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一天,辭官賦閑的法國總統前副幕僚長馬克龍(Emmanuel Macron,下稱“馬克龍”)正在家門口騎單車,思考著要不要去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教書。手機響起,法國總統奧朗德言簡意賅地在電話里問他,想不想回來做經濟部長。那一年,馬克龍37歲。
奧朗德的一通電話將馬克龍拉回了法國主流政治圈,也意外地為2017年的總統大選埋下了一顆顛覆性的種子。
一場提前了15年的競選
就在3年前,馬克龍還是一位在大眾視野中默默無聞的幕僚:與其來自左右兩翼在政壇深耕數十年的對手相比,此次作為獨立候選人參選的馬克龍從未在他的人生中參加過一場競選;同時,因遲遲未能推出完整的參選施政計劃,也讓他成為了政敵口中詬病的“無綱領先生”。
雖然按目前民調顯示,馬克龍只要挺到第二輪,就必定能夠鎖定勝局,然而正如荷寶投資管理投資解決方案組首席投資官達爾德(Lukas Daalder)對第一財經記者指出的,來自國民戰線的總統候選人勒龐目前明顯在民調中領先,雖然大部分民調都認為她將在法國大選第二輪被擊敗,然而現在很難否認的是,她的競爭對手看起來也還沒那麽強。
好消息是,馬克龍已派出誌願者在法國全境進行歷時近一年的摸底,並將在今年3月公布這份飽含了法國普通民眾期許的競選綱領。而且第一財經記者還在馬克龍的競選團隊中看到了法國最傑出的政策經濟學家讓·皮薩尼-費里(Jean Pisani-Ferry)的名字。
為了接手馬克龍的競選團隊並幫他擬定上述競選綱領,皮薩尼-費里已從奧朗德政府中高級職務上辭職。而諸如此類微妙的動向也正折射了馬克龍參選的眾多不同尋常之處:盡管以為民眾請願的獨立候選人身份參選,馬克龍身後精英匯聚的法國國家行政學院朋友圈仍然時隱時現。
約在半年前,法國政界還沒有人看好以獨立候選人的身份參選的馬克龍,認為他所成立的政黨“前進黨”(En Marche!)和他參選的前景均是過眼煙雲。而從以往法國總統候選人通常的平均年齡來看,馬克龍最少提前了15年開啟他人生中第一次總統競選。
盡管如此,民眾的熱情卻與建制派政客的判斷背道而馳,馬克龍的民調一直穩在20%左右,而左右兩個大黨候選人的支持率都在17%之下。
在2016年12月,就當左翼社會黨在舉行民眾集會時為湊不齊上百人而發愁時,身後沒有任何黨派機器的馬克龍每一次集會都能吸引到上千人前來聆聽,在巴黎的一場演講更吸引了1.2萬人擠在大廳中,只為見他一面。
馬克龍與夫人布里吉特
玫瑰與自由
值得一提的是,馬克龍的個人故事,糅合了法式浪漫和反傳統,溫情又勵誌,受到了超越年齡和黨派選民的喜愛,特別是得到了許多女性選民的支持,這部分是由於他不同尋常的婚姻:他娶了年長自己20歲的高中法語老師布里吉特(Brigitte Trogneux)做妻子,現在39歲的馬克龍除了有3名繼子之外,還有7個繼孫。
兩人初相識時,布里吉特的一個孩子是馬克龍的同班同學。隨後馬克龍要轉學到巴黎盛產高材生的亨利四世中學,在告別時,馬克龍對布里吉特說:“你無法擺脫我,我定要回來娶你。”
馬克龍成功考入著名的法國國家行政學院,也終於抱得美人歸;在擔任經濟部長後,他同布里吉特一同出席各種活動的照片,總是能夠激發當日報刊的銷量。
在量產法國精英的搖籃——法國國家行政學院中苦讀政治和哲學後,馬克龍在27歲時到法國經濟部任職,在其間短暫地加入過社會黨,並在29歲時結識了奧朗德。
在薩科齊政府時期,馬克龍就開始被委以重任,在一個政策制定委員會中,他負責為制定促經濟增長的施政路線圖做協調工作,這讓他可以深入接觸到法國真正大權在握的精英們:實業家、銀行家、商業領袖和工會頭領。而這段經歷也讓他迅速掌握了巴黎最隱秘權貴的關系網;年輕的馬克龍善於調解大佬之間政治分歧的出色能力,為巴黎的精英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30歲從政府辭職後,馬克龍加入了羅斯柴爾德和席埃銀行任投資銀行家,並促成了雀巢和輝瑞(Pfizer)之間高達118億美元的交易,他在這一單中也賺到了280萬歐元。不過在談起過往這段經歷時,馬克龍顯得相當自嘲,稱“跟性工作者差不多,就是出去勾引”。
法國著名經濟學家法哈奇(Marc Ferracci)是馬克龍的摯友,也是他婚禮時的伴郎。在提到馬克龍這段投行經歷時,法哈奇說:“他不收藏手表,也不是消費主義的追隨者。錢的主要作用對於他來說,就是給他自由。”
“了解馬克龍的最好方法是知道決定他的是自由。當他離開亞眠,是因為他想自由地和布里吉特生活。當他加入投行,是因為他想擁有財務自由。” 法哈奇說,“當他離開他經濟部長職位時,他想擁有政治自由。這就是指導他選擇的核心。”
法國總統選舉三位主要候選人(從左往右)馬克龍、菲永、瑪麗娜·勒龐
中間道路
在2012年的法國大選中,馬克龍在奧朗德陣營中擔任了重要的幕後經濟顧問角色,並在奧朗德勝選後隨其進入愛麗舍宮被任命為總統的副幕僚長,隨後曾因政治理念受挫而短暫辭官,2014年在法國內閣重組中又被任命為經濟部長。
對於奧朗德而言,任命馬克龍是一次危險的賭博:在改革進程中受阻,奧朗德剛剛炒掉了內閣中一群反對他經濟改革的左派,將一位從未參加過競選的前銀行家委以經濟重任,這無異於是對左翼中強硬左派最赤裸裸的嘲諷。然而馬克龍一上任,就蓋過了所有人的風頭,成為了法國民調中最受歡迎的政治家。
馬克龍之所以受到熱烈歡迎,同法國民眾希望出現一個“打破常規”的政治強人心理相關,而馬克龍無論從婚姻選擇還是職業道路,也恰恰總以這樣的體制規則破壞者形象出現。
一個現實背景是,從薩科齊政府到奧朗德政府,居高不下的失業率和新增的恐怖主義威脅讓民眾對左右兩翼都充滿失望之情。易普索莫里調查公司近期發布的兩份全球民調顯示,80%的法國受調查民眾表示他們需要一個強大的領導人,這一數字在受調查國家中最高,而在“當今年輕人的未來是否要比他們的父母更糟糕”這一問題上,有多達65%的法國受調查民眾認同這一觀點,也是這一問題中最悲觀的國家。
上述情緒令極右翼黨派在法國地區選舉中一路水漲船高。如將2012年的大選民調數據同2017年的數據來比對則可清晰發現,在這5年中,法國的各小黨派基本盤維持不變,而奧朗德的左翼支持率幾乎腰斬(2012年在30%左右,2017年只剩15%左右),右翼支持率也丟掉了近三分之一的選票(2012年在30%左右,2017年在20%左右),甚至不少左翼基本盤的選票也被勒龐吸走,導致勒龐在5年中支持率從13.5%左右一路高漲至26%,幾乎翻了一番。
在2017年總統大選中,勒龐的支持率也一直領跑全程。在以往,法國總有在總統大選第二輪投票中合理抗擊極右翼的傳統,因而在左派不振的情況下,右翼的總統候選人、前總理菲永曾被視為2017年奪取總統一職的不二人選。然菲永在牽涉其夫人、子女的“空餉門”泥潭中越陷越深,這一意外事件也再次將希望走中間路線的馬克龍推向了前臺。
正是在作為奧朗德政府經濟部長的2年中,馬克龍的政治直覺令他捕捉到在數十年間的大規模失業和新的恐怖主義威脅中,法國民眾間彌漫的對法國政治階層的不信任和絕望之情。
馬克龍據此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建立了自己的政黨——前進黨,並將其定位為“既不左也不右”,即在經濟上傾向自由主義而在社會問題上卻是堅定的左派。
而與以往選戰有所不同的是,此次法國大選的確也是一次對中左和中右翼選民的爭奪。
在奧朗德宣布不再謀求連任,而社會黨卻選出了一位保守的“如同遠古恐龍一般”的哈蒙作為候選人後,原本計劃支持法國前總理瓦爾斯的中左翼選民已經被馬克龍納入囊中;而在右派方面,中右翼法國前總理朱佩的意外落選也令中右翼選票向馬克龍靠攏;在菲永出現“空餉門”事件後,其所吸引的右翼選民則為馬克龍留出了拉攏空間。曾經還在左翼政府中任職時,馬克龍就在大街上對挑釁的選民說了一句名言,“能穿得起西服的最好辦法就是去找份工作。”這次發言意外為他贏得了不少右翼選民的心。
決勝的把握
在天時地利人和之際,馬克龍有望戰勝勒龐這位“歐洲最危險的女人”麽?
按照民調預測,只要進入總統投票第二輪,馬克龍將以60%的投票率勝過勒龐,入主愛麗舍宮。
中債資信評估有限責任公司國家風險部資深分析師李昕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法國獨特的選舉制度決定了勒龐最終問鼎總統寶座的可能性依舊很小。
單純從數字來看,勒龐應該能夠獲得足夠的選票進入第二輪投票,但在 “二選一”對決中依然面臨著說服更多選民支持她民粹主義政治綱領的難題。李昕表示,無論是共和黨候選人,比如菲永或其替代者(目前來看有可能是朱佩),還是支持率近來出人意料攀升的馬克龍(最終勝出的可能性更大),他們的主流政策綱領更容易得到大多數普通選民的支持。
鑒於法國政界和媒體圈已經給馬克龍起了“無綱領先生”的綽號,馬克龍在公布綱領方面的壓力也與日倍增。
此前,馬克龍曾在不同場合闡述過自己的施政理念,其中重要的理念即包括“還政於民”。該總統競選綱領是在同前進黨各地委員會協商的方式之下制定的,馬克龍還曾經提出,他要在未來的施政中保證決策和性別的平等,不僅在有實際獲勝可能的選區要提名50%女性候選人,而且還要將2017年6月份立法選舉的一半提名名額預留給社團組織。
而在布魯塞爾和法國都人脈深厚的讓·皮薩尼-費里,答應為馬克龍這份競選綱領操刀,無疑將是其一大助力。皮薩尼-費里因其寫的一份法國市場化改革的政策建議同馬克龍結識,對於此次辭去政府內高級職位而加入馬克龍團隊,皮薩尼-費里表示,“我看到了馬克龍身上所擁有的改革雄心,也想對此盡微薄之力。”
除了得到皮薩尼-費里這樣的業內泰鬥加持之外,在社會問題上持左派態度,在經濟議題上持自由主義主張的馬克龍,更深受法國國家行政學院校友組成的精英朋友圈的青睞。
有線索顯示,馬克龍一直是中左派精英秘密組織“格拉古兄弟”(les Gracques)的成員。這是一個由法國國家行政學院精英校友構成的朋友圈,成員遍布法國各大企業和政府部門之中,他們是一群主張對法國經濟進行市場化改革的社會黨人,卻早就對目前執著於意識形態的法國社會黨失望放棄,希望看到馬克龍這樣真正具有改革意識和能力的候選人。
按照日程,法國第一輪總統選舉將於4月23日進行,決勝選舉則安排在5月7日。在未來這近3個月中,馬克龍的競選之路依然存在不確定因素。
從馬克龍自身來看,他即將在3月推出的完整競選綱領也將決定他的大選之路將是否能走得穩健。
同時,李昕也認為,從現在到選舉日的一段時間內,如果勒龐的主要競爭對手再度爆出深度醜聞,或其間法國再次遭遇重大恐怖襲擊,勒龐在第二輪投票中的支持率將在現有基礎上得到提升,從而加大其當選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