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政治局一年三開會議談經濟 財政貨幣政策均提“合理”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8日召開會議,2013年以來首次分析了前三季度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並對於第四季度如何在政策上綜合施策,指明了方向。

專家認為,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閉幕後中央政治局立即召開會議部署四季度經濟工作,凸顯對“十三五”開局之年經濟發展的重視。

根據以往慣例,中央政治局一般還將在12月份左右召開一次會議來分析全年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並分析研究未來一年的經濟工作。加上今年4月、7月召開的兩次會議,中央政治局今年極可能首次在一年內的每個季度都召開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會議。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院長胡怡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體現了黨中央正繼續加強對經濟工作的領導。

這一次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在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的同時,對於第四季度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施策方向也提出了明確要求。財政政策方面,除第二次提及“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外,更強調了“有效”、“合理”。並要求加大對特困地區和困難省份支持力度;貨幣政策方面除在保持流動性充裕也用了“合理”外,還首次強調要“抑制資產泡沫”;此外,還要求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各項任務,抓緊完成年度重點改革任務。

財政解“困”

7月份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存在一些必須高度重視的風險隱患。這一次的會議則提出,經濟走勢繼續分化,地區、產業、企業之間增長情況差異較大,經濟運行中的矛盾和問題仍然較多。

由於經濟挑戰不同,中央政治局會議開出的“藥方”也不同,這也體現在財政政策側重點上。

在上半年穩增長壓力下,7月份政治局會議,要求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要落實各項減稅降費措施,保證公共支出能力和力度,發揮財政資金效應,引導社會資金更多投向實體經濟和基礎設施建設薄弱領域,穩增長意圖明顯。

今年前三季度,我國經濟增速均為6.9%,平穩增長特點明顯,不少數據顯示經濟止降趨穩特征明顯。

不過,經濟走勢繼續分化,地區、產業等之間增長差異大的情況下,此次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有效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保證財政合理支出,加大對特困地區和困難省份支持力度。

胡怡建表示,兩次政治局會議均保持積極財政政策表述,但此次政治局會議更強調積極財政政策“有效”,支出也強調“合理”,這和地區間等經濟增長分化相對應,因此要求積極財政政策發力要更有針對性、精準性,在總量基礎上強調結構性調整。發力點正是後面的特困地區和困難省份。這與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協調發展”理念一致,要求區域間協調發展,城鄉協調發展等一致。

根據《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中國共有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包括六盤山地區、秦巴山區、武陵山區、烏蒙山區、滇桂黔石漠化區、滇西邊境山區、大別山區等。

近些年中央財政加大扶貧資金投入。今年預算安排中央財政扶貧資金補助地方部分660.95億元,比上年增長43.4%。財政部稱7月份中央財政扶貧資金補助地方部分已全部撥付地方。

而今年一些財政收入困難省份也將獲得支持。比如今年前三季度遼寧、山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為負增長。

長期關註社保的上海財經大學副教授鄭春榮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一些養老金缺口明顯的省份也需要中央支持,比如2014年黑龍江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赤字進一步擴大,寧夏、河北、吉林等地當期基本養老保險金也在減少。這些地方如果沒有中央支持,未來養老金可能不夠花。

財政部數據顯示,2015年中央財政對地方基本養老金轉移支付總額為4405.18億元。

胡怡建認為,今年以來的積極財政政策體現在減稅增支,營業稅改增值稅前八個月減稅規模達2493億元,減稅力度大。在前三季度財政收入低增長(5.9%)同時,保持較高財政支出增速(12.5%),基礎設施投資增速也比較高,積極財政政策起到了防止經濟過快下滑的效應,而且第三季度經濟數據好於預期,經濟有逐漸著陸的跡象。

今年後兩個月,積極財政政策還將體現在減稅政策進一步落實,國務院預計今年全年營改增減稅規模將超過5000億元,這意味著後兩個月減稅效應將更明顯,為企業降成本,助力企業爬坡過坎。財政支出也將保持在合理範圍,中央預算報告顯示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80715億元,而前三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35956億元,這意味著第四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規模將達到44759億元。

貨幣政策防“泡沫”

此次的中央政治局會議除了再次明確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外,還要求在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同時,註重抑制資產泡沫和防範經濟金融風險。

這是繼7月會議後,中央政治局會議在研究經濟工作的時候再次強調“抑制資產泡沫”。不少市場人士將其解讀為,貨幣政策正從穩增長轉向抑制資產泡沫。

事實上,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已連續十多天顯著上升。九州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表示,貨幣政策重心轉移是因為“資產荒”導致的金融風險堆積、房價過快上漲,威脅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全國房價2015年底以來出現一輪普漲,房貸也大幅增長。央行數據顯示,7、8月份的個人住房貸款占到當月新增貸款的總量的98.68%和71.20%;9月份房貸約占新增貸款總量四成,有所緩解。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中央政治局會議對於貨幣政策的要求,正從強調穩增長向強調關註金融風險、抑制資產泡沫轉變。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助理劉哲此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理論上只有金融原因導致的房價上漲才有明顯的泡沫,比如此前美國的次貸危機。雖然目前局部地區的房價上漲偏離了內在估值,但與美國的房地產泡沫依然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在調控措施上,應配合采取一些漸進性、合理性的措施,比如增加土地供應、改革戶籍。但措施必須要審慎,因為如果房地產價格斷崖式下跌,會對經濟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另一方面,從貨幣政策入手抑制資產泡沫,對於保持匯率穩定也有一定幫助。

人民幣對美元進入10月連續下跌。10月25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7744元,與9月30日的6.6778相比,不到一個月時間跌去近千基點,跌幅達1.4%。

邵宇表示,如今無論是央行重啟14天、28天這類長期限的逆回購,以及利率的指引,都體現出了穩健但略偏嚴的貨幣政策。

高盛/高華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宋宇最新的研究報告比較了最近兩次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除了有利於穩定房價,銀行間利率可以適當提高的一個基礎在於,通過8、9月份的經濟數據可以看出,經濟下行的壓力有所減小,三季度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也達到預期。

不過,首提“抑制資產泡沫”並不意味著貨幣政策從此有一個鮮明的“拐點”,穩健的總基調沒有變。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本次中央政治局會議同樣強調了“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且縱使經濟增長的個別指標有轉好跡象,但還不是很穩固。在這種情形下,貨幣政策猛然收緊,不利於經濟運行。

“抑制資產泡沫”也並不能簡單的與貨幣政策收緊畫等號。連平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的資產泡沫主要是房地產價格泡沫,且也是區域性的,這需要貨幣政策運用適當的工具進行抑制,但不適合全面收緊。”

“應該不會再大幅度提供流動性了。”邵宇表示,短期內降息、降準的可能性已經不大了,當出現流動性困境時,可能會通過公開市場操作來緩釋。

供給側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前三季度,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速,服務業繼續較快增長,金融市場平穩運行,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綠色發展成效顯現,城鎮新增就業好於預期,城鄉居民收入和經濟增長保持協調,社會大局保持穩定。特別是各地區各部門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動性增強,去產能、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等取得進展,去杠桿新舉措開始實施,經濟發展新動能加快成長。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前三季度宏觀經濟數據是令人鼓舞的,主要經濟指標亮點很多,總體平穩,穩中有進。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速快,PPI(生產者物價指數)轉正也是歷史性的突破,投資增速平穩,基礎設施投資增長加快,民間資本投資最近兩個月止跌企穩。這說明供給側改革相關措施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

以去產能為例,發改委副秘書長許昆林10月25日在北京透露,按照目前的工作進度,2016年中國鋼鐵煤炭過剩產能退出任務有望提前完成。截至9月底,鋼鐵、煤炭兩個行業退出產能均已完成全年目標任務量的80%以上,部分地區和中央企業已經提前完成全年任務。

同時,鋼鐵煤炭行業出現了產品價格上漲和企業利潤好轉,這使一些需要淘汰的企業出現複產沖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主任科員賈珅表示,對於這一類問題如果麻痹大意,不在苗頭出現時就加以嚴格控制,就有可能使結構性改革的阻力迅速積累形成,使改革在短期利益誘惑下出現反複。

賈珅表示,目前經濟好於預期,要防止出現結構性改革反複,需要在政策層面堅定不移。更重要的是,需要在思想層面對“去產能”等改革任務的長期性、艱巨性有清醒的認識。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中國經濟的主要矛盾就是供給結構老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真正抓住了中國經濟運行的主要矛盾。因此,中央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根據國內情況和國際形勢做出的戰略性選擇和主動選擇。這一年,各地政府從霧里看花到躬行探索,因地制宜提出了很多具體方案。各部委逐步制定方案,財政部、發改委、央行出臺了各種文件和措施落實五大任務,像是去產能、降成本、去杠桿都有著非常詳細的辦法。

“很多地方政府發現,在實踐當中,直接為企業降成本的回旋空間較小,除了減稅可以立竿見影之外,無論是降低用工成本還是土地成本、融資成本、能源成本,都不是一句行政命令能解決的, 而必須通過相關領域的深化改革才能實現。”滕泰說。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中國經濟存在的困難還來自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未來對出口的形勢要密切跟蹤,針對外界環境的不斷變化適時調整措施。

徐洪才表示,改革關鍵是政策的落地,而不是單純地出文件、造名次。目前在經濟下行的過程中,財政收入下降,財政收支矛盾突出,制約了結構性改革。國企改革的相關措施也需要進一步落地。衡量改革成效的標誌不是單純地看增長率,也要考量經濟發展的質量與結構,下一步應該更加註重經濟發展的提質增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44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