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單車由於其新穎的商業模式,使其有潛力成為下一個滴滴
一
要說到2016年互聯網行業的“風口”,摩拜單車毫無疑問是2016年站在“風口”上的創業公司之一。其發展速度從其一年內完成多輪融資可見一斑:
2015年10月完成愉悅資本領投數百萬美元A輪;
2016年中下旬完成熊貓資本領投、愉悅資本跟投千萬美元級別融資;
B輪之後,摩拜又迅速獲得了創新工場的B+輪投資;
2017年1月獲得由騰訊、華平投資領投的2.15億美金的D輪融資。
2.15億美金的融資完成後,基本上從資本的角度鎖定了摩拜單車的地位,摩拜單車成為了共享單車領域的獨角獸。那麽問題來了,為何一個自行車的生意,可以成為資本市場的香餑餑呢?
二
周鴻祎說,一個好的商業項目需要有以下三個特點:高頻,剛需,痛點。下面筆者就分別從這三個特點著手,分析一下摩拜單車。
首先,摩拜單車是實實在在的剛需。除了宅在家的宅男宅女一族,基本上每個人都需要出行。然而,作為出行領域的巨頭滴滴,無論是專車、快車、順風車、代駕等,其主要邏輯是解決遠距離的出行。摩拜單車著眼於滴滴的補集,著重解決“最後一公里”的出行。解決家到地鐵站,家到公交車站的日常出行需求。
其次,摩拜單車擁有較高的使用頻率。以上班一族為例,其一天需要解決兩次家到車站,或家到單位的日常需求。其頻率僅次於日常的一日三餐。因此,如果美團外賣,百度外賣等外賣類應用為高頻應用的話,摩拜單車毫無疑問也很高頻。
另外,摩拜單車著重解決的兩個痛點:其一是短距離出行的痛點。其二是政府公共自行車不易於停放的痛點。摩拜單車的便利性,便捷性也成為其流行的重要原因。
由此可見,摩拜單車確實是一個好項目。然而,好項目必須配以好的商業模式,否則就會像外賣類的應用陷入做大規模—虧損的泥潭。那麽摩拜單車的變現能力(盈利模式)如何?
三
首先,我們來算一道簡單的算術題:
1 . 假設摩拜單車的投放量為100萬輛,按照摩拜單車現有的定價規則,其收費為半小時一塊錢,單車單日使用頻率為6次,可得到如下表格:
2. 在使用摩拜單車前,需要一次性繳納299元的押金,押金可退,並且在會計上,押金的收益是可以計算成收入的。根據動應用分析平臺App Annie的追蹤調查,2016年11月,摩拜單車的月活躍用戶量已達512萬人。因此,我們假設投放量到100萬量時,用戶總量為800萬人。
由此可得,摩拜單車一年的預估總收益為1943520000元 。
3. 下面需要預估的是摩拜單車的各項成本,經過計算,可以得到下表:
4. 由以上數據可得,摩拜單車的一年營業利潤高達16.8億!盡管很多現實和假設條件會發生變更,然而,摩拜單車和很多其他互聯網創業項目不一樣,因為利潤可期!
四
由此會計推算也印證了各種投資人對摩拜單車趨之若鶩的原因。
除此之外,摩拜單車還具備很多其他互聯網項目沒有的優勢。其一是政府的大力支持與發展。摩拜單車作為無汙染,便捷的出行方式,不僅響應了國家的節能減排政策,也保護了環境。有的地方政府部門還專門為其設置了停車位:
其二是摩拜單車擁有天然的道德優勢。與網絡遊戲等互聯網領域不同,摩拜單車主打的綠色出行,健康出行的生活方式具有天然的道德優勢。
其三是摩拜單車並沒有動現有既得利益者的奶酪,其與滴滴之間更多的也只是互補的關系,如同陌陌和微信。可以說,摩拜單車更多的是探索出了一片新的藍海。
確實,摩拜單車在發展的過程中,的確有很多問題,比如車輛損壞,人為盜竊等問題,本文在此不表,這也是摩拜單車的發展過程中必須要面對的問題。然而,摩拜單車的商業模式確實使其擁有了成為下一個滴滴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