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掌故
香港股票資訊
神州股票資訊
台股資訊
博客好文
文庫舊文
香港股票資訊
第一財經
微信公眾號
Webb哥點將錄
港股專區
股海挪亞方舟
動漫遊戲音樂
好歌
動漫綜合
RealBlog
測試
強國
潮流潮物 [Fashion board]
龍鳳大茶樓
文章保管庫
財經人物
智慧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
創業
股壇維基研發區
英文
財經書籍
期權期指輪天地
郊遊遠足
站務
飲食
國際經濟
上市公司新聞
美股專區
書藉及文章分享區
娛樂廣場
波馬風雲
政治民生區
財經專業機構
識飲色食
即市討論區
股票專業討論區
全球政治經濟社會區
建築
I.T.
馬後砲膠區之圖表
打工仔
蘋果專欄
雨傘革命
Louis 先生投資時事分享區
地產
學生貸款作投資 [工作坊Q&A]
記得自己在大學時代,申請信用卡很容易,比起剛出來社會工作時更容易,不知道今天還有否這個現象。作為一個大學生,除信用卡外,大學Grant & Loan,甚至non-tested mean loan的貸款都很容易得到手,這令他們很早就能接觸到借貸。然而,有多少位大學生在讀書時代就認識借貸,亦有能駕馭借貸的能力呢? Nicholas: 宏觀問題: 1. 對大學生在達到財務自由方面的建議。 微觀問題: 2. 小弟現讀CityU BBA Marketing升year 2。用year 1和year 2部份大學loan買入939(約十萬元)。打算一邊讀大學一邊學習投資,學會操作以1%息口的大學借款,以作財務自由的第一步,未知是否正確或有何進步空間? 止凡回應: 1. 作為一個大學生,我認為專注學業更好,除非你的時間分配做得很好,可以邊學習財務自由的知識,同時又不會影響你的學業。還在學的,年紀尚輕,不用心急吧。 2. 你拿學習的借款來投資,我不清楚這操作是否不會影響你的學費。投資前,你是否相當了解你的投資項目呢?你是否有一個很好的投資計劃呢?如果很壞的情況出現,例如股價大跌,這會影響你的生活與學習嗎?這些都必先要好好考慮的。未想贏,先想輸。 後記: 借貸不一定可怕,但最可怕的是運用借貸者不太認識借貸。借貸乃雙刃刀,有好有壞,不少人死在借貸之下,卻未必了解死因。坊間有關借貸的深入討論其實不多,使普通人對借貸有兩極化的理解,一是洪水猛獸碰不得,一是為求賺多點狂冒風險作槓桿。 其實於我而言,借貸絕不是必須的,但卻又可以是一個好工具,看你如何理解與運用。例如上一代人的智慧,中產長輩見子女生活沒規律,理財智慧欠奉,於是會替他們付首期買間樓,讓他們每月供款,故意讓子女每月的薪金被吸走到按揭還款之中,慢慢地培養出子女的理財紀律,供完又有間物業,這也是利用借貸的一個傳統智慧。 另外,對於借貸的原因,這又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不少人的借貸原因很簡單,就是想透過槓桿賺多點。要注意的是,如果投資方向正確的話,即使不借貸,慢慢走,總會走到你想要的結果,借貸可以有效令你加速這個過程。 例如買樓,如果慢慢儲蓄到足以付出整個樓價,可能要好幾十年也說不定,但這方向總算是正確方向,總會達標的。而按揭貸款則能讓我們更快達標,我相信如果沒有按揭貸款,不少香港人也不能在年青時上車。日本人的按揭更是跨代還款,這意味若不做按揭,不少日本人可能一世也不能做業主。 然而,如果投資方向錯誤,運用借貸絕不能幫忙,反而會令失敗的速度加快,亦令後果更嚴重。例如以孖展借貸買股票,之後股價大跌,加速及擴大損失, 控制不好現金流, 這算是常見的死因。 還有,不少蝕本生意,很多時生意創辦人到某個「應該放手」的時刻還不放棄,繼續四出借貸救盤生意,更以自己作擔保,好的話能「博」得到,令生意起死回生,不好的話只會在失去生意之後還欠下巨債,破產收場。 而部份人對借貸的原因更值得針著,借錢可能是因為當時利率低,所以在沒有什麼投資計劃與想法時,把錢先借回來,讓口袋多錢了,再想想買什麼。一般人在口袋多錢了的情況下,多會亂買東西,或使效率下降。 除借貸原因之外,借貸時機又是一個考慮點。一個好的借貸考慮,應該在最好的時刻抓住一些往後未必再有的機會。例如,有一個很好的學位取錄,這一刻又是窮學生一名,沒有能力付學費,但又不可能等到有足夠儲蓄才去完成這個學位,借貸成為抓住這機會的工具。 曾經看到一些操作很有趣,當事人向銀行借入100萬P loan作股票投資,還款期只是一年,每月還8萬多元,我感到奇怪:「為何不每月儲蓄8萬多元,等到1年後手持100萬再買入股票呢?」。可能當事人認為今天的股價是極低位,今天是百年一遇的買入良機,一年後不會有這樣的股價,否則這一刻運用這個借貸操作,其時機難以理解。然而,有誰能預測一年後的股價呢? 有合理的原因與時機,在借貸前,最好仍要作多方面認識,例如借貸條件、資金出路、長短債的分別、被call loan的條件、計價被追孖展的可能、借貸後現金流入流出的狀況、對突發事情的變化,包括大跌市、失業、利率大變的情況,借貸者本身的實力等。
回到工作坊參與者的問題,作為學生,還在求學時期,突然輕鬆手持一筆 本應拿來交學費的 貸款,在運用這些借貸去投資股票之前,是否考慮得足夠呢?這是重點。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