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全國政協委員陳錫文: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 讓農村成為雙創空間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健全農村“雙創”促進機制,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鼓勵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科技人員到農村施展才華。”“拓展產業鏈價值鏈,打造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新格局。”

2017年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陳錫文在農業組小組討論中也表示,有兩點對當前做好農村工作具有特別的指導意義,一是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讓農村成為一個新的雙創空間,二是發展多種形式的規模化。

為增加農民收入來源創造機會

陳錫文稱,規模的城鎮化進程還沒有結束,現在這個階段,單純依靠農民工外出就業,增收可能會遇到很大障礙,而且農村土地流轉的進程也遇到障礙。農民工外出就業,坦率地來講,也是進行人力資本的投資,因為他們見識廣了,技能學會了,有的還學會了經營,在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時候,這類群體的回鄉創業是非常有意義的。

陳錫文說,中國的大趨勢終歸是要實現城鎮化,但是這個過程可能很長,而且有曲折,每年千百萬的農民向城市轉移,這不是一個線性增長的關系。因此如何在農村創造新產業、新業態,讓農民有更多的就地轉向非農產業的機會,這是非常重要的。

近年來,新產業、新業態在農村發展,比如,互聯網+、電商網購,還有鄉村旅遊。據統計,2016年,國內旅遊人次中30%是到鄉村,鄉村旅遊的收入超過4000億,帶動約4000萬人就業。

陳錫文分析稱,過去快速的城市化、工業化為農民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現在情況改變了,就要采取新的舉措,避免思維慣性。如果不改變思路,一個勁的鼓勵農民進城,那麽農民的狀態就會發生變化。當前要把握的形勢就是,農民工開始回流,尤其是從沿海發達地區向內地回流,從內地的一些地方向本鄉鎮回流。要看到這個變化,考慮如何為增加農民收入來源創造機會。

陳錫文提出,當前的政策重點就是一方面要進行城市的戶籍制度改革,覆蓋基本公共服務,另一方面就是要在財政上為農民找到更多的不依賴土地的收入來源。

多種形式的土地規模化

農業的競爭力是否強大,很大程度跟規模有關。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土地經營權流轉越來越普遍。截至2016年底,全國土地流轉面積占家庭承包耕地總面積的35.1%。相當於全國2.3億農戶中,超過7000萬的農戶部分或全部流轉出了土地。陳錫文稱,這樣的流轉速度和農民進城的速度相比並不慢。如果脫離了農民減少的速度去推動土地流轉,可能就會脫離實際。

在這一基礎上,中國將經營耕地面積50畝以上視為規模經營農戶。據農業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6月底,這一農戶群體超過350萬戶,經營耕地面積超過3.5億多畝。也就意味著每戶農戶的規模平均為100畝。顯然這樣的規模無法跟新大陸國家動輒上萬畝的家庭農場相抗衡。當然,戶均100畝的規模也是無法充分利用大型機械進行作業的。

相當多的業內人士認為,中國不太可能走美國大農場的道路。對比日本、韓國的農業, 盡管也實現了農業機械化作業,但是農業機械的閑置率高,導致成本很高。中國如果僅僅是依靠農戶間的土地流轉,形成幾十畝的規模,這樣也無法實現相當程度的規模效益。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陳錫文稱,必須擴大服務規模來彌補土地規模的不足。

在他看來,適度規模經營的多種形式,至少有兩種。一種是土地流轉,還得追求土地的規模經營,盡管這是一個很長的過程,但要創造條件慢慢推進。另外就是要強調服務的規模化。最典型的就是麥收,機械化收割達到95%左右,原因就在於聯合收割機的跨區作業,使得經營小塊土地的農民可以花少量費用就可以享受到現代機械設備所帶來的便利,而且大型機械設備也得到了充分的利用。這是一個雙贏的結果。

以無人機在中國農業的應用為例,陳錫文說,在這一方面,無論是購買的無人機數量,還是作業面積,中國在世界上都是最高的。這是由於無人機的購買者,不論是個人還是合作社,只要能夠為農戶提供服務,達到相應規模,就可以充分利用無人機,農民也會因此節約農藥化肥的成本,而且還會更安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68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