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别对消费概念投资期望太高

http://www.cbnweek.com/Details.aspx?idid=1&nid=5085

我们未来的消费会和美国一样吗?要不要投资到消费概念中去?


  在年末的一个投资俱乐部的小聚会上,一位Z老师是这次聚会的中心,据他说在2010年赚了不少,他投资的主要方向是一些消费概念的股票。在2010年开始的时候他也曾经对我提过这个主题,当时我认为那些玩意已经太贵了,没想到结果是他笑到了后来。
“你知道我为什么认为消费类股票那么好,我老婆就在××商场工作。我听她的消息就知道人们的消费热情是不是很高,这和彼得·林奇的投资法一样。”
“这是你得天独厚的投资优势。”
“是啊,要不让你的老婆也改行去烧瓶猫(shopping mall)上班,你也可以有这个优势的。”
“还有个获得这种优势的办法是让你的老婆归我。”我们互相开着玩笑。
Z的“老婆优势投资法”其实很简单,只是他和老婆闲聊的时候得知了某家专营化妆品商场的营业额上升了25%。
这非常符合Z的预期,据他预计,中国的政策当局在大力促进居民消费水平,中国现在的消费率在35%左右,如果通过“升级”达到美国75%左右的水平, 大概需要20年的时间,在这20年中再假设中国经济的增长率为8%,那这么算来中国未来20年的消费总额要扩大10倍左右。而且Z因为认为自己拿的是消费 行业“最好的”公司,所以他还给这个公司的业绩以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5%的年化收益率溢价,这样Z的股票20年的平均年化收益率算起来就是17%左右。这 个投资成绩基本能追上比尔·米勒,而且也会给他未来20年的投资带来23倍的回报率。


消费概念只是听起来有逻辑

  一个高水平的投资概念总是这样具有迷惑性,那就是它听起来很有逻辑。这种概念有点像一些电视台演出的那种解决家庭矛盾的现场直播。吵架者之间的 行为似乎很合逻辑,但是总能让人看出是假的。这是因为,吵架的人们对对方的逻辑理解得过于正确,而在现实中人们之间的沟通会造成很大的逻辑误差。所以,这 个事情可以反推,如果某个人讲的事,其中人物逻辑反应过于精确,或者一群人呈现这种精确逻辑反应的状态,那他们肯定是在说谎。
对于Z的投资分析,先不说他所持有的公司是不是会长期地具有战胜行业5%的优势—具有这种优势真的很难,因为现实中消费者的口味变化实在太复杂了,消 费终端受到消费者青睐的可能性比一个科技公司永远技术领先的可能性还要小—单说中国消费者为什么对当局的政策反应那么正确,就很值得人怀疑,如果中国的消 费者那么愿意消费,他们为什么早不消费呢?
这个答案很可能是,原来政策当局并没有出台那些促进消费的政策,在这个世纪的前六七年,中国的经济更依赖于投资和净出口,但是由于2008年的经济危 机,美国人也开始攒钱了,在短短的两年期间美国居民储蓄率竟然从负值增加到6%以上。中国为了不让自己的经济增速下滑,所以希望国内增加更多的消费。


人们会因为政策刺激而加大消费吗?

  那么为什么消费者要对政策当局的这个希望做出同向的反应呢?人们会因为一些促进消费的政策而增加自己的消费比率么?
在2009年的时候,有位经济大师,就是罗伯特·蒙代尔,他曾经认为不让中国经济下滑很简单,那就是政府分发消费券,这样既解决了经济下滑的问题,而 且让中国低收入阶层生活得到了改善。但这件事翻过去掉过来想,还是个馊主意。因为,人们在获得消费券时的确会增加消费,这是因为消费券是有时间限制的,并 且不能存到银行里去生利息,即便是低收入阶层获得了消费券,他们最可能的选择是大量购买那些耐用消耗品,比如说粮食和油,还有卫生纸之类的东西,这些产品 很容易储藏,而且肯定会要消费掉不会被浪费。而由于用消费券省下来的现金会继续被存到银行去,因为人们会预计政府不会长期发放消费券,所以人们也不会由于 政府的消费券改变自己的消费结构,只是把明年要买的米今年买来,然后储存到明年吃罢了。
很多促进消费的政策其实和糟糕的消费券一样,都是政府支付一部分补贴,定向的造成人们在政策改变之前抢购一些商品,而在政府促销结束之后,人们则会减 低同类的消费。这种政府“转移支付”的成本会很高,美国发放类似消费券的食品券的行政费用占到发放食品券总额的30%,这些费用基本上用于防止冒领者作假 和领取的人倒卖。而可以肯定,这多出30%的费用也出自纳税人的口袋。
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Z先生老婆的化妆品公司销售额会连年大幅度增加呢?实际上人们的消费结构是很具惯性的,比如人们不会因为馒头变得便宜或者可以享 受政府补贴就会一顿饭吃10个馒头—这种消费者不会存在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很可能第一次这么消费的时候就被撑死了—那么人们会因为有了钱就一天洗十次脸,进 行十次化妆么?显然也不会。认为人们会洗十次脸的投资者应该看看,化妆品商场的营业额是怎么增长的,像北京这种超级大城市对周边的二三级城市的消费人群是 多有吸引力,而政府又把多少固定资产投资放到了这些二三线城市通往北京的铁路和公路上,当然,还有飞机。这些流入超级大城市的消费者,他们不来北京也会进 行类似的化妆品消费,到北京只不过是他们希望买到又便宜又好的货物罢了。
如果以幸福感来衡量消费问题,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甚至新兴市场地区和国家的人更喜欢储蓄而不是消费。假设一个人今天消费掉1块钱和一年后消费掉 1.04块钱的幸福感是一样的,在发达国家人们喜欢消费掉这一块钱是因为如果把这一块钱用于储蓄只能得到1.02块钱,这样幸福感就会降低;而在新兴市场 国家,如果把一块钱用于储蓄并投资,由于经济增速快于发达国家,在一年后投资的1块钱可能升值为1.06块钱。如此一来储蓄反而让居民的幸福感增加了。所 以,光从这个角度说高储蓄率也许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个理性的选择。
联系编辑: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9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