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觸摸屏爭霸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2039
     你每天頻繁接觸的觸摸屏比你能看到的要複雜一些,比如那層從外表上看不到的觸控面板。

 

  如果能把一塊手機或者平板電腦的觸摸屏完整地解剖,你至少可以注意到以下幾個部分:被稱為「大猩猩玻璃」的表面保護玻璃、觸控面板、液晶屏幕。只有裝上了觸控面板的液晶屏幕才能被稱為觸摸屏—它的作用最近幾年你應該已經見識到了。


  這個行業同樣也有自己的隱形冠軍。無論是蘋果iPhone,還是其他觸摸屏手機,超過八成的觸控面板產品均來自台灣,其中宸鴻(TPK)佔了50%, 勝華科技(Wintek)佔了30%,餘下的則來自鴻海旗下的奇美電子。以宸鴻為例的話,眼下這家公司包括生產工人在內的員工總數超過了5萬人。


  接下來想像一下,如果智能手機不再需要觸控面板,這個行業會發生什麼。


  這當然不是說手機會重新回到鍵盤時代。我們在說的其實是更薄、更輕、對比度更高的觸摸屏。它將觸控面板和液晶屏合二為一了,被稱為「In-Cell」,即「內嵌式觸控技術」。


  目前的主流觸摸屏中,觸控面板和液晶顯示面板是分離的,兩者通過後續的貼合工藝合在一起,形成「觸控顯示屏」;而在In-Cell技術下,觸控功能模組可以直接嵌入到顯示面板的液晶像素中,實現觸控和顯示的二合一。


  從技術本身帶給屏幕的直接效果來看,In-Cell技術可以提升屏幕亮度、降低功耗和陽光反射。由於不用單獨增加一層觸控面板,手機還可以變得更輕、更薄。


  手機生產企業也是受益的一方。它們今後可以直接採購帶有觸摸功能的顯示屏,不需要再單獨採購觸控面板,省去了原材料、物流成本和貼合工序,簡化了整個供應鏈。


  最新使用這一技術的極有可能將是蘋果的新手機iPhone 5。現在,「蘋果將與顯示面板廠商夏普、東芝合作,在iPhone 5中採用In-Cell技術」的消息正在產業鏈上流傳,以至於那些觸控面板生產商紛紛發表官方聲明,以穩住股價。


  關於蘋果新產品的傳聞人們一向百聽不厭,這一次它似乎又要「改變世界」了。不過我們也可以換一種稍微委婉一點的說法:無論是從消費者的角度還是手機生產企業的角度看,觸摸屏的「In-Cell」恐怕都已經是一個不可阻擋的潮流了。


  北京集創北方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張晉芳的一個觀點是,無論是三星、東芝還是索尼,這些或者已經掌握了「On-Cell」、或者準備向「In-Cell」 發展的顯示屏廠商將會變得更強大,而業務過於集中在傳統觸控面板的廠商將受到不小衝擊。集創是一家芯片設計和解決方案公司,其芯片主要用於LED屏幕顯示 驅動、觸摸屏傳感控制等。


  On-Cell是In-Cell技術的「前身」,最先是由三星實現的。


  目前市場上絕大多數的智能手機、平板設備和筆記本電腦,採用的都是TFT-LCD顯示屏,它技術成熟,在對比度、功耗、壽命等性能上表現均衡,同時材 料成本低廉,因此適合大規模生產。但這一技術眼下已經發展到了極限,無法做得更薄,分辨率最多也只能達到720P的等級。


  在這方面實現突破的是三星AMOLED顯示屏。與TFT-LCD相比,由於省去了背部光源部分,AMOLED顯示屏在屏幕輕薄、可視角度、對比度等方面都有了提升,更直接提升了20%的亮度。


  更具變革性的是另一點。在基於TFT-LCD的觸摸屏下,觸控面板與液晶顯示屏貼合,顯示屏的玻璃也構成了觸摸功能的一部分,這會給觸控信號帶來干 擾,多少都會影響到觸控效果;而在三星2010年正式推出的Super AMOLED屏幕上,觸控模組可以直接「外掛」在顯示屏上,顯示屏的玻璃只起到保護作用,減少了對觸控信號的干擾。在新的工藝下,新型觸控面板也可以做得 更薄。


  如今On-Cell觸摸屏的市場需求與日俱增。市場調研機構NPD DisplaySearch的數據顯示,全球AMOLED面板今年第二季度出貨量足足增長了93%,市場總額達到了14.6億美元,佔中小型顯示面板市場 的20.2%。而三星更是全球最大的AMOLED屏幕提供商,市場佔有率高達97.5%。


  三星逐漸顯示出了它對產業鏈上下游的影響力和控制力,現在它已是全球最大的手機生產商。這或許也能解釋蘋果為什麼要拉攏LG、夏普、東芝和索尼,希望 在下一代iPhone中採用In-Cell技術。它開始將三星視為對手,並且希望逐步擺脫在屏幕工藝和技術上對三星的依賴,尋找新的合作夥伴。


  幾乎可以肯定的是,In-Cell技術的良品率一開始並不會太高。由於直接將觸控模組嵌入到了液晶屏像素中,給觸控信號帶來的干擾將比以往的技術都要大。如何有效地降低干擾,提高觸控準確性,將是各個廠商需要著力解決的一個大問題。


  因此三星的On-Cell技術還有時間去提高自己的市場佔有率,並且選擇合適的時機,用自己的方法向In -Cell推進。最大的挑戰將來自於Super AMOLED顯示屏的產能限制。


  由於三星的Super AMOLED面板在終端市場頗受歡迎,和鑫光電(HannsTouch)將在2012年第一季裡開始生產新的5.5代觸控傳感器—它是可以「外掛」的觸控 面板,最大產能約為每月5萬片;另外,住友化學(Sumitomo)也制定了類似計劃,它們將一起幫助三星解決AMOLED觸摸顯示屏的產能問題。在新型 觸控模組上,三星開始擺脫過去單打獨鬥的局面。


  那些過去專注於生產傳統觸控面板的廠商看起來已經有點被邊緣化的危險,對還未掌握On-Cell技術的顯示屏生產商來說,這個威脅也與日俱增。個人智 能移動終端對顯示屏越來越薄的要求,正在迫使終端設備的製造商們考慮放棄傳統觸控面板,採購那些集成了觸控和顯示功能的液晶屏。


  單片式玻璃觸控結構(Sensor-on-Cover),或許能幫助傳統觸控面板生產商暫時抵禦來自新趨勢的衝擊。


  這種工藝可以不再像過去那樣在線路兩側都貼上玻璃。如果良品率達到可以量產的水準,那麼不但可以減少觸控面板的厚度與重量,還可以為終端廠商降低成本。


  張晉芳說,採用這種結構可以使厚度減少0.3mm至0.6毫米,也改善了整個屏幕的透光率。這種工藝可以通過「大片製程」(Sheet Type)或「小片製程」(Piece Type)兩種方法實現。


  「大片製程」是一種先加工、再切割的方法,先將一大片玻璃基板強化、並以整片基板為單位進行觸控線路的蝕刻,然後再切成所需要的面積大小。這一工藝的 優點是效率高、觸控線路的良品率也比較高。但強化後的玻璃經過多次切割,表面容易產生許多看不見的細微損傷,而這些細微損傷正是造成日後玻璃強度弱化、容 易破裂的主要原因。


  「小片製程」的工藝與此相反,首先確定屏幕大小,然後單獨製作。雖然玻璃強度得到了提高,但對工藝的要求和成本也隨之上升。


  根據行業諮詢機構NPD DisplaySearch發佈的《2011年第四季度觸控屏市場分析報告》,當年採用單片式玻璃觸控結構的觸控面板總計出貨量約為1600萬片,主要用於屏幕大小在3吋以上的智能手機,大部分產品都使用了「大片製程」。


  當然,傳統觸控面板廠商也可以選擇加入「觸顯二合一」的戰局,引入In-Cell技術。但在這件事情上,它們還要同時得到TFT-LCD顯示屏廠商的支持,後者必須提升自己的生產工藝。


  眼下最先進的TFT-LCD工藝被稱為低溫多晶硅技術(LTPS),它的顯示效果更精細。但這一工藝成本太高,良品率也沒有很好的保證,因此大部分廠商都不敢貿然增加產量。


  從良品率、生產成本等因素考慮,大部分觸控面板與液晶屏廠商的合作短期內仍然會以大片製程+單片式玻璃觸控結構的組合為主。NPD DisplaySearch的分析認為,在未來數年內,貼合工藝觸摸屏、On-Cell觸摸屏和In-Cell觸摸屏仍會同時出現在市場上。


  提升觸摸屏的技術工藝很難一蹴而就。早在2005年,宸鴻創始人江朝瑞就曾前往芬蘭,向諾基亞推銷觸摸屏技術,希望諾基亞將這一技術應用到手機上。此時的宸鴻已經快走上絕路,為研發觸控面板,這家公司6年總計燒掉了12億新台幣。


  好在後來的蘋果iPhone大獲成功,宸鴻開始收到源源不斷的訂單。從2007年6月起,宸鴻為iPhone定做的電容觸摸屏正式量產。第一天試產 時,它們成功生產了200片觸摸屏,但是良品率只有8%。這是一條有90道工藝的精密生產線,中間出現一點差錯都會導致生產的觸摸屏報廢。經過反覆修改生 產工藝,宸鴻在一個月之後將良品率提升到了80%。


  現在,這些昔日的榮光開始暗淡。領先的智能手機和顯示屏廠商們—蘋果、三星、索尼、LG,正計劃逐步「拋棄」傳統觸控面板,走向新技術之路;而後者並不打算坐以待斃,它們仍然希望以自己的方式,在產業鏈中佔有一席之地。


  在短期之內,這暫時還不會演變成為一場你死我活的戰爭。儘管新趨勢的走向越來越明顯,但其中無疑也會受到諸多商業和市場因素的制衡。畢竟如果一家幾萬人的工廠一夜之間倒閉了,這件事情可並不怎麼好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311

中國大陸觸摸屏行業發展趨勢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2729.html

國內觸摸屏行業發展概況

一個國家的股市變動反映了這個國家經濟當前的發展形勢如何。目前,觸摸屏是智能終端市場火爆以來最受業內關注的板塊之一,近段時間觸摸屏概念股持續強勢震盪上行,風華高科、得潤電子、華東科技、漢王科技、長電科技、宇順電子、三安光電等漲幅都很大。

縱觀多家主業與觸摸屏相關上市公司已披露的2012年半年度業績,幾乎都實現了大幅盈利。這促使了長信科技、萊寶高科、歐菲光、超聲電子、宇順電子等上市公司擴產或投資建設新廠房。

由於中國大陸市場容量很大,消費層面眾多,因此很多廠商都有自己的細分市場。目前,以電阻式觸摸屏產品為主的廠商如大陸富陽光電、華意電路、北泰顯示、凰澤光電、深越光電、沃森電子等,還在致力於在產業鏈中游的觸摸屏、觸控面板製造領域拓展,盡力保持自己的一份市場份額。而南玻、萊寶高科、天馬A等主流觸摸屏廠商進行了OGS觸摸屏的研發,確保自己在觸摸屏市場的領先地位。

目前,觸摸屏的應用類別主要有24種,眼下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筆記本電腦是主要的應用領域。隨著觸摸屏市場對尺寸需求的增大,大尺寸觸摸屏市場潛力無限,其中多點觸摸的電腦顯示器、電視等大尺寸終端市場開始顯現,大陸廠商相繼發展電容式觸摸屏技術。電容觸摸屏擁有高透光率、經久耐用及支持多點觸摸等特點,未來市場前景較好。

國內觸摸屏廠商跑馬圈地佈局本土市場

據市場研究機構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最新報告顯示,全球2011年平板電腦銷量達到6700萬台,預計至2015年間每年平均增長38.8%,到2015年底時將達到2.486億台。智能手機方面,2011年全球銷量達到約4.69億部,同比增長66.7%。預計到2015年時全球智能手機銷量將達到10.5億部,其中亞洲市場銷量將佔到39.5%。

前景看好的觸摸屏市場讓大陸廠商跑馬圈規劃新格局,要麼擴產產能,要麼兼併收購、要麼投資新建廠房,引進新的生產線,不遺餘力地搶佔市場份額。

近期連續6個漲停板的上市公司宇順電子,手裡有充足的資金流,又中標中興23億觸摸屏訂單,開始大量擴充產能,在長沙、深圳、赤壁等地工廠已相繼建成,下半年將陸續投產。

長信科技預計三季度淨利潤為4600萬~5500萬,與二季度相比主營業績穩步提升,但營業外收入(政府補貼)有所減少。長信科技5代線、3代線、2.5代線、ITO導電玻璃、減薄等業務,近期發力,各項業務全線出擊。

歐菲光總投資10億元的南昌電容屏項目也有望今年投產,觸摸屏業務將成為公司業績增長基礎,目前公司持有中興、華為、三星等大廠訂單,後勁發展很大。

安潔科技擬收購崑山光麗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及崑山信光泰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各75%的股權。擴張在鍍膜元器件、光學鍍膜器件等方面的規模,加上安潔科技此前就有玻璃蓋板及觸摸屏的相關技術儲備,通過此次收購將能縮短產品量產上市時間,為佔得市場先機打下牢固的基礎。

信利光電OGS產線於2012年10月12日全面啟動,OGS產線小片製程當前月產能為100萬片,最大量產尺寸為7英吋,主要集中供應智能手機及小尺寸平板計算機產品;目前大片製程月產能為50萬片,最大量產尺寸為10英吋,主要集中供應平板計算機產品,12月份將追加到月產能150萬片。後續產能規劃將重點發展小片製程OGS產品,2012年底啟動第二期投資項目,規劃量產時間為2013年第三季度,屆時月產能將達350萬片(以4.3英吋計算),總體產能將達600萬片;2013年營收目標為1.44億美金,預計同年下半年可收回產線投資額1億美金。

萊寶高科也正快速突破。公開資料顯示,去年12月公司發佈公告,擬以9533萬元投資建設觸摸屏模組項目,設計產能為月產200萬片3.5英吋模組,預計達產年銷售收入為9.8億元,年淨利潤8867萬元。公司今年4月又發佈公告,擬以6533萬元投入模組產能擴充項目,再增月產100萬片模組。

不僅僅是宇順電子、歐菲光、安潔科技、信利光電、萊寶高科,還有其他觸摸屏廠商躍躍欲試,準備大展拳腳,力求在大熱的觸摸屏市場分到一杯羹。

台灣觸摸屏廠商的大量訂單轉移到大陸

2012年我國智能手機迎來普及浪潮,預計全年國內市場總銷量將躍升至1.64億部,在2011年的基礎上繼續翻番。中低端智能手機將佔到今年我國整體智能手機增量的84%。

另外,蘋果等高端智能手機、平板電腦、超級本等熱銷,智能移動終端逐漸開始向中低端市場擴散。國內主要廠商如華為中興等巨頭紛紛加碼搶佔中低端智能手機這個容量巨大的市場。與此相呼應,智能終端所需的觸摸屏,其採購方向也全面從台灣等地區轉移至大陸地區,相關觸摸屏企業因此訂單大增,產品供不應求的局面持續至今年年中。

掌握成熟技術的中興、華為等廠商在智能手機方面爆發,通過主打中低端產品,並依託移動、聯通等運營商渠道而逐漸取得突破。緊隨其後,聯想、長虹、康佳等國產品牌也在摸索中逐漸復甦;OPPO、金立等注重多媒體功能的新銳國產手機品牌,也開始逐步轉向智能手機。

去年,華為終端全球銷售收入同比增長50%,智能手機發貨量超過2000萬台,今年計劃翻番;中興通訊發佈的2012年出貨目標顯示,計劃2012年旗下智能手機銷量達到2400萬部的規模。

隨著國內中低端智能機的放量增長,非蘋果係手機將拉動觸摸屏需求放量增長,目前觸摸屏供應緊缺。此前,由於智能手機剛剛崛起,手機觸摸屏採購主要集中在中國台灣等地區。自2011年第四季度以來,隨著觸摸屏行業的成熟,訂單全面轉向中國大陸,大批觸摸屏相關公司訂單量爆增。

由於中國大陸市場既是消費電子終端產品製造基地,又是消費電子終端產品的巨大市場,國內觸摸屏廠商有著快速反應和貼身服務的優勢,所以訂單從台灣轉移大陸是大勢所趨。

目前,毆菲光、宇順電子、萊寶高科、超聲電子、長信科技等觸摸屏廠商產能較滿,手握中興、華為、三星、LG等巨頭廠商大單。

0 (1)

原有觸摸屏產業鏈業態出現新變化

隨著大陸電信運營商3G/4G基礎設施健全和完善,智能手機將在這兩年迎來井噴式增長,觸摸屏作為智能手機的標配部件之一,也將引來出貨量的井噴。觸摸屏行業隨著需求的大幅增長,也出現了些許變化,業態正在向單片式電容觸摸屏發展,即OGS結構,可實現更薄更輕量化的要求。目前市場上具備OGS技術先發優勢的企業包括南玻、長信科技、超聲電子、萊寶高科等。

另外一個重要業態則是向模組一體化發展,觸摸屏產業有上游包括玻璃基板、PET薄膜、ITO靶材、光學膠等,中游包括ITO玻璃、ITO薄膜和IC等組件,下游為觸摸屏模組。以往單獨提供sensor(包括ITO玻璃和ITO薄膜)或其他組件的企業正紛紛往一體化拓展,以便生產觸摸屏模組整體提供給下游廠商。

在OGS觸摸屏量產方面,南玻下屬公司南玻偉光導電膜有限公司憑藉自身專業先進的技術經驗研發OGS觸摸屏,目前有少量出貨,未來不排除大規模出貨的可能。長信科技、超聲電子、萊寶高科等觸摸屏廠商也在加緊備戰OGS觸摸屏市場。

在模組產能上,超聲電子從去年開始向客戶大規模提供觸控模組,包括中興、聯想、海信、蘋果、步步高等企業,公司在今年初獲得中興通訊超過千萬套訂單,產能已超過月產100萬套模組,近期還將有望通過外購sensor等方式實現產能翻倍。

萊寶高科今年經歷經營模式轉變的陣痛期:在產業鏈一體化的轉型過程中,原有sensor訂單大幅下滑,開工率低,因此導致該業務毛利率大幅下滑;今年公司的增長要靠模組開出拉升sensor開工率實現業績反轉。200萬套/月水膠貼合模組、100萬套/月OGS試驗線預計年底建成投產。按照模組開出的進度,預計對sensor開工率的拉動可能會在三季度末至四季度較為明顯。

萊寶高科在OGS方面的技術積累較好,今年少量出貨,未來市場將超預期:已向包括intel、東芝、中興、華為、聯想、酷派、TCl等在內的多家客戶送樣,認證情況良好;已為intel的多家合作夥伴–PC廠商製作11.6英吋、13.1英吋、14.1英吋多款超級本觸摸屏,若今年真正出貨,公司將提前受益於ultrabook,並在此產業鏈上較本土競爭對手佔得先機。

當前大熱的蘋果智能手機iPhone5採用內嵌式觸控面板(in-cell)而非過去的雙片玻璃式面板,不僅讓機身厚度減少18%,重量也減輕20%。據全WitsView數據顯示,在新一代產品更輕、更薄設計需求驅使下,雙片玻璃式獨大的局面將開始瓦解,其佔據智能手機比重將從2012年的15.4%下滑到2013年的6.4%;佔據平板電腦比重也將在一年之內下滑三成之多,預計2013年約有41%的產品採用。

在觸摸屏零組件透明導電膜方面,變革較為明顯。從行業角度講,ITO導電膜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仍將佔據主導地位,但是目前以ZnO基薄膜、導電高分子、碳納米管等為代表的新材料取代ITO 的發展已經開始,預計未來三年會佔有一席之地。國內ITO 導電膜生產廠商萬順股份和歐菲光的定位還是中低端消費電子產品;在新型透明導電膜上佔有研發優勢的微納光學龍頭蘇大維格目前產品處於中試階段。

大陸觸摸屏市場的無序競爭下危機潛伏

隨著多媒體信息查詢的與日俱增,觸摸屏的應用越來越普遍。觸摸屏作為一種最新的電腦輸入設備,使用簡單、方便、自然,而且具有堅固耐用、反應速度快、節省空間、易於交流等許多優點,適用於中國多媒體信息查詢的國情。

不過,即便是這個朝陽產業,也面臨著夕陽化的危險。國內大量企業蜂擁上馬觸摸屏生產線,使得觸摸屏產能短期內過剩,而且是中低端觸摸屏產能過剩。換言之,蘋果產品的出貨再多,對它們只能是壞消息,而不是好消息。觸摸屏正在走向液晶面板的覆轍,而這,儼然已經成為中國產業的一個通病——一哄而上再一哄而下。

大量的資源進入同一市場,產品將嚴重同化、產品過剩、價格下跌、利潤減少等弊端就會顯現出來,無序競爭下,這一行業將潛伏很多危機。

憑心而論,觸摸屏產業的未來空間不可限量,但是它畢竟不是一個終端產品。它的發展還要取決於手機、電腦、家電等終端產品智能化的發展和銷量。比如,宇順電子的「漲停」需要中興通訊「下單」。但是,對「中興通訊們」而言,與蘋果同一個跑道,並不等於就是勝利,這一點,聯想公司早有感觸——除了PC之外,在手機和平板電腦上,聯想很難再依靠政府採購來維持。

國內主要觸控上市公司為信利國際、超聲電子、宇順電子、萊寶高科、歐菲光、華映科技等,多以G/G式電容屏為主。相比而言G/G的靈敏度更好,而G/F/F出貨快、成本低。隨著主要廠商產量快速釋放,這一市場的競爭也將加劇,價格下滑不可避免。

成為蘋果重要供應鏈中的大陸廠商如安潔科技、環旭電子、瑞聲科技、崑山長運、天津力神、藍思科技、蘇州面板電子、立訊精密、金利科技、德賽電池以及來自山東的歌爾聲學等,它們主要為蘋果的iPhone提供觸摸屏組件、電池、耳機以及組裝等項目,但並不會因此而進入了保險箱,隨時都有被蘋果從供應產業鏈剔除的風險。

所以,如何引導觸摸屏產業的有序健康地發展,成為業界人士開始關注的重要課題之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67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