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追尋劉志軍二號


2013-06-13 NM  
 

 

前鐵道部長劉志軍貪污案,上星期日在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開審。雖然未有穿上橙色囚衣,但是劉總已一早被剃了個監躉頭,更聲淚俱下認罪。審訊至中午草草結束,法院宣布擇日宣判。

劉志軍被指控自八六至一一年共廿五年任職鐵道部要職期間,濫用職權,為山西女富商丁書苗(又名丁羽心)等人謀取職務晉升和承攬工程等利益,從中受賄超過六千四百萬元人民幣。只貪得六千四百萬元?無咁少!據北京《京華時報》週一引述起訴書,劉志軍名下的財產最少有八億元現金和股票,另還有十六架車、三百七十多間物業、六百多件書畫飾品等。嘩!唔爆唔知,劉志軍疊水到可以入選《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但何解佢只被控收受六千四百萬元,咁仲唔係有所包庇?另外,指控也沒有交代外界盛傳,丁書苗把投資電視劇《新紅樓夢》裡面的十多名女演員,派出娛樂劉志軍,以獲得高鐵投資項目,從中獲利超過三十億元。

鐵路建設企業為了獲得工程中標,賄賂鐵道部官員的潛規則由來已久,自從劉志軍○三年主政鐵道部督師大搞高鐵,潛規則被加大馬力推進,即使前年劉志軍墮馬,潛規則並無緩和,到現在還有不少「劉志軍」從中搵食。本刊翻查四十三間在深圳和上海上市的高鐵企業去年的年報,其中包括生產車廂、車輪、啤軨、路軌、電纜、信號系統、售票系統、監控系統、隧道施工、橋樑施工等,發現這些高鐵企業按「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入賬的差旅、會務、諮詢、業務招待、其他等費用,在一二年(即劉志軍被捕後),仍高達二百五十五億元。這些上市高鐵企業光是交通費就用了超過四十五億元,諮詢費和「業務招待費」各花了逾二十億元,最誇張的要數「其他」一欄,費用接近一百五十億元。而在上海和香港均有上市的國企中國中鐵,花費在應酬及其他相關開支誇張得令人咋舌,高達一百零八億元,幾乎是全國之冠。緊隨其後的是在港滬均有上市的央企中國鐵建,「業務招待費」和「其他」等費用加起來超過五十三億元。習總若要樹立反貪的威望,就要捉埋劉志軍二號、三號去祭旗(時事組)。

本週圖片

上海菊花牌男士背心,百分百純棉,涼爽又透氣,正品正貨童叟無欺,仲有插袋金正恩做model插袋示範。每件僅售九個半人仔,旅行必備,居家良伴,送禮自用兩相宜。唔使去北韓,唔使去上海,唔使去裕華,淘寶有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754

雪球人物訪談:@追尋高ROE的林地 圈兒

http://xueqiu.com/2310812643/25843933
低市盈率下追求高分紅,把握大概率,且看老A 如何——
回歸投資本源
本刊記者  袁園

心路歷程
「對我們來說,醜陋的股票往往是漂亮的」
——美國價值投資大師約翰·聶夫

老A,誓做中國「約翰·聶夫」

有兩個機會:一個是賺10賠3,一個是穩定賺1。你會選擇哪個?這事擱3年前,老A 肯定毫不猶豫地選擇前者,賺10倍!這多誘人啊!可是現在他卻選擇了後者。雖然今年以來面對創業板的狂躁,一些人口吐狂言「談基本面你就輸在了起跑線上,」但是試驗過各種交易方法的老A 還就認準了基本面投資。

老A 浸淫A股15年,是個地地道道的「股精」。這15年間,2006年-2010年可是他大展拳腳的收穫季節,期間他廣閱天下炒股秘籍,苦練各種「吸星大法」,以為終於找到了做投資的終南捷徑。可是事後方才驚醒,所有收益來自牛市階段,並不是自己水平多高,交易策略多有效,頂多不過是一隻「池塘裡的鴨子」而已。等暴雨過後,一切恢復原貌,而鴨子從來都不能控制池塘水位。

老A看透了這點,他不要做鴨子,他想做天鵝。「大概率的12%遠比中概率的22%更值錢。」老A如今頓悟了,以前他根本不屑於這麼低的收益率。老A的股市生涯開始於一段只要買進就能賺錢的歲月,跟所有新手一樣,他也醉心於技術分析,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研讀無數技術分析書籍,頻繁換品種操作,甚至為了實現極速獲利,他還曾經頻繁操作權證。這樣在2007年的大牛市,著實瘋狂了一把。

熊市令他開始反思,直到有一天老A徹底放棄了原來的交易系統,「人生不應該僅僅只有K線,現在已經不再追求高收益,只要求長期看,複合增長率達到10%-12%就可以了,也不再追求短期的絕對收益和精確,騰出大量的時間,回歸應有的生活,才是真正的自由。」現在他的自選股只有十幾隻,多數是那些別人瞧不上眼的低市盈率、高股息率的藍籌股,而他投資的目的也從暴富變成了資產保值、增值,跑贏同期CPI。

老A 頗有美國大牌基金經理溫莎基金約翰·聶夫的操刀風格,即看重市盈率和股息回報率,對公司增長率則要求不高,當年他憑藉花旗銀行一戰而聞名天下,其背後憑藉的正是對花旗正確的判斷以及堅韌的毅力。老A現在就是這樣,

看重公司未來可持續的自由現金流,關心上市公司的股息回報率和估值水平。

「股市不是擊鼓傳花的遊戲,投資的對象應該是資產,這是一種會帶來現金流的東西。」老A 從技術分析派完全轉向了價值挖掘。這種轉變,一個人擔任了催化劑因素,這位私募基金的合夥人原本是博時基金社保基金經理。在這位基金經理看來,黃金是世界上公認的「硬資產」,如果企業可以持續地創造自由現金流,考慮到複利的神奇力量,對企業股權的長期投資顯然遠遠好於黃金,這就是「硬資產」!

這種「硬資產」的概念已經深入老A的骨髓,很自然地,他目前持有的組合很「老年」,基本配置是債性股+銀行,債性股比如國投電力、大秦鐵路。而銀行股既有債性的一面,有穩定的股息率,又有彈性的一面。老A 把自己的組合戲稱為「養老組合」,這個配置無關乎指數的漲跌而是跟老A所處的人生階段和人生目標有關,「不見得適合所有的人」。

投資理念

「低市盈率投資者可以一邊等待公司業績的增長,一邊又可以把佔了複合增長率相當比重的分紅放進口袋」

——美國價值投資大師約翰·聶夫

追求低PE下的高分紅,簡單即是優美


《紅週刊》:如果以投資理念來劃分您的投資生涯,您會怎麼分?
老A:2000年之前我只有幾萬塊錢,投資金額也不大,還是學習嘗試期。2000-2005年期間,我讀了很多這方面的書,也不斷加大了投資額。2006年-2010 年算是收穫期吧,我不僅賺了錢,而且經歷了牛熊市,體會各種操作方式和交易系統的利弊,積累了一些經驗。2011-2013年進入了投資期,我放棄先前的交易系統,開始慢慢買「硬資產」,把身心從盤面波動中解放出來,追求長期的、超越GDP增速的市值增長。

《紅週刊》:現在有什麼結果了嗎?
老A:到目前為止還沒什麼明顯收益,但每年有現金流,而且能夠熬過更長的熊市,並在下一波牛市中補足我預期中的12%-15%的複合增長率。

《紅週刊》:請談談您的投資邏輯。
老A:以合適的價格尋找「硬資產」的機會。也就是,選擇平平常常的品種,靠常識來判斷,等待價格低估時買入,等待價格高估時賣出,平時靠分紅提供現金流,讓時間來創造價值。

《紅週刊》:請解釋下「合適的價格」、「硬資產」、「現金流」這幾個關鍵詞。
老A:「硬資產」是指在未來可以穩定地帶來現金流的弱週期品種,比如水電站,一眼就能大概率確定10年甚至20年應用場景和現金流,這類資產如果股息率高於銀行利率,也就是說上市公司的ROE超過15%,那就是美好的硬資產;現金流是可持續的現金回報,主要是每年分紅派息;合適的價格是要求現在或者可預見的未來公司股息率不低於5%,最好是不斷增加,這是對成長性的要求。

《紅週刊》:聽起來很美好,但何為高估,何為低估呢?分歧很大。
老A:比如大秦鐵路和長江電力,都屬於印鈔機一樣的東西。每年鐵路不會閒著,而且運費比公路、航空便宜,長江水也不會斷流,所以它們能不斷地賺錢,而且還會提價,確保跑贏通脹。大秦鐵路2012年每股分紅0.39元(稅前),未來每年EPS大概率會在0.8元以上,目前股價在7元附近,相當於每年盈利超過10%,股息率大約5.5%;長江電力2012年每股分紅0.33元(稅前),未來每股收益大概率會在0.6以上,目前股價約6.5元,每年的盈利也大約是10%,股息率接近5%;這兩家公司的分紅率基本上達到了國債收益率,這意味著不管是否出現經濟蕭條,我收益基本上有保障。當收益率低於7%,或者市盈率大於16倍,對於穩定但是沒有增長預期的股票我會考慮賣出,另外有資產注入預期時也要重新進行判斷。

很多人看空中國上市銀行,認為息差變窄,不良貸款增加……總之是非常複雜,但我用「奧卡姆剃刀」刪繁就簡後,認為中國GDP要增長就需要不斷「印」鈔票,短期內這種模式難以改變,這種增長體現為廣義貨幣M2每年不斷增長。「印」出來的鈔票要通過銀行集散,銀行可以吃利差,可以做很多中間業務,所以我依然認為銀行會長期增長,哪怕是緩慢的增長,只要股息率高於5%,有成長性,6倍市盈率股票對於我來說是便宜的。

《紅週刊》:「奧卡姆剃刀」是什麼?
老A:「奧卡姆剃刀」是一種思維邏輯,刪除枝枝蔓蔓,留下本質的東西。推崇奧卡姆剃刀意味著我內心有一種信念,簡單即優美,看起來愚笨的方式方法很可能是最有效的。以投資舉例,比如我現在評估國投電力股價在2016年以前將會達到7-10元,主要是基於雅礱江水電目前已投運的裝機容量690 萬千瓦,在建規模780 萬千瓦。而2013-2015 年是雅礱江水電投產高峰期,預計到2015 年雅礱江水電裝機容量達到1470 萬千瓦,較目前容量增長113%。另外,公司還有其他火電機組。基於以上分析,我預測2013-2015國投電力每股收益預計能達到0.45元、0.6元、0.8元。如果這一切預測靠譜,對估值的判斷也靠譜,那麼對於這個7-10元以什麼路徑達到,會表現出何種K線模式,我就不必去關心了。

《紅週刊》:講一個高估後您賣出的案例吧。
老A:比較典型的是歲寶熱電(600864,即現哈投股份)。2007年1月末,當時它的股價不到15元,我考慮它作為民生銀行法人股股東,初始投資成本較低,民生銀行不到半年股價已經翻了好幾倍,以市場價格計算,歲寶熱電的每股淨資產已超過股價(屬於母公司的股東權益+民生銀行當時的股價*持股數量-持股成本)/股本=(421552021+11.5*215392900-49354318.85)/136594549=20.9),
但是我認為18元左右已經可以算合理分寸,所以在18元附近賣出大部分,留下30%享受市場瘋狂,沒想到的是僅僅三個月,股價就沖上了75元!

《紅週刊》:難道您對成長股一點都沒有動心過嗎?
老A:高增長只是企業生命週期的一個階段,這與人的生命週期是一樣的,只有在青少年時代身體、心智成長速度最快。之前我做過一個測算,假設無論多麼牛的公司,7年之後增長率都會勻速下滑變成增長率僅有15%的普通優秀公司,(在兩市歷史中,7年增長率一直保持在15%以上也不算多),測算結論表明高增長大概率最後會陷入「戴維斯雙殺」。所以,我對成長股的看法是,昨天和今天的高增長不代表明天仍然能夠持續,即使理想的狀態,僅僅也是平穩回歸,也不會有超額收益。而15%的年增長目前看上去不起眼,但如能持續下來、長期來看,比如5-10年,那它就是極優秀的公司,所以我用這些股票作為長期均衡的基準。
今年法瑪因為有效市場理論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而希勒因為抨擊「非理性繁榮」也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所以我的觀點是有經濟學大師背書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958

數據說話:我應該職業投資嗎? 追尋高ROE林地

http://xueqiu.com/9564664610/29581058
我覺得我真的老了,整天咸吃蘿蔔淡操心,去年一篇《為什麼我建議年輕人不要炒股》http://xueqiu.com/9564664610/23364056引發板磚橫飛,口水無數,一些人覺得我是loser,自己沒做好就推斷別人也不行,另一些人覺得我在阻人發財之路。直到最近,還有人翻出這個帖子,口誅筆伐。

既然那麼多人都認為投資股市是人生的重要選擇,是財富自由之路,是夢想的起點,我當然也要尊重大家的觀點。但今天週末,閒得沒事,就做了個電子錶,假設了一些場景,供各位有心人討論。

假設一個人22歲大學畢業就開始職業投資(股市或者其他市場),23歲就是他的投資元年,並且他有第一桶金(父母資助),投資技能比較嫻熟,每年穩定收益率達到巴菲特水平(據說老巴40年復合收益率是22%),我們來看看多少初始投資本金能支持他的體面生活或者財富自由。

假定他每月開銷3000元,不算特別屌絲,但也不寬裕,談個戀愛啥的,手裡也是緊巴巴。因為有通貨膨脹和各種生活事件,所以生活費用並不恆定,年化通脹率3%大家認為合理嗎?

我們繼續假設他25歲結婚,房子啥的也是父母準備好了,籌備婚禮,度個蜜月啥的,比平常年份多花了10萬塊,婚後家庭開銷比婚前多3萬塊,孩子出生之後花費有多了3萬塊,因為要接送孩子上幼兒園,所以孩子2歲時買了第一輛車,A級車算15萬吧。

孩子上幼兒園開銷進一步增加,琴棋書畫都要學一點,養車每年的保險、保養、汽油、停車費也要不少錢,這樣算下來,每年也要多花個5萬塊。你說還有汽車折舊?哦,折舊就算了吧,換車時再說。

這種日子平穩地過了十年,孩子該上初中了,那輛A級車也實在太老舊了,孩子都不好意思坐,就換了吧,年近不惑,投資也賺了不少錢了,怎麼也要弄個B級車,那輛十年的舊車還值個萬兒八千的,加個25萬換車不多吧?不過養車每年也要增加一些了,算1萬好了。

6年的中學也過得太快了,得給孩子弄個優質的教育環境,要不送出去留學吧,一年30萬夠不夠?估計那時國內大學也要這個價了,咱也不是啥富豪,就30萬了,能上啥上啥吧。

唉,眼看著孩子大學就要畢業,就要結婚,好歹給孩子買套房子吧,那時的房價是多少?反正現在北京五環外都每平米5萬了,那時六環3萬5能Hold住嗎?管不了那麼多了,就預算350萬,能買100平米最好,實在不行50平米也算是自有的不動產,親家也不能太挑理。你說到三四線城市買?可孩子的工作機會在大城市啊。

孩子本科四年畢業,想讀研究生?算了。老子都是一畢業就職業投資到現在的,孩子也本科畢業就工作吧?還讓他職業投資嗎?哦,算算,先算算……

場景一:父母資助30萬(不少了吧?)供他職業投資。
查看原图不會吧?居然到30歲賬戶就取空了?
場景二:父母資助50萬(哈哈,富二代啊)供他職業投資。
查看原图這回不錯,能夠支撐到19年,啥,孩子還沒上高中?那不行,還得增加初始本金。

場景三:父母資助56萬作為初始投資本金(嗯,比50萬多不了多少,努一下沒問題吧?)
查看原图這回還行,不過到54歲賬戶還是空了,罷罷罷!本來想50歲時把服役11年的舊車換掉,現在看還是湊活開吧,畢竟還要賺錢養老,本金重要啊。
哈哈哈!

----------------------
如果初始資金200萬,年化復合收益率12%,開始每年花費6萬會怎樣呢?我又算了一下,哈哈。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
-------------------
不知是我的表達問題,還是很多人選擇了傾向性失明,許多回帖讓我感到還是有必要多解釋幾句:
1、如果你的初始資金不足50萬,而且想要通過投資討生活,那麼即使你有巴菲特的投資收益率,你也不一定能過上結婚生子、以車代步的普普通通的家庭生活,更別提財務自由。
2、巴菲特全世界只有一個,他的長期復合收益率已經代表投資界最高水平,你可能某年或某幾年賺到幾倍,但最好不要奢望一輩子投資能夠超過巴菲特。所以你即使初始資金足夠多,財務自由之路也足夠遠。
3、沒有人能夠很容易「學」到穩定賺錢的投資/投機本事,7虧2平1賺的現實很殘酷,從回帖看,至少50%的人認為自己屬於那10%賺錢的人群,事實上這不可能。
4、A股裡的確有很多成功者,但是大錢實際上都是二級市場之外賺的,包括我自己。有的是創業大小非,有的是趕上房地產長牛市,還有的是代客理財做公募私募,也有的乾脆成為大V直接上電視、互聯網做帶頭大哥。當然,還有一類「牛散」,每次精準進入十大流通股東都發財,那是人家命好,你懂的。
5、還想說更多,突然覺得前面說的都是廢話,裝睡的人叫不醒,我是何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501

ETV 小學數學科六年級 - 追尋檔案(一) (2001) (王祖藍有份)

1 : GS(14)@2013-10-05 15:45:43

仲有現在的兒童節目主持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823

【飲食籽】追尋百分百牛肉製造 手唧鮮牛丸

1 : GS(14)@2016-12-31 10:18:33

以前是全人手製作,現在已轉為半人手半機器打牛肉,再以人手唧出牛肉丸。



【飲食籽:追源尋味】喜歡《食神》這套電影,因而對牛丸有一份情意結。莫文蔚用她驚人的腕力,每件牛肉平均要用鐵棒不停地打26,800多次,才能做出「一噴不可收拾」的瀨尿牛丸。要食到彈牙、爆汁的牛丸,似乎要用全身力氣才成。時代改變,牛丸現已轉用半人手半機器打,更為了慳成本,牛丸混入豬肉。要找百分百以純牛肉製造的肉丸,我們來到牛丸起源地—─潮州汕頭,追尋手唧鮮製牛丸。


汕頭篇

潮州有一個牛丸傳說。據說近百年前客家人南下,率先在潮州街頭賣牛丸,經潮州人加以改進,用鐵棒打出爆漿牛丸,後來成為家喻戶曉的當地小食。我們從香港即日來回潮州汕頭,早上九時半出發,中途經過四個中轉站,坐到腰骨都痠痛,差不多用上兩時多小時才到達目的地,肚已經餓到咕咕作響。我一心想找全手打牛丸,怎料汕頭人、從事飲食買手多年的孔顧潔(潔哥)搖一搖頭說:「潮州汕頭很少人做全手打牛丸,大多數是在餐廳門前做,或者是自己家中小量製作。現在已改用機器,沒有按傳統方式手打,只做個樣給你看便是,讓人拍照罷了。」對,當大陸經常爆出食物造假的新聞,要奢望找到全手打的牛丸確無可能,我好生失望。「現在市場賣的牛丸,包括深圳及全國,其牛肉純淨度很低,都是混有粉、或者其他平價肉,百分之七十已經稱得上很高,很少人以全牛肉來做,成本太高。」潔哥說。



「兄弟牛肉丸」每日新鮮劏牛,只用後腿肉,即切即用來做牛丸。

由於快速運轉後,會產生熱力,要不斷加冰降溫,以免肉質壞掉。

牛丸加了炸蒜,特別香濃,是漢哥的秘密武器。


只用彈牙牛腿肉 秘製炸蒜調味

潔哥帶我們到一間已有三十年歷史的牛丸生產工場—─「兄弟牛肉丸」,店子從事牛丸批發,供應當地火鍋店及食肆。說是工場,其實是在一間住宅的地下家庭式作業。老闆陳健漢原是賣牛肉,輾轉生產牛丸,他說十多年前由全人手做轉為半人手半機器。「手打效益太低,一次只可打5、6斤,現在機器可以做100斤,相差超過十倍效益,沒辦法!」漢哥說。靚牛丸必須用鮮牛肉製成。漢哥用的是黃牛,要先切走肥膏再切件。「做牛丸基本上是用牛腿肉,後腿肉比較瘦點,做起來較彈牙。」將肉絞碎後便可打成肉漿,由於快速運轉後,會產生熱力,要不斷加冰降溫,以免肉質壞掉。此時,漢哥神神秘秘將一湯殼的調味料放入鍋內,原來是他的秘密武器—─炸蒜!打好的牛肉,以人手唧出肉丸才會有氣孔,更爽口彈牙。漢哥用虎口位唧出大小相若的肉丸,摩打手密密唧。店只生產牛肉丸及牛筋丸,做法相同,只是後者加入嫩筋,食起來較有肉汁又彈牙。



較喜歡牛筋丸,食起來較有肉汁,較彈牙。

牛肉丸(左)和牛筋丸,各46元人民幣一包。


兄弟牛肉丸潮州汕頭市龍湖區外砂石頭鎮



記者:何嘉茵攝影:梁志永、周芝瑩編輯:謝慧珊美術:利英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231/1988179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8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