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突破悶工作!秘書翻身總座秘訣

2016-08-08  TCW

對工作沒感情、對未來沒展望,卻不知如何突破困境,商業思想大師說,用「破壞式創新」幫助你在職場大躍進。

「破壞式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是由克雷頓.克里斯汀生所創造出來的名詞,用以描述一種從低階市場發動、最終翻轉了整個產業的創新模式。「破壞者」(或稱「顛覆者」)在低階市場提供品質略遜一級、利潤(價格)低一點的商品。舉例來說,當豐田汽車公司在一九五〇年代進軍美國市場時,推出了「可樂娜」這款便宜、小巧又沒有多餘配備的基本車款,吸引了不少第一次買車、預算較緊的消費者。

通用汽車公司等市場領導者原本可以像對付一隻小蟲般,不費吹灰之力的打扁這個小小的破壞者,然而他們卻懶得採取行動,以為:「這只是一個完全沒有影響力、渺小又愚蠢的產品。我們還是專注在更大、更快、而且更好的事物上吧。」問題出在,一旦破壞者站穩腳步,就會被激發向高端市場移動,生產出更高品質、更有利潤的商品。雖然此時市場領導者確實有必要反擊,但一切都已經太遲了。豐田汽車後來便挾著「佳美」、「凌志」等車款,輕鬆打進高階市場。

職涯破壞式創新

幫你重燃工作熱情

「破壞式創新」概念也同樣適用於個人生涯,比如說:居於底層者求取更高職位與報酬、或是中層者要避免被來自底層的競爭者(像是較為年輕、聰明、手腳快的同仁)所超越/取代;又或者跳進全新的產業或公司。我將這樣的概念稱為「破壞式自我成長」。

沒錯,「破壞」感覺起來有些恐怖,但是對職涯成長與個人成就所帶來的回報,將值得你去克服這些恐懼。

我就是個「破壞者」。

一九八九年,為了讓先生能夠順利在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分子博士學位,我們夫妻倆搬到了紐約;而當他在學校讀書的時候,我們還是得支付各式各樣的生活開銷,因此我必須找一份工作才行。我過去主修的是音樂(鋼琴),而且從來沒有任何財經方面的證照、人脈、或是自信,我從在曼哈頓中城的花旗美邦公司中,擔任一位零售經紀商的秘書開始做起。

當時正是《老千騙局》 (Liar's Poker)、《上班女郎》(Working Girl)》的黃金年代,在華爾街工作是件相當令人興奮的事。

我在晚上進修商業課程,幸運的擁有一位非常信任我的老闆,從原本的銀行部門轉換到證券研究部門,負責研究拉丁美洲地區的媒體類股。二〇〇五年,我在美林證券擔任分析師,我卻毅然離開,朝著創業之路邁進。朋友都問我:「妳確定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嗎?」我的回答是:我不僅學不到新事物,同時也沒什麼躍進到新層次的前景,因為像我這樣的管理階層已經「就這樣了」;另外我還發現,儘管績效表現比同儕好上二〇%,但獎金卻都是一樣的。當我已經無法懷抱著夢想去工作時,留在那樣的職位上不再有付出情感的價值。

自我成長S曲線

擘畫職場發展藍圖

埃弗雷特.羅傑斯(Everett M.Rogers)的「S曲線」模型可以解釋破壞式自我成長的路徑:剛開始時成長狀態相對緩慢,處於S的最底端,直到觸及一個「引爆點」,或是曲線的轉折點;然後會進入到一段高速成長的過程、向上發展出一段圓滑、陡峭的曲線。

過程中會有時間延遲的因

素,以至於即使付出了大量心力,卻可能在短期內看不出有什麼影響(又或是今日的收穫,可能源自於很久之前的行為),直到轉折點出現。在那些難以分辨的路徑上,S曲線可以為這些模式進行解碼,做為指引的路標。

離開華爾街後,我原本想出版一本童書、在拉丁美洲製作有關足球的電視節目,雖然兩者都沒有實現,但幫助我探索後來的商業點子,包括支持一本起先非常成功、發行量高達十萬冊的雜誌;雖說雜誌最終失敗,但它也成為支持下一步創業的經驗。此時,參與志工活動讓我與克里斯汀生連結在一起,並共同創辦了一家玫瑰園投資顧問公司。

S曲線讓我明白,持續下工夫,就可以到達那個能力將突然竄升的轉折點,迅速擴展到一個成就的新高度,這就是破壞最好玩的部分。

更正啟事

一四九八期第三十頁內文「不是你,不是Jon Hanke。」正確應為「不是你,不是John Hanke。」、「原來王信在二〇〇六年便在台申請了一項『真實世界之網路遊戲』專利,該專利並非發明專利。」正確應為「該專利是發明專利。」特此更正。

整理 .編輯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64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