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的最大魅力,或許來自於不斷試錯後,循著正確方向實現了公司、自我和團隊的成長。
在這個意義上,如果創業者能汲取過來人的經驗和教訓,或許讓自己少走幾步彎路。有鑒於此,青山資本選擇最近幾位大佬和明星創業者在不同的場合中對自己的創業做的反思,希望對創業者啟發。
大佬說的,不一定全對
軟件免費,通過增值業務收費,在過去十幾年的互聯網發展中一直是這樣的。幾年前,奇虎360董事長周鴻祎也提出了“硬件免費,服務收費”的觀點,對當時的智能硬件行業一度引起很大反響。
不過,在最近極客公園舉辦的大會上,周鴻祎表示,“硬件賺錢其實是非常合理的”。
他解釋說,免費殺毒當年做的很爽,因為用戶在網上就可以下載,渠道是暢通的。用戶獲取的成本近乎為零,當然無往而不利。如果硬件免費,賣得越多虧的越多,這個在商業邏輯上是不成立的。
此次,周鴻祎強調,如果能夠做出很好的硬件,每賣一臺硬件有合理的溢價,就能通過溢價支撐團隊持續打磨產品,提升技術。如果最後我們都講純屌絲經濟,大家都不賺錢,很多公司鼓吹硬件免費,然後擠壓上下遊,大家都不能建立一個良性的商業模式,怎麽投入新的東西去繼續做你的事情呢? 他難得地“語重心長”:
當很多做互聯網的人妄圖用互聯網的規律來領導硬件的時候,會發現整個成長速度跟原本預想的不一樣,用戶的積累速度也不一樣。做一個軟件,一夜之間可以積累一百萬用戶,但賣一百萬個小硬件出去,對於物流、倉儲、供應鏈和營銷能力的挑戰都是非常不一樣的。
過於追求完美貽誤時機
在同一時間反思的還有錘子科技CEO羅永浩,人稱老羅,過去四年的創業,在他看來,人老了很多,也過勞胖,兄弟跟著他也沒有掙著錢……
對於過去的幾個產品,他有自己的反思:
T1開發上做了一些比較激進的事情,T1的白色款真的不應該做。雖然鐵桿支持者們都特別喜歡白色,白色停了以後淘寶上還有炒的很貴的“珍藏版”。因為白色的前面玻璃和玻璃的中框後面板玻璃等5個點是完全連著的,從工業生產的角度來講,5個“白”連著是不具有量產性的。當初也有很多人警告過我,但由於我“初生犢子不怕虎”所以就做了,結果導致一直是虧錢。
在做堅果手機時,千元機差不多都是六個月一更新,我比競爭對手晚了半年。
在那個時期我們還沒有指紋,雖然有一些客觀原因,我們在研發上過分的追求細節完美了,種種原因導致產品上市時間比較晚,這帶來的問題是它只賣了大概兩個多月就賣不動了,因為後面競爭對手的機器都上指紋了,堅果的銷售記錄馬上就下來了。
T2對於一個創業公司來說是一個過於激進的選擇。因為它面臨工程上的難題非常多,大企業做這個事情會有一個預研的部門來做。等到量產的時候,如果技術攻關全部解決了就量產,如果沒有解決,就到下一個階段開發使用。但我們公司只有一支團隊,歸根結底還是對於產品過於有追求,判斷上不夠理智、不夠有經驗、不夠成熟。
那個時候,到了10月份,所有的千元機都有指紋了。我們12月20號開的發布會,當時是唯一一個沒有指紋的旗艦機。其實指紋這件事對於用戶體驗來說,也就是這麽回事,並沒有那麽嚴重的影響,但這個東西一旦別人有了,你沒有,就是不行的。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由於經驗不足,誤判了形勢,使得旗艦機上市時間點比較晚,又沒有指紋,商業上不會獲得很大成功就是必然的,這是由於我們糟糕的決策導致的。
火了,更要有後勁
臉萌創始人郭列作為90後創業者,其臉萌應用一度刷屏。最近他在接受騰訊科技采訪時反思過去兩年的創業:
在臉萌刷屏,一度沖到App Store 排行榜第一名後,這和他剛剛離開騰訊時既沒資源也沒有資金的時候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公司發展順利、被大家關註到的時候,我們什麽都想做,覺得自己什麽都可以,對同伴的要求也會更高。”郭列對騰訊科技表示。
這樣的後果是,郭列在團隊擴充和人才篩選上開始顯得過於急功近利,對團隊中的老成員包容度也明顯不夠。當時郭列迫切地希望團隊可以快速成長為一家“大公司”,卻忽略了一個重要因素——一家成功的創業公司需經過多年的積累和沈澱。
在團隊招聘上也顯得過於理想化。因為被外界定義為“90後創業者”,郭列希望自己的團隊年輕化一些,因此他開始用年齡和性格作為條件親自篩選求職者,比如只招90後,而不是看實際工作經驗,或者是和團隊的匹配度。
“當外界給你打標簽的時候,你就想迎合這個標簽,所以往往就會犯一些理想主義的錯誤。”
在2014年9、10月臉萌做到海外總榜第一後,團隊就不再花大力氣在這款產品身上,而是尋找下一個新項目。當時團隊提出很多解決方案,比如做一個有彈幕的朋友圈,但這個產品做到一半就“夭折”了。郭列說主要原因是當時太浮躁,到處出差參加活動,產品做得很爛,團隊也很散漫。
確定做Faceu後,彼時充滿自信的郭列認為只需最多三個月的時間就能把Faceu做出來。他當時認定既然原來的團隊可以做出臉萌這麽大量級的產品,那麽做Faceu這樣的產品應該沒問題。但現實給了他重重一擊,Faceu用了一年時間,這大大超出之前的預期。
這段曲折的經歷也讓郭列明白了兩個道理,一是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團隊目前的實力;二是不能太急於求成,想兩三個月做出超過QQ和微信的產品是不合理的。與起初做臉萌時“一直往前沖”的狀態不同,郭列現在會盡量讓團隊保持一定節奏感。
隨著創業經歷的積累,他的想法也有了轉變。比如現在他並不願意別人說自己是“90後創業者”。“創業這個事情,跟年齡沒什麽關系,年齡並不是一個可以拿出來(講)的點。”郭列對騰訊科技表示,“創業者真正的成長是在創業過程中提升的。”
以上三位,在過去的創業經歷中,都有過引爆業內和消費者的眼球,“一鳴驚人”的時刻,此時,仔細反思過去的種種,彌足珍貴。
是否可以假設,如果重新來過,是否在新一次的創業中,就不會犯下這些錯誤,是否可以做的更好? 然而,歷史無法先驗,人的生活也不可能從頭來過。創業亦是如此。
但是,這些反思,對於現在路上的創業者而言,如果有一些啟發,自然是別樣的進益。
“既然你選擇了一條明日之路,你就一定不是今日最狂躁的風口。這條路需要時間,需要耐得住寂寞。”
和所有創業者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