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歐初裁對華光伏產品徵稅11.8% 中國政府啟動對歐盟葡萄酒雙反調查

http://www.infzm.com/content/91219

新華網6月4日報導,歐盟貿易委員德古赫特4日宣佈,歐盟將從6月6日起對產自中國的光伏產品徵收臨時反傾銷稅,前兩個月的稅率為11.8%,期間如果雙方未能達成解決方案,8月6日起將升至47.6%。

按照歐盟相關法規,初裁通過,臨時反傾銷稅將維持6個月,直至今年12月歐盟委員會對該案進行最終裁定。

歐盟委員會分別於2012年9月、11月啟動對華光伏產品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德古赫特在此前提交歐盟成員國的方案中,建議從6月6日起對中國光伏產品徵收平均稅率高達47.6%的臨時懲罰性關稅。

據《經濟參考報》報導,歐盟委員會反補貼調查已經完成,下月將向成員國提交報告並進入投票程序。預計將於8月發佈反補貼初裁,如果有充分的證據證明補貼指控屬實,歐盟可以徵收臨時反補貼關稅。

中國政府啟動對歐盟葡萄酒雙反調查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6月5日就此發表談話指出,中國政府和產業對通過對話磋商解決問題表現了極大誠意,做出了巨大努力。歐方仍執意對中國輸歐光伏產品採取不公正的徵稅措施,中方表示堅決反對。

沈丹陽稱,中方同時注意到,歐方裁定的臨時反傾銷稅率從此前建議的47.6%降低到目前的11.8%,我們希望歐方進一步拿出誠意,展現靈活性,通過磋商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經貿關係是中歐關係的重要基礎,中方不願意看到光伏產業貿易摩擦影響中歐關係大局。

沈丹陽同時表示,中國政府已啟動對歐盟葡萄酒反傾銷和反補貼立案審查程序。

商務部同日消息稱,商務部已收到國內葡萄酒產業遞交的申請,指控原產於歐盟的進口葡萄酒以傾銷、補貼等不公平貿易方式進入我國市場,對我國葡萄酒產業造成衝擊,要求商務部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

商務部公平貿易局有關負責人指出,中國對貿易救濟措施的運用一直持審慎態度,我們注意到近年來自歐盟進口葡萄酒的數量確有較快速度的增長,對於此次國內葡萄酒產業提出的申請,商務部將依法嚴格進行調查。

未來兩個月是談判關鍵期

據《中國證券報》6月5日報導,有業內人士解讀,歐盟的初裁決定實際要好於此前預期,至8月6日前的兩個月時間是談判關鍵期,如果協商一致,歐盟委員會仍有可能在半年之後的終裁中撤銷臨時關稅。

據前述新華網報導,在解釋歐盟為何分兩階段徵稅時,德古赫特說,一方面,這將為歐盟和中國提供一個以「友善的方式」解決光伏產品貿易爭端的「機會窗口」;另一方面,先徵收較低的關稅有利於避免歐盟「極為龐大」的光伏產品進口市場受到「干擾」。

德古赫特說:「歐盟委員會將隨時準備與中國的光伏產品出口商和相關商會展開討論。如果雙方能夠找到妥善解決方案,臨時性關稅將停止徵收,一個雙方協商的方案就可以實現。

而據《北京日報》報導,英利綠色能源法務總監樊振華表示,未來兩個月變得十分重要。「我們會抓緊這兩個月時間來參與協商、談判。如果能在這兩個月達成協議,那麼對國內光伏企業來說,受到的影響將減弱不少。」

事實上,英利、天合光能、晶科等國內光伏領軍企業面對這只即將落地的「靴子」,早有準備。

「不管有沒有歐盟『雙反』措施,產業格局的調整都是必須走的一步棋。」樊振華說,目前英利已經把商業模式向下游轉移,通過建發電廠等措施積極開拓國內的太陽能光伏發電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893

美國對華醫療設備發起337調查

http://www.infzm.com/content/93599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官方網站消息,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發表聲明,宣佈對北京怡和嘉業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及其美國銷售子公司發起「337調查」,主要針對該公司用於治療睡眠呼吸障礙的醫療設備產品。

聲明稱,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瑞思邁公司今年7月19日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申訴,指控美國進口及在美市場銷售的睡眠呼吸障礙治療設備產品侵犯了該公司專利。

據聲明,同時被申訴的還有位於美國弗羅里達州的另外兩家公司。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表示,此案曾尚未做出裁定,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首席行政法官將把案件分配給一位行政法官,該法官將負責為該案安排和主持證據聽證會,對該案是否違反337法案做出初裁,並將初裁結果提交審核。  

怡和嘉業官方網站消息,北京怡和嘉業也在今年6月9日發表聲明回應被訴訟,聲明稱,公司產品皆為自主研發,公司已在美國聘請一流律師團隊應訴,並指瑞斯邁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打擊潛在競爭對手。

新華網報導,美國 「337調查」最早得名於《1930年美國關稅法》第337條款,後經曆數次重大修訂。根據該條款,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有權調查有關專利和註冊商標侵權的申訴,此外也開展涉及盜用商業機密、商品包裝侵權、仿製和虛假廣告等內容的調查。「337調查」不僅監督國際貿易,也管控美國國內的州際貿易,因此執法對象不僅是外國企業,也涉及美國本土企業。

據《北京商報》報導,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醫療器械貿易總額達300.62億美元,同比增長13.03%;其中,出口額為175.9億美元,同比增長11.96%。美國、日本和德國是我國醫療器械出口前三大市場,2012年三大市場所佔比重達39.35%。對於頻繁遭遇「337調查」,中國商務部多次表示,希望美國政府恪守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承諾,共同維護自由、開放、公正的國際貿易環境,以更加理性的方法妥善處理貿易摩擦。

據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聲明,根據有關程序,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在啟動「337調查」後,該機構須在45日內確定終裁的目標時間,並盡快完成調查。

今年以來,美國已多次對中國產品發起「337調查」及反傾銷調查。

2013年中美貿易摩擦事件:

美國對中國:

1月22日 發起對江蘇、陝西、香港的部分企業生產的碎紙機 部分流程製造業和部分含有相關部件產品的337調查

1月25日 發起對上海漢翔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移動設備鍵盤和觸摸鍵盤軟件的337調查

3月21日 裁定從中國進口的不鏽鋼水槽對國內產業造成傷害 將對國內相關企業進行補貼 並對從中國進口的不鏽鋼水草產品徵收反傾銷和反補貼稅

4月30日 對中國常州凱迪電器有限公司生產的現行制動器發起337調查

7月7日 決定繼續對來自中國、墨西哥和泰國的混凝土鋼鐵扎線展開反傾銷調查

中國對美國:

1月25日 宣佈1月28日起對原產於美國和歐盟的進口乙二醇和二甘醇的單丁醚徵收反傾銷稅

5月10日 對原產於歐盟、日本和美國進口的相關高溫承壓用合金鋼無縫鋼管發起反傾銷調查

5月31日 對原產於歐盟和美國進口的四氯乙烯發起反傾銷調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097

美對華三種戰略思維點評(三) 井底望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1090fd0102eh83.html

井大點評:

前面我點評了兩個美國對華的戰略,就是海空一體戰和裡岸控制。那麼這裡就是最後美國戰略學家對上面兩個戰略都不太滿意的情況下,提議的第三種方法。

就是代理人戰爭,或者更加大白話,就是炮灰戰爭。

那麼東北亞和東南亞的國家裡面,哪個有資格、有能力、有願望,要出來做這個炮灰?

別說是炮灰,就是美軍自己出馬,在朝鮮戰場和越南戰場,有沒有撈到好處?

說白了,今天可以做炮灰,滿足上面兩點的(最後有願望這點,還是持懷疑態度),大概只有一個國家,就是日本。

但是日本如果有能力和中國對抗,那麼首先擔心的就是美國,因為你要被人踢出局了。

而且詭異的是,當美國紐約的世貿中心被撞掉的時候,有不少中國人是同情美國的,但是大部分的日本人是出去喝酒慶祝的,呵呵。

那麼在南海,除了新加坡,也看不出誰有當炮灰的意願。當然就算有意願,也沒有本錢。

 

三、中美代理人戰爭

一個關於美國的中國戰略公開討論是非常適宜的,與此同時美國的安全部門也應該討論如何威懾中國的擴張,並且當威懾不再有效的時候,如何採取有效的行動,。

或許在十數年前這種討論還是很多餘,當時美國國防部還對中國的軍力不屑一顧,美國認為只要加強威懾和保證就足以對付中國的威脅,但卻忽略了一個事實,就是中國軍方早就在思考與美國作戰了。

在與中國的接觸與戰略平衡中,華盛頓的官員們應該考慮好兩手準備,包括接觸和對抗,在這個過程中國防部發展出一個新的概念叫ASB海空戰。現階段的ASB是屬於機密,但我們有足夠的細節來看懂這個概念,在操作上,ASB要求美軍可以做到以下:1)中國的網絡戰力、反衛星能力和電子戰力是針對美軍的所依賴的C4ISR系統,而美軍必須在這樣的環境下有作戰能力。2)海空軍必須有更強的協同效應來對抗中國的反介入能力。3)打擊大陸腹地的重要目標,以促使中國失去挑戰美國的能力。

ASB是典型來源於冷戰的陸空一體戰思維,當時的國防官員們擔心蘇聯可以快速的打敗西歐,所以陸空一體戰的思維是以更強大的力量來打擊蘇聯,利用陸空聯合攻擊華約國,並在蘇聯的有生力量開始攻擊之前就將其消滅。

ASB也是對一個實際問題的回應,那就是中國建立了強大的防空力量來阻止美軍介入其傳統的防衛區域,並利用自身強大的力量來迫使鄰國屈服。

對於各方的困擾是,陸空戰是在當時的圍堵戰略下的戰術,而ASB卻是一個沒有戰略思想指導的實際戰術,而美國對中國的政策是通過接觸、平衡與對抗來促使中國變成一個在國際社會中負責任的「stakeholder」(參與者),但美國能強迫中國做出如此的轉變嗎?這聽起來好像有點為難。那麼美國與中國衝突的最終目的是什麼?

把Hammes(離岸控制一文的作者)和Elbridge Colby(海空一體戰的作者)都納入討論。Hammes反對海空一體戰,並正確的指出直接打擊中國內地將會導致核升級,也指出了海空戰缺乏戰略指導,中國的核戰略和意圖都是主要的不確定因素,並增加了構建一個防衛大綱的難度。感謝PhilKarber,的貢獻,關於中國核彈頭的數量稍微有了明確的共識。他們沒有理由不增加核武的數量,當美國人開始討論打擊中國本土的時候,如果你是中國的防衛計劃者,你也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加強核武。

Hammes更進一步提供了OC(離岸控制),一種以遠距離封鎖中國經濟手段來截斷中國戰時的經濟,並開展針對中國的戰區,其重點就是經濟是GCD政權合法性的來源。

Colby支持ASB(海空戰),並認為「經濟摩擦戰」,將對美國來說是高昂的代價而且無法有效遏制中國。

James Holmes 也指出了離岸控制的缺點,中國的制海權是陸基武器,移動導彈可以擊中移動目標和在日本的港口,而放棄對中國內陸目標的打擊等於放任中國的制海力量可以隨意攻擊。

我要指出的是,經濟絞殺會比定點打擊更不容易引起戰爭升級嗎?ASB和 OC都對GCD的統治構成了致命威脅,而GCD肯定會不惜一切代價以達到生存的目的。

而且人們也忽略了陸基力量。大家應該都記得在二戰中為了打敗日本所動用的陸面部隊,而中國是個陸上強權,並且擁有廣大的戰略縱深與自給自足的能力。

但中國在沿海也有脆弱的一面,美國不想派出陸面部隊進入中國,但是可以和周邊國家來合作以實施這樣的威脅。亞洲的軍力是陸地力量主導的,而美國也可以把這個變為美國的優勢,在戰場的外圍,美軍的陸戰隊也可以圍繞中國周邊奪取並建立機場。

我曾提倡美國的首要目標是重建美國在這個地區的主導勢態(Colby看起來也讚詞這一點),這樣子的話總統就有更多的選擇來應對了。與中國的衝突將是力量密集型的較量,一旦美國主導權確立,那麼美國的目標就是徹底打敗中國挑戰美國的圖謀,並使再也不敢挑戰美國。 

如果結局是重建美國主導,那麼美國除了要打敗中國的軍力外,也要能夠懲罰中國,而這當中涉及到了核武的話題。美國必須要讓別人相信,美國有使用核武器的決心,這是贏得對中國作戰勝利的要素。

 Gen. H.R.McMaster,一位美軍學者提到,在戰爭中一些隱性的要素,比如情緒、政治、理性等造成戰爭中的作用,任何與中國的衝突都是血腥的、長期的,而且無法單靠海空力量決勝負,就像McMaster說的,我們不應該像伊拉克自由行動之前那樣盲目的崇拜科技的作用,中國的統治層經歷過文化大革命可以忍受痛苦,打掉一個空中打擊目標不可能讓中國領導人哭喊,如果雙方的關係差到要用戰爭來解決,那一場所謂的「有限度戰爭」是很難想像的。

持續增漲的威脅性,促使中美間的戰爭可能向別的方向發展,可能的結局是雙方都認為直接與對方衝突有太高的風險了,而促使大家轉向代理人戰爭,如果是這樣的情況,那美國盟友的質量與美軍的數量都同等重要。

這意味著美國需要傾注更多的資源來培養在這地區的盟友。在東亞這意味著美國要幫助盟友發展他們自己的防衛力量來保衛他們自己的領海和領空,這也更加意味著需要幫助圍繞中國的盟友保持強大的陸基力量,並確保美軍在東海和南中國海的行駛暢通。最後我們必須思考如何增加中國對抗美國的成本,以及雙方在世界各地的間接對抗。

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需要更多強力的盟友,如伊朗,這樣的考驗對抗美國的代理並保護中國的既得利益。對中國來說,扶持代理人比建設環球性的軍事投放力量更加實際,而美國也需要構建環球聯盟來平衡中國的擴張,並可以減少核擴散的可能。

   這是一個並不令人愉快的事情,而且Hammes和Colby以及開始了這樣的探討。我們如果不做最壞的打算並不代表最壞的可能性不存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838

美對華三種戰略思維點評(二) 井底望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1090fd0102eh1o.html

二、海空一體戰

不斷增長的中國軍事實力與北京咄咄逼人的勢態把世界的焦點從中東拉回到了東亞。雖然中國的經濟增長遇到了瓶頸,從10%的增長率降到了7%,但是中國依然有能力進行一系列驚人的軍事現代化,並且這將賦予中國可以在亞洲展開有力的軍事行動的能力。

如果中國擁有如此強大的軍事實力,那麼這將對美國和美國的亞太盟友們構成強大,甚至是令人畏懼的威脅---軍事強權。這不是一個偶然,根據美國政府自己的評判,中國軍事目標是相當清楚的就是在衝突中有能力「反擊第三方(指美國)的介入」。在亞太地區,中國如果可以在軍事上比美國處於優勢,那美國在這地區所構建的同盟和次序將會失去實際意義。

五角大廈對此十分警惕,並大力推進了一系列的措施在這個地區保持軍事優勢。常常被討論的海空一體戰和相關的聯合軍事行動雖然避免提及中國,但毫無疑問中國和其擁有的強大軍事實力的強權將是目標,而且國防部的高官們也常常提到中國反介入和區域封鎖的威脅。

海空一體戰基本考量,以及其他為了保存美國在這個地區影響力所做出的努力都是為了「保持美國擁有足夠的力量可以擊敗對手並在戰爭升級中保持優勢,即便對手擁有強大的實力」,其重心就是發展出「有能力對對手進行縱深打擊的聯網和綜合力量」,用大白話來說就是,設想發展出一隻尖端的軍事力量並擁有深入敵人的腹地,對其縱深目標如導彈、指揮系統等進行軍事打擊的能力。這思想就是要使美國包括軍艦、導彈、軍機、潛艇、電子戰力、衛星等在內的軍事系統可以戰勝對手的軍事系統,而這些將賦予美軍擁有更多來強勢面對中國這樣的對手,不管是真實的衝突還是威脅。

 

海空一體戰的質疑

 

儘管有些人質疑軍事壓力的成效和美國及其盟友是否能從中受益,但這並不是海空一體戰和相關的措施的實際效率問題,而是來自於其他的方面。

當中的一個反對觀點就是中美之間永遠也不會進入戰爭,因為代價太大了。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這並不準確,況且只要我們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那大家就不會輕舉妄動。

另一個就是美國的財政問題,美國已經無法承受要維持軍事優勢所帶來的高昂代價了。這個想法太悲觀了,我們軍費已經比包括中國在內的國家都多得多,只要我們更有效的使用這些軍費來維持我們的高端傳統優勢,而不是花在那些低成效的武器。再說了如果我們要維持一個讓我們建立並且受益了半個世紀的國際次序,那我們應該,也需要花錢。

有些人認為我們為止戰而備戰,並且願意為此花錢,但卻認為海空一體戰是個糟糕的主意,他們擔心準備一場對付中國的戰爭就會激化中美間的軍備競賽,更進一步,如果真的發生戰爭,那麼為了打敗中國,美國改採取的措施可能被北京視為嚴重的威脅和侮辱並最終導致戰爭的無限升級。著名學者AmitaiEtzioni,同時也是海空一體戰的批評者,最近總結說「海空一體戰的本性是擴散性的,以及無法避免得導致核戰爭。」

這一系列的質疑提出了我們應該換個思路。國防大學退役的陸戰隊上校T.X.Hammes(上期離岸控制一文的作者),也是一位戰略思想者,提出「美國必須承認中國擁有的核武使美國不能隨意的攻擊中國,美國必須儘可能得降低核衝突的風險。對Hammes來說,這就意味著「不能攻擊中國本土,克制對中國本土的攻擊將降低戰爭升級的可能性和使戰爭更容易結束」。Hammes提倡的「離岸控制」是基於「遠距離封鎖」中國來使中國屈服,而且這個觀點很有市場,包括國會在內。

國防部並沒有明確的指出海空一體戰將是以何種形式體現的,但國防部所釋放出來的信息已經很明確的表達了,如按Hammes的想法,那這一策略(指海空一體戰)將會被明確閹割。海空一體戰的概念是美國「深入敵區縱深打擊,破壞並打敗敵軍」,特別是對付敵軍最具有威脅的力量,比如精確制導導彈、指揮系統、偵查系統等。如此你不需要是中國專家或者是一個狡猾的戰略家來明白該如何應對了。要是放棄這些打擊手段的話就是放任中國胡作非為而沒有任何懲罰。

如果Hammes的離岸控制是可行的,或者說他所認為的打擊中國腹地將導致戰爭的升級可能性大幅上升,那他的策略就非常具有說服力。自然,美國應該儘量避免任何會導致自己本土或盟友受到核打擊的行動,就算是很低的可能性,但是他(指Hammes)以及他的附議者的論據是有雙重性的,首先他的策略是行不通的,所以美國需要海空一體戰這樣的手段;第二海空一體戰不會導致核末日。

Hammes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他的替代策略根本就不行。他總結「離岸控制是採用經濟戰來控制和結束衝突,並迫使對方回到現狀」,這個方法是美軍在中國軍力投放範圍外來控制和截斷對中國經濟十分重要的巨型船隻,換句話說就是美國將通過干擾中國依賴於外貿的經濟的做法來取勝。

這當中涉及到幾個問題,首先長期來說這個在可操作性和財政持續性方面是不靠譜的。如果中國人知道了美國放棄了海空一體戰中近戰手段,那中國軍力的發展就可以集中在長距離作戰和突破封鎖,中方就可以集中力量來發展空中和海上力量來保護他們的商船,反潛艇武器以及其他力量來突破我們的封鎖,而不是發展他們的陸基防衛系統,而且被動性的回應你的對手的代價將比主動在自己強勢的區域出擊更高。當國防部的預算緊張的情況下,一個在大西洋和印度洋施展封鎖並不在西太平洋施加更多壓力的策略會比海空一體戰更昂貴還是便宜?恐怕是更貴。

更進一步的說,Hammes所提倡的封鎖需要區域內的許多國家更緊密的合作,特別是那些對美國並不友好的國家,比如俄國,制裁封鎖朝鮮、古巴和伊朗已經很困難了,Hammes有什麼理由相信其他國家願意封鎖這個全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市場。

先把可能性放一邊。中美間的戰爭涉及了雙方尊嚴和名譽,這是一場決定誰將成為東亞強權的戰爭,這樣的賭注太高也傾注了太多的情緒。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場遠距離封鎖是否足夠使中國屈服並接受美國的條件?就像兩次世界大戰以及對抗拿破崙那樣,一個缺乏軍事勝利的遠距離封鎖是不會有成效的。封鎖對勝利很重要,但遠不足以成就勝利。更多的是,這樣的封鎖將是雙刃劍,將把美國人隔絕於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國,而且我們也可以設想中國也將設法擾亂我們的貿易流。在這樣的情況下,誰將更有能力來承受經濟匱乏的後果?是一個在上世紀經歷了文化大革命、大躍進和殘酷的內戰,以及依然記得赤貧滋味的國家,還是一個在世人眼中代表了(永遠的?)繁榮自由的國家呢?更準確的說,這場戰爭不是在波多黎各或楠塔基特島(美國麻省的一個小島)進行的,是在鄰近中國的周邊打的,是對中國人來說十分熟悉的環境,但對絕大多數的美國人完全陌生的。

遠距離封鎖或許對美國是有用的,但對美國的盟友們來說,美國的支援也是同等的「遠距離」,不能把美國的外交策略單純的依託於盟友們,相對於中美間的競爭如無涉及它們自身的安危,它們有其他目的更值得它們考慮,而Hammes卻把它們設想為中國軍力的獵物。他相信美國盟友們應該擁有可以對抗中國軍事冒進的實力,但卻忽略了這問題的基本面。如果單純的把先進武器賣給日本或者讓盟友們發展自己的先進武器就可以遏制中國,那問題就簡單多了。中國所建立的軍力將來恐怕可以超越並壓制我們在這個區域的盟友的防衛能力,這也是我們的盟友堅持我們留在亞洲的原因。按Hammes的思路,我們的盟友們將會面對中國海、空以及導彈,或許更多的軍事壓力,同時卻沒有反制能力,也沒有美國的援助,實在是沒有任何清晰的理由來說服美國的盟友們來按這個思路來面對中國,這樣對他們而言或許向中國叩頭或者發展獨立的核武能力更實際些吧。

 

海空一體核威脅?

 

這樣考慮Hammes的替代策略並不可行,但如果海空一體戰將導致中國的核擴散的話,那Hammes的觀點還是十分值得肯定的。不過事情不是這樣的,對中國的海空一體打擊,如果小心處理是完全可以避免戰爭升級的,更加不會使大家在人口密集的地區互仍核武器。

原因是因為避免核大戰是中美雙方共同的最大利益。

避免核大戰對美國來說自是不言而喻的,中美間的戰場最可能在西太平洋地區,並處於中國的核武範圍內。雖然中國的核武庫比美國小多了,但加上中國的二次反擊能力,是任何美國總統都不能忽略的,也令到華盛頓盡全力把衝突控制在一定範圍內,美國會通過一系列的通道來控制戰爭的範圍,比如說只攻擊離戰場較近的中國國土,或者避免攻擊敏感目標,比如中國領導人設施。美國的核武器使用將只會限於當中國先用了核武器,或者當美國的傳統優勢力量無法遏制中國對美國軍隊、美國領土或者美國在這地區的盟友的攻擊,而後者也是海空一體戰略盡力所避免的。即便如此,美國的核武使用也是相當有限的,也是為了可以平息衝突。

Hammes最大擔心的是中國先將衝突升級。但這低估了中國避免核升級的決心與利益,對北京來說殘酷的事實是美國不管在規模和種類上,所擁有的核力量都更強大,中國領導人十分清楚如何對美國或其盟友人口密集地區的核攻擊都將迎來美國的核報復。除了美國會盡力避免外,中國也會盡力避免核擴散,因為他們知道這是一場中國人贏不了的核戰爭,而且與美國進行核戰爭將會摧毀中國領導人所要實現的目標,比如GCD的政權、國家的發展等等,因此中國有足夠的理由和動力來避免和美國進行核戰爭。

可以不用光聽我在這講,也可以聽聽中國人的說法,首先中國人一直在聲明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現在大家對中國的這個承諾的效力有很大的疑慮,但是實際的情況就是中國的核武庫不足以支撐中國和美國進行核戰爭,中國的核力量太小,面對美國的報復必將無力支撐。中國也可能把核武器當成純軍事使用,但這無異於以卵擊石,除非中美核力量有重大改變,不然美國唯一要重視的是中國在極端情況下首先使用核武器。

更多的是中國人自己也準備好了本土受到美國的攻擊而不會引起核戰爭,否則的話為何中國自己要花這麼多的資源來發展如此強大的防衛系統來保護本土。

如果中國打算依靠核力量來應對美國的傳統打擊方式的話,那中國在防衛上所做出的投資就很不合理。中國的領導人有很多不同,但卻不愚蠢和瘋狂,中國看起來更多的是要依靠和發展傳統防空力量網絡來對抗美國的打擊,而不是依靠核武。

很明顯,如果美國的猛烈的傳統打擊是為了毀滅和終結GCD的統治,那Hammes的擔憂將會更加實際,但按我們的認知,這不是海空一體戰的目標。海空一體戰是要以傳統力量對抗,並在與敵方衝突中保持優勢,雖然這可能在不經意間引起核衝突,比當如波及到對方核武的生存性。

但這不足以廢棄海空一體戰,而是一個更加嚴肅對待的話題,更加應該認真討論中國的核武戰略和海空一體戰在亞太地區所扮演的角色,應以認真的態度來對待避免核擴散,比如設定戰爭的範圍,設定打擊目標,並做好溝通的努力來避免核擴散,這些並不是臨時抱佛腳就可以解決的,是需要一個長遠的計劃,美國和盟國們都需要對此有所準備。

無需多言,儘管盡了這些努力,核擴散的風險還是真實的存在,最好的結局是中美之戰對雙方都是極具破壞性的。最壞的事,國家的榮譽成為了大家爭奪的焦點,那事情就會失去控制了,從而導致了最壞的結果核戰爭。因此雙方都需要盡努力來控制緊張的局勢來避免戰爭,戰爭只能是當核心利益受到威脅,並且其他手段都無法有效發揮的時候,成為最後選擇。

如果只是準備戰爭來阻止戰爭,而沒有足夠的決心,那只能使刺激中國或者其他的強權來挑戰美國與其盟友的利益,即便在核武的籠罩下,各國依然希望可以通過各種威懾來達到利益的最大化。古老的智慧依然是真理,避免戰爭的最好辦法就是準備戰爭,因此海空一體戰和相關的策略是值得鼓勵、投資和讚揚的,即便是我們都關注這是否會帶領我們進入世界末日。

 

井大點評:

這種觀點,主要就是認為離岸平衡是無效的。

但是其支持海空一體化戰略的觀點,就是中國在自己的本土被先發制人的攻擊之後,不會將戰爭升級到核戰爭。

這種思考是比較危險的,因為戰爭一打起來,你單方面的希望控制戰爭的規模,是比較難以實現的。

比如說,如果美軍作戰不利,航母被人家打沉了,上萬美軍喪生了,你美國自己戰爭升不升級?

記得美國當年在朝鮮戰爭戰況不利,艾森豪威爾就喊著要動用核武器。而在越南戰爭效果不佳的時候。尼克松也喊著要動用核武器,還讓B52抗著核武器在公海附近飛來飛去,擺架勢。

如果戰爭是輸不起的,那麼現任的美國總統,也無法沒有這種想法。

那麼人家別的國家,也不會沒有類似的想法。

這個時候,如果考慮到戰爭一起,那麼全球的核不擴散條約馬上失效,於是全世界多出10幾個反美的國家和組織,都具有核武器,那麼你又如何收場?

這些都支持海空一體化的同學們,沒有花時間來思考的。

其實就算無法升級到核戰爭,如果美軍先發制人,導致了軍事失敗,那麼你以為人家就就此罷手,不會出招報復?

比如你轟炸中國本土目標,那麼中國常規的導彈,一樣可以打到美國在日本、琉球和關島的軍事基地,而且還可以打擊美國的本土。

   那麼你升不升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841

美對華光伏產品「雙反」擴圍 光伏產業貿易摩擦再升溫

http://www.infzm.com/content/97903

中美光伏行業貿易摩擦再度升級。

據《新京報》報導,當地時間1月23日,美國商務部對中國進口的晶體硅光伏產品發起自2011年以來第二次「雙反」調查。

據報導,此次遭調查的晶體硅光伏產品包括但不限於電池、組件、層壓板、面板和建築一體化材料等。除從中國大陸進口的該產品遭調查外,從台灣進口的也被反傾銷調查。在2010年至2012年間,中國出口至美國的涉案產品金額分別為15.2億美元、31.2億美元、20.8億美元。

而據商務部官方網站消息,針對美國升級的「雙反」調查,商務部進出口公平貿易局負責人發表談話表示,中方對此表示嚴重關切。

中國商務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美方2011年立案並加征高額雙反稅率不僅未能改變美國內產業經營不善、競爭力不強的狀況,對下游裝配、服務等行業造成重大負面影響,而且引發了在全球範圍內光伏貿易爭端的連鎖反應,使整個產業鏈陷入混亂。

該負責人表示,中方再次敦促美方審慎處理當前的雙反調查,慎重採取措施,終止調查程序,並將密切關注該案的進展,評估其對中國光伏業界造成的影響,堅決利用各種機制維權。

據瞭解,根據美調查程序,美國際貿易委員會將於2014年2月14日前後作出損害初步裁定,若結論為肯定,美商務部將於2014年3月28日前後做出補貼初裁,於2014年6月11日前後做出傾銷初裁。

美國商務部此舉意味著中美就光伏產品的貿易摩擦再度升溫。

據瞭解,中美雙方在光伏行業進出口貿易中摩擦不斷。

2011年11月8日,美國商務部曾立案對產自中國的太陽能電池進行雙反調查,並於2012年3月、5月相繼公佈對中國光伏產品反補貼、反傾銷調查初裁結果,向中國相關公司加征18.32%至249.96%的反傾銷稅,以及14.78%至15.97%的反補貼稅。

而就在2014年1月20日,商務部剛剛公告了我國對美、韓進口太陽能級多晶硅反傾銷調查的終裁結果。

據《經濟參考報》報導,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相關負責人表示,SolarWorld公司在2011年雙反調查中,曾試圖擴大涉案產品範圍,將產於中國的所有光伏產品都納入調查中,但遭到美國商務部的駁回。2011年雙反調查後,SolarWorld公司又以產品範圍問題為由,將美國商務部上訴至美國國際貿易法院,但目前仍未獲支持。在該雙反徵稅措施仍有效的狀態下,Solar World再次申請發起貿易救濟調查,試圖涵蓋2011年雙反調查所沒有包括的其他所有來自中國的光伏產品。

「這種全面限制中國光伏產品進入美國市場的行為,是典型的濫用貿易救濟手段,其目的是通過不合理貿易壁壘,保護一己之利,迴避中國企業的正當競爭。SolarWorld公司在美經營出現困難,源於其經營策略失誤、生產成本過高以及美國國內市場環境的變化,與中國產品進口沒有必然聯繫。」上述商會負責人指出。

而據《東方早報》報導,經歷之前歐美「雙反」後,中國的光伏企業都已經調整了市場結構,分散了風險,已經提高了在亞非拉市場的比例。賽迪智庫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光伏組件出口量對美出口份額佔比約10%,對歐出口份額由2012年的近65%下降至2013年的30%,而日本躍居首位,成為中國光伏組件最大的進口國。此外,中國光伏組件對印度和南非的出口額分別佔5.2%和4.5%。

工信部旗下研究機構賽迪智庫發佈的報告顯示,2013年中國光伏組件出口量約為16GW(1GW:1000MW,1MW:1000KW),出口額約100億美元,比上年下降27%。其中,對美出口份額佔比約10%。根據美國商務部的數據,2012年美國從中國大陸和台灣地區進口的這類產品金額分別為21億美元和5.1億美元。

此外,我國商務部於1月24日,公佈了對歐盟的進口太陽能級多晶硅反傾銷調查初裁結果,裁定原產於歐盟的進口太陽能級多晶硅存在傾銷,中國多晶硅產業受到實質損害,而且傾銷與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係。不過,「考慮到本案特殊市場情況」,商務部宣佈暫不對歐盟多晶硅產品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488

互聯網大趨勢下,巴菲特擬放棄對華盛頓郵報長達40年持股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6337

         (巴菲特與格雷厄姆前主席Katharine Graham)在格雷厄姆控股(Graham Holdings )把旗下《華盛頓郵報》賣給亞馬遜創始人後,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準備退出對該報紙母公司格雷厄姆集團11億美元的持股。監管文件顯示,巴菲特準備用持有的格雷厄姆控股28%股份,換取後者去年夏天新組建子公司的控制權。這筆交易意味著巴菲特將與自己持有時間最長的一筆投資說再見。1973年巴菲特開始持有《華盛頓郵報》母公司的股票,兩年之後該報紙上市,之後一年巴菲特進入了格雷厄姆控股的董事會。自此以後巴菲特與格雷厄姆控股主席Katharine Graham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後者於1991年離職時擔任主席時間接近30年。按照格雷厄姆集團周三收盤每股報654.9美元的價格,巴菲特的持股價值約為11億美元。格雷厄姆控股旗下還擁有Kaplan教育子公司、電視臺以及有線電視網。巴菲特購入《華盛頓郵報》被認為是他最成功的投資之一。巴菲特在1985年的致投資者信中說,他當時僅僅花了1006萬美元完成了最初的持股。巴菲特當時說:“我們在1973年就幾乎完成了對《華郵》所有的持倉,價格不超過後來其估值的四分之一。”根據向SEC提交的監管文件,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準備用所有持股,交換格雷厄姆“還沒有完全組建成型的”子公司,其中包括格雷厄姆集團沒有披露的一些業務,以及格雷厄姆擁有的部分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資產。格雷厄姆控股在聲明說,雙方潛在的“資產剝離交易”還沒有達成協議,同時存在交易最終無法達成的可能。格雷厄姆控股股東,International Value LLC的資產經理 Charles De Vaulx說,“我的第一想法是對換的資產包括電視播送資產。”但現在還無法完全評估交易涉及的範圍。在面臨連續數年收入下滑,並承認找不到如何拯救不斷滑坡的報紙業的答案後,格雷厄姆控股於去年夏天以2.5億美元的價格把《華盛頓郵報》賣給了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巴菲特去年秋天在曾透露曾經有意買下《華盛頓郵報》,但是因為不願意承擔管理一家大報的重擔,最終放棄了收購意向。近幾年來巴菲特仍然在穩健的買入報紙資產,他收購幾家規模較小的美國社區日報,但避免買入位於大城市的報紙。在2012年的致投資者信中,巴菲特寫道:“也許向那些關系緊密的社區提供綜合可靠的信息,並具有互聯網思維的策略,在未來很長一段時期內仍然有生命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027

賣白粉不如賣礦石,墨西哥毒販染指對華鐵礦石出口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9524

作為全球重量級鐵礦石買家,中國鐵礦石需求高漲,以致於遙遠的墨西哥毒販放棄主業,轉而走私鐵礦石。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墨西哥販毒集團“聖殿騎士”(Knights Templar )2013年共走私了27.2萬噸鐵礦石, 占墨西哥鐵礦石年產量的44%。(編輯提示:據路透社此前報道,走私助推墨西哥鐵礦石出口到中國的總量在2013年10月達到400萬噸,上一年同期僅為100萬-150萬噸。)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墨西哥警方本周發動了一次專項打擊行動,專門針對販毒集團走私鐵礦石到中國市場。墨西哥政府一位高級官員表示,“聖殿騎士“走私鐵礦石到中國,比販毒更賺錢。墨西哥米卻肯州(Michoacan)安全機構官員Alfredo Castillo在周一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稱,犯罪集團每走私一噸鐵礦石,能賺到15美金。路透社報道援引一位要求匿名的礦主稱,他以每噸32美元的價格向中國商人出售鐵礦石,利潤約有5美元-7美元。當鐵礦石抵達中國之後,這些中國商人的預期利潤可達每噸15美元左右。米卻肯州正是“聖殿騎士”的大本營,毒販們長期盤踞於此。米卻肯州也是墨西哥鐵礦石產量最大的地區,分布著900處礦井。礦石經由Lázaro Cárdenas港口運往太平洋。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墨西哥一位高級政府官員證實,“聖殿騎士”走私鐵礦石的盈利已經超過了販賣毒品。Castillo稱:警方在周一打擊走私的行動中收繳了犯罪集團數以億計的美元。周一(3月3日),墨西哥警方截獲了11.9萬噸礦石,預估價值為1540萬美元。在本次突襲行動中,警方還發現了124部用於走私礦石的重型機械。此外,墨西哥警方還關閉了11處礦石加工和存儲設施,並在那里發現了6名中國人。移民局官員準備對這6個中國人當中的5人提起指控,認為他們違反了墨西哥移民條款,還有1名中國人因持有旅遊簽證而被勒令在十天內離境。墨西哥毒販拋棄“主業”,醉心於走私鐵礦石的強勁動力,就是中國高漲的進口需求。作為全球重量級鐵礦石買家,中國去年四季度以來鐵礦石進口量猛增。今年1月,中國進口鐵礦砂及其精礦總量達到創紀錄的8683萬噸。2月,中國34個港口鐵礦石庫存突破1億噸,為史上第二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300

對華原油出口不賺錢 為何委內瑞拉增加出口量?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1085

中國和委內瑞拉決定將中委關系提升為全面戰略夥伴關系,尤其是在能源領域。 (更多全球財經資訊,請加微信號:wallstreetcn)今日,新華社報道稱,國家主席習近平呼籲兩國加強在金融、投資和能源領域的合作,中委兩國一致決定發展“全面戰略夥伴關系”。 關鍵性的合作關系提升表現就是:中委兩國在石油換貸款方面開展了進一步合作。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官方網站文章今日稱,中石油下屬中國聯合石油有限責任公司每天將從委內瑞拉購買10萬桶燃料油。至此,中石油2014年對委內瑞拉油品貿易量將達到79萬桶/日,成為委內瑞拉最大的油品貿易商之一。華爾街見聞網站曾提及,中國與委內瑞拉本周一簽署新一輪“石油換貸款”協議。委內瑞拉將以原油換取中國的40億美元貸款,以此挽救萎靡不振的經濟。中國對委內瑞拉貸款將在現有基礎上增加25%,超過200億美元。2008年至今,中方對委貸款總額超過400億美元。但考慮到該國糟糕的經濟,因此,日益增長的巨額債務也逐步加大了委內瑞拉的償債難度。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曾提及該國的病態經濟。委內瑞拉經濟增長緩慢,國內物資奇缺,通脹率長期超過56%,官員腐敗高發,且不斷發生政治沖突流血事件。高盛預測,該國經濟增速今年將萎縮1.3%。截止今年1月下旬,該國黃金與外匯儲備已降至210億美元,流動資產僅剩20億美元。而當時該國非金融性應付賬款總額超過500億美元。但委內瑞拉疲弱的還債能力似乎並未阻礙中國對該國原油的渴望。當前,每日平均有50萬桶委內瑞拉原油進口到中國,其中近半都是用來償還中國貸款。據委內瑞拉副總統預計,截止上個月,該國對中國的未償債務總計170億美元。對於剩余債務,委政府計劃將對中國的原油出口每日額外增加10萬桶。委內瑞拉是OPEC成員國,擁有全世界最大規模的已探明石油儲量,其石油出口收入占政府總收入的96%。然而,該國達到石油產量計劃的難度卻越來越高。過去十年,委內瑞拉石油產量不斷下滑。據美國能源信息管理署(EIA)統計數據,該國日均石油產量已從2004年的接近300萬桶跌至去年的249萬桶。2002年和2003年期間,委內瑞拉發生了嚴重的石油工人罷工,且近些年政府對石油產業的再投資也越來越少更是令該國石油業光環開始褪色。圖:委內瑞拉汽油和其他液體石油類產品產量和消費量這就意味著,如果委內瑞拉需要增加對華原油出口,則需要削減向其他地區和國家的原油出口數量,尤其是美國。實際上,2013年,委內瑞拉最大的能源國企委內瑞拉石油公司(Petróleos de Venezuela)對亞洲原油出口量史上首次超過了北美:對亞洲出口量增加了11%,而對美出口量下滑12%。到了今年4月,委內瑞拉對美原油出口量甚至跌至18年最低水平。當然,這背後部分是因為美國原油自給程度提升。針對對華原油和對美原油的主要目的,國際石油工程師協會(Society of Petroleum Engineers)副會長Fernando Sanchez對彭博新聞社明確表示:對中國的原油出口可能在增加。但委內瑞拉石油公司並不從對中國的原油出口貿易中賺錢。運往美國的原油才是用來賺鈔票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372

美國7月貿易赤字縮減 但對華貿易赤字創歷史新高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835

最新數據顯示,7月,美國與中國貿易赤字額創歷史新高。(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9月4日,美國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7月,美國與中國貿易赤字增長2.7%至309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

盡管對華貿易赤字增至紀錄新高,但美國7月貿易赤字總體縮小0.6%,至405億美元,低於預期的424億美元。商務部還將6月貿易逆差由415億美元修正為408億美元。

同時,美國7月出口額增長0.9%,至1980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汽車出口升至紀錄高位。汽車零部件、發動機、工業用品及材料出口均有所增長。消費品、食品及飲料出口減少。

逆差縮減表明拖累經濟增長的負面因素減少。更小的貿易赤字對於增長是一個積極因素,這意味著相比采購外國制造的產品,美國對外售出了更多美國制造的產品和服務。

7月

貿易帳

美國7月貿易進口額增長16億美元至2386億美元,主要源自商品貿易進口增長。商品貿易進口增長主要受汽車、汽車零部件及發動機進口增長提振。服務貿易進口較上月基本持平。

7月美國對歐洲商品貿易逆差自6月的115億美元縮減至95億美元。商品出口額增長5億美元至248億美元,進口額減少15億美元至343億美元。

7月美國對OPEC商品貿易逆差擴大,自6月的36億美元增至7月的49億美元。商品出口額增長3億美元至69億美元,進口額增長1.5億美元至118億美元。

盡管7月美國貿易逆差縮小,但排除頁巖氣革命的積極影響後,非石油類貿易逆差幾乎創下紀錄新高。

非石油

數據公布後,美元指數小幅震蕩上行。

美元指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896

委內瑞拉對華債務違約 巨額資金打水漂?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819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委內瑞拉已經對多個債主違約,而最新的違約對象是中國。鑒於中國是委內瑞拉最親密的盟國之一,此事頗令人驚訝。

長期以來,委內瑞拉獲得中國的巨額貸款支持,其獲得的貸款量占到中國對拉美貸款總量的二分之一,自2006年以來,該國接受了500億美元石油支持貸款。委內瑞拉以石油償還貸款。

金融時報提到上周委內瑞拉全國性報紙公開稱,該國不再需要每日向中國出口33萬桶石油以償還貸款。相反,小型投行BancTrust表示,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PDVSA)現在向中國出口石油量的多少,完全由其自己決定。另外,貸款期限已在當前的3年基礎上延長,可能是無限期的延長。中國商務部後來已證實了這一變動,並指出這是應委內瑞拉的要求而做出的。

據華爾街見聞從商務部網站找到的公開信息,10月10日公布的官方公報顯示,中委基金調整協議內容,第四修正案中取消石油輸出至亞洲國家的最低額度。該協議此前規定每日運輸23萬桶原油到中國用於償還A和B兩部分貸款,10萬桶用於償還C部分貸款。修正案還取消了3年內還清中國貸款的期限。

分析人士稱,國際市場原油價格下跌意味著委內瑞拉需償還給中國更多石油。委內瑞拉短期內石油產量提高可能性不大,因此委內瑞拉政府申請延長償貸期限。

華爾街見聞此前還介紹過,委內瑞拉現在的日子很難過,因為面臨嚴重的物資短缺,該國加入朝鮮和古巴的行列開始施行食品配給制。

但屋漏偏逢連夜雨,油價在上周跌到了四年新低,原油出口占委內瑞拉出口總額的95%,這對該國稅收構成直接打擊。

哈佛學者Ricardo Hausmann上月稱,委內瑞拉已對其許多供應商、石油服務合同商以及國民違約,此外,哈佛經濟學家Carmen Reinhart 和Kenneth Rogoff也曾警告稱,幾乎可以確定,委內瑞拉外債將違約。這加劇了市場對委內瑞拉會違約的擔憂。

但金融時報認為,中國同意債務延期,可能是因為中國的銀行認為應該放眼長遠。委內瑞拉畢竟擁有世界最大的石油儲量,所以總有一天它將償還債務。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35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