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茂业系”再出手渤海物流第一大股东待定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918/20090918030528287.html


每经记者  魏玉卿

        对于渤海物流(000889,收盘价6.92元)的控制权,“茂业系”可以说是势在必得。

        继9月初增持渤海物流达到15%以后,“茂业系”近期再次出手,增持89.84万股。就现有持股数来看,已经高出第一大股东安徽新长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新长江)48股。双方关于控制权的争夺战很可能一触即发。

        渤海物流今日公告称,第二大股东深圳茂业集团旗下的中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兆公司)近期再次增持89.84万股,累计持股已达 5170.456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5.265%。目前,公司第一大股东安徽新长江截至2009年9月17日持有公司股份5170.4518万股, 由于安徽新长江还有在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时为两家股东代垫支付对价及孳生股份5万多股目前尚未收回。因此安徽新长江和中兆公司谁是第一大股东尚在确认 之中。

        “茂业系”对渤海物流的青睐由来已久。2008年10月,中兆公司首次举牌渤海物流,当时,该公司通过二级市场买入渤海物流 2263.21万股,占总股本的6.68%。同年10月15日至12月31日,中兆公司又陆续买入1118.48万股,占比为3.3%,同时使得该公司的 持股比例上升至9.98%。渤海物流2009年半年报显示,截至2009年6月30日,中兆公司持有3381.69万股位列二大股东。

        对于持持行为,中兆公司称是看好渤海物流的发展前景,拟进行战略投资。

        沉寂大半年后,中兆公司从今年8月份又开始大量买入,8月26日渤海物流公告显示,2009年8月25日,中兆公司通过深交所买入5.39万股,交易价格区为5.02元/股~5.09元/股。

        9月5日的公告显示,9月1日到9月4日,中兆公司通过深交所买入1693.5348万股,交易价格区为5.08元/股-6.25元/股。而在9月17日再度增持89.84万股后,中兆公司现有的持股数已超过安徽新长江48股。

        渤海物流公布2009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为5.32亿元,亏损709.05万元,每股收益为-0.021元。同时,渤海物流还预计,今年1月~9月将出现亏损,且亏损额较上半年大。

        尽管渤海物流的业绩并不令人满意,但是有业内人士认为,渤海物流拥有大量黄金地段土地,无论是地产价值还是经营改善价值都潜力巨大,或许这是引得茂业系觊觎的地方。

        资料显示,渤海物流是秦皇岛市目前最大的商贸流通企业,旗下的华联商场、商城商场、天华大酒店、金原商厦、金原超市、金原家居装饰城连成一片,经营面积约16万平方米。房地产方面,则以商铺开发为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38

從瀕臨關廠到成為中國第一大民營造船廠 揚子江任元林要挑戰兩岸船王寶座

2001-8-30 TTW




任元林在甫接下揚子江船業廠長時,卻遇到面臨關廠的存亡關鍵,他化危機為轉機,將原本岌岌可危的國營企業,改造為中國民營第一大造船廠,九月上旬更即將來台發行TDR。到底他如何帶領揚子江轉型,又要如何坐上兩岸船王的寶座?

撰文‧林宸誼

身穿船廠制服,搭件深色牛仔褲的中年男子,坐在會議室中,侃侃而談與他命運緊緊結合的不凡偉業。他是全中國第四大、民營第一大造船廠||揚子江船業的董事長任元林。

這 位五十六歲、沒有架子的董事長,回答問題不拐彎抹角,說到激動處,還會搭配豐富的手勢。根據今年最新出爐的︽新財富︾雜誌中國富豪榜,排名第一一八名的 他,擁有人民幣六十三.一億元的財富,在他任內創下中國﹁首家國營企業轉民營企業﹂、﹁首家在星國上市的中國造船廠﹂,以及﹁首家純陸資來台發行TDR的 企業﹂等紀錄。

高中一畢業,就被政府分配到造船廠的任元林,永遠記得當電焊工人時揮汗如雨的情境。

當年,只要一到夏天,整個造船廠就像個悶燒的火爐,任元林永遠數不清,一天下來制服被汗水浸溼了幾次,又乾了幾次。﹁那種熱,只要把生雞蛋打在地上,沒多久就變成熟的﹂,任元林回想。

背負著員工的生計

當 時揚子江船業怕員工中暑,要求員工在清晨三、四點,趁著天色還沒亮就起床開始工作,忙到傍晚六點才能下班。經過十二年磨練,任元林一路從車間副主任、主 任、工藝技術科長、造船辦主任,一直做到造船廠副廠長。一九九七年,當他終於升上廠長之後,卻立刻面臨船廠生死關頭的考驗。

﹁一當上廠長就 倒大楣﹂,他毫不掩飾當時的感想,原來當時揚子江船業是國營企業,接了很多來自東南亞國家的訂單,銷售金額有人民幣一億元,﹁我們算是國有企業裡最牛的 ﹂,他說。但金融危機來臨,許多船東紛紛抽單以求自保,揚子江面臨關門大吉的命運。想到一千多個家庭就要流落街頭,他大膽向政府申請改制,將造船廠私有 化,讓幹部、員工一千多人出錢把公司股份買下當股東。

﹁很多人都沒有信心﹂,任元林不斷對造船廠員工遊說,要大家先努力一年看看,如果業績還是沒起色,﹁歡迎把不要的股份賣給我﹂。肩頭背著一千多個家庭的期待,他的心頭更沉了,但機會總是在最絕望時悄悄現身。

改 制前的船廠,接的訂單都是小型船製造為主,為了提升造船技術,任元林派大量員工到日本研修,他說,﹁說白了就是給日本打工﹂。工人素質提高了,加上二 ○○○年歐洲造船重鎮波蘭,為了加入歐盟,必須讓高汙染性的造船業逐步轉型,任元林抱著﹁永無退路﹂的決心,主動說服歐洲船東把集裝箱船的訂單轉給揚子江 承包。他想,歐洲的船價比揚子江高出三○%,如果揚子江所造的船,售價比歐洲低二○%,還能夠賺到一○%,就能搶進更多訂單。

他自豪地說,從○一年到○五年,光是年營業額就從原先的人民幣一億元增長到十五億元,比起中國同業,揚子江船業的營運能力可是第一名。有了利潤,船廠在○五年開始進行擴產,從原先二十萬噸,發展到二百萬噸產能,並選擇到新加坡上市。

他不諱言,雖然新加坡股市的市值容量相當小,但資本市場讓他大開眼界,並得以透過各家航運業者的財報,挑選信譽優良的船東接單,才能在這次金融海嘯將損失減到最低。

在這場金融海嘯中,曾有船東在船廠還沒開工前,就付了四○%訂金,但無力付餘款,任元林向船東保證,一定會把船造完,船東再把餘款補齊即可;﹁但還是有人付不出來﹂,他只好請船東在交船證書上簽字,代表已經接收,但船須放在揚子江造船廠,等有錢再來﹁贖船﹂。

還有船東希望把集裝箱船改為其他形式的船,他也都答應;﹁盡量為船東著想﹂,讓他與船東之間培養出革命情感。

不 過,任元林不接受臨時取消訂單。原來中國遠洋向揚子江訂了二十艘船,卻又反悔,但造船的原料都已經下單,他對中遠代表說,﹁什麼都好談,取消是不可能的。 要取消,叫你們總裁魏家福來跟我談,他沒法作主,叫總理溫家寶跟我談。﹂最後雙方達成協議,將明後年交船的時間延後一年,這也是揚子江未來兩年可保持高成 長的關鍵。

在兩岸關係出現緩和跡象前,任元林早就在關注台灣航運市場。其中台塑○九年就向揚子江訂了四艘九.五萬噸的散貨船,船價共二.○四億美元,預計明年起陸續交船。

爭取台灣航運業者訂單

而 台灣的台船曾把部分﹁船段﹂︵船的部分結構︶,發包給揚子江轉投資的中泰鋼構處理。﹁同樣是散貨船和集裝箱船,揚子江的價格硬是比別人低﹂,台船總經理譚 泰平指出,關鍵點就在揚子江船業工人的薪水,比別人便宜四分之一,成本不降下來都很困難。除了節省成本,揚子江還重起﹁拆船﹂業務來增加收入。任元林指 出,其實整體造船業並不景氣,揚子江買進廢船,趁原物料價格好,把拆下來的鋼板賣給鋼廠獲利。

積極進入台灣,任元林另一個考量,就是不排除未來與台船合作的空間。﹁總的來說,台船的設計和開發能力是世界公認﹂,他表示,台船的設計圖紙只使用一次就束之高閣,實在太可惜。他願意當搭橋者,幫台船把技術賣給其他大陸造船業者。

透過來台發行TDR,揚子江希望爭取台灣航運業者的訂單,任元林未來更要挑戰成為兩岸船王!

任元林

出生:1954年

現職:揚子江船業董事長

學歷:江蘇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經濟系

經歷:廠長、副廠長

揚子江船業

成立時間:1956年

資本額:人民幣36億元

2009年營業額:

人民幣106.2億元

2009年稅後淨利:

人民幣22.9億元

主要業務:

製造散貨船、集裝箱船等船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44

計一大輪都唔知自己想點──投資最忌計死數(2010/10/01) 脫苦海

http://hk.myblog.yahoo.com/tokuhon_blog/article?mid=15975

在討論區發現有兩個計死數的例子:

http://www1.uwants.com/viewthread.php?tid=3161883

一個人花8塊錢買了一只雞,9塊錢賣掉了,然後他覺得不劃算,花10塊錢又買回來了, 11塊錢賣給另外一個人,問他賺了多少錢?


答案不是一元嗎??
我念呢題唔可以計出黎

8<---本錢
9<---第一次賣所得
賺<---1元

現有9元

10<---第二次買入的本錢,由於之前只有9元,所以這次要另外再攞多1元,因此已把之前所賺得的1元扺消,變成賺0元
11<---在0賺蝕的情況下以10元購得再以11元賣出
因此最後賺了的是1元

大家唔好自己加任何情況落去(本身拎住20蚊 or 問銀行借等等)這會改變左問題既本質

有D人話兩個買賣是獨立的,但很明顯是接著的,利用之前所得再買(其實識中文嘅人都會知啦,如果你仲係堅持係分開計的話,唔該學好D中文先啦;仲有1+1計黎把鬼咩,如果真係既話,叫板主封佢ID啦)

而單純用數字去計,由於不明因素(我真係唔識講>.<是一定會計錯的

大家討論下~~~

我認係念錯左,應該係2元,不過我依然堅持買賣不是獨立的!


http://finance.discuss.com.hk/viewthread.php?tid=13161093&extra=page%3D2&page=1

貶左都唔知...財經透視Edmond個案是很多香港自住業主的縮影
                                                                                    

年多前Edmond以 $1,600,000購入屯門單位,現己升值至 $2,200,000,賬面(表面)賺 $600,000,業主會因此而考慮換貴些或大些單位,如德福,表面上也是正確。但實際上是了$300,000。因為德福年多前 $2,300,000,現也升值至 $3,200,000。Edmond和很多自住業主也計不出和不知道。

以下運用了兩種不同形式去讓大家知道Edmond怎樣 $300,000:

形式一)
-
$900,000 + $600,000 = -$300,000 (未計佣金律師雜費等開支)
(被賺) +   (賺)  =   

形式二)
$1,600,000 (原樓價) + $600,000 (賺) + $1,000,000 (補貼) = $3,200,000 (德福)
除去$600,000賺,即Edmond今天需要用$2,600,000去買入德福

較年多前只買$2,300,000為多
$2,600,000 - $2,300,000 = -$300,000
(今天買)   -    (年多前)  =   

答案:

其實樓價越升,賬面數越升,但自住業主實際就越「」一旦換大些或貴些的單位。
由於Edmond和自住業主只著重自住物業升值,嚴重忽略了周邊物業也同時升值這一環。



計一大輪數做一大堆scenerio,結果都唔知道自己想點至囉到最多著數。
既然人類沒有預知能力,就無可能事前知道邊個係最好決定,有賺咪得囉!
計多左又唔會變先知的,反而令到自己無所適從,睇唔到大方向。

股票、物業等投資呢個遊戲其實好簡單:

在市況淡靜價格較低時,盡你最大的能力同時要穩陣地買入優質資產
到市況火熱人人心紅時,減倉減風險增加資產流動性及變現性

早一兩個月,筆者係咁話樓貴股票平,而家大家知發生緊乜事嗎?
筆者辜且將投資簡化為:錢(含外幣)、股票(包括非衍生的證券及票據)、實物(包括樓),這裏已包含超過七成人的投資額度。
以目前低息環境,錢呢個項目可以不理(包括人民幣,其實升極都有限)。
股票,要精於選擇(大學問黎)
實物,大部份反映貨幣的購買力貶值,而樓宇可以平息借,又可以使用或收租。

請大家看看下圖:



這 裏介紹一個概念:西格爾(Jeremy J. Siegel)常量──6.5-7%的實際股票收益率。根據美國過去二百年的數據,扣除通脹後,股票的年收益率一直處於6.5-7%之間(《投資者的未 來》163頁),即每十年翻一番;債券實際收益率是3.5%;票據和其他短期貨幣市場資產為2.9%;而黃金只有0.1%;貨幣就慘了1美元的購買力經 204年後,只剩下6仙(6%)。

筆者沒有西格爾先生的耐心去計算香港物業的收益率,以下是四叔傳附錄內的資料:



1996年以後的資料在此:

http://www.rvd.gov.hk/en/doc/statistics/his_data_2.pdf


http://www.rvd.gov.hk/en/doc/statistics/rvd1_1.pdf



計算的方法是B類單位每平方米價格,除以10.76,2010年7月的數字如下:

港島區:$8,001(比1965年高156倍)
九龍區:$6,633(比1965年高127倍)
新界區:$4,505(比1965年高104倍)

恆生指數1964年7月31日基數100點,以目前恆指約22000點計,增長了220倍,可見如果能追及大市(比如買盈富基金),股票的回報比物業高。

但不要忘記,物業有槓桿,就算跑得最慢的新界區,大約做兩倍槓桿(五成按揭)已幾乎可以追及(當然要計按揭利息),港島區更只需做1.4倍槓桿(三成按揭)。

用最小本錢,做最大生意,控制最大資產,這些才是大數。鬼唔知買德福(金額)升得多過屯門咩!不如話買九龍站甚至山頂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86

傳TCL投資開發世界第一大稀土礦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4/740975.html

第一財訊:TCL集團(000100.SZ)4月21日午間發佈公告稱,因發生對股價可能產生較大影響、沒有公開披露的重大事項,因而申請午間臨時停牌。

TCL暫未披露具體事項,不過市場傳言,TCL新疆能源有限公司已與新疆府達成初步協議,將於近期擇機簽訂投資開發世界第一大稀土礦——新疆南部拜 城縣特大型稀有金屬鈮鉭礦,預測鈮礦資源儲量超過10萬噸,鉭礦資源儲量超過1萬噸,另外還有鉿等其他稀有的稀土金屬,預測開發後的總價值將超過1300 億元。

TCL集團早間收報5.82元,漲6.7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95

他,幫宏達電登上股王;他,讓聯發科跌落寶座 越洋專訪‧全球第一大IC設計公司高通執行長 第一名的眼光

2011-8-22  TWM




為了發掘世界第一的祕密,《今周 刊》採訪團隊飛越七千英里,獨家專訪高通執行長保羅.雅各。

看他如何超越父親的成就,帶領高通成為3G手機通訊的龍頭?

他又 如何讓聯發科苦苦追趕不及,更協助宏達電成為台灣新股王?

撰文‧陳正奇 研究員‧楊卓翰六年前,年僅四十二歲的保羅.雅各(Paul Jacob),坐上全世界第一大IC設計公司執行長大位。四十出頭,還未見過太多大風大浪,對於高科技景氣波動也無深切體驗,華爾街投資人都覺得他經驗太 淺。

更令人質疑的是,保羅是這家公司創辦人艾文.雅各(Irwin Jacob)的兒子,因血緣關係方能登上大位的耳語,從他上任那一天開始,在公司內外就沒斷過。畢竟,美國大企業更為重視公司治理,父傳子的個案少之又 少。

艾文創辦高通(Qualcomm)那一年,保羅才二十二歲,剛剛大學畢業,七年後,獲得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電子工程博士學位那一天,他 的人生面臨新的抉擇,是留在名校任教,當個眾人羨慕的年輕教授?還是進入羽翼未豐的高通,當個辛勞的基層工程師?

他選了後者!於是,不能說 的辛酸,接踵而來。

「因為是執行長的兒子,當然會感到很大的壓力!」保羅回憶說,為了讓同儕認同、服氣,他必須付出加倍、再加倍的努力,而 這樣的鬥志,讓保羅成為美國通訊業界眾所周知的技術狂人。他率先開發CDMA(通訊技術之一)的8 kbps變率(Variable Rate)語音編解碼,後來又積極投入CDMA資料與傳真模式開發,這些實驗室內沉悶的研究,讓他先後取得二十五項專利。

員工年產值一五 ○○萬元新台幣「我喜歡看到人們的手機上,正在運作由我親自設計的硬體與軟體!」保羅如今回憶起進入高通的初衷時,臉上依然揚起一抹青澀微笑。包括保羅的 父親艾文在內,高通總計有七位創辦人,個個都是大股東。他們看著保羅從基層慢慢爬上來,保羅慢慢以實力服眾,長輩們也越來越看好他。

事實 上,這位技術狂真的非常了解工程師的辛苦,把他們視同手足。如今保羅已身居高位,出入有私人飛機,但他最重視、最關心的,還是基層工程師。在他口中,每一 位工程師都是高通的寶。艾文在公司裡,就像是循循善誘的老教授,從來不生氣,甚至不曾大聲講過話。這樣的身教,保羅也看在眼裡,從不罵人,成了父子二人管 理上最大的共同點。

「保羅明白自己是坐在駕駛座上,必須要驅動創新!」身為好友的宏達電執行長周永明觀察說。在加州聖地牙哥總部大門口,一 面滿滿掛著上萬種各式通訊專利的「專利牆」,就是在提醒每一位高通人,必須謹記智慧財產就是高通的核心競爭力!高通員工僅二.一萬人,但二○一○年營收達 一○九.九億美元,平均每人產值高達五十一.九萬美元,相當於一五○○萬元新台幣,確實是天文數字,這就是他們靠腦力賺錢的最佳證明。

一九 九五年,年僅三十二歲的保羅,從工程師搖身一變成了管理者,開始擔任CDMA手機製造部門的總經理。短短五、六年,原本毫無大規模手機製造經驗的高通,迅 速贏得各大電信業者青睞。但在高通董事會決定更聚焦在IC設計後,二○○○年決議將手機製造部門賣給日本京瓷。

雖然一下子少了舞台,但○一 年起,保羅從硬體製造走向軟體設計,他與團隊開發出「BREW」(系統平台解決方案,可以同時支援多項通訊規格),也順利贏得全球超過三十家電信業者,以 及微軟、雅虎等巨頭的青睞。簡單地說,BREW的技術橫跨電信、軟體開發、手機三大領域,當時地位就相當於現在Google的Android作業系統,在 3G與智慧型手機大浪襲來前,保羅已為高通建立起擁有堅強夥伴關係的平台。

沒有高通就沒有3G手機

○五年,艾 文決定退休,把保羅推上位,當然,這不是艾文一個人的決定,也是董事會所有人的決定。雖然這六年來,質疑高通會變成世襲制家族企業的聲音不斷,但保羅總能 語帶詼諧地回應說:「高通確實是一個大家庭,屬於每一個家庭成員。」保羅上任執行長才兩個月,就主導了兩件總計達六.五七億美元的大型收購案,準備在3G 手機的多媒體應用功能上一展身手。「因為我是艾文的兒子,我的職業生涯肯定要一直面對這個問題,這是很自然的。因此我必須用行動來回答!」保羅語氣加重了 幾分說,他必須用執行力來證明自己。

○八年,美國《商業周刊》評選保羅為全球通訊行業最佳執行長,算是他的第一張成績單。「他喜歡冒險、喜 歡挑戰傳統智慧、喜歡不屈不撓地說服別人而贏得信眾。」得獎評語中如此評論他的統御能力。

接任執行長四年後,○九年三月,保羅從父親手中, 接下董事長的棒子。從這兩年的表現看來,他已真正走出了父親巨大的身影。保羅剛接任執行長時,高通股價僅三十美元,今年七月初一度衝上五十九美元,是十年 來新高點;尤其高通市值最近一度突破一千億美元(相當二.八九兆元新台幣),不僅與微軟、英特爾並列「千億美元俱樂部」,更是老字號半導體巨擘德州儀器的 二.六倍,也是聯發科市值二八二六億元新台幣的十倍。

截至二○一○財務年度,高通的晶片出貨量累積超過七十億顆,這更是全球最高的數字,每 個人的數位與通訊生活,確實一秒鐘都少不了高通。如果沒有高通的3G手機晶片,你我手中的3G手機都只是一塊廢鐵。

通訊晶片霸主撼動CPU 市場二十五年前,艾文開始研究CDMA技術時,當時史丹福大學的一位教授曾公開說,CDMA是違反物理規律的,甚至有人認為這項技術是一場騙局。如 今,CDMA不但證實可行,且成為所有3G規格的基礎技術,就算你的手機不用高通的晶片,仍須付錢給高通,全球九成的3G無線傳輸都要給過路費。

高 通雖然坐擁大批CDMA專利,年年有大把授權金入帳,但保羅的企圖心不只如此。為了證明自己,他更選擇在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的中央處理器(CPU)刻苦 耕耘;如今,所有的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最重要的心臟都不是「Intel Inside」(內建英特爾晶片),而是高通的「Snapdragon」與另一晶片大廠輝達(nVIDIA)的「Tegra」晶片。

從3G 到4G,一向不避諱和英特爾競爭的保羅,○八年推出Snapdragon晶片時,主要把市場鎖定在小筆電上,明顯地是要與英特爾的Atom處理器一較高 下。當時的Snapdragon,就有高達一GHz的處理效能,由於低功耗,產生的熱量也小,所以無須加裝散熱片和冷卻風扇,不僅降低了零件成本,更減輕 了移動終端的重量。

難以預期的是,Snapdragon在小筆電市場收穫不大,過了一年多,反倒在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市場大有斬獲。目前 內建Snapdragon晶片的手機、平板電腦等行動裝置已經上市一二五款,還有超過二五○款正在設計中。

自蘋果iPad上市以來,已有一 八○款平板機種發表,樂觀預計一五年以前,平板電腦成長率高達五至八成。在非蘋果陣營中,宏達電的Flyer、惠普(hp)的Touch Pad、聯想的樂Pad全都採用Snapdragon晶片。

至於智慧型手機,宏達電幾乎一面倒採用高通晶片,宏達電每賣一支手機,就要支付 高通十三美元,沒有高通就沒有台灣股王。

走進高通總部,確實到處都是「宏達電」!博物館裡有第一支Android手機G1,直到每一位高階 主管的簡報內,宏達電的手機無所不在,由此可看出雙方的緊密合作關係。「我們非常了解宏達電!」高通執行副總裁兼CDMA技術集團總裁莫倫科夫微笑著說, 高通與宏達電不只是生意上的夥伴,更是科技研發上的夥伴。

掌握專業研發能力 無人能敵根據市場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調查,高通去年在全球智慧型手機CPU市占率達四一%,其中Android平台手機市占率更高達到六一%。Android全球當紅、成 為美國第一大手機作業系統的情形下,高通是幕後的最大贏家。去年智慧型手機全球出貨量達三億支,預計一五年將會達到十一億支。未來,不論是三星還是宏達電 勝出,或者又有哪些新品牌可能躥起,都無法減少對高通的依賴。

事實上,IC設計公司的硬體實力,還是在系統單晶片(system-on- chip , SoC)的整合能力上。簡單地說,誰能把更多功能,放在一顆晶片裡,誰就會更贏得客戶青睞,因為若想讓手機與平板電腦機體重量更輕、外觀設計更有餘裕,就 須放入更少的東西,壓縮內部空間。

以全球第二大IC設計公司博通(Broadcom)的研發實力來說,手機裡的無線調頻(FM Radio)、基頻(Baseband)晶片和應用處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是三顆獨立的晶片。很多晶片設計公司,都能生產這三樣產品,但能將三者整合在一顆晶片裡的,全球只有少數二、三家。

目 前以高通的基頻晶片來說,就能同時支持2G和所有主要3G標準。至於下一波的4G晶片,高通已經能把4G的LTE(長期演進技術)標準,與3G的CDMA 標準整合在一顆晶片上,一支手機就可兼容3G與4G標準。

蘋果也將投入高通懷抱?

Wi-Fi已經是所有移動裝備都支援的功能 之一,而博通是世界最大的Wi-Fi晶片供應商,高通為了與博通競爭,今年一月宣布以三十一億美元購併第二大的創銳訊(Atheros),就是希望能夠順 利整合創銳訊的技術。

「我們的Snapdragon已經將Wi-Fi整合進去了!」高通全球營運總裁汪靜透露說,CPU晶片搭上各種短程通 訊功能,像是Wi-Fi、藍牙、NFC(近場通訊,屬於將手機當作電子錢包,支付金流的新技術),絕對是高通下一波成長動力。

年僅四十五 歲、剛上任的高通技術長葛勃(Matt Grob)強調,在IC設計業界內,有人是CPU專家,有人是GPU(圖形處理器)專家,有人是DSP(數位訊號處理器)專家,有人是Wi-Fi專家,但 惟有高通是「通才」!

整合的思惟,讓晶片尺寸比同業小二○%,成本也少一○至二○%,耗電少了三五%,也更加快上市時間。高通統計,去年總 共有超過七四五款3C產品,採用高通晶片,高通無疑是世界最大的晶片設計公司,也擁有世界最多的終端客戶。

目前蘋果還是把IC設計團隊放在 自家內,A5、A6都由蘋果研發團隊自己設計,汪靜神祕地給了一個暗示說,「他們慢慢會發現高通的好!」的確,如果連蘋果都投入高通懷抱,強強聯合的局 面,將使後進者更難趕上。好比台積電可能同時為高通、輝達、蘋果三大強者製造手機CPU晶片,未來高通又能否同時擁抱蘋果與非蘋果陣營?

保 羅:競爭者不會知道我們的眼光有多遠《今周刊》問:金融風暴以來,很多半導體公司失敗了,高通能繼續增長的關鍵是什麼?

保羅.雅各答:高通 同時擁有專利授權和半導體兩大業務,這使得我們有能力比大多數競爭對手投入更多的資源,來推動新一代技術的發展。

簡單地說,高通始終站在新 技術的最前端,一個關鍵數字是,我們有四成的研發專案在未來三年不會產生收益。競爭對手可以觀察我們已經走到哪裡,但他們不會知道我們的眼光有多遠。

問: 請舉個例子?

答:醫療行業是最好的證明。醫療領域有太多必須結合無線技術的地方,例如醫生聆聽病人的心臟跳動,一定要面對面嗎?透過聽診器 上的無線技術,醫生可以隔著太平洋,在第一時間判斷病徵。即使驗孕,也可以透過一個只有三公分見方的小機器,測試女性的腋下體溫,傳送到電腦上立刻判斷。

雖 然很難預料何時市場會起飛,但高通已經建立了一個無線醫療聯盟,全球有超過16家公司加入,一起開發各種新世代醫療器具。總結來說,展望未來,我們能比其 他人看得更遠,這使得高通避免被「商品化」的壓力推著走!

問:高通確實看得很遠,而你又怎麼制訂短期發展目標?

答:這個問題 很有意思,因為董事會也問過我同樣的問題:你每年都有一個具體成長目標嗎?

我總是回答:沒有!因為高通有不同的行事方式。很多公司會說他們 必須在一年內完成某項計畫,否則就是失敗。對我們而言,討論一個計畫是因為這是一個新機遇,但其他某些公司在討論一個計畫時,關注更多的是他們的財務數 字。

當然,每次遇到經濟低迷時期,我們在縮減開支上還是非常謹慎。我會削減營運支出和非研發開支,研發投入是一定要無悔支持下去的。

1 分鐘看高通

全球每3支智慧型手機,就有1支使用高通的通訊晶片全球90%的電信業者都要支付高通授權費宏達電每賣1支手機,須付給高通13 美元高通(Qualcomm)總裁:保羅‧雅各(Paul E. Jacob)市值:2.4兆新台幣 (8/11收盤價)2010營收:3千億元新台幣2010 EPS:51元新台幣主力產品:3G無線網路晶片、授權費江山代有人才出,唯高通永遠領先

—— 行動通訊進化史

4G年代(2012年~)技術規格:超高速無線上網(WiMax、LTE) 新增功能:手機電視、線上電影、網路遊戲領導廠商:高通、博通、Beceem 代表產品:新一代智慧型手機(宏達電的Inspire、三星的Galaxy 4G)、

新一代平板電腦

3G年代(2007年~)

技術規格:寬頻無線上網

(WCDMA、 CDMA2000、TD-CDMA) 新增功能:收發電子郵件、上網、視訊領導廠商:高通、博通、英飛凌代表產品:智慧型手機(宏達電系列、iPhone)、平板電腦(iPad) 2G年代(1991年~)技術規格:數位無線傳輸(GSM、CDMA)

新增功能:發收文字簡訊

領導廠商:高通、博通、德儀、 聯發科

代表產品:一般手機

1G年代(1982~1990年)技術規格:類比無線傳輸(效果差,已淘汰)

基本功 能:語音通話

領導廠商:Bell System (美國)、NEC(日本)

代表產品:黑金剛大哥大

通訊領域無 人能敵 再戰英特爾

高通稱霸之路

2001年

建立3G主流系統WCDMA。

2003 年

推出全球第一片3G晶片。

2005年

第一代創辦人艾文退位,保羅接任執行長。

2007 年

成為全球市占率第一的手機晶片大廠。

2009年

推出全球第一片4G通訊晶片。

2010

推 出全球第一片雙核心行動CPU。

2011年

市值挑戰英特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29

超台式電腦!手機成中國第一大上網終端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7/1918224.html

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7月19日在京發佈《第3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報 告》)。《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國網民數量達5.38億,互聯網普及率為39.9%。中國網民增長速度延續了自2011年以來放緩的趨 勢,2012年上半年網民增量為2450萬,普及率提升1.6個百分點。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開始,手機超越台式電腦成為中國網民第一大上網終端。

網民總量達5.38億 增長進入平穩期

《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國網民數量達到5.38億,互聯網普及率為39.9%。2012年上半年網民增量為2450萬,普及率提升 1.6個百分點。而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到3.88億,較2011年底增加了約3270萬人。網民中用手機接入互聯網的用戶佔比由上年底的69.3%提升至 72.2%。當前網民增長進入了一個相對平穩的階段。

這預示著, 互聯網在易轉化人群和發達地區居民中的普及率已經達到較高水平,下一階段中國互聯網的普及將轉向受教育程度較低的人群以及發展相對落後地區的居民。《報 告》分析,在歷年來非網民不上網的原因中,有兩個原因的重要性逐年上升:IT技能的缺失依然是阻礙互聯網深入普及的最大障礙;另一個因素則是自認為年齡太 大或者太小而不使用互聯網。

手機成第一大上網終端 手機網民增速現回升勢頭

《報告》指出,中國網民實現互聯網接入的方式呈現出全新格局,在2012年上半年,通過手機接入互聯網的網民數量達到3.88億,相比台式電腦的3.80億,手機成為我國網民的第一大上網終端。

手機上網終端的普及和上網應用的創新也成為了刺激手機網民增速回升的重要刺激因素。當前,智能手機功能越來越強大,移動上網應用出現創新熱潮,同時手機價格不斷走低,「千元智能機」的出現大幅降低了移動智能終端的使用門檻,從而促成了普通手機用戶向手機上網用戶的轉化。

網購用戶熱情不減 移動電商用戶規模增長較快

《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6月底,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到2.1億,網民使用率提升至39.0%,較2011年底用戶增長8.2%。但自2011年開始,網購用戶增長逐漸平穩,未來網購市場規模的發展,將不僅依託於用戶規模的增長,還需要依靠消費深度不斷提升來驅動。

《報告》指出,一方面,由於傳統電子商務的發展為移動電子商務的發展奠定基礎。另一方面,隨著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走入用戶生活,也為移動電子商務注 入新的活力,手機購物正逐步被用戶接受。2012年上半年,手機網上購物用戶達3747萬人,相比2011年下半年的2347萬,半年規模增長 59.7%。

團購進入困難期 用戶規模回落

截至2012年6月底,團購用戶規模為6181萬,使用率為11.5%,與2011年底相比用戶規模減少284萬,使用率下降1.1個百分點。

《報告》分析指出,一方面,由於團購市場營銷投入力量大不如前,新增用戶規模大幅度收縮;另一方面,隨著團購商戶資源達到飽和開發的狀態,新商戶加 入團購乏力,從而導致對老用戶的吸引力在逐步減弱。新用戶的增加遜於老用戶的流失,使得團購用戶從高速增長轉向了規模回落。隨著行業發展環境的變化,團購 網站整體發展正從激進擴張過渡到保守過冬。2012年上半年,團購市場整合進一步加深,部分獨立團購網站採取抱團取暖的方式度過困難期。

IPv6地址數大幅增長 全球排名升至第三位

《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6月底,我國擁有IPv6地址數量為12499塊/32,相比上年底增速達到33.0%,在全球的排名由2011年6 月底的第15位迅速提升至第3位。由於全球IPv4地址數已於2011年2月已分配完畢,因而自2011年開始我國IPv4地址數量基本沒有變化,當前 IP地址的增長已轉向IPv6。

(來源:騰訊科技)

圖片來源:搜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207

昔日土城小廠 翻身印尼第一大

2013-04-01  TCW
 
 

 

再過一、兩年,印尼應該就會超越台灣!」今年初,一位印尼襪廠老闆對我們說。

全球排名踢下台灣最大廠員工上萬,地上沒一絲廢料

但,三月底最新全球排名出爐,預言成真,印尼「已經」超越台灣。

它,織襪外銷十年成長七成,難道,只因為勞工便宜嗎?

二○一三年一月底,我抵達印尼紡織重鎮萬隆(Kota Bandung),該國前三大襪廠都在這裡。追溯其起源,竟都與台灣有關。

這三大廠均屬於印尼紡織大王宋良浩的家族事業。宋良浩原籍福建,國共內戰時,隨父親避禍來台,全家在台北景美落腳,土城設紡織原料廠,也曾在迪化街賣布。

一九七○年代,台灣退出聯合國,宋家又移居萬隆,逐步建立印尼最大的紡織集團。

三大廠中的第一大是Kahatex,年營收新台幣二十多億元。到這家公司的路上,沒見到中國大唐滿街的雙B名車,就連大老闆也多以四輪傳動吉普車代步,彷彿叢林冒險,穿梭在狹窄彎曲、坑坑洞洞的路上。

相較於中國大型襪廠,各個門面氣派,此地的大廠卻很低調,刻意隱藏。

經過摩肩接踵的機車、腳踏車、傳統驢車,穿越一大群流動攤販,我們終於抵達沒有招牌的Kahatex。窄窄的鐵門打開,警衛詳查身分後放行,宋良浩的二十四歲外孫陳大慶,以及台籍總經理鄒式枚,已在廠房前等待。

曾聽當地襪商形容Kahatex是:「每個人一看就會喜歡的工廠。」我狐疑著走進去,赫然發現,一萬多名員工全穿制服,地上幾乎找不到一絲廢料,這是我在台、韓、中、印尼,參觀近三十間襪廠中,最整潔的一家!

整潔的背後,是管理。

三十分鐘vs.三小時豐田式管理織襪,流程少社頭三段 二○○八年,國際大廠耐吉(Nike)告訴代工廠:「以後非lean production(精實管理)的工廠,沒有機會。」Kahatex於是找顧問開始改革,引進日本豐田汽車著名的精實管理。

「三人能做的,不找五個人。」鄒式枚形容,每人像打足球賽,隨時補位,不採按件計酬,採月薪,好打組織戰。

精實管理下,它的織襪流程足足比社頭少了三段,這三段,均以機器取代人力。來自義大利、法國、台灣的先進自動襪機,都能在這裡看到。

腦海浮現社頭阿亮車縫廠的場景,我暗自做跨國比較:精實的流程,會讓阿亮工廠,少掉一半人力,效率提高;在社頭,一雙襪子,得穿越大街小巷,旅行四、五家工廠,至少要三小時以上,才能完成,在這裡,十坪大空間,約三十分鐘就搞定。

人力省了,流程省了,交貨的速度變快, L/C(信用狀)就可晚點開,可省下銀行手續費,擠出利潤。

速度快,還不夠,損失率得控制在二%以下。

為控制損失,黃制服的主管穿梭在藍制服女工間,檢查品質與數量,每名女工身旁都有一個記錄數量的白板,如發現產量變小,立刻追溯源頭找原因。

原來,印尼的優勢,不止人力低廉。

人力低廉優勢也會改變。雅加達今年一月一日,宣布調高勞工薪資四成,工資從月薪一百六十美元,調高為二百二十美元,約合新台幣六千三百元,萬隆工資也水漲船高,已有印尼襪廠外移到孟加拉、柬埔寨、緬甸。

鄒式枚每季跟客戶談判,客戶每次都拿出其他國家襪廠報價,要求降價。「勞動成本永遠成長,油電(價格)永遠成長,(訂單)價格只會跌、不會升,到哪裡都一樣!」他說。

所以,與其埋怨工資漲、油電漲、客戶殺價,不如用管理把利潤「擠」出來。

除了純代工,他們籌畫轉型為ODM(設計加工),在台灣一○四人力銀行網站,找設計、編織師傅,登了兩年卻找不到人。「年輕人只看到中國,看不到這裡,」鄒式枚羨慕台灣擁有設計人才,在印尼卻找不到。

客戶絕不獨壓美國為歐洲訂單,砸錢拿無毒認證

儘管如此,他們仍找義大利人當顧問,嘗試創新產品。展示室中,我們看見愛迪達(Adidas)、H&M、C&A等代工品牌,也看見自創品牌樣品襪。很明顯,除了外銷,他們想轉進二億四千萬人口的印尼內需市場。

另一個決戰關鍵是:客戶。

印尼第二大襪廠Matahari總經理宋傑明,是宋良浩的姪子,生於台灣,長於新加坡、赴美求學的他,會英、印、中、閩、日五種語言。他的客戶七成來自歐洲,二成五來自日本,五%來自美國與其他。

該廠的業務經理湯邦盛來自新加坡,他分析:「歐洲十七國,美國就一個,做歐洲,可以風險分散。」雞蛋不會放在同個籃子裡。

接歐洲單不容易。第一關,要有紗線、染料的「環保認證」,光是取得瑞士的Oekotex無毒認證,一年要付一萬五千美元認證費用。

不止歐洲訂單飛到印尼,日本單也增加。「中國出問題,我們就有機會,」湯邦盛說得直接。

日本三年前的海外策略是「China+1」,指中國以外,搭配印尼、越南;但在中國工資攀高後,變成「China risk」,釣魚台事件引發中日關係緊張,日本將更多訂單轉到印尼。宋傑明的日文能力,成了接單強項。

在這家工廠,我們巧遇荷蘭、日本人,全為今年冬季訂單而來。華人老闆、新加坡主管、印尼勞工、荷、日採購,成了跨國大組合。

襪子大王繃緊神經就怕中國老闆有一天來印尼

印尼像上升中的太陽,但為何兩大襪廠老闆,都不敢鬆懈?

因為看見競爭者的變化。湯邦盛擔心:「中國老闆總有一天會來印尼,中國人管理不差。」宋傑明觀察到:「中國也開始朝精品開發走。」

不只中國,鄰近的泰國更異軍突起,二○一二年首度超越印尼,成為美歐日三大市場排名第九大的襪國,每打單價高達十六.八二美元(約合新台幣五百零二元),遠超過台灣。泰國崛起之因,是近年歐日品牌赴泰國設廠,生產高價品,使泰國質量不斷提升 。

在他們眼中,中國不是夕陽,而是日正當中;一旦外移或升級,對他們威脅很大,必須保持警覺。

這裡的大小頭家們,如同社頭的黑狗兄,也都拚命往前跑。

其後,我來到雅加達北部一家襪廠,這裡,兩週前一場豪雨,造成四死、兩萬人疏散,地上還有十公分積水未退。

工廠門前堆著防水的沙包,廠裡採光不足,顯得陰暗;但,它卻藏著,社頭逝去的榮耀。

它是印尼最大內銷童襪廠,也是日本Hello Kitty在印尼唯一的童襪工廠,老闆林和坤是第二代印尼華人,印尼語、中文、台語流利,三十一年前,他從襪子買賣的生意開始做起。

社頭,在印尼襪界很有名,因為,印尼的襪機、技術,全部來自社頭。林和坤早年常飛社頭採購襪子,他拿出一本舊名片簿,裡頭全是社頭襪廠主管、經銷商、代理商的名片。

襪子買久了,開始往產業鏈上游延伸,「自己做,才賺得多。」他說。從十二台中古機,到現在的二百一十五台,全部從社頭運來;早年機器有問題,他請台灣師傅來看,印尼人在一旁學,當印尼人也會修,他不用找台灣師傅了。

他翻著社頭的名片說:「十年前,我常去……(現在)很久不去了……。」

在印尼,最大的內銷童襪廠,因為社頭而變大;在中國,兩家襪業巨人也是社頭養大的,他們,都應該頒獎給社頭:「惠我良多。」但是,社頭的未來在哪裡?

宋傑明觀察,台灣的優勢是機器製造、原料研發、特殊襪種;劣勢是產能太小、缺乏品牌,不習慣國際合作,走不出去;「台灣的功能性產品強,但不出去推,保守,想自己做。」

他認為,台灣襪業要在世界立足有兩條路,一、想辦法變大;二、品牌,自創或與國外夥伴合作。至於市場,「除了歐美,要考慮亞洲。」

在海外競爭者眼中,台灣的優、劣勢,很清楚。轉型之路,已經在眼前。

【延伸閱讀】1分鐘看印尼競爭力

全球市占:2%╱全球出口排名:10最低工資:每月約新台幣6,000元製造重鎮:雅加達北部、第3大城萬隆優勢:現代化管理、工資較便宜劣勢:缺設計人才、工人效率較低、基礎建設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128

奶粉效應:中國取代澳洲成為新西蘭第一大出口市場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4323

 

嬰兒食品是一宗大買賣。

數據顯示2013年一季度,中國首次取代澳大利亞成為新西蘭商品最大的出口國。

理由很簡單:奶粉

近幾年來中國奶粉市場發生的一系列醜聞令消費者信心喪失殆盡。2009年三鹿奶粉案2名主犯被執行死刑,混合「三聚氰胺」的有毒奶流入市場,導致6名嬰兒死亡,數十萬嬰兒健康受到嚴重損害。

自那時開始中國對「高品質」奶粉的需求猛增,導致全球嬰兒配方奶粉市場供應吃緊。

從澳大利亞到中國的黑市嬰兒奶粉黑市已經建立起來。去年前往澳大利亞的中國人創紀錄,其中一部分是專門為奶粉而來。

一些中國企業則開始大舉投資奶源地資——比如法國布列塔尼地區——以獲取高額的進口奶粉回報。

同樣中國奶粉生產商同樣極度渴望投資新西蘭,中資大舉購買新西蘭農場,甚至導致該島國對海外資產購買土地的大辯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027

多元化投資是一大趨勢 xuyk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emmy.html

   上篇小文《學形不學神,成功難實現》講了朋友L進軍服裝業而陷於困境之事,身邊諸如此類的事例還有很多。朋友們無不感慨地說,還是專一為好,不可不務正業,不然,副業很容易影響主業,甚至還會拖垮主業。

   朋友們經過實踐,遂有這般認識,不能說沒有道理。然而細想一下,發覺道理並不充分。

   這是個一直爭論不休的「專一化PK多元化」的問題。專一化向多元化發展,搞失敗的確實多,但成功的也不少。如果說搞多元化是不務正業,不利於事業發展,那麼李嘉誠、王永慶、馬云、魯冠球、巴菲特、等等,都是最不務正業者了,但他們多元化事業怎麼都做得那麼好?再看看,始終從事專一化的,最終慘遭淘汰的也比比皆是。

   由此可見,問題並不在於「專一化」或「多元化」上面,而在於如何對待它們。

   那些新項目沒搞好的朋友,他們大都是比較優秀的企業家或職業經理人或商人,怎麼離開本業就不行了呢?原因是,他們帶著以前的「成功套路」去做新事業,從根本上講,是由於缺乏「投資思維」。他們可說是優秀的實業家,但不是優秀的投資者,於是乎,要麼跳不出自己原來的圈子,要麼跳出來就做不來了。在他們的思想中,做新項目無非就是擴大業務範圍而已,這樣「穿新鞋走老路」怎麼搞得好呢?說到這,不禁想起,好幾年前,有報導說,溫州有做鞋子的企業家造遠洋巨輪,結果造出的好幾艘大船駛出去便沉掉了。「用做鞋子的方法造巨輪」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鑑於上述根本原因,要想多元化成功,必須向投資家轉型才行。為什麼?因為人的專業能力是很有限的,你在本業中是個高手強者,一旦跨入另外一個行當,就不一定是了,因此你必須運用投資思維來對待,其中須要抓住並解決這麼兩個關鍵問題:

   1、對欲投項目未來收益的預期與相應風險進行分析判斷,然後決定是否值得去做。這就取決於你有沒有戰略眼光和承擔風險的能力

   2、再決定誰去做。你並不需要具備做項目的智慧和能力,至於具體如何做法,那是行家裡手的事情。

   簡而言之,就是解決「做什麼?誰去做?」這兩個問題。

   社會業已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進入互相合作的年代,單打獨鬥越來越不適時宜了,正如習近平所指出的,傳統的個體戶5年以後將逐漸消失。傳統實業精英們需要與時俱進,順應這一經濟發展的規律,跟上時代發展的要求,促進社會資源優化配置,淘汰落後項目,創造新的增長點,同時通過轉型來提升自身價值。其實,在海外發達國家或地區,企業之間互相參股是家常便飯之事。

   經營實業與投資是相輔相成的,巴菲特現身說法,很好地詮釋了這一點因為我把自己當成是個企業經營者,所以我成為更優秀的投資人因為我把自己當成是投資人,所以我成為更優秀的企業經營者。」那些朋友都具有豐富的商業經歷和經驗,應該具備良好的基礎?於是,建議他們適當做點投資,助推轉型。然而有趣的是,他們沒有一個對投資(實業合作投資或金融證券投資)真正感興趣的,甚至十分牴觸,認為不能實實在在地抓在自己手上並參與的項目,感到心裡不踏實,不宜去做。這顯然是缺乏合作精神和投資意識。

   迄今,似乎仍然尚未看到他們中有誰真正想明白這個道理的。人的思想觀念和思維習慣確實很難改變的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983

中國大米供應充足 為何將成為全球第一大進口國?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3724

中國大米收成接近紀錄水平,供應充足,然而,預計中國今年大米進口仍將大幅上升,並將首次超過尼日利亞,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大米進口國。

2012年,中國進口了290萬噸大米,相比之下尼日利亞的大米進口量為340萬噸。今年中國預計將從國外市場進口300萬噸大米,將超過尼日利亞240萬噸的進口量。

(圖片來源:FT)

歷史上,中國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產國和消費國。除了個別年份因惡劣天氣導致農作物歉收外,中國始終是水稻淨出口國,多餘的水稻被運往亞洲和非洲。

美國農業部數據顯示,1998年,中國是世界第四大的大米出口國,出口量佔全球市場的14%。然而過去三年裡,中國變成了大米淨進口國,積極從越南、巴基斯坦和緬甸等國進口水稻。

進口量增長的背後,一個主要推動因素是中國政府對糧食價格的支持導致糧食價格居高不下,促使中國的糧食加工廠採用廉價的外國大米。

北京東方艾格農業諮詢有限公司農作物分析師馬文峰表示:

「對企業來說,收購國內大米的成本遠高於進口大米的成本,因此他們寧願進口大米。」

為鼓勵農業生產,中國一方面向農民提供補貼,一方面為特定的糧食作物設定了最低收購價,以減少國內大米市場的波動。然而,這意味著某些農產品的國內價格與國際市場「脫鉤」。

中國政府為國內的長粒大米設定的最低收購價是每噸420美元,而這種大米的現貨價格達到了每噸大約600美元,這比越南的大米基準價格高了大約50%。

美國農業部高級經濟學家Fred Gale表示:

「中國大米進口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政策驅動現象。為了維持農民的利潤率,中國政府動用了價格支撐政策,以確保水稻的價格不會下跌。」

「未來大米進口量取決於出口國的價格是否會繼續低於中國國內價格。」

假如近年來全球水稻產量沒有增長,中國在世界水稻市場上不斷增加的重要性可能會令水稻交易商擔心。今年,全球農作物預計會出現大豐收。根據美國農業部的數據,2013-14農事年的全球大米總產量預計將達到創紀錄的4.79億噸,這部分是由於印度和泰國等大米出口大國政府的補貼政策。

為增加泰國農民收入,泰國官方將大米儲備量定在1700萬到1800萬噸,接近世界大米貿易量的一半,這增加了水稻價格的下行壓力。由於泰國將在10月份迎來新的收割季節,泰國政府將需要處置現有庫存,為新一輪收購籌集資金,由此產生的銷售預期將對大米價格造成壓力。

FT引述部分分析人士指出,大米進口增長的另一個原因是最近的鎘污染恐慌情緒。由於擔心湖南和廣東省的糧食受到土壤污染影響,進一步促使人們從海外市場進口糧食。

目前,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而中國從國外進口的玉米也在逐年增長。而在這個農事年,部分小麥產區的強降雨意味著,中國將成為繼埃及之後的第二大小麥進口國。

然而,面對著不斷增長的農產品進口量,中國開始出現糧食自給和糧食安全方面的擔憂,中國國內媒體上出現了關於中國農業部門缺乏競爭力的文章。還有一 件事表明中國官方對此產生了警覺:今年年初,農業部一份報告指出了農產品價格「倒掛」現象,即國際和國內食品類大宗商品的價格差距在不斷擴大。

不過,雖然中國對大米進口實行關稅稅率配額制度,但是實際上存在大量糧食走私。最終決定中國大米進口量的將是國際大米價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0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