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春运下的“新生代农民工”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1/664766.html

又到一年春运之时,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农民工又将集结成流动大军进入公众的视线,他们“回家”的肖像登上媒体首页,传达出中国人不可阻挡的回家愿望。

然而,在这貌似经年未变的景象背后,农民工的主体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据最新统计,中国目前大约有2.3亿至2.4亿农民工,80后农民工群体占一半左右,90后有4000多万人。

这些年轻的面孔使春运不再那么沉重,他们和城市中的年轻人一样,喜欢时尚、崇尚自我,他们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没有那么多的顾虑,留或者不留在城市中,都是选择。

将梦想进行到底

在上海火车站售票处,记者碰到一脸焦虑的安徽小伙子李潇,他正发愁没有买到票,无法回家,不过很快他就释然了,“就不回家了,去温州朋友家玩”。

寒冷的冬日里,发型时尚的李潇依然穿着单夹克,里面仅有一件白色的薄针织衫。他刚满21岁,属于“90后”,已经在上海打工两年了,现在在一家民企做工,一个月拿2500元。

“即使住在上海的郊区马陆,每个月光开销就是工资的一半。上海这边生活成本太高了,吃穿住用行,到处都很花钱,这点工资,根本呆不下去。”李潇抱怨道。

但当记者问他是否还会回来,李潇很坚定地说:“还会回来,我不会种田,也不愿种田,在家也没事做,大城市机会多,而且我也习惯城市生活了。”

2010年年初,国务院在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一号文件要求各地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让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这是一个姗姗来迟的名词。新生代农民工,也被称为农民工“二代”,主要是指“80后”、“90后”农民工。他们的户口本上的户口性质一栏写着“农业”二字,却早已适应城市的生活。

与父辈相比,他们受教育水平较高,思想开放、思维活跃,不愿在农村“面朝黄土背朝 天”,即使没有把握,也是毫不犹豫地奔向城市。在他们看来,城市意 味着梦想与机会,他们开始同那些从小在城市生活的城里人一样,习惯出门就能看到钢筋水泥构筑的高大楼房,习惯了喧闹、繁华、车水马龙和不夜天。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贺雪峰告诉记者,上一代农民工在城市打工的目标是赚钱回家,城市生活是农村生活逻辑的延续:寻生计、挣钱在老家建房、回家娶老婆。而新生代农民工打工不仅仅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融入城市,寻找更好的个人发展机会,追求更完美的人生。

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组织的一次调查结果也显示,只有18.4%的80后农民工是以“出来挣钱”为主要目的。而选择“刚毕业,出来锻炼自己”、“想到外面玩玩”、“学门技术”和“在家乡没意思”的人占了大多数。

在上海安装公司做消防器材安装的黄昌燕有更长远的目标:“上一代农民工打工主要就是为了赚钱回家,我们则盼望在城市安家落户。上一代是与本村人攀比,我们这一代与城里人比。”

的确,他一个月近5000元的收入能让他在上海过得还不错,他来上海六年了,以前是在一家电子厂做,现在经熟人介绍进了安装公司。24岁的他告诉记者:“上海挺好的,熟人多,机会也多,不想回家,连老婆也要在上海找。”

但贺雪峰认为这部分幸运的新生代农民工最多只占整个群体的10%,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想融入城市,其实只是“和城市谈了个奢侈的恋爱”,年轻的时候还好,但到了该成家的时候,收入与在城市生活的基本条件相差较大,“最后结果就是虽然不甘心,但只能回去”。

但同时贺雪峰提出,“当这些新生代农民工想回去的时候,能否回得去?我们现在支付不起让他们在城市扎根实现体面生活的社会成本,那我们能做的就是让他们‘进退自如’。”

回家:中西部崛起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决定在上海将梦想进行到底。

在上海金山守强窗帘厂打工的河南人小杨告诉记者,她准备回家了。“我们窗帘厂人手很紧,老板跟我说过完年后,一定要早点回来,最好再带几个小姐妹回来。”小杨说。

不过她跟老板直说:“我爸妈在老家已经给我找了份工作,在家附近打工他们也放心,而且现在老家工资也和上海没什么差别了。”

“招工难问题一直存在,从2009年就开始了。”浙江省宁海县恒宁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建春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他们工厂主要做玩具装配及灯具。

“我们一直在涨工资,2008年的时候一个普工2000元左右,2009年涨到2500元,去年已经涨到3000元了,但还是招不到人,”他无奈地说,“我们这种工作,比较费眼睛,本来是有年龄限制的,18~35岁,现在我们40多岁的也要,因为实在招不到人。”

合肥市职业介绍中心副主任徐先芳这两天也为招工忙得焦头烂额,她带着32家用工需求量大且急的企业,赴阜阳参加大型返乡农民工专场招聘会,“这样做是利用春节前外出务工农村劳动者集中返乡的有利时机,拿出重要岗位招揽人才,为春节后企业开工生产做好人才储备。”

徐先芳告诉记者,随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安徽工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良机,“去年算是打基础,到处都在搞基建,修路、修厂房,明年开始企业就要入驻了,三年内安徽的用工可能会有一个井喷。”

另外,安徽本地企业和外地企业相比,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政府的支持。去年起,安徽的合肥、蚌埠、阜阳等10多个地市成立了省会城市劳务合作圈,协调解决各地市招工难问题。

随后不久,安徽省政府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意见的通知,采用各种措施,鼓励企业就近招工,农民工就近就业。

据徐先芳介绍说,在安徽很多地市,专门给农民工居住的蓝领公寓正在大规模建设中,届时将低价提供给企业,以供农民工居住。

在贺雪峰看来,农民工转移现象在近几年内还将凸显,“农民工到沿海地方打工,一年只有春节才能回家,一家人相聚时间太短,如果资本能逐渐向中西部转移,农民工既可以打工赚钱,又兼顾家庭,一举两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3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