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英國脫歐 完全解讀 世界不再是平的

2016-07-04  TCW

英國人的一票,同時引爆全球金融震撼、歐洲政治動盪,更造成長期的全球化結構崩壞。

一個半世紀以來逐漸寬鬆的物流、金流、人流,原本許我們一個「世界是平的」願景,如今,世界不再是平的。這個變化,你我都無法忽視。

英國脫歐 完全解讀

世界不再是平的

脫歐震撼彈,全球股市24小時市值蒸發65兆

匯市跟著倒

二百五十年前自稱「日不落國」的英國,如今再度繞地球一圈,讓一個個迎接太陽升起的金融市場,連續炸開。

從東京、台灣、歐洲到華爾街,在英國脫歐公投開票後二十四小時內,共蒸發逾兩兆美元市值(約合新台幣六十五兆元)。先後開盤的全球多個股匯市,都寫下近年最大的單日跌幅。即便過了一個週末,市場也還未冷靜下來,英德法三大股市,週一(二十七日)繼續重挫。

有人拿它跟八年前的全球金融海嘯相比,甚至美國聯準會(Fed)前主席葛林斯班還說,這是他三十多年前擔任公職以來所能想到的最惡劣時期,「沒有任何事比得上它。」全世界金融市場把英國脫歐看得這麼嚴重,有幾個重要理由:一、英國是全球第二大服務業貿易出口國,脫歐意味著全球貿易秩序要重整,會花上五年?十年?沒有人算得出來。二、英國是先入歐,再脫歐,對於還在「圍城」(歐盟)裡的人怎麼想?如果歐洲森林沒有火,為何動物急著要逃竄?這是心理重創。三、脫歐隱含著反全球化、孤立主義的抬頭,而近三十年全球的繁榮,植基於把全世界當成一個舞台,如今舞台上的一個大咖想要先下台,舞台的燈光也將變暗,能不恐慌嗎?

繞著地球一圈,我們連線全球六個現場,英國、比利時、荷蘭、義大利、美國、香港進行探訪,從資產配置、避險需求、產業前景、科技創新、人才移動到企業總部等千絲萬縷的經濟活動,都因為這一夜,牽動一場史無前例的大搬風。

在荷蘭金融業從事資產管理工作的Cindy經歷了一夜驚魂,「我睡覺前英鎊還漲到一.四(兌一美元),醒來就變一.三多了。」她說,先前民調就已反映脫歐、留歐的拉鋸,因此金融業者早就有兩套劇本,公投隔天,除了需要開一些會議、更新資訊,研究部門也重新做些預測調整外,整體氣氛還算平靜。但金融市場的短期震盪難免,「這是今年以來最大的新聞了,總是要反應一下,但像去年希臘債務問題也吵得很兇,即使今年它仍無法還錢,金融市場對這事的反應卻已經冷淡了。」義大利》聯想PC部門財務長:英國明年IT產業規模恐減15%在義大利,全球前三大電腦公司的聯想PC部門財務長杜哲民引用業內報告說,受脫歐影響,英國市場整體IT產業原本有百億美元規模,下半年將立刻少掉十億美元,明年再少一五%也是可能的。因政經局勢不穩,歐洲政府和私人企業的採購,必然會縮減。「未來一、兩年,歐洲是會比較亂。」杜哲民告訴我們,近年他跑遍歐洲,感受到法、英等有錢國家人民對難民的反感,因此反移民的脫歐派勝出,在他預料中,所以公投前他就做了匯率避險。脫歐果然過關後,他把避險期從三到六個月,延長為九個月,只能做好更彈性的準備。

香港》私募基金主管:

人民幣升壓,怕禍延中國信貸壓力鍋在亞洲,對英國最敏感的應該是曾為其殖民地的香港了。任職中資證券旗下私募基金的鍾志銓,與許多香港人一樣擁有英國護照和房產。他說,若早知公投竟會過關,就會飛去英國,投票給留歐了。

鍾志銓直白表達他的擔憂,脫離歐洲,對英國經濟而言「就像一棟二十五層的大廈突然矮了五層,fundamental(根基)不見了,」他說,雖然短期英鎊暴跌有利於外人投資英國不動產,但長期變化是,英國的經濟基礎將萎縮,從整個歐盟大格局變成只有英國。

這是一場賭局,一翻兩瞪眼,主流看法是英國人不敢讓脫歐成真,所以多數金融圈人士在公投前夕的布局是作多英鎊、作空日圓。結果,都壓錯邊。六月二十四日英國凌晨進行公投開票時,亞洲金融市場正在開盤,氣氛隨脫歐派票數領先而急轉直下,日股懸崖武的重挫,日圓則是沖天炮武的暴漲,「香港金融圈整個上午都在忙著大換手,好多客戶在日圓上虧損,」鍾志銓說。

比起英國資產減損,他更關心亞洲的連鎖反應。他的私募業務是直接投資企業(而非操作股市),且主要在亞太區,受歐洲市場影響相對小,但脫歐造成英鎊貶值、美元升值,延伸效應就是人民幣貶值壓力上升,可能引發已是壓力鍋的中國信貸問題,這才是他更重視的事。

美國》金融科技業執行長:起床馬上寫信安撫客戶和員工在美國現場,金融科技創新的領先業者C2FO創辦人兼執行長Sandy告訴我們,六月二十五日他一早醒來,英國公投開票已結束,清晨六點,他在廚房餐桌前打開筆電,寫信給員工和客戶,目的是將各種可能的恐懼安撫下來。他認為,全球投資界因脫歐帶來的避風險、逐安全資產心態,將打擊中小型、新興企業的資金機會。

對於新創產業來說,人才不流動,資金不敢投,將是創新經濟的致命傷。如此一來,全球的下一波動力要從何而來?

倫敦》來自羅馬尼亞的白領:金融業恐縮減,能繼續在這工作嗎?

在倫敦金融業工作的羅馬尼亞人Stefam,公投當天整夜沒睡觀看開票(英國選舉是在晚問投票結束後接著連夜開票),他對結果慼到震驚,包括投給脫歐的英國朋友也都不敢相信自己的一票竟然真的改變了世界。與許多在英國生活的歐盟人同樣,他對能否繼續在此工作感到不安,不只因為簽證法規會改,更因為倫敦的金融產業規模可能衰減,工作和投資機會都將變少。

除了外籍工作者,許多在英國大學念書,原本計畫留下來就業的外籍生,眼看英國不歡迎移民,也想離開。雖然,脫歐派其實主要反對的是來自中東、東歐的貧窮難民移入,但因為打著反開放的旗幟,反而會先迎來白領人才流失的後果。

也有些大型企業只能且戰且走。公投前曾威脅要將四千個英國職位搬走的美國摩根大通董事長兼執行長迪蒙(Jamie Dimon),在英國公投結果揭曉後,率公司另兩位高層對員工發出聯名信,強調因為英國與歐盟後續還要經過數年的協商談判,所以公司的一切暫時照舊,等未來數月情況較明朗之後再說。

經濟上,不安在蔓延領頭羊美國經濟被預估三年內衰退金融界普遍預期,一旦脫歐,倫敦的全球金融地位必然下滑。因此,雖然倫敦金融業者還在觀望新的英歐關係演變,腳還沒動,但已心裡有譜。

金融是經濟的領先指標,金融市場的不安,代表了全球經濟也要跟著遭殃。我們從三大洲不同領域朋友們的切身感受,看到了英國脫歐的後續效應,並非只有短期金融投資面那麼簡單。

除了歐洲貿易受影響,金融機構也看壞美國、日本等貨幣升值國家的出口,連帶衝擊全球經濟成長。各界不但預期美國下半年升息的可能性變低,貝恩(Bain)企管顧問的報告也預估,美國經濟將在三年內結束自金融海嘯以來的循環,邁向衰退。因為歐元區的不穩定,使得美國無法獨善其身、中國也會受到影響,全球性的不確定性會讓美國的景氣循環難以延長。

這個情勢,全球都將承受。

政治上,各國跟著喊「脫」反全球化升溫,政治影響投資信心英國脫歐公投開票時,歐洲政治學會正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一連三天的年度盛會,學術大咖雲集。攻讀倫敦政經學院博士學位的沈智新在年會現場觀察,公投結果使得討論氣氛非常熱烈,卻充滿失望和悲觀,多位在英國任教的歐盟國籍學者都說,英國脫歐派排外、反移民的勝利,讓他們不想待在英國了。

還有學者認為,英國選民在歐洲一向是最理性的,如果連英國都脫歐,其他國家會想跟進,歐盟前景很不樂觀。因此他們主張,歐盟應快點與英國談判脫歐後的關係,並用嚴格的條件懲罰英國,以儆效尤。就在學者們感嘆時,歐陸極右派陸續發表興奮的談話,反移民、貿易的法國民族前線主席馬琳·勒龐說,這是「自由的勝利」,奧地利、荷蘭的極右派跟她一樣,主張也在自己國家辦脫歐公投。

近幾年歐洲極右派從各國地方選舉逐漸興起,在英國脫歐的激勵下,不論各國公投是否辦得成,反歐盟的活動勢將遍地烽火。政治的不平靜,也會影響投資信心。

所以,英國人民的一個政治決定,不只是讓英國政府必須與歐盟重新談判多達八萬頁的各種貿易、法規協定,不只是歐洲區域內的政經動盪,也不只是各種投資市場的重新洗牌,它對世人的經濟生活,恐怕還有更長遠的影響。

一八六〇年,英法兩國簽訂自由貿易條約,被視為全球化的開端。其後一百五十多年來,世界經歷三波全球化,每次都伴隨新科技的發明,打破了更多國家的關稅、資金、移民障礙。貨物、金錢、人才,湧向機會之地,也創造更多機會之地。

但開放帶來機會,也帶來衝擊。貨品全球化,讓消費者選擇變多,卻也讓法國、韓國、台灣等國農民上街抗爭,要求政府保護弱勢產業。資金全球化,讓美國的次級房貸變成全球的金融海嘯,民眾發起「占領華爾街」運動,抗議政府拿稅金拯救貪心的銀行大鱷。這次,脫歐派反映的價值觀,是抗拒人才全球化。

全球化、開放,成為政府管理失能的代罪者。歐盟從經濟合作走向更緊密的政治組織,脫歐派抱怨管太多,留歐派也抱怨歐盟太官僚,結果,留在歐盟改革的訴求,輸給了離開它、管好自己就行的主張。

英國公投前,全球多數人都以為,就像前年的蘇格蘭獨立公投,即使民調顯示正反方很接近,最後結果還是會傾向維持現狀、穩定壓倒一切。但這次,人們不要穩定。世界貿易組織(WTO)、國際貨幣基金(IMF)、國際領袖、跨國企業老闆,公投前幾乎一面倒的警告英國人民別脫歐,但他們正好都代表了從上個世紀建立以來的現有體制,是現狀的受益者,因此,高姿態的勸說無效。

這種從反現狀、反體制演變成反開放的心態,已在多國形成民粹勢力。英國脫歐後最值得關注的就是此心態蔓延下的骨牌效應,可能真的會結束這一波全球化大潮。

自由貿易已受創,川普黑天鵝若上台,衝擊難料而這種聲浪的音量越大,會逐漸模糊全球化所帶來的利益。英國脫歐之所以會被放大來看,正因為英國過去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如今大船轉彎,讓世人驚訝該如何解讀這個新世界的全新面貌。

十年前,《世界是平的》這本書揭開了一個全球化大趨勢來臨,作者更在文中主張「相信開放,別以為壁壘有多少幫助一,要大家用開放的心態處理全球化下的對應關係。而英國脫歐派主張的反移民、新孤立,與獲得大比例民意支持的美國總統候選人川普,在千里之外呼應著,無疑是給全球化結構最大的重擊,也預示著世界不再是平的。這個變化,你我都無法怱視。

第一波全球化,因第一次世界大戰而告終。第二波全球化,因美國打破金本位體制、石油危機而結束。如今,第三波全球化,始自一九八九年柏林圍牆倒塌,包括東歐到中國的共黨社會,近三十年來,全球絕大多數國家都加入經濟開放的行列。

一百五十年前開啟全球自由貿易的英國,也將成為它的終結者嗎?從英國的年輕人到金融老手索羅斯,從投資界到政治經濟學界,許多人憂心仲忡。台灣的經濟奇蹟、科技發展,與全球化息息相關,這股逆流,我們必受衝擊。

從英國脫歐這件事來看,它的本質是第三波全球化下,一些區域整合無法照顧個別國家利益的結果,脫歐是對歐盟這類組織的困境提出預警。全球化下的區域整合,目的是降低各國交易成本,但個別國家若在區域整合裡得不到好處時,有出走的誘因。可以肯定的是,當區域整合的成員國越多、背景差異越大時,個別國家的利益就越難被顧及,這種整合就越脆弱,「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就是這個道理。

當孤立的氣氛越來越強,全球化就會面臨更多挑戰。對於全球人才移動、貨運暢行、企業營運,都會造成巨大影響。

英國脫歐公投,被喻為金融海嘯以來,第一個針對全球化的公民投票。下一場「要不要全球化」的公民投票,將是五個月後的美國總統大選。

川普當選和英國公投,都被視為今年全球經濟的黑天鵝。如果川普這隻黑天鵝,在英國公投之後也跟著竄出,那將成為全球化致命的一擊。

對音質經濟所造成的衝擊

將堪比二〇〇八年金融海嘯。

離開歐盟的英國,最終不見得會比其他國家過得更好。

在漫長複雜程序中,全球金融市場將持續動盪。

脫歐公投成功對現行政治體制、經濟政策都造成危機,民粹橫掃全球,經濟主旋律將成了:通縮。

極右勢力崛起!至少9國等著爆重要主張:退出歐盟、反移民、反歐盟、貿易保護主義這次所造成的損害永遠都不會消失,最快出現問題的將是歐元。

沒有任何衝擊比得上英國脫歐,比一九八七年美國股票危機還嚴重。問題根源在財政,不是貨幣政策可以解決的。

脫歐對其他國家的衝擊,還包括心理層面:如果英國能做出這種選擇,那美國也可能選出川普。

我擔心跨國公司將因此凍結對美國的投資計畫,形成所謂的「川普危機」。

撰文者田習如、林俊劭、李欣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94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