甚至文學混在一起的地方。這與今天的網絡視頻多少有些相似。

電視強大的娛樂功能,被網絡視頻完美繼承,借助社交網絡、個性化分發等全新的技術和組織形式,網絡視頻蛻變成一個比電視更為「娛樂至死」的超級娛樂工具,但電視教育和社會化功能,網絡視頻卻尚未完全承襲,或者說當下的直播、短視頻平臺的內容,對年輕一代的影響的呈現還有待時日方才顯現。從老派一點的角度看,希望一波電視精英的進入,可以改變當下視頻潮水的方向。

電視 娛樂 互聯網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20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