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灼識咨詢(CIC)發布了《中國教育行業藍皮書》(下稱“藍皮書”)。藍皮書顯示,隨著民眾對教育投入越來越大,民辦教育產業化程度越來越高,特別是公辦教育整體投入相對歐美還有較大差距,給民辦教育留下了巨大發展空間。灼識咨詢的調研顯示,去年,民辦教育產業規模已經達到8000億元,今年有望接近1萬億。巨大的市場空間吸引了大批企業和資本湧入教育產業。
民辦教育高速發展
值得註意的是,民辦教育開始呈現高速發展。藍皮書顯示,民辦教育近年來發展迅速,市場接納度高,整體呈現高端化、低齡化趨勢。其中民辦基礎教育學校的總數量由2010年的114398所上升到2014年的154492所,累計增長了27.4%。同時期在校生數量也呈現出逐年遞增的趨勢。該數值由2010年的2916萬人上升到2014年的3715萬人。而民辦高等教育在2010~2014年間,專科滲透率從20.3%增長到21.1%,招生數增加了16萬人;本科滲透率從22.2%增長到24.3%,招生數增加了93萬人。
依據CIC統計,2015年中國民辦教育產業規模達到近8000億元,未來幾年將會保持15%以上的複合增長率。按照此推測,今年將達到9200億元以上的市場規模。
藍皮書顯示,近幾年國家層面各項政策利好不斷出臺,公共財政教育經費及民間資本相繼加大投入,我國教育產業正處在一個高速發展期。
灼識咨詢(CIC)創始合夥人戴巧靈接受第一財經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目前,我國教育產業的發展特點主要可以總結為以下四點:首先,民辦教育發展勢頭良好,招生數、滲透率以及學校數量穩步提升,已經成為教育事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次,專業技術人才受追捧,職業教育地位顯著提升,被中央政府認定為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再次,以藝術傳媒類專業為主的特色化辦學開始流行,越來越多的學校在開始向側重差異化的高等教育以及能力培養的特色化辦學模式轉變;最後,教育培訓行業發展迅速,其中英語、IT、少兒教育已經成為培訓產業的三大支柱。未來隨著行業的成熟,優質資源進一步整合,品牌效應會逐步顯現。
戴巧靈介紹,民辦教育主要側重於多元化的課程安排,可以為學生提供區別於公立教育的另一個選項。差異化的教學使學生有系統地學習不同學科的知識,不斷激發學生的興趣,拓寬學生的視野,爭取做到因材施教。並且受制於中國龐大的學生總數,中國政府的人均教育投入遠低於歐美發達國家,優質的公辦教育資源非常有限,很難滿足國人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因此政府鼓勵教育體制改革,引入民間資本,依托優秀的民辦學校來支持教育產業的高質、高速發展。
那麽,對於企業家及投資者而言,哪些領域是民辦教育機遇所在?
戴巧靈表示,未來民辦教育會在K12(十二年一貫制學校)以及教育培訓行業發力。
隨著中產階層的崛起,K12學校的高端雙語教學環境被越來越多的學生家長所青睞。不同於傳統的公辦學校,民辦K12學校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不同選擇,在多元的課程安排中激發潛力,小班制的教育更能夠因材施教,雙語教學也可以為學生出國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而教育培訓行業生源基礎豐富,門檻較低,更容易開展教學活動。目前已經形成英語、IT、少兒教育三大支柱,我國有近3億人的龐大外語消費群體,並且全國有超過七成的中小學生,選擇用課外輔導的方式來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如此龐大的市場需求將會是民辦教育集團爭相追逐的熱土。”戴巧靈表示。
三大困境待解
由於民辦學校的教學體系更為靈活,可以為學生提供另一種不同於公辦學校的差異化的選擇,雖然其學費要遠高於公辦學校,但其小班化的教學環境更受到家長的歡迎,並且民辦學校招生不受戶籍和學區等因素限制,可以在教育資源不足的情況下和公辦教育資源形成很好的互補,促進教育質量的提高。
盡管如此,藍皮書還指出,民辦教育的發展目前還受制於三大方面。
首先,不同於公辦學校的劃撥用地的供地形式,民辦學校在土地獲取方式上較難享受同等扶持政策。由於中國部分城市及地區土地供應緊張及租金上漲,新校運營商在選址和成本核算上會耗費大量的時間與資源。但是近幾年,越來越多的房地產開發商選擇與民辦學校合作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此問題,開發商以低價出租物業換取學校入駐旗下樓盤,互惠互利實現雙贏。
其次,教師編制問題依舊是個難題。“身份”上的本質區別導致民辦學校教師的各種福利待遇沒有非常穩定的保障,完全依賴學校自身經營狀況,使民辦學校的人才引進更為艱難。但是隨著民辦教育的發展,業內品牌效應開始顯現,實力較強的教育集團逐步化解了招聘難的問題,並且民辦學校的老師具有較強的教學自主性、靈活性,可以實踐新穎的教育理念,取得更好的發展。
最後,民辦學校主要依靠學生的學費收入來維持學校的運營和發展,幾乎沒有其他經費來源渠道,這會導致民辦學校在基礎設施建設經費、教育教學經費和人才隊伍建設方面的經費不足。
隨著政府政策層面釋放出明顯的教育體制改革的信號,資本市場對民辦教育產業的關註程度應該來說是史無前例的。2015年以來,教育行業共發生融資案例239起,其中億元以上級別有41起,較上年同期增長78%。
戴靈巧介紹,隨著以楓葉教育集團為代表的一批民辦教育集團的成功上市,教育產業在資本市場上取得了空前的關註度。楓葉教育集團2014年11月在香港主板上市時股價為2.88港元,現今股價已經翻了一倍。雖然在此期間恒生指數經歷了較大的波動,但是民辦教育集團還是憑借自身的發展獲得資本的認可,實現了股價的穩定上漲。
並且,以萬科為首的不少房地產開發商也通過合辦以及獨自開辦等形式爭相投身教育產業。在此之前,碧桂園和綠城等房企早已進入教育行業,其中碧桂園於2014年成立碧桂園教育集團,將旗下所有學校歸到教育集團管理,為教育集團分拆上市做好了鋪墊,並且準備在未來幾年建立30所純IBO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