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濕地也能處理工業廢水 蘇伊士集團在上海打造“蜻蜓濕地”

第一財經記者8日獲悉,蘇伊士集團日前獲得上海化學工業區生態濕地改造項目規劃設計合同。

這是該集團在亞洲贏得的首個濕地項目,也是迄今為止采用蘇伊士“蜻蜓濕地”(“Zone Libellule”)概念設計的最大濕地項目,同時也是利用濕地處理工業廢水的首個項目。

據悉,蘇伊士將向上海化學工業區提供設計方案,旨在對一期現有濕地進行局部改造,並對新建濕地二期進行建設,從而通過濕地的自然作用提升濕地處理工業廢水的功能。

這一濕地位於由蘇伊士運營的汙水處理廠的下遊,不僅能實現汙水的三級處理,而且還有效消除汙染物,提高排放到自然環境中的水的質量,並讓其實現再利用。該項目總投資約1.36億元人民幣,總占地面積近50公頃,預計於2017年年中動工,並在2018年投入使用。

上海青浦縣澱山湖畔的小葑漾濕地。攝影/章軻

濕地是地球上水陸相互作用形成的獨特生態系統,是重要的生存環境和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樣性的景觀之一,在抵禦洪水、調節徑流、補充地下水、改善氣候、控制汙染、美化環境和維護區域生態平衡等方面有著其他系統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此外,濕地是地球上的碳匯中心,濕地占陸地面積的6%,卻固定了1/3的碳元素。

我國濕地資源十分豐富,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加上缺乏統一的規劃和論證、掠奪性開發和不合理利用、淤積、汙染、過度排水等導致濕地面積和資源日益減少,功能和效益下降,生物多樣性喪失。

據統計,20 世紀後半期,我國已有50%的濱海灘塗濕地不複存在;全國約有13%的湖泊已經消失。濕地的減少和功能退化,不僅對我國的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不利於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而且江河湖泊水質惡化和可利用淡水資源的減少也直接威脅到我國水資源供給安全,進而影響到整個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甚至危及人類的生存。

蘇伊士亞洲首席執行官郭仕達表示:“我們希望上海化學工業區人工濕地項目不僅能保護當地的環境資源,更能成為中國節約水資源和水汙染防治的成功典範。”

上海化學工業區濕地項目的設計借鑒了蘇伊士的蜻蜓濕地試點項目以及人工濕地科研項目(2012-2016)的結果。這種生態工程的創新將有助於提高上海化學工業區處理廢水的質量。為了應對上海化學工業區廢水含鹽度高的挑戰,選擇使用沿海地區高鹽度耐受性的植物。

蘇伊士方面表示,通過這一生態工程解決方案,將提高水處理能力,並能使當地生物多樣性更豐富。濕地的設計也結合了水處理和景觀美化,使其兼具高度生態和美觀的特征,並考慮其科研、教育和訪問遊覽等作用。

此外,濕地設計在智慧園區概念的基礎上,整合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如太陽能和風能,以及海綿城市,將低碳,低影響開發和智能水環境監測整合到整個園區。

蘇伊士集團在亞洲建立了420多座水處理廠和汙水處理廠並為2000萬人口提供飲用水服務,在澳門運營著中國水務行業的第一個PPP項目,以及在重慶負責中國內地第一個供水專營合同。該集團為中國11個化工園區或經濟開發區提供專業環境管理服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78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