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2016債市開放:“熊貓”超過“點心”?聽頂級投行怎麽說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1191.html

近年來,中國債市開放的步伐加快。今年以來,熊貓債的發行體量大有趕超點心債的勢頭。在被“冷藏”十年後,熊貓債為何能夠逆勢而上?境外機構又為何愈發希望能在境內直接融資?未來,熊貓債和點心債是否將呈現此消彼長的態勢?

針對這些問題,摩根大通北亞區債務資本市場部主管傅樂特(Mark Follett)接受了《第一財經日報》專訪。“熊貓債市場的開放不僅對國際發行人非常有利,其實對中國國內的投資人也有利,因為這將給國內投資人提供購買多樣化信用產品的渠道,從而有助於其進行多樣化資產配置。”當然,他也指出,熊貓債市場要實現大發展仍面臨幾大障礙,例如會計準則的區別、募集資金出境需受到監管方批準等。

Dealogic數據顯示,2016年以來,中資發行人共發行了9筆熊貓債,總額共計231億元人民幣(合35億美元);相比之下,今年中資發行人僅發行了3筆點心債,總額38億元人民幣(合5.8億美元),而去年同期則有16筆中資點心債,總計162億元人民幣(合26億美元)。而自2005年熊貓債獲準發行以來至2015年末,僅有11筆熊貓債發行,總額為120億人民幣(合18億美元)。

(數據來自Dealogic)

熊貓債回暖

點心債是指在香港發行的人民幣計價債券,其相對於整個人民幣債券市場規模很小。由於人民幣匯率波動,Dealogic的數據顯示,2016年一季度離岸人民幣債券發行量為40億元,較去年同期降幅高達89%。

熊貓債是境外發行人在中國發行的以人民幣計價的債券,它與日本的“武士債券”、美國的“揚基債券”類似,均屬於外國債券的一種。由於此前境內發行成本較高,且債市開放度有限,熊貓債在過去長達10年的時間處於遇冷狀態。然而,隨著境內債市不斷開放,離岸和在岸利差收窄,熊貓債有望邁向新的階段。

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預測,熊貓債券將超越點心債券成為一種更好的人民幣融資渠道。

傅樂特告訴記者,“2010-2015年期間,我們的主要工作是帶領中國債券發行人到離岸市場發債融資,但現在我們又增加了一個新工作,就是帶領國際發行人赴中國發行熊貓債融資。”他也見證了近期幾單熊貓債的發行,“隨著這個市場的發展,我們了解的情況是,對中國熊貓債市場感興趣的國際發行人數量非常大,他們非常願意進入這個全球第三大債券市場。”

當然,一切“興趣”都伴隨著看得見的利益。傅樂特介紹稱,相比於點心債,發行熊貓債對於外國融資方的好處主要在於,在岸人民幣體量更大,“如果發債方是一家大企業,希望籌集50億元以上資金,點心債市場的體量可能無法承接,但在岸市場則完全有能力做到。”

此外,隨著國內信用違約事件增多,其實質意義其實更是正面的,“這有助於境內債券市場發展成為更有效率的市場。” 穆迪副董事總經理鐘汶權此前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傅樂特也指出,“現在中國國內市場的信用風險區分更加顯著,不同信用等級產品的收益率曲線正在陡峭化,這些都是積極的趨勢。”在去年“瘋狂的公司債”階段,房企發行的債券利率甚至低於有國家信用背書的國開行金融債,“利率倒掛”非常顯著。相比之下,現在的風險定價顯然更趨理性。

同時,熊貓債市場的開放對中國國內的投資人而言也同樣有益,這將給國內投資人購買多樣化信用產品的渠道。

照此邏輯,點心債和熊貓債之間是否必定將呈現此消彼長的關系?

摩根大通中國債務資本市場部主管謝桐則表示,這兩個市場不是完全的此消彼長,熊貓債市場和點心債市場也不是直接競爭關系。“發行人並沒有因為熊貓債市場放開,就不再發點心債了。”

不過,隨著熊貓債執行層面的障礙逐步破除,對點心債市場的確會有一定的負面影響,“這和在岸人民幣資金池的規模直接相關,有一些大規模的發行很難利用點心債實現,因為本身的人民幣存量就小。”傅樂特稱。

熊貓債發行障礙仍存

當然,境外融資方在發行熊貓債時仍然存在一定障礙。

首先,發行文件需要使用中文;此外,會計準則問題可能是最大的障礙之一,“因為中國財政部承認的會計準則是歐洲、中國香港和中國大陸的會計準則,這就會對采用其他國際準則的公司在中國發行熊貓債造成很大障礙,因為不符合中國財政部標準。”傅樂特介紹稱。

此外,募集資金出境問題也是發行人十分關心的一點,“很大一部分發行人是希望將在岸募集的資金匯至境外使用,這需要監管批準,這一過程涉及到審批所帶來的時間成本。”他表示,盡管募集成本的變化相對比較固定,但與此緊密相關的一些掉期工具的利率變化非常迅速,這就需要發行人對這些工具都非常熟悉,而且能夠準確把握時間點。

比如,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簡稱BC省)去年已獲批在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首次註冊發行熊貓債,總額預計為60億元人民幣,其發行成本較現在而言只存在15-20個基點的差異,但兩個時間段的掉期成本差距卻很大。

中國企業兩條腿走路

去年下半年以來,由於人民幣匯率波動以及國內融資成本降低的影響,國內企業赴海外發行外幣債券的熱情明顯下降,其中最顯著的就是支撐整個亞太區高收益市場的中國房地產發行公司。但自今年2月份以來,勢頭似乎發生了逆轉。

傅樂特對此解釋稱, 在過去12個月中,由於國內發行門檻降低,以房地產公司為代表的高收益債發行人一度放棄了離岸市場回到國內債券市場,但國內大型央企和國企違約導致這部分公司在國內債券市場發行難度有所提高,於是他們又開始回到離岸市場,“而且他們開始認識到維持原來在離岸市場上積累起來的投資人基礎很重要。因此他們更理性地對待兩個市場——保留兩個市場,而不是單純依賴一方。”

值得註意的是,近期推出的新政也旨在鼓勵中企利用離岸債券市場進行融資。今年6月7日,國家發改委發文稱,“選擇21家企業開展2016年度外債規模管理改革試點”,鼓勵企業境內母公司直接去海外發債,適當控制海外分支機構和子公司發行外債。根據試點工作要求,試點企業在年度外債規模內,可自主選擇發行窗口,分期分批發行,不再進行事前登記,待發行完成後及時報送發行信息即可。發改委是企業境外發債的主要監管部門。

從離岸市場G3貨幣的債券發行量來看,截至2016年5月,中國在亞洲(除日本)G3貨幣債券發行量中占到49%。

全球第三大債市開門迎客

除了債券發行,中國也希望進一步吸引境外機構投資中國債券市場。5月27日,央行、外匯管理局、中債登和外匯交易中心等機構連續發文,將中國債券市場對海外機構投資者開放的實施細則進行了明確。

對此,謝桐表示,當前確是中國推動債市開放的好時機。“當前並非債市的瘋狂時期,因此中國在推動債市開放的同時,能夠潛心完善引入國際投資者的基礎設施建設。隨著離岸人民幣市場擴容,海外機構總要在離岸和在岸資產投資之間作出抉擇。”

摩根大通全球人民幣業務總監蔣紅波此前也曾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就吸引海外投資者進入中國債市而言,準入是一方面,QFII制度限制放寬和銀行間市場開放對於海外投資者的投資意願有促進作用;當然,整體而言,中國債券市場的基礎設施建設還有更大的發展空間,例如,評級、信息披露、相關稅務條款等。

“對於從未進入過中國的國際機構,投資中國債市是一個重大投資策略,需要做非常全面的風險分析和評估,所以中國債市基礎設施的進一步完善將促進中國債市與國際市場的接軌,並最終促進兩個市場的互聯互通。總體而言,中國的開放進程在往好的方向發展。”蔣紅波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10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