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1日,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NDB,下稱“金磚銀行”)正式舉行開業典禮;時隔近一年,其再度傳出佳音——7月12日,金磚銀行宣布,將於2016年7月18日在銀行間市場發行第一筆人民幣計價的綠色金融債券,總值30億元人民幣,期限為5年,預測利率為2.8-3.6%。這也是多邊開發銀行在中國首次發行此類債券。
金磚銀行CFO、南非籍副行長萊斯利·馬斯多普(Leslie Maasdorp)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稱,“此次債券發行的亮點眾多,例如,這是第一只多邊開發機構發行的綠色金融債,具備AAA高評級,也是在中國境內銀行間市場發行的人民幣計價債券。”
他也透露稱,總計申請發行規模為100億元人民幣,此後仍會有後續融資項目推出。“在獲得國際信用評級後,金磚銀行也會進一步發行美元以及其他成員國貨幣計價的債券。”
金磚銀行CFO、南非籍副行長萊斯利·馬斯多普(Leslie Maasdorp)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
首發人民幣綠色金融債
此前,《第一財經日報》獨家獲悉,金磚銀行的首批項目分別為巴西、中國、印度和南非的四個綠色可再生能源項目。金磚銀行表示,這只是首批項目,項目庫中還有很多項目,包括俄羅斯的項目,只是項目庫中的項目處於考慮或審批的不同階段。
根據7月12日記者當日獲取的細節資料顯示,獲批項目主要包括,巴西:在本國境內新增600MW可再生能源容量,3億美元等值人民幣援助貸款;印度:新增500MW可再生能源容量,2.5億美元等值人民幣援助貸款;中國:100MW分布式太陽能,8077萬美元等值人民幣援助貸款;南非:670MW發電傳輸生產線和500MW可再生能源發電轉換,1.8億美元等值人民幣援助貸款。可見,金磚銀行秉承了均分原則。
在金磚銀行籌備階段曾經參加過相關工作的北師大金磚國家合作中心執行主任王磊副教授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金磚銀行即將在銀行間市場發行的首批綠色金融債券直接反映了該行自身的特點,也是國際開發性金融的理念和實踐創新:第一,以人民幣計價,這直接體現了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金磚銀行東道國的獨特優勢,也說明了國際金融市場對人民幣國際化的信心;第二,綠色金融債券,這說明金磚銀行的投融資方向突出綠色可持續的發展理念,相比現行國際開發性金融機構具有新的超越,也是對它們的完美補充。
“同時,在金磚銀行正式啟動運營一周年之際宣布這次人民幣債券業務,說明了金磚銀行通過短短一年的時間,基本完善了治理架構和運營體系建設,其在國際金融體系和全球發展中將具有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力。”王磊稱。
中國銀行是此次綠色債券的主要承銷商,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匯豐銀行、渣打銀行則是聯合承銷商。
倡議建立的金磚銀行成員國包括巴西(B)、俄羅斯(R)、印度(I)、中國(C)和南非(S),旨在方便金磚國家間的相互結算和貸款業務,從而減少對美元和歐元的依賴,有效保障成員國間的資金流通和貿易往來。金磚銀行總部設在上海,核定資本為1000億美元,初始認繳資本為500億美元並由5個創始成員平均出資;金磚國家應急儲備安排(CRA)初始承諾互換規模為1000億美元。
促進熊貓債市場
此次金磚銀行的一大看點無疑是其發行的首筆債券,但更重要的是,這對於熊貓債市場而言意義非凡。熊貓債特指境外機構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人民幣計價的債券。
“金磚銀行作為首家由中國牽頭成立的國際組織通過熊貓債市場融資對市場會有一定的示範效應,也表明國際機構對熊貓債市場的認可程度已經顯著提高,”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而且鑒於熊貓債市場當前一些比較有利的條件,包括人民幣幣值和融資成本等因素,我相信會有更多的國際機構選擇發行熊貓債融資。”
另據有關人士對記者透露,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下文稱“亞投行”)也已經計劃發行熊貓債融資。
今年以來,熊貓債的發行體量大有趕超點心債的勢頭。在被冷藏十年後,熊貓債似乎正在逆勢而上。
摩根大通北亞區債務資本市場部主管傅樂特(Mark Follett)此前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熊貓債市場的開放不僅對於國際發行人非常有利,其實對中國國內的投資人也有利,因為這將給國內投資人購買多樣化信用產品的渠道,從而有助於其進行多樣化資產配置。”當然,他也指出,熊貓債市場要實現大發展仍面臨幾項障礙,例如會計準則的區別、募集資金出境需受到監管方批準等。
根據Dealogic數據顯示,2016年截至目前,中資發行人共發行了9筆熊貓債,總額共計231億元人民幣(合35億美元);相比之下,今年中資發行人僅發行了3筆點心債,總額38億元人民幣(合5.8億美元),而去年同期則有16筆中資點心債,總計162億元人民幣(合26億美元)。自2005年熊貓債獲準發行以來,截至2015年末,僅有11筆熊貓債定價發行,總額為120億人民幣(合18億美元)。
治理構架清晰
除了發債本身,金磚銀行的治理結構也頗具亮點。其與亞投行作為新世紀的多邊機構,其治理結構和處事風格皆以精簡、高效著稱。
最新資料顯示,金磚銀行最高層為理事會。理事會每五年批準一次本行整體戰略,由每個成員按照其自行決定的方式任命的一名理事和一名副理事組成,確保多元化和平衡性,各成員國的投票權平等,且無一票否決權,理事會成員為金磚各國財政部部長。
治理結構的第二層為董事會,董事會對銀行日常運營負責,擁有平等投票權,決策需通過2/3成員同意批準,除了行長外,其他董事會成員為非常駐人員。
此外,金磚銀行還下設審計、風險、預算、合規委員會,包括姓戴與投資委員會、財務委員會等,委員會是獨立的,並協助董事會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金磚銀行的高級管理團隊包括一名行長和四名副行長,其都擁有豐富的銀行業經驗,且分工明確。
印度籍行長卡馬特(K.V.Kamath)為董事會成員,在銀行從業超過40年,曾擔任印度工業信貸投資銀行、Infosys公司董事長,在亞洲開發銀行私人金融部工作超過8年;中國籍副行長祝憲任首席運營官(COO),南非籍副行長萊斯利·馬斯多普(Leslie Maasdorp)任首席財務官(CFO),巴西籍副行長保羅·諾蓋拉·巴蒂斯塔·朱尼爾(Paulo Nogueira Batista Junior)任首席風險官(CRO)、俄羅斯副行長弗拉基米爾· 卡茲別科夫 (Vladimir Kazbekov)任首席行政官(C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