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熱劇成本每分鐘已近3萬,網絡劇明年將迎爆發?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811/158077.shtml

熱劇成本每分鐘已近3萬,網絡劇明年將迎爆發?
王蓓蓓 王蓓蓓

熱劇成本每分鐘已近3萬,網絡劇明年將迎爆發?

她說,中國最好的劇集一定會在網絡端誕生。

采訪 | 常皓靖 吳丹

口述 | 王蓓蓓 骨朵傳媒創始人

整理 | 常皓靖

網絡自制劇行業正迎來一個快速發展期,不管是網絡劇、網絡大電影、還是網絡綜藝,都有一個明顯的現象:傳統的制作班底在加速向網絡端轉移。

行業發生變化,也吸引了新一批觀察者的註目。作為較早成立的網絡劇數據分析平臺,骨朵傳媒於近期獲得了新一輪1500萬元的Pre-A輪融資。其創始人王蓓蓓在財經媒體和影視劇領域有多年經驗,近期她也和i黑馬聊了聊她眼中“網生內容的未來”這一話題。

她認為,網絡劇領域明年會大規模出精品,網大目前還沒有出現大眾熟知的標桿性作品,網綜正處於早期的“野蠻生長”時期

以下為骨朵傳媒王蓓蓓的口述,經i黑馬整理(很多行業幹貨哦):

為什麽中國最好的劇集一定會在網絡端誕生?

和很多行業不同的是,影視行業被互聯網改造得並不多,而且這其中只有電影票務等被改造了,營銷尚未被改造,還是很依靠線下。

2014年是網絡自制劇的元年,當年網劇的總量是之前所有年份總和的兩倍,也出現了《靈魂擺渡》、《暗黑者》這兩部大劇。2015年開始出現了精品劇,比如《匆匆那年》、《盜墓筆記》等。網劇的成本也隨之增高,現在播放量達到10億以上的大網絡劇,差不多平均每分鐘的制作成本已經提高到28千左右。

和傳統電視劇相比, 網絡劇的審美、節奏、劇本等都不太一樣,逆襲傳統的趨勢已經非常明顯。而且現在做段子劇、營銷視頻出身的公司,想要再進入網絡劇或網大的領域已經非常難了,窗口期已過。

和傳統劇相比,網絡劇的IP衍生價值會多得多。因為網絡的IP可以長期去開發,形成一個IP產業鏈。舉例來說,在過去,電視劇的商業模式是被電視臺買斷,單純地銷售版權。在前面做策劃的時候,已經可以預判,能回收多少。但網絡端相對複雜一些,因為視頻網站自己也投了,所以就會有各種各樣的合作模式:有的是銷售的點擊分成,有的是廣告收入分成,有的是網站主投,制作公司承制。

過去電視劇拍到第二季都挺少見的,但網生內容拍第二季比較常見。網生內容在創造了一個世界觀或者人物關系的架構之後,可以一直往後延續。編劇在寫本子的時候,往往就想好了之後的IP策劃。但傳統的電視劇沒辦法做到這樣,當時的IP概念並不強。

網絡劇在第一季的時候 可能沒什麽廣告銷售,但市場反響好的話,到了第二季招商就容易了,有點像美劇模式。

其它行業是“有項目,拉投資”,影視業目前是倒過來的

影視行業的特征是:不缺錢,好的項目永遠是擠破頭都進不去,項目方需要的其實是更好的資源,比如你能給我發行到多少院線,排片能做到多少。而一些缺錢的項目,必然會有它的短板,故事不好,創意不足,演員不知名等。所以我個人認為,這也是眾籌這件事在影視行業不太容易推行的原因之一。

這個行業不缺錢,其實缺兩種東西:

一是缺人才。好的人才大家都搶瘋了,已經不是少的問題了,而是稀缺,簡直像沙漠里的綠植一樣少。 關鍵是誰能搶到人才, 誰有眼光 判斷出人才。當然,這也是一個好的制片人應該做的事情。

影視行業人才往往是有限的,即使是一家新公司,幕後人也往往都是些老面孔。這些人才不僅本身要足夠優秀,還得經過一個磨合期才能融入團隊。因為影視都是大班子,任何一個劇或電影的開拍都是一項浩大的工程。

二是缺好萊塢式的模式。比如說導演協會、編劇協會等,這種抱團組織除了業內交流外,還可以幫大家做很多事情,比如資源互補,合作等。

網劇行業目前是有泡沫的,因為這兩年投資太熱了。其它行業可能是先有項目了,去找投資,影視行業是,有投資了,去找項目。 但我也認為經過兩三年的洗刷後,泡沫會被洗掉。精品內容才是這個行業的中堅力量。

我認為中國最好的電視劇一定會在網絡端誕生,因為它起舞的空間要更大,同時又是給最有生命力和商業價值的年輕人看,而不是過去的“大媽劇”。過去傳統劇對標的都是大媽,所以節奏很慢,不能說大媽分了一下心,回頭她就看不懂了。但是像《余罪》這種劇,它的情節是很快的,有什麽地方看不明白沒事,反正也可以暫停、回播。

過去會有一部電視劇“萬人空巷”,以後不會存在了,因為在網絡端,大家都是有選擇地去看,而不是固定在某一個時段。而且在這個行業,分眾是一種趨勢,男性劇和女性劇會分開,青春劇和懸疑劇等類型化的內容也會分開。

第一類是懸疑劇。

現在懸疑劇很火,《暗黑者》已經拍完第三季了,《心理罪》、《余罪》也要往後拍。以前因為審核嚴格,導致電視臺播懸疑劇比較困難。現在雖然也會有一些條條框框,但網站自審目前還遠沒有那麽嚴格。

懸疑劇本身有故事,也比較容易吸引眼球,一些年輕編輯寫懸疑劇問題也不大,中國好的懸疑小說還是很多的,但是被影視化的基本沒有,今年大家也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第二類是青春劇。比如《最好的我們》、《匆匆那年》等。

此外,我覺得可能會有一些新型的劇起來,比如行業劇、體育競技劇、古代穿越劇、傳奇懸疑劇、科幻劇等。而傳統劇如家庭劇、抗日劇等,在網絡劇領域不會流行起來。

網絡劇什麽時候會大規模出精品?

現在,傳統影視制作公司也在轉型,像歡瑞、唐人等。唐人去年制作了《無心法師》,是一個很精良的網劇。

我認為未來會出現一些資金和人才都很充足,有專門做精品劇的大公司,但同時也會大量出現一些非常靈活,做一些話題劇、奇葩劇、精準定位小眾劇的小公司

制作公司是很比較難出巨鱷的,雖然也有但是很少。這個事兒多數只能以“作坊”的形式來做。這是個腦力的事情,一個核心團隊有幾個人就夠了,一旦想把規模擴大,就變成了廠牌模式,也就會發生類似於項目流失、資源浪費等現象。

我預計網絡劇領域明年會大規模出現精品,且它們的風頭會完全勝過傳統劇。

網絡大電影是介於院線片和網劇之間的存在

現在網劇起來了,但客觀來講,網絡大電影領域還沒有出現標桿性的作品。

原因一是因為這個領域是從去年才開始發展的,起步時間晚;二是從院線轉型到網絡端,對於制作班底來說,轉型的距離更長,“轉身幅度”更大,團隊的磨合需要過程,對網絡文化的了解也需要過程。比如,以前很多穿越劇是網絡小說改編的,但很少聽說有哪個院線大電影是網絡小說改的。

我認為,網絡大電影不是電影。一是兩者的觀看行為是不一樣的。 院線大電影是一種社交行為,網絡端更是一種私人化的觀看;二是兩者的時長不一樣。時長不同,故事結構就不同,所需要的班底也不同,所以需要全新的人來做;三是所需要營造的場面不同。人們在影院看電影的時候,距離屏幕很遠,可以看3D電影感受那種宏大的場面,但在手機端觀看一部網絡大電影的話則不需要那樣的場面。

所以,網絡大電影到電影的距離是非常長的。它其實是介於電影和電視劇中間的存在,需要在兩者之間找到自己的發展平衡點。

網綜發展還在早期,港臺流會長期存在

跟網劇一樣,網絡綜藝也還在早期,很多會以“汙”作為賣點。業內認為綜藝是電視臺的最後一道陣營,但也很快要被攻破了。現在有一批做傳統綜藝的人才轉到了網絡上。現在綜藝的廣告量特別大,每個綜藝都有自己的廣告,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會是網臺聯動的模式。

現在有很多港臺的網綜人才湧入內地,他們的優勢很明顯,但也需要在大陸適應一段時間,找到大陸的審美。我覺得港臺流會成為這個行業長期的現象。

網絡劇 網大 網綜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15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