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業供給側改革與消費品工業升級中,農產品加工企業應該起到橋梁作用,其發展也應得到支持和引導。
在2017年的兩會建議中,全國人大代表、西王村黨委書記、西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勇稱,農產品加工企業一頭連著農業種植、農產品的銷售,一頭連著農產品加工消費品。農業種植,關系到農產品加工企業的原料,農產品加工消費品,是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終端產品,也是農業最重要的下遊產業。
如何發揮農產品加工企業的橋梁作用呢?
他建議,要加強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的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對品種區域進行科學的頂層設計和規劃,可根據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經營現狀與原料需求,確定區域的種植結構,避免同質化發展和無序競爭,提高農業供給側改革成效。引導、發揮好龍頭企業輻射、帶動作用,促進農產品的質量、品質的提升,進而提高農民收入。
另外,要優化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產品結構,通過技術創新、智能智造、品牌建設等,提高農產品加工消費品的品質、質量、層次,打造高端農產品加工消費品,增強農產品加工消費品市場競爭能力,提高附加值,促進農產品加工消費品的轉型升級。
還有,要延伸完善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產業鏈,建立起一套從種子到種植,到加工,到終端銷售,到物流配送,直至消費者手中的完整產業鏈。以科研、技術貫徹始終,增強農業、消費品產業、物流、金融、科研等多個產業耦合度,促進價值鏈的增值。
對於農產品加工企業轉型升級,發展高附加值產品而帶來的產能增加,王勇建議,可放寬審批政策。
例如,去年,國務院出臺《關於進一步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意見》,重點指出支持玉米加工產業,提升玉米精深加工水平,這勢必會帶來玉米加工產能的增加。但是國家目前對玉米加工產能依然實行審批管制,僅對個別省份放開審批。
他提到,希望國家盡快出臺放寬玉米深加工產能增加的審批細則,支持玉米深加工企業通過技術創新發展高端健康產品,優化產業結構,提升加工水平,加快企業轉型升級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