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綁架過郭炳湘的張子強現金劫案始末 黃祖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e1c3e0102e41o.html

  本文為轉貼,文章最後的李姓富商,應該就是李嘉誠的大兒子。本文最有意思的是香港的媒體和傻老百姓多好騙,「民意」導致劫案的匪首居然無罪釋放,香港政府還向他賠款800萬港元。

 

    張子強,男,祖籍廣西玉林市,1955年4月7日出生,四歲那年隨家人來到香港。

  張子強的父親是兩手空空隨著當時的「逃港潮」逃到香港的。到香港後既沒錢,也無一技之長,為了全家餬口,憑著在家鄉對中草藥的一點知識,在香港油麻地的廟街開了一個小小的「涼茶鋪」,維持生計。

  四五十年代的油麻地遠遠不是現在那個「寸土寸金」、富有身份象徵的繁華地段。當時的油麻地很小,離海灘不遠,一些地方只是海邊的荒地,只有一些低矮的建築,有點像後來的棚戶區。住在這兒的不是窮人,就是一些三教九流之輩,常常發生一些黑社會的火並。

  張子強就是在這樣一個三教九流的外界環境和拮据的家庭經濟環境下長大的。他小學還沒讀完便無心上學,終日流連在「涼茶鋪」周圍,與街童玩耍、打架,慢慢地張子強就與街頭惡棍和黑社會成員交往,「賊性」開始萌芽。

  張子強先在父親的「涼茶鋪」做幫手,後來父親見他不學好,又把他送到一間專做西裝的裁縫店當學徒。早年張子強的父親對兒子的教育是嚴厲的,以至後來張子強進了看守所還經常回憶起父親當年打他的情景。但是父親的良苦用心和拳頭,都沒有把張子強引上正道,反而使他對父親產生了一種逆反心理。張子強至死都說,他對父親沒有什麼感情。

  張子強很快開始涉入黑社會,並成為小頭目,人稱「一哥」。他12歲就開始進警察局,16歲第一次坐牢,在香港作案無數,多次被抓,在警方留下了厚厚的記錄。成年以後的張子強,儘管已結婚、成家、生子,但並沒有「金盆洗手」,在搶劫勞力士得手後,他又開始了新的陰謀。

  1991年7月12日上午,也就是勞力士案件的一年半以後,香港某銀行要調配一部分現金到美國。由香港衛安護衛公司的裝甲解款車運送這批現金到啟德機場,然後空運到美國,其中有美金1700萬,港幣3500萬,總值約港幣1.7億元。

  衛安護衛公司的裝甲解款車開進啟德機場的倉庫區,車子在貨運行政樓前停下。其中一名押運員下車走進行政樓辦手續,另外三名手持獵槍的押運員兩人站在車頭,一人坐在車廂裡,擔任警戒。

  此時彷彿勞力士劫案的重演,在裝甲解款車前突然又出現了五名劫匪,其中四名戴面罩,一名沒有戴,沒有戴面罩的這個人就是張子強。張子強持手槍衝在前,領著兩名匪徒首先將車頭的兩名押運員用手槍逼進車廂內,其他的匪徒衝進車廂內,用手槍頂住了裡面的押運員。

  三名押運員立即被劫匪用布矇住了眼睛和嘴巴。一名蒙面劫匪跳進了駕駛室,解款車像脫韁的野馬疾馳而去。

  解款車剛剛離開,進行政大樓辦手續的那名押運員就走了出來。他一看解款車失蹤,驚呆了,立即掏出對講機報警。

  當香港警方趕到搶劫現場時,張子強他們已經駕駛解款車經過了機場隧道,拐上九龍宏安道,前行不久又拐進了麗晶花園,然後迅速繞了麗晶花園一圈,沿宏安道拐上啟業道,把車子停在正在興建的大老山隧道的天橋邊,上了一輛前來接應的白色面包車。

  就在劫匪忙著搬運贓款的時候,車上被綁並被蒙著眼睛的押運員都很緊張,其中有一名押運員滿臉是汗,汗水順著額頭往下流,流進了眼窩,使矇住眼睛的黑布往下滑了一點,露出了這名押運員的半隻眼睛。押運員從蒙布邊上看見了沒有戴面罩的張子強。

  幾名劫匪都沒有注意到那幾個被綁著的押運員。搬完錢劫匪們立即登上面包車沿著太子道往旺角方向飛駛而去,將解款車和車上的押運員丟在路邊。

  此時,公路上飛駛的白色面包車裡,劫匪們看著眼前裝滿鈔票的九個大口袋和一個小口袋欣喜若狂。張子強掏出一把小刀,挑開了一個裝現金的大帆布袋封口,袋裡露出了一紮扎港幣,這些港幣幾乎都是舊鈔。

  張子強隨手拿出一紮有著銀行封簽的1000元面額港幣,扔給坐在一旁的胡濟舒。胡濟舒用手像玩撲克牌似的翻了翻,說:「呵,都是『大黃牛』!」——由於1000元面額的港幣是黃顏色的,所以香港人喜歡把它叫作「大黃牛」——說完,又把錢扔進了帆布袋中。

  當張子強又用刀挑開另一個裝滿美元的口袋時,卻一下愣住了,原來口袋裡的美元都是新幣而且都是連號的。張子強伸手從口袋裡拿出一紮美元,用刀挑破美元上捆紮的紙帶,然後將一紮美元「嘩」的全部扔出了車外。

  坐在窗邊的一劫匪趕緊伸手去搶,但是已經來不及了。他看著扔出去的美元雪片一樣飛揚,散落在車外野地裡,回頭不解地問:「好不容易得來的美元,扔了它幹什麼?」

  張子強盤腿而坐,閉眼不語。

  胡濟舒敲了一下叫喊的劫匪,說:「你不懂,這叫祭天地,保平安。」

  啟德機場1 7億港幣被劫案,震動了整個東南亞,甚至包括美國的金融系統。香港警方投入大量警力全力偵破。從現場沒有找到太多的線索,而其中一位押運員雖然看到了一張沒有戴面罩的劫匪的臉,但因不是他熟悉的人,在沒有抓到劫匪前也沒有太多的價值。再加上當時押運員太緊張,事後向警方描述此人時說得也是不十分清楚。警方經過分析認為,劫犯的情報如此準確,手法如此迅速,一定有內部人員配合。警方不動聲色地把偵查目標指向了衛安護衛公司內部。

  案發不久,一名女子在同一間銀行連續以同一個賬號存進了41萬港幣現金。銀行立即將此情況通知了警方,經警方驗證該女子所存的現鈔全部是啟德機場被劫的現鈔。

  警方隨後發現,向該女子提供這筆現鈔的是一個叫羅豔芳的女人,而羅豔芳則是負責啟德機場現鈔押運的衛安護衛公司運輸部的職員。警方馬上把偵查視線轉向了羅豔芳。

  經過進一步調查,警方有了重大發現:羅豔芳的丈夫就是在警局有著一大疊案底的黑社會人物張子強!接著又發現張子強的收入與支出存在很大問題,結合張子強、羅豔芳存進銀行的現金就是啟德機場失劫的錢,警方認為張子強羅豔芳夫妻是啟德機場劫款案的重大嫌疑人,於是,拘捕了張子強、羅豔芳。

  1992年11月23日,香港高等法院開庭審理張子強涉嫌搶劫機場解款車案。經過那位解款車押運員的指認以及警方提供的各種證據,法庭裁定張子強罪名成立,判決入獄18年。而羅豔芳卻由於證據不足,判無罪當庭釋放。

  釋放後羅豔芳立即為張子強「喊冤」,她召開了新聞發佈會,在會上羅豔芳首先對著眾多的話筒說:「張子強先生是冤枉的。警方指控張先生的惟一證人,是一個押運員,他聲稱曾在現場看見張子強。可是,在現場進行指認時,他又不能立即認出張先生,卻在離開指認現場時,又回頭指認張先生,這個指認不能不讓人懷疑它的真實程度。而且,這個證據是獨立的,不能形成一個證據鏈,因此在法律上是不能成立的。我們有信心打贏這場官司。」

  有記者問羅豔芳:「羅豔芳女士還有什麼要說的?」羅豔芳面對著鏡頭,慢慢地取下了墨鏡,人們看到她淚流滿面。她說:「警方不但製造冤案,還搞刑訊逼供,你們看!」接著,羅豔芳突然撩起自己的長裙,露出雪白的大腿,大腿內側有一道長長的淺紅色的傷疤。

  整個新聞發佈會會場立即躁動起來,羅豔芳哭著說:「在裡面,警察為了讓我招供,竟用刀在我大腿上劃了一刀。」

  現場一片驚呼聲。

  1995年6月23日,香港終審法院開庭審理張子強的上訴案,這時候羅豔芳和律師的努力已經十分見成效。張子強被當庭釋放。

  獲釋的張子強並沒有善罷甘休,第二天他張揚地開著他的那輛黃色林寶堅尼名貴跑車,約請香港電視台記者「控訴」警察,並以冤案的名義向香港警方索賠,為此香港警方後來向張子強賠了800萬港幣。張子強的名字,一時間在香港差不多家喻戶曉,成了一個社會明星。

 

    1996年初,出獄不久的張子強起了「動動」香港富商的念頭。他請出曾在香港監獄內結識的「牢友」葉繼歡,策劃了一宗「驚天動地」的「大事」。其後,張子強和葉繼歡在廣州、東莞等地具體密謀了綁架香港李姓富商的計劃。

  計劃定完後,張子強給了一個綽號「阿七」的同夥140多萬港幣,用來購買衝鋒槍、手槍、手雷、汽車和租用關押人質的房屋。5月份,葉繼歡帶一批人手持長短槍偷渡到香港,登上西環時,被香港巡邏警察發現,雙方發生槍戰,葉繼歡被抓,其餘人逃脫。事發後,張子強馬上召來「高佬成」、「肥佬」等同夥。1996年5月23日下午5時許,當富商乘車行在港島南區深水灣道一個拐彎處時,張子強等多名綁匪手持衝鋒槍、手槍及手雷將富商及司機劫持,最終綁匪共獲取10.38億港元的贖金,張子強得了4億多港元。事發後,由於被綁富商的低調處理,此事並未被外人知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83

解密中國速凍食品老大的發展之道 黃祖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e1c3e0102e9qc.html
解密中國速凍食品老大的發展之道

  本版撰文 經濟視點報首席記者 李中海 實習生 陳百惠

  探訪團企業嘉賓(以下排名不分先後):

  鄭新橋 河南楷林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苑士鋒 鄭州市鑫苑油脂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春秋 河南世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振勇 河南金裝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 剛 河南一加一面粉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良才 河南美麗老家房地產有限公司董事長

  宋一南 河南一淼企業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

  付 詠 河南國基建築裝飾有限公司董事長

  藺鄭生 鄭州市二七賓館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孫 蕾 滬上名家裝飾工程設計有限公司董事長

  滕超臣 博思人才網董事長

  胡志輝 中寰創世(鄭州)營銷策劃有限公司總經理

  邵玉鵬 鄭州買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 裁

  席延茹 河南盛金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

  周 巍 鄭州金豐祥酒業營銷有限公司總經理

  楊小龍 鄭州景安計算機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

  李培育 鄭州香雪兒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

  馬開屏 鄭州市大華教育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

  杜中兵 重慶巴奴飲食文化有限公司總經理

  馬新雁 北京冠豫成長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

  耿景枝 河南合美家居有限公司總經理

  李站定 鄭州利泉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

  王永君 鄭州御智商業管理運營有限公司總經理

  劉群立 鄭州福晶園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

  李連杰 鄭州奧美企業形象策劃有限公司總經理

  蔡婷潔 河南邦途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

  主題演講

  解讀中國速凍食品的河南樣本——三全食品創始人陳澤民演講實錄

  我1965年畢業之後,做了近30年外科醫生,後來在鄭州第二人民醫院當副院長。20年前,當時我50歲,在鄧小平南巡講話鼓勵下決定下海創業。於是,向鄰居借了15000塊錢,開始了創業之路。

  我1979年從四川調到鄭州,當時我覺得四川的湯圓比北方的元宵要好吃。所以逢年過節我都自己做點湯圓吃,吃不完給周圍鄰居同事們品嚐。後來凡是品嚐過的人,都讚不絕口。說湯圓太好吃了,可惜鄭州沒有賣的。

  這就給我打下了一個伏筆:就是湯圓比元宵好,只要有肯定受歡迎。但南方的湯圓是現做現煮,它不能夠保存,都是過年過節時才做湯圓,還不能夠遠途運輸。我就想既然湯圓這麼受歡迎,為什麼不給傳統的湯圓來一個小小的創新和革命,把它研究成一種商品,使季節性的產品變成常年都可以買到的商品呢?後來我就反反覆覆琢磨,終於在1989年,我把中國第一個速凍湯圓研究出來了。

  我是怎麼研究成功的呢?因為我是外科醫生,通常會在低溫麻醉的情況下為病人做細胞、胚胎移植的手術,那時候就明白只有在低溫情況下細胞才可以存活,於是我就把食品和低溫跨行業的結合起來。但是因為湯圓比較大,想一下子速凍還不容易,而慢慢凍的話,其細胞結構會受到破壞,口味都不新鮮了,只有低溫快速的急凍才能保持它原有的新鮮口味。那麼我就發明了兩次速凍法,先把豬油花生芝麻白糖的湯圓內核凍成一個一個的小黑球,再用濕的面包裹後進行第二次速凍,就這簡單的兩次速凍法都解決了快食速凍的問題,湯圓的品質能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保持。不過,要把湯圓速凍有一個關鍵就是必須在零下三十多度低溫下使它快速凍結,且平常也必須在負十八度的溫度下保存。

  當我發現這個規律的時候,我就想北極的動物在低溫的情況下千年都可以保存下來,我就給它定一個標準,速凍湯圓在快速冷凍且在零下十八度的情況下保質一年應該沒問題。

  所以1990年我就去北京給速凍湯圓申請了兩個專利,一個是速凍湯圓的生產發明專利,一個是速凍湯圓的外形包裝使用新型專利。

  然後我走向鄭州街頭做了點小規模的簡單實驗,悄悄地嘗試生產並銷售我的速凍湯圓。因為那時我還在醫院上班,又不允許有第二職業,我就只能湊休息的時間悄悄地搞配料、搞實驗生產。包括後來雇了兩個工人、成立了三全食品的前身——三全冷飲部。

  那時候政策還不允許,比如雇工不能超過7個人,買糧食必須去糧食市場,不能去收購等有很多限制。然後,我還要去物價局定價。

  物價局定價後我就推了輛自行車拉了2箱,來到了德化街劉胡蘭絲綢品商店,把湯圓搬到了三樓賣水產的副食品商店讓他們試賣。我說你只管試試,這兩箱放到這好賣了繼續,不好賣了不要錢。

  可是第二天還沒上班電話就打過來了,讓趕快再送十箱,昨天的兩箱賣完以後當天就有回頭客,而且一傳十,十傳百好多人都要來買湯圓。我趕快借了一輛三輪車,把晚上生產的正好十箱都裝車,又趕緊送到了德化街劉胡蘭商場。第二天送去的十箱第二、三天馬上就又賣完了,後來越賣越多。

  同樣的道理,我把速凍湯圓拿到了當時的味美食、花園村、商業大廈還有好多鄭州的一些副食品商店,後來一下子賣火了,當時的三全冷飲部只是個小作坊,一天只能生產幾百斤產品,根本就不夠賣。後來春節前夕鄭州幾大副食品廠的經理都到我那裡拿著現金排隊等著提貨。我說生產不出來啊,他就在那等出來一箱抱走一箱。當時,就是這樣一個物資緊缺的年代,包括北京航空公司的人也打電話來要貨,所以一下子全國都火爆了。

  儘管他們都是開著車提著錢來買我的貨,但是我就生產不出來幹著急,有的要等到十幾天我們才按計劃分配,比如要10噸貨我只能給他一兩噸。後來市場逼著你不得不擴大生產,但是因為德國生產線要100多萬,國產的也要300多萬,因為沒有資金,1991年我就自己買無縫鋼管、買泡沫板塊鐵皮,買渦輪機,花了30萬元自己設計並投產了一條土造的生產線,一天可以達到60噸的產量。

  從幾百斤的純手工作坊到中國第一條速凍湯圓生產線,有了產量以後我就到北京、瀋陽、西安、濟南等全國很多地方去搞推銷。但是那時候還不像現在有冷藏車。1991年一個週六晚上坐一夜的火車到北京西單東單的菜市場,帶著用乒乓球做好的三全湯圓模型找到了賣凍魚凍蝦的專櫃老闆,也是承諾他們第一車不要錢,如果賣得好,要第二車時就把第一車的錢給我。後來送貨車還沒回來北京馬上打電話了,說湯圓賣得太好了,讓趕快再送五噸,北京的幾個菜市場都是這樣馬上都供不應求了。

  北京市場打開後,我就繼續更大規模拓展全國市場。當時我下狠心花4000塊錢買了一輛二手面包車,把後面的座去掉,剛好能放下一個冰櫃,冰櫃正好能放12箱速凍湯圓,再加上鍋碗瓢盆煤氣灶。我自己開著破昌河面包車走南闖北,跑遍全國。

  我記得當時開到瀋陽用了三天,因為路況不好,舊面包車最快能跑40碼,而且途中還經常壞,一路上還得經常修車。當時,住的都是10元錢一晚的路邊店,還要跟人家講條件,就是必須要給我的冰櫃通電。第二天天亮了繼續上路,經過錦州以後到了黑三線大山,快過春節了下著風雪,鵝毛大雪,正好前面來個車,我一急剎車,一下翻到了路邊,車的擋風玻璃全碎了,還好車沒壞。到了瀋陽以後,因為沒玻璃又下著鵝毛大雪,我已經變成了白眉毛白鬍子的聖誕老人。到了瀋陽的一個旅店裡緩了緩氣,就用煤氣灶煮了一大鍋湯圓,照著黃頁電話本打水產公司、肉店廠、蔬菜公司食品部的電話。

  他們接到電話以後都到我這裡來了。東北人更豪爽,他們吃我東西以後讚不絕口,我就選了三個經銷商,很快與他們簽訂了合作協議。同樣的規定,第一車我不要錢你賣,賣到第二車必須把我第一車的錢付了我才給你第二車。這樣沒多久瀋陽的市場就火爆起來。太原也是這樣,我的送貨車還沒到肉聯廠的冷庫,小販們早就在那裡排隊等貨了。

  濟南是個外貿商經銷我的產品,同樣我的送貨車到了外貿大院裡以後就秩序大亂,本來好好排隊的人也開始搶貨,甚至都打了起來,以至於不得不動用公安武警去維持秩序。

  那時候,一個好的商品,只要貨真價實就會受到消費者認可,一個好的產品就是通向市場的通行證,不需要做過多的宣傳都慢慢會被消費者認可。當然,那是物資緊缺的年代,什麼都憑票,大家一見到好東西都搶購。現在不一樣,現在競爭激烈你再好的東西也得打廣告。所以我很早就注重打廣告,開始沒有錢的時候就自己刻板、油印促銷廣告傳單,發放給機關部隊,還有油田等單位。後來有了錢以後就在報紙上做豆腐塊廣告。1995年以後就在中央電視台打「三全凌湯圓,味美香甜甜」的廣告,隨著廣告語走進全國的千家萬戶,十幾年間,中央電視台的廣告也沒有間斷,保持細水長流,一年幾千萬的宣傳投入。因為我還是注重品牌的宣傳,現在競爭更加激烈不但打廣告還要有更多的促銷手段,還得不斷創新,不斷開發新產品,這就是我們始終保持龍頭老大第一品牌地位的原因。

  談起中國速凍食品,第二品牌就說思念。思念離我們很近,我們之間沒有什麼可保密的。思念的成功秘訣有兩點:一是緊跟老大。1990年我的第一顆湯圓出現,他是1997年才涉入這個領域,隨後我搞湯圓他搞湯圓,我搞粽子他搞粽子,我搞市場他去上海,我幹什麼他緊跟著我,所以他也就成功了。我和他是開創者與跟進者的關係。二是他也有創新。我做大湯圓是33克一個,在市場供不應求的情況下我根本沒有精力去創新,他就很聰明,生產小珍珠袖珍湯圓,差異化產品使他一下子就火爆起來,正好走了我的缺口。

  不過我作為開創者和他作為跟進者的心態完全是不一樣的。我是小心謹慎失敗過的,他可以不走彎路,照搬過來學就可以了,所以他就成功了。當然他非常聰明,他看準了就敢到銀行貸款,大膽地負債運營。那時候肉聯廠、食品總廠、兒童食品廠啊,雖然他們起步很早,但是沒有像他跟我跟得那麼緊的。

  所以說,如果沒有三全就不會有思念,如果沒有思念,三全也發展不了這麼快,我們之間就像老一老二互相比賽。就像馬拉松賽跑一樣,如果就我一個人跑在前面,後面一個人也沒有的情況下,我就非常沒有緊迫感,會慢慢悠然自得地往前跑,而如果回頭一看後面有一個趕上我了,我就加快速度加快步伐往前跑,因此他對我來說起到了促進的作用。

  當然他也有長處,我也在向他學習,我們互相學習互相競爭是個雙贏的狀態,中國的老一老二在全國的份額超過了50%,在這個情況下我就說創新也是非常重要的。

  當然,三全和思念也有攜手合作的時候。比如我們想進入上海市場就很不容易,因為上海被台灣企業龍鳳、海霸王等品牌佔據。後來我去上海,思念也跟著去上海,我們不約而同走的就是差異化路線,在充分抓住上海人消費心理的前提下,我們就生產很多散裝的各種口味的小湯圓,所以我們就用散裝湯圓一下子打開了上海市場。等到龍鳳、海霸王也開始銷賣散裝湯圓時,我們就借助制定國家標準之便要求上海必須要賣袋裝的。就這樣,上海市場被我們聯合拿下。

  同時,包括三全、思念、胖哥等在內的所有河南速凍食品企業我們一直都沒有出現過內訌、惡性競爭的情況。這說明我們河南的企業是團結的,我們之間即便是有競爭也是良性的競爭,這也是為什麼河南的速凍食品在全國的地位越來越鞏固,越來越加強。

  如今經過20多年拚搏,河南已經把速凍食品這個產業做大了,對於其他區域而言這個行業不是那麼好進的,因為我們的銷售渠道已經完善了已經成熟了,我們的品牌已經深植在消費者的心目當中了,不是說誰有錢誰都能進入這個行業的,這也是蒙牛、伊利、雙匯還有其他企業嘗試進入這個行業而失敗的原因。

  當然,速凍產業和其他行業有幾個方面不同。一個是渠道不一樣,你賣奶的和我賣湯圓的絕不是一樣的渠道;二,我這個市場佔有率也高,外面沉澱的資金也多。這是我幾十年慢慢積累出來的,你像我第一車不要錢,全部都是,全國我佔27%的市場份額裡面有多少資金在裡頭啊,這是個看不見的無形資產,新企業要進入這個行業他沒有幾十年的鋪墊根本沒法跟我競爭,所以在這個情況下,企業會通過整合,越來越強越來越集中,這是一個趨勢。

  對於三全而言,從2008年上市以後我們的股票還是一直比較穩健發展的,還是比較好的,但是,我們也面臨著一種命運就是利潤在逐漸減少。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就是人員工資漲得太快了,逼著我們搞現代化,搞自動化。像現在我們工人都是手工操作,就是按按電鈕,看看機器,以後我們企業的發展方向就是利用最先進的科技自動化,向現代化方向發展。

  現在當今很多企業,餓死的不多撐死的多,撐死多的原因就是在它最輝煌的時候,最有錢的時候盲目擴張,盲目的上馬,盲目搞多元化。結果呢?萬一有一點政策、市場的變化,資金鏈條斷裂,一下就會給他帶來很大的危機。

  因此,在當前經濟困難的危機情況之下,還是現金為王,擴張要慎重。再一個,政府提倡的鼓勵的一些行業我們千萬不要蜂擁而上。什麼風電新能源新材料等政府鼓勵干的,大方向是對的,但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就會給你們帶來風險。

  在經濟不景氣情況下,我認為首先是保生存,第二再促發展。我們先生存下來渡過難關後再找發展的機遇。有人說我思想保守,我說不是保守,而是為了持久,讓大家活得更久一點,不要曇花一現。

  最近有幾十個民營企業家自殺的,跳樓的,看起來是幾十個億資產的大老闆,還有不少都上了福布斯排行榜的,但他自殺以後才發現他所有存款加起來也就幾千塊錢。因為,他的資產是企業設備和廠房,是積壓的貨物,甚至工人的工資他都開不起。他沒辦法,就自殺了。

  民營企業和國營企業的區別就在於國企是短期行為,我們是終身負責制。在這個情況下,我想企業以後發展主要還是靠民營企業。民營企業最具有活力,最具有動力,最具有潛力,我們就是在沒有政府的貸款,在夾縫中一點點發展起來的,所以我們最經得起各種磨難,我們不怕危機,我們不怕風險,我們主要靠市場發展自己。所以我說現在大家還是靠自己的力量,靠自己的創新精打細算,就是有錢了也要過苦日子,有錢了也得防範風險。這樣的話,我們任何風浪都經得起,船小好調頭,再一個我們可以抱團發展,大家可以互相通信息。

    (根據演講錄音進行整理,有部分刪減)

  陳澤民部分精彩語錄:

   1.一個好的商品,只要貨真價實就會受到消費者認可。一個好產品就是通向市場的通行證。

  2.雖然我是從小小的湯圓起步,但我認為小產品也能做出大文章。雖然起點很小很低,但一開始要抱著做大、做出一番事業的目標。

    3.我比較注重品牌宣傳。現在競爭更加激烈,除了打廣告還要更多的促銷手段,還得不斷創新,不斷開發新產品。

    4.三全和思念一個是開創者一個是跟進者。如果沒有三全就不會有思念,如果沒有思念,三全也發展不了這麼快。

  5.在當前經濟困難的危機情況之下,還是現金為王,擴張要慎重。

  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我認為企業首先是保生存,第二再促發展。不是保守,而是為了持久,不要曇花一現。

  6.現在很多企業餓死的不多撐死的多,原因就是它在最輝煌、最有錢的時候盲目擴張,盲目上馬,盲目搞多元化。有錢了也要過苦日子,也得防範風險。

  7.民營企業最具有活力,最具有動力,最具有潛力,我們就是在沒有政府的貸款,在夾縫中一點點發展起來的,所以最經得起各種磨難,我們不怕危機,不怕風險。

  現場互動(部分)

   付詠:三全從一個小企業做到食品行業的龍頭企業、上市公司,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那麼堅持了這麼多年,您對專業化與多元化發展是如何看待和衡量?另外,在您看來,家族企業和現代企業哪個好?

  陳澤民:這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搞專業化成功的很多,搞多元化成功的也不少,主要看自己的能力,資源的情況,你的行業的具體情況。

  像我們速凍食品行業每年40%的速度增長還滿足不了市場的需要,70%的農村市場我們還沒有去,國外的好多訂單我們還不能夠接,在這種情況下說明我們這個行業還有發展的潛力和空間,那我是去搞別的呢還是把主業做大繼續保持龍頭老一的地位呢?我認為是保持市場佔有率繼續擴大,保持龍頭地位不動搖,進一步加大份額。因為這對於我們來說好一些,輕車熟路,而且利潤比不瞭解的行業更有把握,在這種情況下就要集中我們的精力物力人力財力,抓好自己的主業,使生產發展更好,因為現在我們才佔27%,康師傅方便麵佔50%還嫌不夠,所以我們會在潛力還沒滿足的情況下專注主業。如果哪一年我們的發展空間已經沒有了,已經飽和了,又有更多的資金,那可能我們要涉入其他領域,現在我們圍繞食品主業,不光是速凍食品,還有常溫產品,另外就是搞食品領域的多元化,你說這是專業的還是多元的?我們搞過的還是食品行業,是圍繞主業繼續擴大做文章,這是一個侷限的多元化,而不是廣泛的跨行業的多元化。那麼,搞多元化成功企業的也不少啊,思念就是搞多元化成功的例子。他不僅搞食品,做酒,做房地產,他運作三個上市公司,搞得非常成功。

  所以,專業化多元化要因企而異,因人而異,看具體情況,所以說這個沒有固定的答案。

  家族企業和現代化企業哪個好,我說在早期家族企業可能有成本的優勢,有誠信的優勢,有各方面的優勢,但是它發展到一定地步以後必然要走現代化企業的道路,因為家族管不過來了。所以在不同時期不同階段用不同的手段,所以家族企業和現代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有主次之分,有不同的重要性。

  馬新雁:剛才陳總談到從北京到瀋陽到西安到太原的營銷計劃,那麼是什麼力量使您在市場非常好的情況下快速走向全國的?二,您是怎樣培養團隊的?三,我老家安徽淮北,那裡原先是一個煤炭城市,現在資源枯竭面臨著轉型,一些食品工業園區已經形成。據我們瞭解,三全在廣州、成都等地都有生產基地,那麼有沒有意向去淮北投資?

  陳澤民:雖然我起步的時候是一個小作坊,但是那時候我都知道要去申請專利,要去註冊商標,現在我們在50多個國家都註冊的有商標。雖然我是從小小的湯圓起步,但我認為小產品也能做出大文章,雖然起點很小很低,但小小的產品一開始要抱著一定做大、做出一番事業的目標。要不在知識產權意識不強的時代誰先去申請專利啊,我想自己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有了好產品你一定要盡快拓寬你的市場,不能夠循序漸進按部就班,必須跨越。像我的產品供不應求的時候我就先滿足外地的需要,先滿足出口的需要,先叫全世界都知道你的產品,這時候你的品牌效應會擴大。

  現在國外大的超市,不管是美洲,澳洲,歐洲,東南亞的大超市,或者是華人超市,都可以看到我們的三全食品。所以說,儘管當時我的規模還不大,但我都很注重在全國開闢我的市場。

  第二個問題,團隊培養和家族企業傳承問題。企業在小的時候,幾百個人上千個人的時候,我還認得出來大家,高管的名字還都叫得出來。但是公司大到一定程度之後,達到上萬人的職工,人我都認不過來了,而且我們架構又分散到全國這麼多地方,這個時候靠一個人的能力你就是再有本事、再有能耐都駕馭不了這個企業,這時候就要靠管理團隊,靠大家發揮集體的智慧來管理這個企業,我們現在高層管理團隊二百多人,所以,我覺得現在的三全食品已經不是一個家族企業,而是一個上市的現代化的公司了。我們現在就是採用了最先進的辦公軟件ERP,也引進了一批最先進的一流人才。

  第三是建廠問題。安徽淮北我去過,但我們這個得按部就班地來發展,企業發展得一步一步地來。現在我們外面的基地個別還沒有投產,還正在建設當中,還需要加強那方面的力度。另外在眼下經濟不景氣的這個階段不宜大肆擴張,未來整個國民經濟形勢好轉,也可能我們會另外再有戰略考慮。

  陳南:剛才講到企業用人和企業人才觀的問題。三全企業從小到大,今年正好是20年,最初起點還是比較低的,但是企業發展速度還比較快。我想給大家分享的是,企業發展離不開兩個重要因素:一個是方向;一個是人才。所以我們對人才很關注,很包容,用一種海納百川的心態去吸引人才。

  但我要說的是,三全發展到今天,已經不再是一個家族企業,我們叫做家族控股,但不是家族管理。現在公司的所有高層基本上都是外聘的職業經理人,而且都是從寶潔、可口可樂、杜邦這些大的外資企業請來的精英。

  我們的董事會和這個職業經理人之間有3個紐帶。第一個紐帶是有一個大的預算框架和預算體系。第二個紐帶是一個授權體系。第三個就是考核體系。

  這三個體系是我們和職業經理人之間形成的一個完善的對應體系。但我覺得企業能發展到今天,最最核心的問題在於兩個方面:一個就是出資人對行業的判斷和把握;一個是職業經理人的能力。如果說我們一味地強調家族控制而不讓這個專業的團隊來做專業的事情,可能三全走不到今天。

  王永君:在目前行業、國際國內的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環境下,三全有沒有壓力?都有哪些壓力,如何面對?如果讓你重新選擇,你是選擇社會活動還是企業經營?

  陳澤民:如果再給我一個機會,讓我還是回到50歲,我還是要搞實驗做企業。現在歲數大了,我今年都70歲了,如果一個企業交給一個70歲的老人管理會很危險,說明這個企業老年化問題嚴重。像三全這樣的企業應該是朝氣蓬勃的企業,應該由年輕人來管理,像我們雖然有經驗,但是接受新事物比較慢,而且反應也慢了,再去衝鋒陷陣那是不可能的。只能搞一下社會的公益事業好一些。而且我知道中小企業的難處,創業的艱辛,如果我們現在更多地為中小企業服務為他們著想,關注微型企業的發展,向他們要政策要優惠,更多的企業才能夠發展壯大。

  陳南:企業本來就是在一個競爭環境中發展的過程。我記得一次請一個教授來企業做一個診斷。當時他問我,三全有沒有什麼問題。我說沒有啊,各方面都挺不錯。他說了的一句話讓我啞口無言。那就是「沒有問題就是最大的問題」。因為一個企業發現不了自己問題的時候,恐怕這個企業發展方向、提升空間就有問題。所以我覺得競爭是永恆的話題。對於我而言,不管處在什麼位置,都面臨著生存與發展的難題,所以說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煩惱。

  那我們覺得現在,對三全這樣的作為一個行業領導者的企業而言,我覺得它的主要問題是來源於內部。一個是自身企業戰略選擇的問題,另一個是企業再發展的問題;同時也有一些內部機制需要去完善的問題;比如如何能夠提高效率的問題、組織架構的優化問題等。包括技能、企業文化、人才管理都要與你的戰略配套的問題。因為企業發展最重要的東西除了戰略,我覺得最重要的核心是企業內部配套的問題,就是企業內部能不能適應一個戰略,各個系統能不能支持它。

  席延茹:您如何看待三全和思念的關係?

  陳南:三全和思念關係很好。我們這個行業是一個很特殊的行業,大家都覺得同行是冤家,但我和李偉之間關係很好。當然現在他業務比較多了,但經常會電話聯繫。

  我曾經說過應該怎麼正確看待競爭對手,也在公開場合說過,我說沒有三全就沒有思念。為什麼這樣講呢。就是說三全開創了這個行業,沒有三全,其他的人就不會進入這個行業。但第二個是,沒有思念就沒有三全的今天。企業正是在競爭中不斷發展。沒有這種競爭,外部環境都很安逸,怎麼會有進步呢?這兩句話能夠描述出來我們這兩家企業這種伴生關係。   

   李培育:我是也是做食品行業的。最近一直在糾結企業是輕資產運作或重資產運作的問題,您對此怎麼看?

  陳南:輕資產,重資產,關鍵看你手裡有多少錢。再一個,哪一塊更重要,就花在哪裡。我們當時就屬於輕資產,東西都是租的,當時覺得這個錢就應該花在市場上。這個是最應該花錢的地方,廠房是後來投資的,要考慮投資收益率,相比較而言,廠房的收益率是沒有品牌的收益率大。

  我感覺它沒有一定的模式。像耐克也沒有自己的工廠。我們現在就沒有說為了滿足春節的供應就加大廠房投資,因為這個在過了春節之後,廠房閒置也是個浪費。我們在產能佈局上都有專業的人去計算。建不建廠得看你自己實際情況。關鍵看你的產品現在是不是有市場。這是最主要的。有些人覺得自己產品好,建廠就行了。實際上建廠完成後,他的資金全部在這裡了,企業就發展受阻了,資金鏈緊張了,這是個問題。看看你投入固定資產的本什麼時候能回來,要算賬的,看看你的資產負債率是多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055

反對基礎設施投資者的荒唐理由(ZT) 黃祖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e1c3e0102ebnm.html
 本文為轉貼,個人的感覺是,經濟學家首先應該是一個有基本良心的人,說人話,而不是紛紛向郎咸平這種財經演員這個職業和盈利模式靠攏。

 

反對基礎設施投資者的荒唐理由

杜建國

9月26日晨

 

   9月8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先生在拉迪沃斯托克出席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並發表主旨演講時,強調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夯實經濟發展基礎」,「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的投入」。僅僅三天後,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先生出席2012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並致辭時,批駁了對2008年中國政府「應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俗稱四萬億計劃)的「不顧事實地歪曲和指責」。在隨後的座談會上,溫家寶進一步強調,要解決地區差異、經濟轉型、改善民生等任務,還需要在基礎設施和科教文衛方面巨大而又長期的投入,這「13億多人口的強大內部需求」,「反映出中國的發展還有巨大的潛力」。

 

   不過與中國國家領導人的高度肯定相反,對於加強基礎設施投資,媒體上卻響徹著一片質疑聲。不過仔細觀察一下不難發現,這些質疑聲很少有能站得住腳的。質疑者們的理由可謂是五花八門,最後他們也因此而洋相百出。

 

   9月17日《中華工商時報》報導,吳敬璉先生在國際金融論壇2012學術報告會上的主旨報告中反對當前用投資拉動經濟,並以高鐵投資為例來加以佐證。吳敬璉反對高鐵建設的理由是:「鐵路現在的短板是在貨運,而不是在客運。高鐵是客運,把主要資源用來建設高鐵是資源的誤配。」吳敬璉先生這真是知其一而不知其二。高鐵雖然主要是客運專線,但是對貨運也是同樣有幫助的。傳統的鐵路是客運貨運合一的,為了保證客車快速準點運行,貨車經常要為客車讓路,貨運效率受到很大影響。建設高鐵客運專線,將會把大量客流從原來的鐵路上分出來,也就為提高貨運效率騰出了空間。胡舒立的得力幹將、財新《新世紀》週刊的主編王爍先生,不久前已經因為斷言高鐵無助於減緩貨運壓力而鬧過笑話了,不料吳敬璉先生竟然重蹈其覆轍,真是讓人感到惋惜。

 

   吳敬璉先生的學生劉勝軍先生,認為中國基礎設施建設已經過剩,因此不應該再進行投資了。他在FT中文網《與林毅夫商榷:中國未來高增長靠什麼?》(最近林毅夫先生因為大力支持投資政策而招致了很多批評)一文中講到,「中國的基礎設施已經不再是發展的瓶頸,在一些地區甚至出現了過剩或超前現象」。遺憾的是,在講完這段話後,劉勝軍先生並沒有給我們舉出基礎設施過剩或超前的具體例子來,也沒有向我們說明這在所有投資中佔多大的比例。筆者認為劉先生就這樣重大的問題信口開河,是相當不可取的。溫家寶總理9月11日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早已指出,不只是在較為落後的中西部地區,甚至在東部發達地區,也一樣存在著基礎設施落後的現象。劉勝軍先生若能在上下班高峰期去擠一下北京或上海的地鐵,估計就不會堅持自己的觀點了。

 

   許多人認為加大投資有礙於產業升級,比如馬光遠先生為反駁林毅夫,於9月13日撰文《中國經濟:靠什麼還能快速增長二十年?》,就指責中國經濟由於「過度依賴」「投資」,導致「不可遏制陷入下滑的境地」以及「產業低端」。那麼在馬光遠先生眼中中國產業到底如何低端呢?就在此文發表不久前,馬光遠在微博上稱在金磚四國中,中國製造業水平處在最低端。對馬先生的判斷,讓我有恍如隔世之感。現在中國向俄羅斯和巴西出口的主要是製造業產品,而俄羅斯和巴西向中國出口的主要是礦產資源,中國無論如何不會比這兩個國家的產業水平更低。像俄羅斯,除了吃蘇聯時代的老本賣點軍火以外,他在製造業方面還有什麼拿的出手來的呢?難道不正是普京前段時間訪華時簽約讓中國企業去俄羅斯投資建拖拉機廠和LED工廠嗎?像巴西,它向中國出口鐵礦石,中國則向其出口裝載礦石的四十萬噸級的巨型貨輪,產業水平誰高誰低不是一目瞭然嗎?至於印度,那就更沒有資格與中國比較了,總不能認為一個動輒全國大停電的國家的產業水平會高於中國吧。馬關遠先生對中國製造業的發展現狀如此無知,難怪他會做出加大投資會阻礙產業升級的荒唐結論。事實恰恰相反,依靠著長期的投資,中國的產業水平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

 

   陳志武先生也堅決反對加大基礎設施投資,他認為中國經濟過於依靠外需和投資拉動,今後應該加大消費的比例。陳志武教授這樣講,並非毫無道理,不過當前沒必要將投資和消費對立起來,而且中國消費所佔的比例一向被嚴重低估了,英國經濟學家、前倫敦副市長約翰·羅思(JohnRoss)不久前就撰文指出,在全球諸大經濟體當中,近年來中國的消費增長是最快的。更令我們吃驚的是,9月4日陳志武發微博稱,要求擴大消費,可就在此前,他剛發了一條微博,反對提高工人的收入和四年前通過的《勞動合同法》。如此自相矛盾,幾乎讓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請問陳教授,消費的擴大主要依靠占人口多數的工薪階層,不提高工人的收入,怎能擴大消費呢?您既反對投資拉動,又反對靠提高工薪階級的收入來擴大消費,那麼您到底想要什麼呢?您想讓中國經濟坐以待斃嗎?

 

   在好多人嘴裡,擴大消費僅僅是一個用來反對加強投資的幌子而已。像陳志武這樣一面要求擴大消費、反對投資一面卻又抱怨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大有人在。

 

   還有人認為,要拉動經濟不應該指望投資,而應該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來完成,比如,成思危先生最近就說,「用大量的投資的經濟刺激的辦法,那只能打一個強心針,甚至是飲鴆止渴」,應該從「提高勞動生產率」入手。成先生這真是只要結果不要手段啊!請問成先生,難道單靠改進管理就能無限提高勞動生產率嗎?難道提高生產率就不需要採用更新式或更高級的機器設備——這實際上就是投資——了嗎?難道用機器即投資代替人力不是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根本性出路嗎?用風鑽進行作業,再怎麼深挖潛力,也不如投資改用隧道掘進機呀。成思危先生的宏論,真是有悖常識。

 

   郎咸平近日稱,正是2008年以投資為主的「四萬億」計劃,導致了今天中國經濟重新陷入困境。這真是罔顧事實。請問郎先生,難道希臘、西班牙、葡萄牙、冰島、美國經濟不見起色,甚至陷入嚴重的負增長,也是由於他們推行了「四萬億」的政策導致的嗎?當前中國經濟下滑,很明顯主要是因為受經濟週期因素和世界經濟再次低迷的拖累。2008年中國經濟因為得益於四萬計劃而在全球一枝獨秀,怎麼反倒成了罪過?四萬億帶來地產過熱、通貨膨脹等副作用,對此正確的態度應該是在新的投資中儘量設法減少上述副作用,而不是因噎廢食。

 

   郎咸平還將基礎設施建設與民生問題對立起來。比如前段時間北京的大暴雨暴露出下水道系統可能滯後於城市發展的問題,郎咸平借題發揮,要求「停止新四萬億(投資計劃),把錢省下改善民生」,不要把錢「浪費在高鐵高速公路鋼廠」等上面。請問郎先生,難道大規模修建下水道就不需要鋼材水泥了嗎?難道高鐵和高速公路就不會提高鋼材水泥的運輸效率從而降低包括下水道在內的各種設施的建設成本了嗎?

 

   

 

   如果說上述學者反對基礎設施投資的觀點讓我們感到荒唐的話,那麼在對比一下潘石屹先生的夫人張欣女士的觀點,就會讓我們感覺他們倒是極為理性了。張欣女士也積極反對基礎設施投資,但是9月13日,正在美國的張欣女士卻發微博稱美國商界對未來沒有信心,因此不去投資,按兵不動,這樣就沒有新的工作機會,增長沒有希望。我們在啼笑皆非之餘,不禁要問一下張欣女士:您在美國主張要加強投資,否則經濟就沒有增長,就沒有新的工作機會,可是,為什麼在中國,您與您的朋友們卻堅決反對投資拉動經濟呢?難道張女士您是希望美國好而不希望中國好嗎?

 

   9月19日,重慶市市長黃奇帆先生指出,「許多經濟專家像娛樂節目主持人一樣討論問題,經濟專家八卦化,其吸引眼球的噱頭就是唱衰中國。」對照上述人物的荒唐言論,筆者不得不承認黃奇帆先生的結論還是很客觀的。

 

   補充一下,中國針對當前的經濟形勢所需要採取的對策,筆者認為絕非進行基礎投資一途,同時還需要加大對富人的稅收(不久前林毅夫也曾提出這一點)、提高工薪階級的收入,以及加大保障房建設的力度等。

   就在中國的媒體對基礎設施投資大肆口誅筆伐之時,9月13日,20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彼得·戴蒙德在紐約舉行的年度彭博市場50峰會上卻表示,「多年來,美國在基礎設施上投資不足,為了提振經濟,美國應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因為「加大基礎設施投資是最具生產力的經濟刺激舉措,不僅可以創造大量就業,還能為未來夯下堅實基礎。」

 

   連諾獎得主都在追隨中國了,那麼那些一貫唯西方馬首是瞻的學者和名人們,為何非得要中國放棄多年來屢試不爽的政策呢?復旦大學韋森教授的一番言論,能讓我們茅塞頓開。不久前,韋森教授公開反對官方再次「啟動新一輪大規模的基建項目投資」拉動經濟,其理由是這樣會阻止「避免不了」的「經濟下滑」,以至於讓「啟動政治體制改革」失去了藉口。中國的體制確實存在問題,筆者也主張要進行改進,不過像韋森教授,竟然企圖通過主動製造中國經濟崩潰來達到這一目的,這不由得讓筆者望而生畏,不寒而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640

黃祖斌:進股市的人往往會靈魂附體 黃祖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e1c3e0102edlw.html
以下是一個新聞報導,看了看,讓人想起大概2004年的世界盃時,當時的央視的工作人員黃健翔在解說時突然靈魂附體,為意大利的表現大喊大叫,還說意大利後衛馬爾蒂尼靈魂附體了。作為電視節目中的主持人或轉播員,需要儘量擺脫情緒和主觀偏見,所以黃健翔的那番表現是非常罕見的。但對於股票市場來說,不論入市的人年齡有多大,在其他領域有多麼成功,智商有多高,往往會因為「靈魂附體」而失去正常的判斷。

 

250萬炒成30萬,還準備再投100萬入市    

                     62歲新股民永不言敗

 

  昨天,本報股民熱線接到一位62歲女性股民的電話:她自述了三年炒股的悲壯經歷,打動了熱線嘉賓、平安證券武漢營業部首席投資顧問李波的心(一個券商營業部首席投資顧問也值得一提嗎?幾個月前剛剛離任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的李稻葵尚且提早至少一年看多A股市場,券商的一個中層幹部真的這麼重要?),破例延時讓她傾吐了心聲。

 

  這位未透露姓名的大媽已兒孫繞膝,全家三代主要靠她的經濟來源生活(可見是一位女強人,62歲的人,就是1950年出生,經歷過很多社會風雲,如果不是股市,她應該是一個比較有見識的人)。2009年第四季度,滬指3000多點時,她攜全部家當250萬元入市。她開始聽了一位分析師的建議,20多元的高位全倉買入了光大證券(滿倉是大忌,尤其是對剛入市的人。而滿倉又只買一隻股票,更是莫名其妙。不瞭解具體的上市公司,盲目聽信他人滿倉買入單只股票,簡直就是背著糞筐走路----找屎(死)。如果她做一個新的生意,她會把所有家財,在不瞭解一個新領域的規則,和具體項目的情況下投入嗎?正是股市,讓一個正常人失去了正常的判斷),結果該股破位下跌時,未及時止損(買股票,分投資性買入和投機性買入,投資性買入不存在止損的概念。而投機性買入,才有止損的概念,但又很少有人能執行這個股市中的紀律),跌到13元時她忍痛割肉,250萬虧損過半,此後又追漲殺跌,滿倉進滿倉出,全部股市資產僅剩下30萬(最近一兩年,我在股市中也虧損10%-20%,我也是全倉甚至全倉加融資操作。一方面我有一定的經驗,在股市中13年的經驗不是花一些錢,或是買一些書看看就能換取到的。另外在選股方面,也算有一些想法吧。但就我的水平,讓我在2009年末開始的三年內,虧損掉近88%,我還真未必有這個「能力」)。在套得最深最苦的時候,她大病了一場,茶飯不思,長淚掩面。但家人並未抱怨她(其子女已經成年,還要靠她吃飯,我無法想像他們有這樣的見識。所以事實經記者一寫,是非就很容易被混淆),而是耐心地寬慰她,開導她:股市不相信眼淚,股市沒有後悔藥,讓她站直了,別趴下。現在她終於挺過來了。

 

  這位大媽長期關注武漢晚報證券版,當她最近看到本報有關當前股市是否進入歷史大底的討論時,她堅定地看好中國股市的未來。她說:三年來,大盤跌了一半還轉了個彎(從字面意思來看,是跌了一半還要多。對未來的準確判斷,起碼要對事實有準確的認識。從09年的3478,到現在2000點左右,跌幅不到一半。難道一個60多歲的成年人,進了股市,連除法都不會做了?),這麼多年來,中國經濟發展得這麼快這麼好,我不相信中國股市就這樣永遠熊下去(股市一兩年的漲跌,和10年左右的漲跌,有可能和經濟完全沒有關係。美國道瓊斯指數第一次漲到1000點以後,第二次漲到1000點以上,經歷了大概16年,期間美國GDP平均增速在5%以上。更何況,中國股市和經濟的相關性更弱。美國股市離2007年的歷史高點只有近10%,面而中國股市離歷史高點還差60%。但中國經濟自經濟危機以來一直高速增長,反觀美國經濟半死不活,從股市的表現來看,好像發生經濟危機的是中國,而不是美國)。

 

   她透露了一個秘密:她最近正在打一場勝利在望的官司,一旦打贏了這場官司,她將有望獲得100萬元的賠償。她準備再把這100萬投資股市,希望能奪回前期炒股的損失(這個策略是正確的,以張化橋、韓志國為首的一些人,認為在目前股市大幅下跌的情況下逃離A股,是非常無知的觀點。但在股市下跌1000點的過程中,她跑輸了股市近40個百分點。她有什麼辦法能在股市上漲比如20個百分點的情況下,不繼續跑輸股市?)。

 

  熱線嘉賓李波對這位老人的辛酸炒股經歷非常同情,但也指出了她過去炒股虧損的原因:一是不應盲目信從分析師推薦的股票,即使分析師推薦的股票再好,如果大盤見頂(這是一種天真的想法,這是建立在能準確判斷股市大趨勢的基礎之上的,全球沒有任何一個人能持續又準確地預測股市指數,索羅斯不行,羅傑斯不行,巴菲特也不行),絕大多數股票都會見頂,應該果斷離場。二是炒股要嚴守止損規則。如果你買的股票下跌了5%至8%,就應該及時止損(是否應該止損,上面已經說過。我記得在2010年時,我買了幾手茅台,成本大概是135/元股。我老婆有一次說,到130元/股就應該止損。後來我在180元/股以上止盈了),而不是等它跌至一半甚至更慘時再割肉。這種攔腰割肉的方法,很難賺回成本了。因為理論上看,虧損了50%的股票,如果再漲到成本價,要漲100%,這種機會太小了。第三是炒股要控制倉位,分散分批投資;最忌追漲殺跌,滿倉炒作。而應該一部分投資安全性較高的債券基金,一部分逢低分批投資中低價藍籌股,中長期持有;另一部分作備用金,行情轉暖時,短線炒作熱門股,快進快出(短線炒作熱門股如果能夠賺錢的放,巴菲特為什麼要被動做長期投資?全中國有能力快進快出炒作短線熱鬧股票穩定盈利的人,應該不到千分之一。這種建議有利於券商佣金收入的提高,但卻是勸投資者當炮灰的建議。)

 

  昨天也有不少股民來電諮詢,現在股市是否進入了大底,能否建倉。李波認為:大盤已進入熊市末端,正在磨底,但不排除空頭主力(股市中有主力嗎?誰是主力?主力是一個人,還是一個機構?還是很多個機構?多個機構的意志100年都會一致嗎?世界上有能決定中國股市走向的主力嗎?)還會再往下砸出一個坑,讓大盤跌得更深。不過,空倉或輕倉的股民目前可以逢低佈局環保等新興產業的績優股(新興產業基本上看不到盈利的前景,哪有這些行業的績優股?我懷疑這個人250萬虧損220萬,就是因為傻呼呼地參與所謂新興產業股票的炒作。這個分析師也是個二把刀),迎接明年春天的上漲行情(明年春天股市上漲寫入中國憲法了嗎?準確預測一個季度後的行情,是比較天真的想法,除非有更天真的人想聽到這種相對天真的判斷)。   

 

        A股市場想賺錢,是非常困難的,但只要瞭解股市中的基本常識,起碼在熊市中虧損會少得多。這就好比哪怕沒有駕駛證的人,但是會開車的話,最起碼要知道交通規則,否則怎麼敢開車?而股市中賺錢概率比較高的一些投資或投機方法,也非常多。只要瞭解幾種這樣的方法,盈利之路就能打開。關鍵是思考股市或股票的時候,要有正常的思維,而不是「靈魂附體」一樣,幻想獲得股市中的不勞而獲的暴利,利令智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110

黃祖斌:股市康莊大道不如指南針和手電筒 黃祖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e1c3e0102ef8e.html

2012年最後一個交易日前後,不少個人投資者公佈了自己2012的股票投資業績。去年雖然自己靠著重倉的銀行股、保險股和券商股,略有些收益,但和不少開博客的個人投資者相比,實在是慚愧不已。

 

2012年年底開始,我將極大地改變自己的投資策略。對於股票投資,就像夢境一樣,什麼樣的情況都有可能出現,而且持續的美夢,並不表示未來不會有惡夢。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即使一個人在思維上、心境上具備很好的做美夢的主觀條件,如果睡夢中被子被別人拉走了(對於股市就是碰上了熊市),恐怕也不好做美夢。所以在股市中,能準確判斷大盤的大方向,或是準確地抓住一些行業持續景氣的起點的投資機會,當然可以輕鬆賺錢。不過對股市的走向是比較難以判斷的,我個人對熊市結束時點的判斷,早了一年多。對於行業和個股的機會,抓住的概率,未必比梅西在足球比賽中對射門機會的把握概率。所以,我未來A股投資的主要方向,就是根據一些歷史數據顯示有效的投資策略,而較少地減小自己的主觀判斷。雖然我對自己的判斷力,還是自我感覺良好,不過顯然入股市是為了賺錢,而不是任何其他的東西。

 

前期通過歷史數據,驗證了一些以往瞭解的投資策略,正好2012年結束,最近10年的測試結果也浮出水面:

 

以下策略投資週期不同,收益率也有所不同。一般情況下,半年換一次股票,要比一年換一次股票收益率要高,但4個月換一次,一般也不如半年換一次,唯獨第三種策略除外。

1、第一種策略

每年1231日和630日,根據最新的數據,滿倉買進50只股票,每隻倉位是2%。從2003-2012年,復合收益率超過上證指數16個百分點以上。

 

上證指數

組合

跑贏

2003上半年

9.51%

13.53%

4.02%

2003下半年

0.74%

6.65%

5.91%

2004上半年

-6.55%

-6.72%

-0.17%

2004下半年

-9.51%

-9.07%

0.44%

2005上半年

-14.65%

-16.68%

-2.03%

2005下半年

7.41%

6.09%

-1.32%

2006上半年

44.01%

51.47%

7.46%

2006下半年

59.99%

37.27%

-22.72%

2007上半年

42.80%

114.03%

71.23%

2007下半年

37.72%

53.44%

15.72%

2008上半年

-47.99%

-22.34%

25.65%

2008下半年

-33.48%

-37.01%

-3.53%

2009上半年

62.58%

109.81%

47.23%

2009下半年

10.75%

30.55%

19.80%

2010上半年

-26.82%

-26.94%

-0.12%

2010下半年

17.10%

29.34%

12.24%

2011上半年

-1.64%

1.59%

3.23%

2011下半年

-20.38%

-19.81%

0.57%

2012上半年

1.18%

5.92%

4.74%

2012下半年

1.96%

7.95%

5.16%

年復合收益

5.24%

22.01%

16.77%

 

2、第二種策略

換股時間和策略同上。年復合收益率超過上證指數近19個百分點。

 

上證指數

組合

跑贏

2003上半年

9.51%

15.68

6.17%

2003下半年

0.74%

7.63%

6.89%

2004上半年

-6.55%

-4.05%

2.50%

2004下半年

-9.51%

1.21%

10.72%

2005上半年

-14.65%

-10.18%

4.47%

2005下半年

7.41%

13.88%

6.47%

2006上半年

44.01%

64.97%

20.96%

2006下半年

59.99%

34.15%

-25.84%

2007上半年

42.80%

122.11%

79.31%

2007下半年

37.72%

60.98%

23.76%

2008上半年

-47.99%

-46.93%

1.06%

2008下半年

-33.48%

-27.90%

5.58%

2009上半年

62.58%

105.77%

43.19%

2009下半年

10.75%

30.50%

19.75%

2010上半年

-26.82%

-22.70%

4.12%

2010下半年

17.10%

44.47%

27.37%

2011上半年

-1.64%

-2.68%

-1.04%

2011下半年

-20.38%

-28.25%

-7.87%

2012上半年

1.18%

9.27%

8.09%

2012年下半年

1.96%

1.95%

-0.02%

年復合收益

5.24%

24.20%

18.96%

 

 

3、第三種策略。選取符合條件的個股(數量不限),4月底(一季報公佈完畢),8月底(中報公佈完畢),和年末三次換股。年復合收益率超過上證指數近22個百分點。

 

上證指數

組合

跑贏

20031-4

12.06%

14.14%

2.08%

20035-8

-6.54%

-1.56%

4.98%

20039-12

5.28%

12.08%

6.80%

20041-4

6.58%

6.40%

-0.18%

20045-8

-15.89%

-3.53%

12.36%

20049-12

-5.63%

-3.53%

2.10%

20051-4

-8.48%

-6.91%

1.57%

20055-8

0.21%

-1.98%

-2.19%

20059-12

0.15%

2.51%

2.36%

20061-4

24.04%

32.99%

8.95%

20065-8

15.17%

30.33%

15.16%

20069-12

61.31%

38.97%

-22.34%

20071-4

79.65%

112.93%

33.28%

20075-8

35.86%

60.75%

24.89%

20079-12

0.82%

11.40%

10.58%

20081-4

-29.81%

-18.03%

11.78%

20085-8

-35.09%

-42.12%

-7.03%

20089-12

-24.05%

-18.03%

6.02%

20091-4

36.07%

60.22%

24.15%

20095-8

7.68%

11.28%

3.60%

20099-12

22.84%

49.29%

26.45%

20101-4

-12.41%

-8.21%

4.20%

20105-8

-8.08%

-2.06%

6.02%

20109-12

6.42%

8.64%

2.22%

20111-4

3.68%

8.18%

4.50%

20115-8

-11.82%

-10.22%

1.60%

20119-12

-14.33%

-16.67%

-2.34%

20121-4

14.10%

13.26%

-0.84%

2012年年5-8

-14.56%

-8.75%

5.81%

20129-12

10.82%

22.03%

11.21%

年復合收益

5.24%

27.16%

21.92%

 

   這就是股市中奮鬥的指南針和手電筒,這比走在股市中的康莊大道上還要好,因為顯然牛市總是比較少見的,而且以上三大策略,在股市上漲期間,漲幅普遍明顯高於指數。未來我需要做的,就是堅持按以上策略選股,中期持股並換股即可。

 

   其實以上策略我知道好幾年了。以第一個策略為例,網上發現有網友公佈這個策略後,興奮不已地對老婆講這個,但並沒有進一步關注。所以我估計多數人就是知道這些策略,離真正掌握也差得很遠。否則以上策略收益率高於巴菲特,但為什麼只有很少的人在股市中能持續地賺錢?我看未來我有了子女,不上學都是可以考慮的。多數人上學無非就是為了謀生。當然,這點小錢不值一提。未來有條件後,我還是要通過私募基金來實踐這些策略,並不斷髮展之,在我有生之年,完全有可能掌管規模100億元以上的私募或公募基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401

黃祖斌:股市要看經驗人而不是說書人之言 黃祖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e1c3e0102ef9i.html
 在美國,估計寫博客不像中國這麼熱。而中國這麼熱,一方面是以前中國人要公開發表觀點,要麼是電視、電台,要麼就是報紙和雜誌。到現在,雖然發個文章或是出本書,難度大幅下降,但必然有較高的成本和一定的門檻。於是在網上寫博客突然成為人們公開發面觀點並被追捧的有效途徑。博客訪問量多的,不外乎這三類:一是股市評析類的,二是各類名星,三是雖然知名度不高,或最初根本無人所知,但寫得多,寫得也不錯。顯然,對於想有所進步和提高的人,應該看有長期股市賺錢經歷的人寫的股評,和第三種人就自己熟悉和擅長的領域中的文章。像那個搞文物收藏和鑑定的馬未都,就喜歡就社會幾乎所有的熱點問題點評一番,這我看不出有什麼價值。

 

得過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經濟學家哈耶克在發表得獎演說的時候表示,有良心的經濟學家應該只能就自己熟悉的領域發表一些觀點,不能什麼都講(大意如此)。老哈光這番言論,就值得人們尊重。但對於股市評論,很多人完全不顧這一基本原則,在中國的各個五個計劃期內,常年大言不慚地對股市口水與尿水直流。

 

為什麼很多人的扯淡股評願意有人聽呢?因為一進股市,再聰明的人,都有要能變得靈魂附體。如果一個正常人在生活中,他如果要買一隻雞,或做雞的販賣生意,或是買一批雞用於餐館的經營,他一般會去買養雞人,而不是說書人,除非說書人以前養過雞。如果一個人想買輛車,他一般會諮詢有經驗的修車師傅,或是汽車銷售人員,哪怕保險公司負責汽車事故理賠的人,而不會諮詢一個經濟學家。但奇怪的是,基本上沒有什麼股市投資經驗的人,他們的股評居然得到普遍的追捧。

 

我基本上在我的文章中,一有機會就會建議讀者不要自己投資於股票,而是投資於公募股票型基金,股票根本不是常人可以穩定賺錢的領域。我在股市中虧損了第4年之後,才開始停止繼續墜落,直到第7年,才開始扭虧為盈,直到第13年,才終於比較確定地發現了在股市中能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的「天機」。但我並不認為這純粹是經驗帶來的成果,還和我的性格和一定的經歷有關。不要說股市了,就是打麻將,不少人一生都在輸錢,股市中並不是虧損的經驗的積累,就能轉換成盈利的能力和手段。久病成醫在股市中往往不能適用。

 

股市中,特別是投資環境極為惡劣的中國股市,要想賺錢,就要集中精力去學習有用的知識,借鑑成功者的經驗,而不是把大量的時間用在計算所投資股票的不斷變動的浮動盈虧、抱怨中國股市的惡劣環境、打聽內幕消息、瞭解一些無聊的玩笑(凡是說或有意去聽1995.72點和「要救救吾妻兒」的人就幾乎是不可救藥的)上。股票投資非常簡單,但需要非常多的時間去糾正自己的錯誤觀念,樹立正確的投資觀念,尋找勝率較高的投資方法。

 

其實一個人有沒有股票賺錢的手段,理念非常重要。有時候一句話,就能判斷一個人到底懂不懂股市。不久前,曾有個網友感覺股市到底了,問我買什麼,我讓他關注茅台。他說茅台太貴了。這話一講,我就沒有任何興趣和他再講什麼了。一人只看股價這個絕對指標,不瞭解市盈率、毛利率和淨資產收益率這些相對指標的人,我沒有時間做投資者義務教育。自認為是「股民」的人,把買股票說成是「炒股」的人,也基本上沒有在股市中持續賺錢的可能。

 

在中國,有一群靠社會熱點問題,消費中國人的注意力,甚至將之當成一種營利模式的人,這些人中有:郎咸平、葉檀、許小年、張維迎、姚樹潔、紐文新、韓志國……從這些人的言論中,我根本看不出他們在股市中有豐富的盈利和虧損經驗,也根本看不出這些人有長期穩定賺錢,跑贏股市的法寶。他們的營利模式就是說一些對社會不滿的人想聽的話,以此營利。如果讀者真的想學到提高股市投資勝率的知識和經驗,就應該看一些經歷了兩個大熊市,同時在股市中確實掙到不菲收益的投資者的個人博客。這些人也許沒什麼名氣(他們不像一些影視明星,靠臉皮和屁股吃飯),但他們是有經驗的,對股市的看法是比較正確的,他們也很有可能提供一些股票投資勝率較高的方法。他們很多想法,是有實際的資金的虧損或是盈利作為基礎的,甚至他們提到的一些股市中的歷史,也很有可能有助於更深入地瞭解股市的本質。而郎咸平之流,其實就是財經界的學員,這種職業就像老鼠一樣,生命力比較強,每一個時代都會跳出一些,但他們的垃圾言論,真的沒有什麼價值。

 

本文對於讀者最大的價值,可能就是我推薦一個人的書:勞劍勇。他的至少兩本書在網上可以免費下載。其中《交易的真相》一書,雖然只有15萬字,但提供了好幾種勝率在60%以上的投資方法。當然,他的投資理念也非常有價值。一個在股市中爆倉至少兩次的人,最終通過股市和期市,找到賺錢之道,當然是有自己的方法的。要不是一些成功的投資者有一定的虛榮心,願意將自己的方法公之於眾,很多投資者在虧損之路上要走更長的路。

 

最後再次提醒,一個股市成功的投資經歷的人,他們對股市的觀點可能不僅僅是垃圾,還有可能是毒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402

黃祖斌:巴菲特也有很多中線投資 黃祖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e1c3e0102efb2.html

巴菲特曾稱,如果不想持有一隻股票10年,那連10分鐘都不要持有。實際上巴菲特有很多持有週期在5年以下的交易。這有什麼啟示呢?我看就是一方面好公司的長期投資是賺大錢的有效辦法,但另一方面,在自己所持有的股票基本面惡化的情況下,也不要因為虧損就捨不得賣。忘記成本價是投資者難以跨越的一個障礙,但這是一種境界。股市是個比較凶險的地方,目前A股在這一方面表現得還不夠。看看香港和美國股市,一家上市公司基本面惡化,或是爆出醜聞,一天跌一半都是常有的事。而A股兩個跌停板,一般就差不多了。預計未來A股也會朝這個方向發展。所以老婆或是老公得了重病,可以捨不得離婚拋棄,但不宜對股票產生感情。投資的股票,就是賺錢的一個工具,不能感情用事。                   

 

 

              巴菲特1973-1994年投資週期表

 

 

公司       開始持有  售出年度  持有週期  行業

華盛頓郵報    1973        至今        32      傳媒

吉利          1991        至今        14    生活消費品

美國運通      1994        至今        11     金融服務

可口可樂      1988        至今         17      食品

威爾斯法歌銀行 1990        至今        15      金融

首都/美國廣播  1984   1996與迪斯尼合併  12       傳媒

GEICO         1976     1996全資收購   ——     保險

聯邦住屋貸款抵押 1988                           金融服務

匹茲堡國民銀行 1994四季度  1995               金融

甘納特        1994        1995               傳媒

美國廣播      1978        1980              傳媒廣播

首都傳播      1977*       1978              傳媒廣播

凱塞鋁業化學  1977*       1981              冶金採礦

騎士報        1977*       1979               傳媒

SAFECO公司    1978        1982               保險

沃爾沃斯      1979        1981               零售

阿梅拉克拉-赫斯1979       1981               石油

美國鋁業      1980        1982              冶金採礦

平克頓        1980        1982               運輸服務

克里夫蘭-克里夫鋼鐵1980   1982               冶金採礦

底特律全國銀行 1980        1981                金融

時代鏡報      1980        1981                傳媒

全國學生貸款  1980        1981               金融服務

阿卡他        1981        1982                造紙

GATX          1981        1982                機械

克郎佛斯特    1982        1983                保險

奧美廣告      1977*       1984                廣告

大眾媒體      1979        1984                傳媒

雷諾煙草      1980        1984                 煙草

聯眾集團      1977*       1985                廣告

通用食品      1979        1985                 食品

埃克森        1984         1985                石油

西北工業      1984        1985                 綜合

聯合出版      1979        1986                 傳媒

時代          1982        1986                 傳媒

比隊員特麗斯  1985        1986                 食品

里爾西格萊爾  1986        1987                 航空

哈迪哈曼      1979         1987               冶金採礦

吉尼斯        1991        1994               食品飲料

通用動力      1992        1994                 航空

 

 

數據來源:1977-1994年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年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403

黃祖斌:中國沒有醫藥股牛市的土壤 黃祖斌

http://xueqiu.com/9386038954/23804758
自從2009年七八月以來,上證指數累計大跌1000多點,多數投資者虧損纍纍。事實上,不少投資者在6000點以前,都沒有翻身的可能。我個人因半倉銀行股,去年12個月一個月內,將三年虧損全部填平。但對於A股市場重倉醫藥股的投資者來說,根本沒有什麼熊市,只有牛市。

在中國股市,有一種觀點非常遊行,那就是醫藥股的空間非常大。主要理由有兩點:一是從美國股市的長期表現來看,金融、醫藥、石油、科技等行業,是產生超級牛股的領域;二是中國人口數量龐大,老齡化是必然的結果,醫藥市場的需求非常大。

當然,片仔癀之類的獨特醫藥股,我也非常看好它的長期投資價值,不過A股市場的醫藥股,整體來看,前景很一般。更因為最近幾年醫藥股作為資金的避險品種,大漲特漲,估值已經明顯高了,所以未來五年左右的時間內,醫藥股的前景是比較黯淡的。

先來說說產生美國醫藥股牛市的土壤。最近看一本股票類的書,其中提到克林頓任美國總統時,準備推行醫療改革,市場擔憂醫藥公司的利潤將受此影響,醫藥股下跌較多。但結果是大量的醫藥公司股價不斷創新高。對於美國股市,大公司股價的上漲,主要原因只能是經營利潤的增長。美國醫藥公司經營利潤的增長,其實是美國這個國家的悲劇。

查看原圖
美國最近幾十年醫療費用節節升高, 1970年,美國醫療費用佔GDP的比例還只有7.2%,2007年醫療費用已經是GDP的16%,平均每人每年消費7349美元,預計到2017年,醫療費用佔GDP的比例將達到19.5%。而其他醫療質量好的國家如日本、意大利醫療費用僅佔GDP的8%,醫療質量長期名列世界前茅的法國也不過11%。問題是,美國的醫療費用雖高,但其醫療質量卻在世界衛生組織的排名中僅為37位。這就是為什麼美國股市醫藥股有很多大牛股的主要原因。但誰聽說意大利、法國、日本產生了大牛股?

為什麼美國醫藥公司的利潤能持續增長,美國的政客難道不知道醫藥公司的利潤是建立在整個國家的負擔不斷增加的基礎之上嗎?美國的智商雖然比中國人差一些,小布什總統這樣智商不到90的政客也不在少數,但這些政客的幕僚中不乏深諳美國國情的人。但美國醫療產業,從高收入的醫生,到財大氣粗的醫藥公司和醫療保險公司,在美國的國會議員和總統選舉時,都能兩邊押寶,不管哪個黨當選總統,不管誰當上國會議員,自然要回報這些利益集團。於是基本上不大可能有嚴重損害美國醫療利益集團的法案出台。這就是上文所提到的,克林頓時期美國醫藥股重步牛途的原因。克林頓雖然努力想進行醫改,但眾多的國會議員拿了美國醫療利益集團的錢,反對這項改革。

奧巴馬是個政治家而不是政客,看到美國整個國家過重的醫療費用負擔,表示寧可不當第二任總統,也要通過醫改法案。但美國式政治的妥協之下,最終版本顯著縮水,並未從根本上動搖美國醫療利益集團的利益。

股市是個變化多端的市場,刻舟求劍式的思維是非常害人的。千萬不要認為一個股市曾經發生過的事情,在另一個股市也會出現。美國的石油股、科技股都有很多牛股,但中國的上市公司中,中石油、中石化,根本不可能複製埃克森的歷史。而科技股的話,中國股市中有不少偽科技股,其實沒有多少掌握核心科技的企業。

中國的老齡化,當然是不可避免的,但這是否就是中國醫藥股利潤持續增長的基礎?我看恰恰相反。

中國政府的一大優勢就是執行力強。中國屬於未富先老,千方百計降低中國老齡化社會的各種成本,是未來中國的長期政策。這也是為什麼中國物價最近十年基本上沒有哪一年是負增長的,但各地方的醫藥公開招標,中標價格多數是下降的原因。在這樣的環境中,醫藥股哪有什麼光明的前景?當然,如果中國醫藥企業在技術水平上有突破,有較多的新藥能被研發出來,也會有醫藥牛股的出現。但這只能是少數「另類」企業實現的突圍。這恐怕是小概率事件。以美國鋼鐵行業為例,早就是夕陽行業了,但從彼得林奇的著作中可以發現,還是有股價上漲10倍的經營非常好的鋼鐵企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339

現金是人生鬥爭的武器 黃祖斌

http://xueqiu.com/9386038954/23850768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在一個社會階層傾向於固化的中國社會,社會底層人士如何有所發展,是很多底層人士所面對的難題。

不久前,有三個事情,讓我感慨不已:

1、最近有一個洋快餐品牌廣告經常看到:餐廳裡,幾個女子通過手機或是平板電腦傳看一些照片,具體忘了是什麼,應該是時裝吧,引發眾女的羨慕之聲。另幾個小男生,也通過類似的工具,傳看某人買的汽車,發出見見過世面的小世民的感嘆聲。隨後,這個洋快餐15元的午餐組合就出現了,廣告的創意是通過低價的快餐,可以節省出買車買時裝的錢。真是奇特的想法,窮得時裝和汽車都買不起,搞不懂居然有這種奇異的想法。

2、我有個表弟,從小學習一直很差,身體也不好(挑食的人就這樣)。我記得他剛剛畢業的時候,在我老家一個工廠裡當工人,一星期大概要工作6天,並且其中的大概3天晚上還要值班,9點下班後,就睡在廠裡。月薪只有1000多。我當時心想,這哪有什麼前途?但是當時中國所謂的勞動紅利的存在,就給了企業儘可能剝削廉價勞動力的社會基礎。

最近瞭解到,我這位表弟通過勞務中介,去了新加坡打工,付出的中介費是2萬元,合同期2年,月薪提到差不多人民幣1萬元。這個新加坡工廠是否提供食宿,情況不明,不過2年24萬元的收入,總算還可以。在去新加坡之前,他的月薪也不過3000左右。

讓我震驚的是,我這位表弟去新加坡打工的工資所得,早有了消費的安排:買輛小汽車。

就我老家(江蘇海門市)那個地方,從南到北,或從東到西,穿過市區,騎自行車應該不需要20分鐘,一個藍領工人,買車幹什麼?去月薪3000元的工廠上班開車更方便一些?我二姑為了這個兒子結婚在農村蓋了樓房,面積大得應該能住下30人,但也花光了夫妻二人所有的積蓄併負債不少,直到房子蓋好後六七年,債剛剛還清。

3、去年春節時,我岳父私下對我老婆說,他退休了,一共存了大概10多萬元,想給我們買輛汽車。我老婆轉述了這個想法後,我自然很震驚,也感覺非常的悲哀。我岳父一生都沒掙過大錢,雖然是做外科手術的醫生,但因為是在一個礦企下屬的醫院上班,工資經常都要拖欠兩三個月,頂多就是收了點患者送的煙,因此還染上了吸煙的毛病。身有糖尿病,腿腳也不利落。終生都省吃儉用。居然想用這些錢給女兒女婿買輛注定不斷貶值的車。當然,我岳父全心全意為女兒女婿的利益考慮,這也很讓我感動。我捫心自問,我要是退休後只有10多萬元, 不要說給女兒買汽車了,自行車也不會。

今天李**當選為新一任中國政府總理,且不論他面對的是房地產市場硬著陸的風險,透支的人口紅利和環境成本,連出租車司機被公司盤剝的份子錢黑心制度都要由新一屆政府來改革,更不用說觸動眾多利益集團的種種弊政了。所以李**這個職位,其實是份苦差事。奇怪的是門戶網站報導稱,他和李源潮同是厲以寧的學生。我估計厲以寧的學生們紛紛互相致電慶賀。為什麼慶賀?地球人都知道。

不論是哪一個社會,既得利益階層,或是已經成功的階層及家庭,很容易鞏固他們的地位、財富。一個高校畢業生,縱有創業的雄心,也有不錯的投資項目,20家銀行,未必有1家願意給其提供100萬元的貸款。但1個靠房地產暴富的億萬富翁,很可能有20個銀行為了把貸款貸給他使出36計,打得頭破血流。

在一個劇烈變革的時代,社會底層人士越有脫穎而出的機會。解放前中國天下大亂,於是很多農民出身的人,成為解放軍高級軍官。解放後,這種機會幾乎不存在了。改革開放初期,天下太平,但是經濟水平比較低。雖然一些回城知青,或是刑滿釋放犯,很難在國企裡找到工作,但開個小賣部,或是隨便販賣些什麼,在商品緊缺的時代,很容易就致富了。目前的中國,犯罪率持續大幅下降,中國經濟規模已是世界第二,但當中國人口紅利到了向下的拐點,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告別2位數時代後,社會底層的人面對的是越來越小的向上發展的縫隙。現在幾乎所有的商品,都是供大於求,任何一個事業,投資門檻可能是20年前的100倍,甚至是1萬倍,一般人根本賠不起。於是當老闆,越來越是老闆們的事。

有人說底層人士向上發展,要擴展人脈。這當然是一個不錯的思路,腿腳勤一些,臉皮厚一些,確實可以結識更多較高層次的朋友,不過這個社會的明規則是,朋友也是分階層和檔次的。1個千萬富翁是沒有多少興趣去赴3個百萬富翁(1線城市已經很少有人好意思說自己是百萬富翁了)的聚會的(越是富的人,對吃飯越沒有興趣,甚至這已經是他們的負擔了),千萬富翁想得比較多的是如何結識億萬富翁。想通過結識擁有較多資源的人,來獲得他們的無償幫助,恐怕非常難。

我想起《倚天屠龍記》中的一個情節,張三丰結識了郭襄,郭說讓他去找郭靖(郭靖當然會很喜歡他),但郭襄又告訴他,自己的極品姐姐很不好對付,讓他小心。二人分手後,張三丰偶遇一對農村小夫妻,女的不斷鼓勵男的要和大哥分家。張三丰心想,這對農民小夫妻尚有志氣獨立門戶,自己何必看郭襄姐姐的臉色過日子?於是張三丰獨立門戶,創立了武當派。

我的意思是,有點志氣的人,一般都不想通過給別人增加負擔的方式來實現發展。誰不討厭損人利己的人?

對於社會底層的人要想向上發展,或者在這個缺乏安全感的社會裡,讓自己心理上感到很踏實,比較安全,我個人覺得,有兩件事一定要做:

1、看書。

據說中國命相學認為,一個人命運,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按重要性排序分別是:命、運、風水、積德、讀書。這個似乎流傳比較廣,我第一次聽到這個,大概是10年前,3年前又聽一個講師提到這個,他還講了個有趣的比方:命是第一位的,好比一個人已經因殺人罪判了死刑,他讀再多的書都沒有用。當然,如果李雙江之子出來後,再殺了人,他就是不看書,也未必就被槍斃。

前4個因素不好主動地去掌握,但讀書是每個人都可以做的,尤其現在網絡這麼發達。回憶我從小到大,最遺憾的事,恐怕就是沒有足夠的書可讀。當然,書隨意可以得到,供應無限,也未必能保持長久的興趣。讀書最重要的不是掌握一種治感冒的方法,而是瞭解這個世界,認清發展的方向。一個人如果做的是紡織行業,他就是再聰明,再勤奮,也不會有多大的前途。看看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公司最終賣掉紡織設備就知道了。不讀書的人,眼光一定不會很高,很容易就滿足了,也很容易錯過機會,甚至機會出現了,根本不知道這是機會。

這裡再說說我一個表妹的事。她在高中時,我就出巨資(大概90元)給她買了一套《10萬個為什麼》,一共12本,一再告訴她要多看看。但因為重視不夠,另外江蘇的應試教育排斥這種東西,結果沒有看。自然她的眼光就不會很高,今年春節結了婚,打聽下來,有可能嫁給了一位農民工。他老公的工作是隨建築施工隊在全國轉戰,去年還在北京,今年就去上海了。我問她妹妹是什麼學歷,她妹妹也不瞭解。但願是南京大學畢業的土木工程師吧。現在我這位表妹在老家一個肯德基店裡工作,有時候要上夜班。她家根本就沒有書架,也沒有閱讀群書的興趣和習慣。

我二表妹不久前來北京出差,分別見了我弟和我。瞭解到,她和男朋友努力在明年能有10萬以上的存款,以準備在江蘇南通市買房。奇怪的是,她準備先買車。再過一兩年才能有10萬,我無法想像什麼時候才能有住房的首付。

這裡順便多說兩句。在網上看到,很多中國女人喜歡往外國人身上靠,其實很多外國人就是在國內混不下去的社會垃圾。也看到,在中國一些城市的酒吧,或是一些聚會,外國男性來免費,中國女性要參加則有一定的金錢門檻,明碼標價。中國的女性同樣處於東亞,智商和日本、韓國的女性一樣高,不過更有優勢,那就是一直有向上發展的想法。而日韓的女人則甘當男人的附庸。看看中國的高校,女生的學習成績比男生要高很多。我記得我上大學的時候,班上11個女生,19個男生,有一次期末成績下來,21-30名,全部是男生。第一次英語6級考試,報考的女生全過,而男生只過了大概5個人。

但為什麼中國社會女子的社會地位,發展前途,事業成就,普遍不如男子?是因為男人力氣大?還是因為社會偏見?力氣的因素基本可以排除,社會偏見也是比較有限的。對於企業來說,能為企業帶來更多的價值,就是核心競爭力,和性別有什麼關係?我個人總結的原因是,中國的女生普遍不喜歡學習課本之外的知識,除教課書外,沒有閱讀的習慣。如果不能大量閱讀,怎麼能提高擇業、發展準確方向的概率?顯然,錯誤的方向,有可能就是南轅北轍,而正確的方向,可能事半功倍。

再聰明再有見識的人,如果缺乏足夠的信息,也很難知道準確的方向。這兩天看到一個文章,講的是為什麼徐海東抗日戰爭後期就不再指揮作戰,更缺席解放戰爭的人,為什麼能評上大將軍銜,而且只排在粟裕的後面。長征路上,毛澤東和張國燾分裂後,只有近1萬人的軍隊。當時已經做好了部隊被打散後去蘇聯境內避難的準備。毛澤東本人還做好了部隊被打散後,去白區做地下工作的準備。後來通過國民黨報紙,知道了陝北劉志丹、徐海東已經發展了較大的蘇區,這才準備去陝北。但徐海東是張國燾部下,張已另立偽「中央」,所以能否去陝北,不好決定。於是毛澤東給徐海東寫信借款1000大洋,投石問路。徐海東決定給(不是借)5000大洋。毛澤東非常感動。後抗日戰爭時期,徐海東重病,一次慶功大會上當場大吐血,毛澤東特意發電報:「安心養病,天塌不管。」

2、積累現金並投資。

通過自有資金的正確投資,是逐步致富的有效途徑,也是致富的次高境界。最高境界當然是用別人的錢致富,巴菲特如果不是通過保險公司的浮存金加槓桿投資,不可能如此富有。

通過腦力或是體力掙錢是非常有限的。農民工50歲以上,基本上沒有企業願意用。除非是會計、醫生、律師等越老越值錢的職業,不少職業的空間都受年齡的限制。所以要想早日擺脫為生存而工作的狀態,就必須把現金當成人生鬥爭的武器,通過投資致富。

既然是社會底層人士,自然不會有巨額遺產等著自己,爸也不叫李剛或是李雙江,那麼現金的積累,就是必然的一個過程。比較有錢途的人,一般會努力工作掙薪水,不花的錢儘量不花。

讀過一些價值投資方面的書的人,一般都會瞭解約翰.坦普爾頓和巴菲特這2位最終成為百億美元級巨富的人,年輕的時候是如何動腦筋節省每一分錢的。巴菲特父親雖然因為很偶然的原因成為國會議員,但一直不是什麼富人。巴菲特出生的時候,他爸因為窮得叮噹響,一度動員老婆回娘家,因為這樣可以吃飽飯。所以巴菲特財富的積累,完全靠自己。他大概只有10歲的時候就開始送報紙掙錢,早上大概5點鐘起床。累計送的報紙,有幾十萬份。

考慮到中國父母對子女的溺愛的陋習,出生於社會底層,也未必不是什麼壞事(一個小屁孩如果像李雙江之子那個操性,如此囂張,說不定早被人弄死了),特別是出生於錢不夠花的家庭。最悲哀的是,一些家庭並不富裕,卻富養孩子。以後愛滋病很有可能可以治癒,但富養孩子導致的一些毛病,可能永遠無法治癒。

一個人如果收入不錯,並有節儉的「惡名」,那當出現良好的投資機會的時候,他如果想融資,也有更多的渠道和額度。以我為例,我在2005年的時候能有200%的股票倉位,就是通過融資。我父母非常放心地把錢借給我。我現在要想借錢,也有不少渠道。一句話都不用講的渠道都有:券商根據股票賬戶的市值提供的最多50%,年利率8.6%的融資。當我確定股市有大機會時,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把槓桿放大近40%。但如果一個月光人士,股票賬戶只有1萬元,就是願意出30%的年利率,券商也不會做這種融資業務。

分清投資性支出和消費性支出,是中國底層人士需要做的第一步。一定要有這個意識。上文我這位二表妹,穿的居然是800元的羽絨服,怪不得要到明年才能和男友存下10多萬元。如果不能把資金持續地用於投資,取得投資收益,而是不斷地消費掉,不僅可能長期停留在社會底層,還可能因為社會的劇烈變化,導致晚年淒涼,並拖累下一代。為什麼小布什能當美國總統?如果沒有老布什,這種概率是多少?更具體地說,如果子女的教育上投入不足,如何立足於社會?最近看到一級圖片,講國外部分所謂的DIAO絲青年的狀況。非洲或是南斯拉夫畢業的就不提了。有個意大利的工業化學博士,37歲,畢業後當了環衛工人。一個美國女學生,28歲,大學讀了5年,有繪畫和商業管理的學位,但只能在咖啡廳裡當服務員。一個意大利女學生,有文學和哲學的博士學位,但做的是保姆的工作。一個30歲的雅典男學生,有土木工程學位,只能當廚師,為了保住工作,還要用業餘時間學烹飪課程。一個24歲的美國男學生,讀了4年多的傳媒,到了好萊塢,當的是餐廳服務員。

總之,社會是比較現實的,社會是比較殘酷的,中國經濟發展的成果,瓜分得差不多了。但社會底層的人,並不是沒有機會了。個人努力奮鬥從概率上並不能100%有所發展,但發展的機會能大大提高,如果多讀書,能少走彎路,盡快步入正軌,而現金最好把它當成人生鬥爭的武器。人無遠慮,恐有近憂。

有了現金,如何投資,當然是另一門學問。過去20年,特別是過去10年給很多人帶來巨大財富的投資渠道,在中國經濟增速告別10%增長後,未必能繼續成為財富增長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510

足、籃球比賽對股票交易的啟示 黃祖斌

http://xueqiu.com/9386038954/23894869
本文的主要觀點還是鼓吹提高勝率的股票交易策略。進入股市就是為了不勞而獲地得到股票買賣差價的收益,所以價值投資者不具有高人一等的資格,而股票交易者,只要能取得長期穩定跑贏大盤的業績,同樣是一種成功。

能持續、準確地預測股市,或是具體股票的漲跌,很快就能成為億萬富翁。事實上,股市不存在這樣的人。

說到這裡,想起一個八卦新聞。2008年,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消息來源稱,一名叫安德魯·卡爾森的44歲男子是在創造一系列的股市投資奇蹟後於近日被逮捕的。這個人接連投資多只股票,這些股票總是在他購買後不久就開始大漲,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卡爾森126次購買股票,至少贏利數千萬美元。後來,相關部門發現卡爾森投入股市的第一筆資金僅800美元,他的異常成功引起了調查人員的注意,他們相信,卡爾森的驚人成功肯定與事先非法獲得的證券內幕消息有關。

  當調查人員將卡爾森逮捕訊問時,他們得到了一個讓他們瞠目結舌的回答,卡爾森宣稱自己是一名來自兩百多年後的「未來世界」的人,那個時代的人們都熟知21世紀初的美國股市行情,任何一個懂點股票常識的人回到21世紀,都能通過炒股發一筆大財。在一盤錄像帶中,卡爾森供認:「那是一個無法抵抗的巨大誘惑,我曾計劃讓我的投資顯得更『自然』一些,譬如在這只股票上虧一點,在那隻股票上再虧一點,使我的投資不至於顯得太順利,可沒想到我還是被逮住了。」卡爾森還稱願意洩露一些「歷史性的事實」來換取自己的釋放,譬如洩露「拉登的下落」或治癒艾滋病的方法等。他稱自己唯一一個願望就是允許他乘坐自己的「時間機器」返回未來,那些在21世紀賺來的錢他可以統統不要。不過,當調查人員訊問所謂的「時間機器」的下落時,卡爾森卻拒絕透露,聲稱擔心這項科技成果會落入「錯誤的人的手裡」。

既然股市和具體股票漲跌是很難預測的,這樣,如果有一些策略能提高買入股票的正確率,這種策略就非常有價值。

一些策略雖然簡單,卻能起到股市中正確預測一樣的功效。很多人熟悉的就是基金定投。基金定投非常簡單,不過我看過很多人對這個東西的想法,發現100個學士學歷的人,未必有2個人真正搞清楚基金定投的優勢是什麼。其實不光是基金定投,很多很多的人,一到理財這個事情上,智商就顯著下降。基金定投最大的優勢是能降低加權平均成本。假設每月買入200元基金,基金在2次買入的淨值分別是1、2,則兩個月分別買進了200和100份基金,當基金淨值達到1.4時,雖然低於算術平均價格1.5,但400元投資已經增值至420元。股市波動幅度越大,基金定投越能降低加權平均成本。從2007年5000點時堅持基金定投的人,不少人現在是賺錢的。而股票投資,哪怕是老練的價值投資者,也很難避免虧損。

股票交易賺錢比較關鍵的是勝率,即買入後一段時間後上漲的概率是否大於下跌的概率。股票股市千變萬化,投資人一致看好的股票,可能快速下跌一半。比如不久前的蘋果,還有美國當年的安然公司。有些公司甚至是躺著中槍。比如當年的運通公司,還有前兩年經營正常但遭渾水公司無端造謠的中國公司。

這裡想到足球比賽和籃球比賽,這兩種比賽對如何提高股票交易的勝率是比較有啟發的。

說到男子足球,巴西是全世界公認的強隊。巴西隊每次世界盃都能進決賽圈,不像中國隊,因為運氣好才能混進去一次。巴西隊好像沒有任何一次小組賽就被淘汰。但巴西隊也只得了5次世界盃。其中1970年代後,有20多年沒有奪冠。這是為什麼?

足球比賽公認的一個現象就是「足球是圓的」。足球是勝守難攻的比賽,如果弱隊一方進球後集中防守,則強勝可能反而輸球。1960年代的一次世界盃就是這樣。當時的朝鮮隊小組賽前幾場表現很差,最後一場對陣強隊意大利,以為肯定完蛋,提前退了旅館。結果最後一場靠頑強防守1:0勝出出線。因退了旅館,只能住在教堂裡。在淘汰賽中,一開始還以3:0領先葡萄隊。在世界盃首場比賽中,上屆冠軍的阿根延、法國,都曾輸球。

正因為足球易守難攻,偶然性因素太多(裁判因素,主客場因素,關鍵球員的表現等),所以只要是淘汰賽,最後的冠軍有很大的懸念。

但有一種足球比賽,懸念就不大。那就是職業聯賽。聯賽中,強隊的優勢通過較多的比賽得以穩定地體現,則最終的積分榜,一般就是賽季開始前的普遍預期的球隊。本賽季各國的聯賽冠軍,巴塞羅拉隊、曼聯隊、拜仁慕尼黑隊等,都是強隊。

再看籃球比賽,不論是聯賽,季後賽,還是大賽,弱隊勝強隊,概率都比較小。因為籃球易攻難守,強隊在比賽中始終擁有優勢,弱隊就很難勝出。

綜上,體育比賽中,如果強隊的優勢能穩定地表現出來,則強隊勝出的概率就大得多。相反,如果偶然性因此較多,則強隊勝出的概率就小一些。

這樣,在股票交易中,如果有一個有效的交易策略,不管是買入價值明顯低於價格的價值投資法,還是通過一些技術分析的辦法來進行短線交易,分散投資都能明顯提高交易的勝率。就比如專門買入一些因行業醜聞、重大的利空等陷入困境的一些公司的股票這一種交易策略,假如滿倉、平均買入兩隻股票,萬一碰上雷曼這樣的公司,則很快就要面臨40%甚至更多的損失。如果買進20只這樣的股票,則即使其中一家上市公司崩潰了,對賬戶整體也不會造成較大的損失。

這裡還想起一個類似的軍事策略。在二戰時,德國的潛艇在大西洋一度非常厲害,擊沉了很多英國商船。後來盟軍接受了一個數學家的建議,商船不再零散航行,而是分批出行,並派軍艦護航。這樣相對於商船零散地出航,德國潛艇在海上碰上商船的概率就大大地下降了,即使碰得上,也因為有較多的軍艦護航,也沒有多少可乘之機。

集中投資是不是就一定不如分散投資?不好說,除非能把一個公司吃得非常透。看看最近中業興能對康美藥業的一些公開質疑的報導,就會發現這個公司真是個奇葩,但離奇的是股價居然沒有崩潰。再看看前兩年的重慶啤酒,居然過了近十年後才崩潰。

正因為以上的原因,目前我個人賬戶的股票,在60只以上。看得過來嗎?習慣了就好。毛澤東一開始也只指揮1個團的兵力。
修改於05-20 08:24來自雪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69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