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天合光能董事長:光伏產業重新整合迫在眉睫

http://special.caixin.com/2012-04-23/100381921.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927

銀行放貸連續28個月同比下滑 歐洲央行追加刺激迫在眉睫?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690

article-2730696-207A385600000578-45_634x330

歐元區銀行對家庭和企業貸款連續28個月下降,信貸數據持續疲軟意味著德拉吉離全面量化寬松又近一步。

周四歐洲央行公布數據顯示,8月份對私人部門貸款比去年同期下滑1.5%,而7月份下滑了1.6%。自2012年4月以來,歐元區對私人部門貸款沒有增長過。

受債務危機打擊最嚴重國家的銀行尤其不願意放貸,因為他們要正面臨更嚴格的資本管理規則和監管。與此同時,歐元區企業由於憂慮經濟前景選擇縮減投資。

二季度歐元區經濟增長“停滯”,通脹率一年之前跌破1%,落入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所謂的“危險區”。

歐洲央行在6月和9月份兩次降息,並實施TLTRO定向貸款計劃,並將在10月份購買資產支持證券和擔保證券。

但是9月份歐元區銀行申請的TLTRO遠低於市場預期,意味著歐洲央行刺激力度依然不夠。

周四歐元對美元今天跌破22個月低點1.2728,截至20:15跌至1.2711附近。

路透對經濟學家一項調研顯示,刺激計劃要想達到目標,對歐元區私人企業貸款量必須達到年化增長3%,這才能推動經濟持續複蘇和推高通脹。

 IHS Global Insight經濟學家Howard Archer對路透表示:

“歐洲央行註入的流動性究竟有多少能變成貸款,現在依然是一個問號。”

“於此同時,在經濟和政治前景如此不確定的情況下,有多少企業想要貸款同樣是一個疑問。”

歐洲央行基準利率已經接近“下限”,如果通脹仍然太長時間維持在過低水平,市場普遍預期德拉吉將采取包括購買政府債券在內的全面量化寬松政策(QE)。

周四德拉吉重申歐洲央行準備好在授權範圍內使用額外的非常規工具,並改變非常規幹預措施的規模和構成。歐洲央行已經下定了充分決心,來對抗中期通脹前景面臨的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312

迫在眉睫 易明的生活點滴

來源: http://eming620.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3509858

  朋友上周四於0.49元買入了四萬股優越集團(8251),當日收於0.54元,次日更曾高見0.6元,賬面獲利4,400元。

  料,朋友沒有獲利意思,催促他,過往例子

  去年日,(8290由3.6至0.35朋友隨後至0.38之時只有600自然獲利,結果曾經至0.088反彈,今天仍然得0.132元,至今

  朋友見HYPEBEAST(8359)已經由2.8至0.405於是幸好次日於0.34蝕,今天暫時至0.171

  系統(8319見4.2元,曾經見1.31元,雖然現在反彈至2.35元,恐怕跌破1示,今天系統曾經見1.14元,看來跌破1指日可待

  集團已經跌破0.485支持,形勢。今天集團(8315至0.152元,看來跌破0.1昨天沒有集團可能影響朋友決定,至於冠集團今天果然曾經見0.108元,看來0.1岌岌可危

  連串示,朋友完全中,集團今天已經至0.44元,看來已經迫在眉睫跌,恐怕的0.3

  到底杞人憂天日內很答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224

供給側改革系列社論(四): 去杠桿迫在眉睫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6173.html

作為供給側改革“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中的重要一環,去杠桿對於穩定經濟增長,降低企業經營風險具有重大現實意義。日前權威人士接受《人民日報》采訪時,去杠桿亦成為關鍵詞之一。

何謂杠桿?在經濟領域,是指通過借債,以較小的投入撬動大量資金、擴大經營規模,如個人融資融券、企業向銀行借貸、政府發行地方債等,都屬於“加杠桿”的行為。一般而言,業界大都采用負債/GDP的比例,作為監測杠桿率的指標。根據標準普爾今年初發布的數據,因低利率和公司舉債促使債務激增,中國債務與GDP之比已攀升至232%。5月10日穆迪則公布,涵蓋所有行業在內的中國債務已經增加至GDP的280%左右。

如果以信貸/GDP的比例計算,剛剛過去的2015年,每1元的信貸擴張,為中國的GDP帶來了0.27元的增長,創200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2011年時的水平為每1元對應0.59元。今年前4個月,社會融資規模同比增長13.1%,貸款同比增長14.4%。同時,GDP增速卻進一步下行,可見信貸投放對GDP的效用呈遞減趨勢。

杠桿乃“雙刃劍”,適度的杠桿對經濟有益,過高反而會拖累經濟發展。如今,高杠桿的負面作用正逐步體現。首先,中央和地方投資大多進入了基建等行業,而這些行業對經濟和就業的拉動作用已進入邊際效應遞減的階段,且加劇鋼鐵、水泥、電力等上遊行業的產能擴張,不利於去產能,阻礙了供給側改革的推進。另一方面,政府部門加大投資的同時,投資回報率連續下探,截至目前已降至2%左右的地位,一定程度上對民間投資形成擠出效應。

其次,由於實體經濟整體不景氣、資金傳導不暢,高杠桿無疑會加重經濟波動。去年以來股市、匯市的波動,就反映了無法為實體經濟吸納的資金對金融市場造成的傷害。此外還會引發貧富分化加劇的負面效應,因信貸投放過多,很多未進入實體經濟,而是推高資產價格,令富者愈富,貧者愈貧。

因此,正如權威人士所言,當前最重要的是按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積極穩妥推進去杠桿。在利用貨幣擴張刺激經濟增長的邊際效應持續遞減的情況下,要徹底拋棄試圖通過寬松貨幣加碼來加快經濟增長、做大分母降杠桿的幻想。

去杠桿有助於結構優化和經濟的長期健康發展,這一點已獲得共識。至於如何去杠桿,根本上還是要依靠市場化改革來實現。一方面,對於基建、房地產等產能飽和甚至過剩的行業,以及部分回報率偏低的行業,以市場化手段操作,投資該減則減。另一方面,推進匯率改革、資本項目開放等金融行業改革舉措。以韓國為例,曾成功將廣義貨幣(M2)增速從1990年代的均值20%大幅回落到2000年後的平均8%左右,其主要的舉措,即實行“去杠桿化”的市場化改革。

同時,要引導金融服務實體,防止資金空轉。資金之於實體,如水之於田,金融只有紮紮實實地服務好實體經濟,才能提高基礎資產質量。然而,當前我國的問題是新股申購等金融鏈條前端回報率過高,這對社會形成了一種“示範效應”,如此一來,少數有概念、有故事的高回報率項目自然贏得各路資金的青睞,導致大量資金在金融體系里空轉,不僅擡高了全社會的融資成本,也容易醞釀金融風險。

一言以蔽之,去杠桿既要堅持市場化改革,也要在微觀上有序打破剛性兌付,依法處置非法集資、一二級市場概念炒作等亂象,讓中國經濟重回健康發展軌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092

埃及將獲得IMF“嚴苛”貸款 經濟改革迫在眉睫

8月11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宣布與埃及達成協議,擬在未來三年中根據“中期貸款機制”向埃及提供120億美元的貸款。按照IMF的標準,貸款年利率為1.55%左右。這項中期貸款協議還需要IMF執行委員會正式批準。

IMF 同時要求埃及承諾進行一攬子的金融經濟改革,以改善埃及投資環境和經營環境。

埃及向 IMF具體承諾的改革措施包括,埃及將實行埃及鎊對美元的浮動匯率,使埃及鎊貶值從而增強埃及在國際投資市場中的競爭力,減少行政手段對經濟活動的幹預,提高財政透明度並打擊腐敗,提高私人經濟在經濟中的重要性。埃及還將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保障,包括教育和醫療方面的保障等。

此外,埃及還將引進增值稅、削減燃料補貼,減少政府開支,來降低政府財政赤字和削減政府債務。

埃及經濟存在諸多問題

自2011年動亂以來,埃及國內安全形勢長期不樂觀,嚴重制約了埃及的經濟發展。打擊“伊斯蘭國”等極端組織也消耗了政府的巨大開支。受緊張的安全形勢和去年俄羅斯客機在西奈半島墜毀的影響,埃及旅遊業也受到重創。因此,現在埃及外匯儲備嚴重短缺,政府債務和財政赤字均居高不下。

據統計,埃及的外匯儲備已由2010年的360億美元跌至今年7月底的155億美元,只能覆蓋約3個月的進口所需。而且今年埃及財政赤字可能達到本財政年度經濟產出的11.5%。

此外,埃及貨幣埃及鎊嚴重貶值,自今年3月以來通貨膨脹已達到14%。而受國際經濟不景氣和油價下跌的影響,阿拉伯國家也削減了對埃及的援助。另外,埃及經濟改革長期停滯不前,經濟發展乏力,這使得其他外國投資者也逐漸對埃及喪失信心。

埃及財政部長阿穆爾·傑里希接受埃及電視臺采訪時說:“(現在埃及)年負債率為GDP的100%, 最新財政赤字3300億埃及鎊,埃及無法實行有效的經濟改革措施,必須借款才能改善經濟。”

如果順利進行,這次貸款計劃和經濟改革將刺激外國對埃及的直接投資,促進出口和旅遊業發展,改善埃及的外匯儲備狀況,帶來更多的就業並減少政府的財政支出,填補財政赤字。政府債務預計將從2015-2016財年占GDP的98%下降到2018-2019財年占GDP的88%。同時,改革計劃也能增強其他投資者的信心,從而向埃及釋放更多援助。

IMF駐埃及代表處負責人賈維斯(Chris Jarvis)表示:“經濟改革將有助於維持宏觀經濟穩定,實現強有力的可持續經濟增長,促進就業,埃及政府已經意識到了經濟改革的緊迫性。”

阿聯酋的資本投資銀行經濟分析師利海姆·杜蘇基預測:“與IMF簽訂協議,象征埃及正式開始執行經濟改革計劃,這是外國投資者長久以來期待的結果,因此它必將鼓勵投資者回歸埃及。”

據美媒報道,8月11日,埃及股市當日上漲1%,收盤於8377.71點。自7月26日政府首次宣布IMF代表團將訪問埃及以來,埃及股市EGX30指數上漲了11%。

此外,這項計劃還將改善埃及的社會保障水平。賈維斯表示,節省下來的財政預算將部分用於社會保障建設,包括完善食品補助、貧困人口和兒童的醫療保障、健康保險制度、學校夥食計劃以及為年輕人提供就業培訓。政府還將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建設。

學者:IMF條件太苛刻

雖然IMF對該項目中長期經濟前景持樂觀態度,但也有分析指出,埃及依靠“外部輸血”度日不能解決愛神經濟問題,甚至會陷入經濟惡性循環。

卡內基研究中心的經濟專家阿穆爾·阿德利表示:這樣的經濟思維會將埃及帶入負債循環直至破產,和希臘的情況類似。”

埃及國內對這項西方金融機構IMF的貸款計劃也有懷疑的聲音。埃及議會經濟事務委員會成員阿穆爾·葛萊布認為IMF提出的條件對埃及而言“太嚴厲”,而國會議員、改革與發展黨主席穆罕默德·安瓦爾·薩達特也認為改革措施會 “加重各階層人民負擔”。

根據埃及當地媒體報道,這次IMF貸款項目讓許多埃及人想起了上世紀90年代穆巴拉克執政時期根據IMF建議而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削減預算和私有化等。當時IMF將埃及當作成功改革的典範,但動亂之後,埃及示威者抱怨,改革並未真正改善貧困和社會不公。

埃及著名經濟評論員賈馬爾(Wael Gamal)稱:“IMF慣於將其政策強加給所有國家,而忽視了每個國家的特殊性。”

埃及經濟迫切期待一次改革。而世界也對埃及經濟改革的執行情況和成果拭目以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607

中國資管市場增長強勁 投行轉型迫在眉睫

在經濟狀況欠佳,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金融科技興起等一系列複雜因素的影響下,全球金融市場波動劇烈。9月20日,波士頓咨詢公司(BCG)在北京發布了《2016全球資產管理報告》和《2016全球資本市場報告》,為資管行業和投行機構開出在動蕩中謀求發展的“藥方”。

全球資管市場增長乏力 行業將迎重大變革

《2016年全球資產管理報告》顯示,2015年全球資產管理額從2014年的70.5億美元增至71.4萬億美元,漲幅僅1%,該數字低於2008年到2014年間5%的年均增速,整體增長陷入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谷。2015年凈收入增長同樣疲弱,按絕對值計算增幅僅為3%。凈收入利潤率顯著下滑,從2014年的28.1個基點跌至2015年的27.7個基點。

全年的行業利潤相對趨穩,達到1000億美元,較上一年增長1%,利潤占收入的百分比依舊穩健,達到37%,但2015年行業成本增幅達到4%,超過了3%的凈收入增長。

BCG合夥人兼亞太地區資產管理行業負責人徐勤稱:“管理資產額增長乏力主要歸因於管理資產凈流入持續低迷,且各地金融市場大多表現不佳,前些年所投資產的價值增值有限。此外,美元升值亦使資產價值在換算成美元後有所減少。而在這一年里,傳統資產管理機構大多遭遇了嚴峻的費率壓力,這是利潤率走低的“病根”所在。”

他表示,在全球資本市場持續利好並推動資產強勁增長的時期,管理增長額的增長仍然依賴於金融市場的整體利好,資產管理行業所采用的商業模式越來越難以抵禦長期趨勢性的壓倒性影響,資產管理機構需要更大刀闊斧地實施效率提升舉措。

徐勤還補充道,想在市場上脫穎而出,必須打破陳規,大力培養以高級數據和分析為基礎的投資能力,在駕馭新技術方面根上競爭步伐並非易事,企業運營模式的各個組成部分都將迎來重大變革。

中國資管市場增長強勁 “贏者通吃”現象突顯

盡管全球資管市場疲軟,但在亞太地區,資產管理額仍然延續著強勁的增長勢頭,2015年亞太地區管理資產額增長10%,與其它地區相比表現亮眼。中國的資管市場增長非常快,2015年新增管理資產凈流入占2014年末管理資產額的17%,截至2015年底,中國各類資管機構管理資產總規模已達到約93億美元,資產管理規模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51%。

BCG全國資深合夥人兼董事鄧俊豪先生表示:亞洲地區新增管理資產凈流入主要來源於財富增長,中國已經是個人財富第二大的國家,僅次於美國,在機構投資方面中國有更多的投資者投入到資本市場中,這些都對於提升資本市場效率很有幫助。

談及全球資產管理發展趨勢對中國的啟示,徐勤表示,股票類主動型產品在中國市場依然將有較高增速,中國資產管理市場中,贏者通吃的現象已經顯現,前十大資管機構市場份額總計32%。中國可以充分運用數據科技和互聯網,強化投資流程。同時在立法的基礎上,進一步統一監管標準,來確定對投資者的保護。

投資銀行業艱難掙紮 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根據《2016全國資本市場報告》,2015年全球投資銀行業收入下滑至2280億美元,總收入跌至自2009年以來的最低點,固定收入、貨幣和大宗產品交易業務收入同比下降8%,從1170億美元下降到1070億美元。投行對資產價格波動的抵抗力也很薄弱,第三季度全球股市市值縮水,迫使投行大幅減記庫存價值和減少自營持倉,對收入形成更家嚴峻的考驗。

值得註意的是,2015年第一季度多家投行資訊服務業務創下了新的利潤紀錄,季度業績達到2009年以來的最高峰。

徐勤解釋道,這是因為在一級市場領域內,投資銀行面臨的技術型機構競爭較少,監管負擔也不那麽重,所以投資銀行對一級市場的掌控依舊強勁。

報告認為,在新的資本市場生態下,資本市場和投資銀行的參與者都需要轉變思維模式,針對“戰略願景、分銷能力、客戶至上、IT架構與卓越運營、組織生命力、財務與風險管控”等六大支柱布局核心能力,推動全面的戰略設計與轉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080

“混業監管”迫在眉睫 證監會邁出第一步

改革金融監管框架,是供給側改革、去杠桿的必要組成部分。自去年股市危機以來,金融混業風險不斷暴露,理論界對監管改革展開激烈討論,甚至提出直接將“一行三會”合並。不過,業內期待已久的金融監管改革工作會議遲遲未召開,監管框架改革也一直沒有落地。

11月17日,證監會副主席李超在出席《財經》年會時首次對混業經營趨勢下,資管行業存在的問題和蘊藏的風險進行了系統闡述。他提出,在分業監管體制下,對各大類資管產品監管標準不一致,缺乏統一的監測監控,既不利於投資者保護,也會增大系統性風險隱患。

作為證券期貨市場的監管部門,證監會無法憑一己之力完成全市場監管。不過,提出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李超在發言中表示,希望各方正視問題,共同努力,化解和消除資產管理發展中的問題和障礙。

60萬億的“未知”

在去年上半年A股瘋漲時,到底有多少資金通過信托、理財、保險以及場外配資進入股市,卻沒有人能說的清楚,以至於“去杠桿”過程出現不可控的資金擠兌,最後不得不全國救市。

東方證券研究所首席銀行業分析師王劍去年曾表示,股市危機出現的觸發點是清查配資,但是存在銀監會與證監會協調不暢的因素,這導致證監會並不掌握整體配資數據,也不知市場杠桿水平,出手清查誘發股災後,才會那麽不知所措。

對監管者而言,最大的風險在於未知。分業監管體制下,各種金融產品分屬於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等不同監管領域,標準互不統一,各類資產之間的資金流轉難以及時監測。

據證監會粗略統計,截止2016年6月底,各大類資管產品的規模為約為88萬億。其中,銀行理財26.3萬億元,信托計劃15.3萬億元,公募基金8.4萬億元,基金專戶16.5萬億元,券商資管計劃14.8萬億元,私募基金5.6萬億元,保險資管2萬億元,簡單相加後的規模總計88萬億元。

由於在實際運作中,部分資管產品互相借用“通道”,產品互相嵌套、交叉持有等,剔除這些重複計算因素,我國資管業務規模約為60萬億左右,大體接近上年GDP總量。

上述60萬億資產分屬於不同的監管範圍,接受不同的法律法規監管。證監會總結近幾年來資管領域的問題和風險事件後發現,存在四大突出問題。

一是法律適用混亂。目前各大類資管產品的法律基礎、法律關系都不相同,有的依據國家法律,如《信托法》、《證券投資基金法》,相應的法律關系為信托關系;有的依據資管機構所在行業監管部門規章,法律關系為委托代理關系;還有的產品僅僅依據當事約定,法律基礎、法律關系均不清晰。

二是監管標準不統一。在分業監管體制下,由於歷史形成原因,各大類資管產品,在產品準入、投資範圍、募集推介、信息披露、資金資產托管、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等方面,監管標準並不一致,有的還存在比較大差異。例如對合格投資者的界定存在不同的版本,對預期收益率有的允許宣傳,有的則嚴格禁止;對資金的托管,有的要求獨立第三方托管,有的則沒有這方面的要求等。

三是缺乏統一的監測監控。各類結構化資管產品日益複雜,資金來源、交易結構橫跨銀行、證券、保險業,投向上層層嵌套,對其信息報送要求在各監管部門之間不盡相同。產品難以看穿,對行業整體風險的監測統計和預測研判缺乏及時有效的信息支撐,難以適應當前資管產品跨市場、跨行業、跨機構的特點。

四是存在隱形剛性兌付。部分資管機構從維護自身聲譽出發采取了固定回報、隱性擔保等經營策略,雖保障了當期投資者的本金和收益,但偏離了資產管理業務的本質,惡化了行業運行環境,積聚了行業風險。

監管協同迫在眉睫

有多頭監管,就有監管真空;有分割,就有套利。“資管領域法律適用,體現的主要是管理機構與投資者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在當前投資者適當性標準不同,投資者居於市場相對弱勢地位的狀況下,不利於公平保護投資者。”李超17日表示,資管行業的標準不統一,不僅不利於投資者保護,也會帶來市場分割,引發監管套利,加大實體成本,影響市場功能的發揮。

同類產品按照不同的監管要求運行,造成資產管理市場分割嚴重。受制於基礎資產市場的割裂和分業經營的限制,部分產品通過交叉投資、借用通道間接投資,一方面導致了產品結構複雜、透明度低;另一方面,資管產品通過層層包裝,不易識別和判斷風險,也容易交叉傳染風險。

另外,“剛性兌付”的預期,使得投資者只關註當期收益,忽視風險的存在,不利於形成“買者自負”的理性投資文化。市場對於高收益的盲目追求,反向激勵金融機構將投資集中在高風險行業,不利於落實“賣者有責”。同時,“剛性兌付”也推高了無風險利率,扭曲了風險資產的定價水平,擾亂了市場配置資源的功能。

監管不統一,會引發監管套利,增大系統性風險隱患。部分機構通過產品結構調整、業務轉移等途徑,在不同屬性的業務之間騰挪資產,將業務從監管較嚴的市場轉向監管相對寬松的市場,變相規避監管規定。有的產品“明股實債”,以“資管”之名行“借貸”之實、疊加杠桿,風險在不同產品、不同機構、不同市場間傳導,削弱了宏觀調控、審慎監管的有效性,增加了系統性風險的隱患。

資金在不同形態下套利流轉,也會加大實體成本。從實際情況可以看到,部分資金並未進入實體經濟,而是以不同方式、借助不同渠道熱衷於以錢炒錢,不僅沒有真正創造社會價值,反而延長了投融資服務鏈條,擡高了融資成本。

混業趨勢不可逆,建立與之相匹配的金融監管框架迫在眉睫。

2015年11月,《習近平:關於<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說明》提出,近年來我國金融業形成了多樣化的金融機構體系、複雜的產品結構體系、信息化的交易體系、更加開放的金融市場,特別是“綜合經營”趨勢明顯,這對現行的分業監管體制帶來重大挑戰。今年3月,“十三五”規劃綱要也指出,要加強金融宏觀審慎管理制度建設,加強統籌協調,改革並完善適應現代金融市場發展的金融監管框架。

與此同時,市場各方也對如何改革積極探討。對於具體改革方式,有觀點提出可以建立“超級央行”,將“三會”並入中央銀行;也有觀點認為,可以在“一行三會”之外專門設立監察部門,負責金融監管協調。不過,監管框架改革涉及利益部門多,改革難度大,研究討論已進行一年多,目前尚無明朗進展。證監會此時公開拋出問題,發出呼籲,或許意味著監管改革將會有新的動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797

社科院:實施房地產稅和遺產稅迫在眉睫

12月19日,中國社科院2017年《經濟藍皮書》發布暨中國經濟形勢報告會在京召開。藍皮書呼籲盡快實施房地產稅和遺產稅,積極推進個人所得稅改革等措施。

實施房地產稅和遺產稅迫在眉睫

《經濟藍皮書》中指出,“房價的過快上漲不僅抑制了人們除購房以外的其他需求,使得整個社會的消費缺乏長期支撐,而且,隨著房價的上漲,社會財富快速聚集到少數富人手中,使得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進一步拉大。”

藍皮書認為,房地產行業的過度繁榮,不僅會大幅提高其他行業的生產成本,而且會對實體經濟產生顯著的擠出效應。從目前信貸結構來看,房地產行業導致“一將功成萬骨枯”的經濟現象開始逐漸顯現。因此,實施房地產稅和遺產稅迫在眉睫。

同時,藍皮書還呼籲切實有效降低企業稅費負擔,推進個人所得稅改革。建議采取適度擴大財政赤字規模、切實降低企業稅費負擔、推進個人所得稅改革、加強財政風險防控及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等措施。

社科院:預計2017年全年GDP增長6.5左右

此外,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經濟模型室主任婁峰在會上表示,預計中國2017年一季度至四季度經濟增速分別為6.5%、6.5%、6.4%、6.4%;2017年全年GDP增長6.5左右,比上年略為減少0.2個百分點。

婁峰還指出,根據預測,2017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將達到67.1萬億元,名義增長8.9%,實際增長8.7%。整體而言,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仍在小幅下滑。2017年消費者零售總額將達到36.2萬億元,名義增長9.5%,實際增長8.8%。下降的幅度逐漸收窄。2017年CPI為2.2,依然處於溫和上漲狀態。2017年CPI為1.6,由負轉正,通脹壓力逐漸顯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184

資管新規“去通道化”思路明顯 期貨資管轉型迫在眉睫

2月21日,由央行牽頭、一行三會共同參與制定的《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下稱《征求意見稿》)流出,在資管圈引起強烈震動。這份被形象稱為“資管大一統”的《征求意見稿》主要內容共30條,核心包括去嵌套、降杠桿、減通道、破剛兌等。

作為大資管行業的“新兵”,期貨公司資管業務也在其影響輻射範圍之內。2月23日,有消息稱,“期貨公司將回歸期貨主業,不再開展資管業務”,在期貨資管業界激起千層浪。

第一財經記者多方采訪獲悉,目前中國基金業協會並未收到相關通知,期貨資管產品備案仍在正常進行。中國期貨業協會內部人士也在會員交流群中表示,資產管理業務是期貨公司的一項基本業務,也是《期貨公司監督管理辦法》許可的業務範圍。

“目前沒有確切消息。我們分析,徹底叫停期貨資管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全面收緊涉嫌通道業務的產品類型是板上釘釘。”一位券商系期貨公司資管部門負責人向記者分析表示,此前期貨資管80%以上依賴通道業務,缺乏主動管理能力,在當前的監管思路下,期貨資管去通道化是大勢所趨,相關公司也急需加快戰略調整的步伐。

通道業務高占比

多位業內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征求意見稿》影響深遠,新政一旦實施,各類機構的經營運作都將回歸主業,跨機構的通道類業務將會逐漸消亡。作為大資管行業的後起者,通道業務占比高,始終是困擾期貨資管行業的一大問題。

2012年,《期貨公司資產管理業務試點辦法》開始實施,首批18家期貨公司獲得資產管理業務試點資格,期貨公司得以正式加入大資管行業。2014年末,《期貨公司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規則(試行)》正式發布,明確允許期貨公司及子公司開展資管業務,期貨公司紛紛申請資管牌照。

記者梳理發現,也正是從2014年開始,期貨資管規模得以實現高速增長,但相較起券商資管、公募基金、基金子公司和私募基金等資管行業的“老大哥”而言,其體量依然很小。

中國基金業協會統計數據便顯示,2014年底,整個期貨行業資管規模僅124億元,至2015年底躍升至1045億元。2016年商品牛市之下,期貨資管繼續高歌猛進,截至2016年底規模達2792億元。但值得註意的是,盡管絕對規模有明顯提升,2016年底,期貨資管規模占整個大資管行業規模僅為0.53%。

“整個期貨資管業務絕對規模小,通道業務占比應該在八成以上。一些期貨資管計劃會嵌套投其他資管計劃,變相實現通道功能。甚至一些路子野的公司會把這種產品做成民間融資,這類產品和行為實際上都是違規的。”前述資管業務負責人告訴記者。

國金期貨原首席經濟學家江明德也表示,“現在大部分期貨公司把資管業務還是作為經紀業務的一種手段,所謂固化的經紀業務,以此來爭取公司權益的擴張。也因為這樣,期貨公司資管業務總體是一種通道業務。”

新湖期貨資管業務負責人林惜則認為,期貨資管通道業務占比高,與期貨資管起步晚、獲取資金方面不具備優勢等因素有關。“以前期貨公司多以經紀業務為主,資管業務的人員架構,業務開展都需要時間積累,劣勢非常明顯。”林惜同時認為,期貨資管在大資管行業中規模占比低,影響面較小,監管層為了“去通道”而直接叫停資管業務的可能性不大。

前述資管業務負責人也告訴記者,經公司與基金業協會溝通,目前基金業協會沒有接到相關通知,期貨資管產品備案情況還在正常進行。而中國期貨業協會內部人士傍晚也在一個會員交流群中針對23日的傳聞表示,資產管理業務是期貨公司的一項基本業務,也是《期貨公司監督管理辦法》許可的業務範圍,請各會員不要傳播不實消息。

據記者了解,目前,對於期貨公司及期貨市場的監管分為三個部分。對於期貨市場的政策法規以及期貨公司的牌照由證監會期貨部負責,期貨公司自律管理以及資管子公司等機構備案劃歸中國期貨業協會,而開展期貨資管業務的各類產品備案則是在基金業協會。

轉型迫在眉睫

盡管多位業內人士認為,監管層徹底關停期貨資管的可能性不大,但無可否認的一點是,在目前“去嵌套、降杠桿、減通道、破剛兌”的監管思路之下,期貨資管去通道化,做出戰略調整迫在眉睫。

“在2014年出臺的《期貨公司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規則(試行)》里,監管層已經把通道業務從討論稿里去掉了。也就是說從一開始,監管層就不鼓勵、不認同通道業務作為期貨資管業務的一部分。”前述資管業務負責人稱,在此次的監管新政下,通過產品嵌套盲目放杠桿等行為勢必要被叫停,通道業務會出現天然收縮。

除此之外,記者還了解到,期貨資管開展通道業務,也因先天的劣勢而困難重重,難以實現規模的大幅增長。從依賴通道業務的舊模式中轉型,不僅是為了順應監管思路的調整,更是自身業務發展突破的必要條件。

“首先,我們沒有辦法拿很多銀行的資金,因為銀行資金大多要求保本保收益,這類產品我們至今沒有備案成功的記錄。其次,我們很難找到符合’3+3’條件的投資顧問。他們一旦符合了合格投顧的條件,就會成立私募主動發行產品,並不願意用我們的通道,給我們管理費、增加自己的成本。我們要做,只能打價格戰,但這不是長久之計。”一家排名靠前的券商系期貨公司副總告訴記者。

至於期貨資管轉型的方向,林惜表示,金融衍生品是期貨公司的專長,資管業務有必要多在衍生品一端下功夫,提高主動管理能力,同時和實體結合。“我們現在抓得緊的是商品ETF,打通期現的產品。我們很願意配合交易所、公募等去做這方面的努力。”林惜說。

期貨公司應該回歸本源,做好做強風險管理業務,特別是現在商品期權就要上市了,對期貨公司而言,期權實現風險管理功能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方式更簡便,市場受眾更廣,應該好好利用期權這個工具,做出企業的特色。”江明德認為,現貨—期貨—期權這條完整的業務鏈條值得期貨公司探索和開發。

前述期貨公司副總則表示,公司自去年“資管新八條底線”實施以來,已經進行了戰略調整,去通道化是一個很明晰的方向。“私募的市場還是非常龐大,期貨資管的主動管理產品不一定是直接投向二級市場的證券、期貨、期權,FOF也是一個很好的方向,也是我們的重點發力方向。”

“發主動管理的產品,深挖衍生品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但這個的重點在於期貨公司要有高質量的投研人員配備,而人才問題恰恰是期貨資管發展主動管理最大的痛點。”上述副總表示,期貨公司在整個市場的薪資競爭力較弱,留不住特別優秀的投研人才,公司之前也有過優秀團隊被券商、私募等挖角的經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636

勒索病毒席卷全球  網絡安全保護迫在眉睫 | 科技心語

過去一周,一種名為WannaCry的勒索病毒席卷全球網絡系統,加油站、辦公電腦、醫院扥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雖然WannaCry此次僅勒索到8萬美元的贖金,入侵了全球30萬個機構的電腦,破壞程度不及此前Conflicker和SoBig病毒,但這次襲擊揭露了新型的互聯網世界里兩個殘酷的現實。

首先,計算機的速度、規模和效率是雙刃劍。數字化時代里,數據是無形而易複制的,而且能在全球範圍里以極快的速度傳播開來。如果這些數據是有用的,這當然是一個福音,如果是惡意的,後果則不堪設想。

軟件包含的代碼可能有上百萬行,軟件工程師很難保證上百萬行代碼中沒有任何的漏洞。而只要有一個漏洞,就可能引起上百萬臺計算機感染。互聯網賦予了個人能夠在一瞬間讓全世界網絡癱瘓的能力。想象一下如果WannaCry是惡意瞄準某一個領域進行攻擊,比如英國醫療系統,那麽後果將更為嚴重。

 

第二個殘酷的現實是,伴隨著物聯網的不斷發展,萬物互聯已經成為一種趨勢,這又是一把雙刃劍。物聯網一方面方便了人們的生活,另一方面也讓安全隱患更容易地暴露出來。未來黑客不僅能襲擊計算機,而且也能襲擊我們的汽車、心臟起搏器、冰箱、智能電網等。今天是文件被加密,明天就可能是汽車門鎖被加密,導致里面的人只有砸壞車窗才能逃脫。

好在人們已經找到了把危害降到最低的途徑。產品的監管者可以要求未來的那些可連接的小發明都留有簡單的安全性能,比如可以升級的軟件,以防被攻擊,或者在被攻擊後能采取補救措施,通過安裝補丁來解決。軟件公司也有責任定期向用戶匯報產品中的缺陷。雖然現在的軟件還不可能做到完全沒有漏洞,但至少軟件公司要提醒用戶定期維護他們的電腦。此外,保險行業還可以通過完善保險政策來鼓勵用戶將系統更新到最新版本。

這次攻擊反應了政府面臨的嚴峻考驗。事實上,WannaCry病毒是黑客盜走了多年前美國國家安全局(NSA)發現的微軟系統漏洞後開發出來的反攻擊工具,隨後將其作為攻擊手段散布到網上。因此NSA受到了微軟的強烈譴責,原因就是NSA發現了這一漏洞後,並沒有告知微軟,而是利用了這一漏洞進行間諜活動。微軟要求政府部門將來無論發現何種漏洞,都應該第一時間通知軟件公司,從而讓軟件公司能及時開發出相應的補丁,保護所有網絡使用者的安全。

與此同時,一個新興的行業開始蓬勃發展——“漏洞獵頭”。大型軟件公司為了在全球範圍搜集漏洞,通常會向提供漏洞的人支付一筆價格不菲的獎金,從2萬美元到20萬美元不等,比如谷歌的獎金甚至高達20萬美元。

專業搜集漏洞的經紀公司也應運而生,目前全球範圍有超過20個這樣的經紀公司,他們從自由職業黑客那里購買漏洞,以更高的價格賣給希望利用這些漏洞的機構,這些客戶就包括美國和歐洲的政府情報部門。比如發現一個攻擊iPhone的漏洞的獎勵就已經從此前的50萬美元漲到150萬美元,翻了整整三倍;針對網絡瀏覽器的漏洞獎勵也從5000美元左右升至好幾萬美元。

因為計算機安全事故一旦發生,解決方案的成本很高,這也導致越來越多的聲音呼籲政府與軟件公司共享網絡安全信息。但政府原本能夠通過所掌握的系統漏洞對有組織的犯罪和恐怖分子進行監視和打擊,這樣能降低間諜活動的成本。

對此,有安全專家指出,政府也能通過其它方法和監視儀器潛入敵方網絡進行間諜活動,並非一定要利用廣泛使用的軟件系統漏洞。因為畢竟當計算機已經無處不在時,保障每個人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00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