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152億上海國企改革ETF背後的資本賬

乘著改革的東風,上海國企ETF一經問世便以152.2億元的規模震驚業內。

上海國企ETF是基於中證上海國企指數開發的產品。ETF尚未建倉,掛鉤的指數早已站上風口,在剛剛過去的7月份中證上海國企指數大漲4.84%,而8月以來漲幅也達到了2.02%,遠超同期上證綜指的漲幅。

市場行情如此,也引來了一批大資金買盤的進場。近日,在上海國企改革ETF發行之際,多位成分股的重要股東通過現金和股票換購的形式持有了上海國企改革ETF。這背後的投資邏輯也引起了外界的關註。

為何認購火爆?

一經發行,上海國企改革ETF便引來了市場的熱捧。

匯添富基金公告稱,成立伊始,上海國企改革ETF募集金額152.2億元。150多億的規模使得這只ETF輕松躋身於國內第七大ETF。排在它前面的是華夏滬深300ETF,半年報顯示,其規模為157.5億元。目前最大的兩只超過200億的ETF是華夏上證500ETF和華泰柏瑞滬深300ETF,規模分別為268.5億元、209.7億元。

東方證券一位渠道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稱,這只產品發行勢頭尤為火爆,簡直可以用秒殺來形容,短短一天時間,東方證券就賣了3.77億元。

值得註意的是,在上證國企改革ETF認購大軍中,還存在一類以成份股換購ETF份額的投資者。7月29日,上港集團、交運股份同時公告稱,各自的國資股東上海城投、久事集團分別將持有的3億股和3449.49萬股上市公司股份換購上海國企ETF份額。

除了股票換購之外,蘭生股份以自有資金3億元認購上海國企ETF基金。

以股票換購ETF份額在中國市場上由來已久,但操作行為僅適用於ETF發行期。中國第一只ETF——華夏上證50ETF發行時就已試水股票認購。該基金招募說明書顯示,股票認購以單只股票股數申報,用於認購的股票必須是標的指數的成份股和已經公告的備選成份股。

截至目前,從中證上海國企指數來看,它的成分股多達66只,其中上汽集團、上海建工、上海電氣、上港集團、綠地控股、隧道股份為前六大成分股,所在權重分布為9.06%、8.09%、6.8%、6.6%、4.95%、4.62%。

歷史事實證明,用股票換購ETF確實起到了維護股價穩定的作用。早在2012年華泰柏瑞滬深300ETF發行之時,成分股海康威視的股東就成有過如此經歷。當時海康威視公告稱,其股東新疆威訊投資管理有限合夥企業曾於2012年4月26日將持有的600萬股海康威視換購等值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占其持有海康威視股份數的4.68%,占海康威視總股份數的0.6%。盡管遭遇大肆減持,但當日海康威視股價卻獲得了上漲。單日漲幅達到2.51%。

“上市公司的股東一般會選擇大盤ETF來進行專業的操作,因為只有規模足夠大,才能吃進上億級別的股票。” 劉亦千續稱,但只要的行為僅限於ETF發行期,一旦ETF上市之後投資者只能用一攬子成分股加現金替代的方式來申購ETF。

會否紛紛仿效?

從歷史上看,國有企業已經進行過三輪改革,從上世紀80年代經營層面上的放權讓利,到90年代制度層面上的股份制改造,再到2003年以來國資委體系下形成的世界級央企集團,每一輪改革都提升了國有企業的價值。

作為地方國資改革的排頭兵,上海國企改革的最新進展也備受外界關註。

7月18日,上海國資委召開三季度工作會議,強調圍繞上海自貿試驗區和科研中心,全力推進重要領域關鍵環節改革發展,改革進入全面加速期。而上海市委書記韓正在26日調研遠洋海運集團時也表示,上海要堅定不移深化地方國有企業改革,下一步的關鍵是通過深化國資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管好國資、放開企業,把企業推向市場,使之真正成為市場的主體。國資管理部門的改革、國有企業的改革、國有資本運作平臺的改革,三者必須同步進行,形成科學高效的工作機制。

幾位機構本報采訪人士稱,上海國企改革在有其獨立性,首先國企質量和基礎較好,另外上海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有其天然的優越性。而且歷史上上海國企改革也有過成功的經歷。上海國企改革的模式可能並不適用於其它地方國企改革。

隧道股份重組即是一個上海國企改革成功的案例。2012年6月28日,隧道股份順利完成重大資產重組,控股股東上海城建(集團)公司將旗下工程設計施工板塊的市政、場道、管線等子公司和基礎設施投資板塊的投資、基建公司和PC板塊的物流公司等註入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總資產由重組前的約225.9億元增加至441.33億元,凈資產由48.44億元增加至103.75億元,總股本由7.33億元增加至12.99億元。東方證券程,重組之後隧道股份業績增長逐漸加快,未來城建集團仍有進一步註入資產,實現整體上市的願景。

在上海國企改革穩步推進之時,上海國企改革ETF發行也被寄予厚望,並引發了市場的追捧。近日一些賣方分析師紛紛發布研究報告,推薦上海國有企業改革題材。市場對其關註度在熱辣的7月逐步發酵。在剛剛過去的7月份,一批上海國企改革概念股走勢活躍,如上海臨港等漲幅在20%以上。

上海一家公募基金內部人士對本報稱,上海國企ETF為中國資本市場提供了創新產品。上海國企ETF是中國首只以“上海國企改革”為投資主題的基金,也為此後國資股權改革提供示範性方案。

亦有業內人士指出,上市公司“集體”認購上海國企ETF主要出於兩方面原因,首先,ETF與單只股票相比,流動性更佳,持有同等市值的ETF相當於優化了其資產結構;其次,在眾多基金產品中,選擇認購上海國企ETF無疑是對上海國企改革前景的堅定看好。

上海城投發給上港集團的函件中稱,參與上海國企ETF,進一步豐富所持的資產組合,降低非系統性風險的影響,分享上海國資國企改革過程中的價值增長。

然而,也有一些業內人士對上海國企改革主題保持了謹慎情緒。上海一家銀行系投資總監付娟稱,新的上證國企改革ETF基金對板塊整體而言會有正面影響,但不排除個別個股因為風格轉換的問題也不一定出現確定性的上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63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