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這些知識,你不一定成功;沒有這些知識,你一定不成功
經常聽到創始人抱怨:我們公司怎麽才能找到一個「好會計」啊!
確實,找到一個符合公司發展階段、行業和特點的財務負責人,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什麽時候找什麽級別的會計」,「什麽地方能找到合適放心的會計」,「什麽樣的會計是適合我們的會計」,這些問題也在各種場合被頻繁問到。
這次我們就聊聊創業公司財務團隊建設的路線圖。
路線圖一 設置和企業階段相匹配的財務崗位
公司的財務負責人崗位分四個級次:會計主管、財務經理、財務總監,和首席財務官(CFO)。企業根據融資輪次可以被分為不同的階段,在每個階段所需配備的財務負責人級次不同,我們建議如下配置:
階段一初創階段和天使階段前期
在初創階段和天使階段前期,可以選擇使用財務外包的形式處理公司財務事宜,但公司內部應該設置一個專職或者內部兼職的出納崗位。不過有些特殊行業因為需要更多的現場會計工作,所以不建議采用外包形式,比如制造業、餐飲業、種植養殖業等。
階段二天使階段後期到Pre-A階段前期
天使階段後期到 Pre-A 階段前期,可以考慮在公司內部設置會計主管的角色。財務核算處理還可以延續外包模式,但是會計主管應該深度介入到財務管理中去了。
階段三Pre-A階段後期到A輪階段前期
從 Pre-A 階段後期到 A 輪階段前期,隨著公司業務的發展和人員的增加,財務核算的工作量和技術難度都大大加強。因為融資過程中對財務數據有更多的要求,也需要與更多的投資機構對接,所以公司這時需要設置財務經理崗位,同時把財務核算工作收回公司內部處理。標準的財務部門設置是:1 位財務經理、1 位會計主管、0-2 位會計(根據工作量安排)、1 位出納。
階段四A輪階段後期到B輪階段
在 A 輪階段後期到 B 輪階段,公司進入模式的穩定期和業務的快速發展期。這個時期公司對財稅優化、融資管理的需求都大大加強,一些符合條件的公司也進入新三板掛牌的窗口期。此時作為財稅、融資方向上的支點崗位,一個擁有資本市場經驗的財務總監就成為標配。
至於首席財務官(CFO)崗位,我們的建議是:不要過早在公司設置這個崗位。理論上,對於普通的新三板掛牌公司,財務負責人的職位設置到財務總監就足夠了。
路線圖二 財務負責人招聘渠道
鑒於優秀的財務專業人士屬於稀缺資源,公開渠道的簡歷收集並不是最佳選擇。較好的方式是找身邊財務領域的資深人士介紹,比如合作夥伴公司的財務負責人、為公司提供財稅服務的機構、投資機構的財務負責人,或者 HR 部門,這些都是不錯的選擇。
對於確實沒有這樣渠道的創業公司,在選擇公開渠道招聘財務負責人時,面試環節建議重視候選人的學習能力和穩定性。財務總監及以上級別的崗位可以選擇專業的獵頭機構。
路線圖三 財務負責人選擇上的三個誤區
在財務負責人的選擇上,創業公司普遍存在三個誤區:
誤區一大公司財務人員一定符合要求
一些公司認為大型公司,比如 BAT 的財務人員,一定符合公司要求。其實大型公司因為業務體量巨大,財務工作被細化到科目級別,大部分初、中級的財務人員很少能夠看到公司的財務運營全貌。帶著局部的經驗投入到一個創業公司,進行全面的財務運營管理,對這類財務人員是有較大挑戰的。
誤區二事務所的人一定符合要求
一些公司認為,大型會計師事務所的人連 IPO 都做過,那做一個創業公司的財務負責人,應該綽綽有余。其實,雖然審計和會計在關系上如孿生兄弟,但是兩者從工作思維到實務操作層面差異頗多。以完全的審計經驗去直接管理一家公司的財務體系,不一定取得很好的效果。
誤區三只選擇相同行業的會計
一些公司認為,選會計一定要選擇有相同行業經驗的會計,比如很多 TMT 公司招聘財務負責人時,要求一定要有互聯網行業經驗。
其實相同行業不應該成為一個必要選項。首先,財務專業是一個制度上相對標準化的行業,全世界的會計準則都已經基本趨同;其次,大部分財務專業人士都有較強的學習和分析能力;最後,互聯網行業可能在財稅處理的某些細節上有特殊性,但從專業上看技術難度並不高。在行業上的短板,可以通過專業上的融會貫通,和業務上的高效學習來迅速彌補。
在此,還想給各位創始人一句忠告——不熟悉業務的會計不是「好會計」。我們這個起源於遠古時期「結繩記事」的古老行業,一直以來的定位就是「人類生產行為的記錄者」。
既然是生產行為的記錄,就必須了解要記錄的是一個什麽樣的生產行為,也就是公司的業務實質。從公司的業務模型到財務模型,是一個從實踐到數據的系統工程。在當前新業務、新模式大爆發的形勢下,這個邏輯更加重要!
所以創始人一定要積極創造條件,讓公司財務負責人去深入了解、參與業務,從而達到對公司業務充分熟悉的程度。
這個世界上沒有最好的會計,只有最適合自己企業的會計!你的「好會計」,需要你和他一起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