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市場競爭愈演愈烈,所有傳統已經丟給過去,一切混沌又逐漸清晰。快遞公司之間的戰爭是一場明爭暗奪的鬥法。
本文由快刀三俠(微信 ID:iyqkpd)授權i黑馬發布。
近日,一則“圓通快遞北京花園橋站點倒閉”的消息在網絡上炸開了鍋,各種關於圓通快遞的輿論甚囂塵上。
快遞市場競爭愈演愈烈,所有傳統已經丟給過去,一切混沌又逐漸清晰。快遞公司之間的戰爭是一場明爭暗奪的鬥法。
戰場風雲卷動,總有人會被推上風口浪尖。這一次,是圓通。
電商之爭
喻渭蛟從來都不是一個安分守己的人,雖然出生在江南水鄉,但他追求的是帝王般的所向披靡。
當他於2000年成立圓通速遞時,王者風範就已開始顯山露水,“地球是圓的,我的快遞公司要通往全球,讓地球人都成為圓通速遞的客戶。”
從率先提出7天工作全年無休的概念,到把異地派送費降到每單12元,並率先入駐淘寶派送平臺,喻渭蛟使出的每一招都擊中快遞行業的要害。
圓通與阿里巴巴的合作可謂蛟龍得水,進入爆發增長期的電商行業令人瞠目結舌,圓通搭上了電商快車。至今,圓通70%以上的業務都來自淘寶。
彼時,快遞“桐廬幫”按捺不住了,雖然平日里申通、中通和韻達是同行對手,但私底下依舊是一家人。對他們來說,喻渭蛟就好比門外的“野蠻人”。
申通作為老大哥,自然要起領導作用。申通董事長陳德軍把中通和韻達董事長賴梅松及聶騰雲召集起來,決定一起進入淘寶派送平臺。
隨著各個快遞企業爭相進入電商件市場,快遞單件價格進一步從每件12元降到8元。電商件的戰場槍聲四起,煙硝彌漫。
賴梅松和聶騰雲並不甘心一直跟在申通之後,為了做大業績,2013年中通和韻達紛紛引進戰略投資,主動挑起新一輪價格戰,打出“10元3票”“1000元包倉”等“割肉價”。
然而價格混戰帶來的不僅是服務質量的良莠不齊,更甚的是快遞企業年利潤開始持續下滑。表面上,快遞公司的業績看似成倍增長,背後卻是被逼無奈的辛酸。電商為了降低成本,聯手議價。快遞公司如果不接受低價的話,只能接受出局的命運。行業統計數據顯示,快遞行業毛利率已從2007年約30%的水平,下滑到目前5%-10%的水平。
快遞企業並不甘心充當跑腿的角色,開始從價格對戰轉為抱團取暖。快遞行業第一場戰火就此平息。
空中激戰
蟄伏在廣東的王衛,一直在暗地里觀察著“通達系”的一舉一動。
1993年至2003年的10年間,王衛及其創立的順豐看似偏安一隅,實則跑馬圈地。當時,行駛在通港公路上的快件貨車有70%都是屬於順豐的業務。香港回歸時,海關甚至婉拒了國企中鐵的請求,唯獨青睞順豐。
當“通達系”激戰正酣時,王衛的空中布局正在悄然進行。
2003年,非典時期成了順豐走向全國的發展契機。疫情期間,航空運價大跌,順豐順勢與揚子江快運簽下包機5架的協議,第一個將民營快遞業帶上天空,為其“快”奠定了江湖地位。
飛機沖天,似乎是一個隱喻,順豐也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期。到2010年,順豐的利潤額達到了130億元,僅次於中國郵政,占據全國18%的市場比例。
之後的5年,王衛更是展露出冒險家的氣質,一方面在全國快速布局網點,另一方面開始多元化布局,進軍020、金融和電商企業服務等領域。至2015年,順豐全年經營收入達473億元,是圓通的4倍,申通的6倍。王衛一手締造的順豐帝國儼然已成為行業老大。
江湖地位受到挑戰的喻渭蛟終於按奈不住,他放言:“圓通和順豐之間必有一爭!”這場競爭來勢迅猛,戰火迅速蔓延至整個中國快遞市場。
2015年9月,喻渭蛟遠赴西雅圖,與美國波音民機集團公司簽訂全球協議,訂購15架飛機。喻渭蛟宣稱,未來3年內,圓通將實現15架自有飛機、76個機場間互飛、1000余噸日運量的目標。
此前,圓通基本上是通過包機和腹艙的方式進行運輸,但這種方式時效性差。隨著電商的發展,快遞數量急速增加,包機與腹艙已經無法滿足其運輸需求。
隨後不到半年,喻渭蛟再次增購8架飛機。此次購買,圓通自有貨機總數達到23架,與順豐已啟用的自有全貨機數量相同。
雖然圓通已投入運營的貨機只有3架,在實力上還不足與順豐抗衡,但“通達系”快遞公司逐漸擁有自己的航空公司,這表明今後快遞公司之間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包括航空貨運領域在內的市場也將加速分化。
螃蟹鬥法
王衛早已不是當年那個低調的廣東青年,面對“通達系”的空中挑戰,他在陸地上使出一招“天龍八部”的打法,再一次將對手甩在了身後。
2016年9月,陽澄湖大閘蟹開捕節拉開序幕,這些大閘蟹近七成是通過電商渠道銷售,素來以“快”著稱的順豐自然搶占了大閘蟹運輸的先機,市場上一直有“十蟹九順豐”的說法。
早在7月,順豐就發布了《大閘蟹寄遞行業解決方案》,推出了“天龍八部”打法,分為“物流+3”和“5部物流保障”。前者以物流+銷售、物流+推廣和物流+金融的形式,從多方面幫助商戶,實現互利共贏;後者則從包裝、收件、中轉、派件和售後5個環節保障大閘蟹的寄遞。
僅大閘蟹項目,順豐的收入就超過2.6億元,快件量達800萬件。面對如此可觀的市場利潤,“通達系”一直都躍躍欲試,但由於種種條件限制,未能分得一杯羹。
喻渭蛟卻並不打算將眼前觸手可及的肥肉全部留給王衛一人。他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態,圓通將進軍冷鏈市場。
9月初,圓通正式啟動“2016大閘蟹項目”,開設7條冷鏈專線,覆蓋全國13個外圍省份。時效方面,在蘇州、無錫和常州三市實現當日達,上海全境及江蘇、浙江、安徽省所有地級市核心區域可實現次日達;湖北、山東、北京、廣東和四川等13個省份縣級以上城市實現隔日達。
左右互搏中,難以看出誰更高明,往往是一團亂影,然而砰砰數聲後,已有人被扔出陣外。
雖然圓通冷鏈已經啟動,但無論是市場份額還是運輸技術,仍然與順豐有著明顯的差距。順豐速運在時效、品牌、IT系統和冷鏈等方面的核心優勢使其在商戶和用戶端均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圓通冷鏈要超越順豐冷運仍然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IPO後的新戰場
2016年,快遞行業進入資本江湖時代。
過去10年,快遞業伴隨著電商一起壯大,如今,在電商壓價的逼迫下,快遞企業利潤持續下降,由此引發的則是如何提高快遞員的收入和待遇問題。因此,不管是“圓通快遞北京花園橋站點倒閉”,還是“快遞小哥跳槽送外賣”,這些行業慘象背後,實際上要探討的則是如何尋找新的模式。
借殼則成為新的突破口,也是進入資本市場最快的一條路徑。
早在2015年末,申通便拉開了快遞業借殼上市的序幕。陳德軍多次與艾迪西接洽,商談並購重組事宜。
世事難料,本來劍指“第一股”的申通,卻被喻渭蛟超了車。圓通憑借6個月零12天的速度,搶先一步,於10月20日完成上市,成為中國“快遞第一股”。
此時的王衛開始焦灼起來。此前多元化的涉足,使得順豐看起來成為了一個涵蓋四大業務板塊的帝國,但也夾雜著一絲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