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給側改革的威力開始顯現。
來自發改委的消息,截至今年9月末,煤炭去產能完成全年目標的80%,多位分析人士表示,焦煤等仍有進一步漲價的基礎,看好接下來一段時間煤炭板塊的投資機會。
“今年周期品的產能去周期發揮了很大作用,像焦炭去產能就完成的很好,也就是完成了供給側的改革。”一位券商的周期股分析師表示。
不僅賣方,諸多買方基金經理也指出,四季度周期股仍存在一定的結構性投資機會。本報記者統計發現,在公募基金的重倉股中,亦包括多只“披星戴帽”的周期股。
煤價持續反彈背後
13日,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表示,推動去產能工作加快進度並取得積極進展。截至9月底,鋼鐵、煤炭兩個行業退出產能具有大幅提高。
在供給側改革的推進下,前三季度動力煤價格均價是415.92元每噸,同比下降了6.5%,但是三季度的均價是475元每噸,相較第二季度均價上漲801元每噸,煤價反彈的趨勢明顯。
統計顯示,今年1-9月,全國煤炭去產能完成全年目標超過80%,而前8個月去產能進度為60%,8月單月完成全年任務22%。9月單月完成全年任務超過20%,去產能維持高速。
與此同時,動力煤漲價行情也在持續。9月30日至10月14日期間,秦皇島5500大卡動力煤價格上漲6.2%至615元/噸,環渤海指數上漲1.6%至570元/噸,紐卡斯爾港動力煤則變動10.3%至87.1美元/噸。
同期焦煤方煤價行情也在持續,統計顯示,柳林4號焦煤價漲19.2%至1180元/噸,柳林9號焦煤價格上漲21.6%至958元/噸。古交2號焦精煤上漲23.1%至1120元/噸,古交8號焦精煤更是上漲25.9%至1020元/噸。
“盡管鋼企利潤回吐,但開工率仍在高位。下遊補庫需求整體仍然較高,支撐焦煤價格。”中金公司指出。
二級市場方面,截至10月17日,在過去的10個交易日,煤炭中信一級行業上漲4.67%,跑贏滬深300的幅度是2.88%。
“由於動力煤在6月份開始出現上漲,7-9月份價格出現大幅快速上漲,而焦煤的價格主要在9月出現大幅快速上漲。因此以動力煤為主的公司業績超預期、業績彈性最大。”申萬宏源煤炭分析師認為,受三季度煤價反彈影響,煤炭公司整體業績環比二季度明顯改善。很多公司受益於煤價大幅上漲和虧損資產的剝離、減員減負也扭虧為盈。
10月17日午後,上海B股市場出現大幅跳水,成交放大,最終收盤下跌6.15%,深圳B指受其影響也下跌2.43%,同時A股也受B股牽連而出現回調。當日,中信一級煤炭行業微跌0.07%,鋼鐵行業下跌0.1%。
機構積極把握周期股
對周期股的把握,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如果能夠把握,對業績的貢獻有目共睹。有基金經理曾表示,周期股一旦起來,其魅力可秒殺一切防禦類型或者穩定增長類型的股票,其“彈性之大、速度之快”令穩定增長或消費類型股票顯得“醜陋無比”。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2季度末,公募基金占到流動股比例在1%以上的基金共有5只,分別是*ST百花、新大洲A、*ST煤氣、永東股份及陜西黑貓。其中,匯添富醫療占到新大洲A流通股的比例是1.56%。而在新大洲A的主營構成中,煤炭采選業在上半年貢獻了1.38億的主營收入,占比約為36.23%。
同樣作為周期股,鋼鐵也備受機構的親睞。今年上半年,寶鋼、包鋼、武鋼、鞍鋼及河鋼是機構前五大重倉的鋼鐵股,持股機構家數分別是162家、110家、106家、84家和154家。機構持有寶鋼、鞍鋼的市值占到流通股的比例均超過了85%。
在從事鐵礦石開采的光澤股份(600882.SH)中,3只基金位列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之列,其中也包括明星基金經理董承非管理的興全新視野等。
“一個比較基本的邏輯就是漲價,煤炭是,鋼鐵也是。供給側之下,這些行業都在出清。加上過去幾年一直在調整,機會應該說都是會有的。”上海一位不願具名的公募基金經理表示。
第一財經日報進一步統計發現,最近3個月來,50多家機構調研煤炭采掘類上市公司60余次,尤其是ST煤氣(000968.SZ)共有17家機構調研,其中券商調研頻次8次,基金公司5次。
本報也註意到,近來一些周期類分析師的“拉票宣言”便是年初看到了產業鏈需求側的反彈,並提出了今年來最大的超預期機會可能就來自於需求端。
“未來市場方面對經濟增長的預期存在調整可能,對股市有一定支撐,周期以及金融行業可能因此受益,但市場仍看不到增量資金入場,延續結構與盤整的行情。”深圳一家基金公司首席策略師則表示。
董承非認為,在市場缺乏系統性機會更多呈現結構性行情的情況下,市場情緒變化節奏會變快,只有業績長期穩定增長的標的才有可能戰勝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