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医改资本潮”样本:金卫医疗腾笼换鸟术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8-6/HTML_KTPJD0VAIKIM.html


医改催生的市场扩容正牵动着资本亢奋的神经。8月2日,一位正前往北京对金卫医疗(00801.HK)进行调研的某香港基金经理向记者透露,该投资基金已经在广东蹲点一个多星期,主要是了解这边的医疗器械企业和市场,尤其是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储存业务。

“金卫医疗旗下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储存服务业务已经分拆上市,但事实上,很多投资者并不清楚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储存业务在国内的发展状况。”该人士说。

7月底,金卫医疗旗下另一电子消费业务北京派普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也在美国通过借壳换股,实现分拆上市。

目前,金卫医疗正在广泛接触这些投资方,该公司创始人、董事会主席甘源曾公开表示将择机分拆旗下多个业务分别上市,目前,该公司旗下还有中药、医疗设备销售和医院管理等多项子业务正在培育中。

“金卫医疗就好像一个项目孵化器,养一个项目,最终目的是要分拆上市。”上述基金经理分析。

分拆上市

金卫医疗发迹于医疗器械领域,2001年,依靠北京京精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的自体血液回收系统成为国内第一家海外上市的医疗高科技企业。

但是多年来,京精医疗设备公司的业务发展缓慢。据该基金经理透露,“医疗设备业务产品单一,虽然呈增长态势,但是整体上处于亏损状态,投资收益成为金卫医疗多年来的重要盈利支撑。”

金卫医疗历年财报显示,2007年度,该公司65%的收益来自于营业外收入,而2008年度,由于投资环境下滑,没有营业外收入,该公司利润同比下滑43%。

截至2009年3月份的过去一年,尽管金卫医疗调低自体血液回收系统20%的价格来打开中小型医院市场,但是其医疗设备营业额仍然同比下跌2%,只有2.76亿港元。

甘源表示,2008年,该公司新上市的3000H型血浆置换治疗系统、HS-9000型快速加温输液泵两种产品,目前正在开拓市场,或将为金卫医疗的核心业务带来希望。

即 使医疗设备主业不尽如人意,但是金卫医疗的市值增长速度惊人。刚刚完成上市的北京派普科技是金卫医疗于2006年出资4.6亿元收购而来,持有50%的股 权,去年,北京派普科技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募资9000万美元,集资后升值2.7亿美元,金卫医疗持有摊薄后北京派普科技33.5%的股权,相比初期投 资的价值增长了50%。

“宸弘生物经过包装后,以‘中国脐带血库企业集团’实现分拆上市,其市值可攀升到3亿美元,金卫医疗持有该公司 50.25%的股权,而金卫医疗当初付出的真金白银只有不到5000万元人民币。”上述基金经理对甘源的资本运作深表折服。宸弘生物是中国首家合法执业的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企业。

据该人士透露,2003年,金卫医疗从北京纬晓生物技术开发公司以1.3亿港元价格收购北京佳宸弘生物技术公司51%的股权(5000万股)。而这1.3亿的收购价中,金卫医疗仅支付5000万元的现金,其它由4000万股金卫医疗的股票作为对价。

几乎同时,金卫医疗斥资497万美元认购北京源德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1678万股新股,占后者稀释后总股本的25%。源德生物拥有生产可以扫描及治疗癌症的高能聚焦超声肿瘤治疗机的技术。

德源生物已经于2005年重新包装为“中国医疗技术公司”登陆纳斯达克市场,该公司从上市16美元收盘价曾一度攀升至42.5美元一股。2006年3月,金卫医疗抛售2200万中国医疗的股权,套现4.3亿港元,第一次收获养鸡下蛋的成果。

腾笼换鸟

据记者从公开资料查证,虽然金卫医疗短短五年已经孵出了三家上市子公司,目前,其旗下还有多个业务正在孕育之中,

去年,金卫医疗曾以8.3亿港元的代价大手笔收购内地民营医院建亮医院管理(中国)有限公司60%的股权及北京道培医院、上海道培医院各70%的权益。收购完成后,该公司获得全国性医院经营管理牌照及资质。

甘 源在今年7月份的财报中强调,为了抓住中国医疗改革所带来的难得发展机遇,集团进军医院管理及服务领域的战略举措,不仅有利于实现新业务与现有核心业务间 的协同效应,更有助于提升集团在中国医疗行业市场的竞争力和战略布局。由此可见,金卫医疗孕育的下一个鸡蛋或为医院管理业务。

此业务正契合目前新医改中医院实施“管办分离”趋势,“如果公立医院体制改革顺利走向管办分离,医院实行法人治理制度,不管公立医院还是民营医院,未来医院的营运业务必然将移交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专业医院管理机构来操作。”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医改专家顾昕认为。

但是医院管理尚面临强大的医疗管理体制改革风险,因此,金卫医疗还在布局中药产业和医疗设备销售网络。

2004年,金卫医疗收购中药制造商北京琦杰源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51%股权,并与国药集团、恒瑞医药共同成立专业医疗设备销售公司国药集团联合医疗器械有限公司(UCMC),持有37.8%的股权。

此后,中药业务连年亏损,到2007年底,琦杰源亏损5000多万元。2007年12月,金卫医疗将中医药业务琦杰源与英国及爱尔兰最大规模之医药保健连锁店China HealthcareInc.(CHI)进行资产重组,即CHI以该公司40%的股权收购琦杰源。

重组后,琦杰源成为CHI的控股子公司,金卫医疗拥有CHI40%的股权,CHI由连锁药店摇身一变,成为从事天然植物药研发、生产、检验到销售及服务为一体的中草药企业集团。

“金卫医疗用医疗器械业务搭建了一个鸟笼,不断向资本市场卖出长大的鸟,再买入雏鸟喂养,等待长大后再卖。”上述基金经理如是说。

2009年6月,金卫医疗成功实现由香港创业板转至联交所主板上市,从此登上了一个更宽广的资本平台。

因此,该人士认为,金卫医疗进入的每个业务都属于细分领域,各业务板块关联度低,且金卫医疗对子业务并不直接控制管理,腾笼换鸟的资本运作方式对公司财务贡献很大,但对企业产业布局和主业发展毫无关联。

“投资者一直比较关心的是,在医疗器械迎来医改催生的巨大市场利好下,该上市公司是否在努力去编织更大更多的鸟笼。”该人士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74

神秘资金相助 金卫医疗拟“腾笼换鸟”?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1009/20091009012125655.html


每经实习记者  吴静  发自北京

        近日,金卫医疗(00801,HK)宣布,其下属子公司 GMHospitalGroupLimited(下文简称GMHG)向HopeSkyInvestmentLimited公司发行本金总额为2800万美 元(约合2.17亿港元)的于2014年到期之年息5厘优先可赎回可换股票据。

        根据每股GMHG1778.1美元的换股价计算,倘若届时可换股悉数转换,此笔可换股票据将占到其已发行在外股份的13.61%。金卫医疗现所持GMHG权益将随之由60%减至51.8%,即被视作出售于GMHG之8.2%股权。

        金卫医疗内部人士透露,GMHG的股份由金卫医疗和公司管理团队以60%和40%分别持有,而HopeSkyInvestmentLimited则由幕后“战略投资人”全权掌握,鉴于合作在进展之中,不便透露真实身份。

        “持有10多亿美元专投中国私募基金,实力很雄厚。”金卫医疗披露交易中如此陈述。

募资将用于市场拓展

        “此次金卫医疗下属子公司GMHG发行2.17亿港元就是为了更好地投资中国医院管理业务。”作为金卫医疗投资关系部经理路海宽如此解释。

        路 海宽表示:“此次募资将用于‘两步走’,即拓展专科医院网络和开展托管公立医院管理业务。此次我们将和战略合作人在这两方面强强联手。”从公开信息不难发 现,其专科医院网络则主要集中在血液病、肿瘤和儿童医疗等专业领域,而收购建亮和道培,也为发展托管公立医院业务打下良好基础。

        而谈到转换可换股票据后发行GMHG新股份对金卫医疗权益摊薄影响,路海宽解释:“此次发行2.17亿港元可换股票据,对企业绝对有利。市场的强劲需求,促使我们寻找资本来开拓更大市场。合作方雄厚的实力,更让我们对这块市场的开拓充满信心。”

“腾笼换鸟”式资本运作?

        有熟悉金卫医疗的一位资深人士曾透露,金卫医疗对公司下属业务并不直接控制管理,“腾笼换鸟”式资本运作方式是其获得收益的重要来源。“金卫医疗就好像一个项目孵化器,养一个项目,最终目的是要分拆上市。”

        如依照上述判断,此次得到HopeSkyInvestmentLimited鼎力相助,未来医疗管理业务是否会被分拆上市?

        而对于这个猜测,路海宽则表示,此次筹资使用在医院管理业务方面上有详尽的投资计划,短期内会按照规划进展。对于“腾笼换鸟”之嫌,他表示鉴于之前信息沟通不充分,此判断有偏颇。而对于医院管理业务是否会分拆上市,他未作正面回复。

新闻背景

金卫医疗

        2008年,金卫医疗开始介入医院管理业务,斥资8.3亿港币收购建亮医院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建亮)60%的股权及北京道培医院、上海道培医院各70%的权益,进军国内医院管理和服务市场,获得全国性医院经营管理牌照及资质。

        2009年第三季度,金卫医疗完成对医院服务和医院管理业务部门的收购,成功进入中国高壁垒的医院管理行业,同时亦获得了被收购企业的优秀技术和管理团队,以及稳定的现金流。

        路海宽表示,“此次金卫医疗下属子公司GMHG发行2.17亿港元就是为了更好地投资中国医院管理业务。我们医疗设备和医疗服务都是植根于本土的,我们对政策走势有着准确的把握。同时对医院管理业务巨大市场,也让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在这里扎根下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96

中國騰籠換鳥 台商躲內陸也沒用

2011-10-31  TCW




一場「毒蘋果」風波,正宣示中國 「騰籠換鳥」行動,加速展開。

十七日,鮮少在媒體露面的可成科技董事長洪水樹,親自到證交所說明可成科技轉投資大陸蘇州工廠—— 可勝科技停工事件。公司估算,停工將影響十月單月兩成營收。雖然沒提到具體金額,如果以該公司九月份營收估算,影響的營收約在新台幣三億六千萬元左右。這 讓今年來一直受外資、投信追捧的可成科技,一週內股價滑落四十元,跌幅達二一%(統計日期為十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

關鍵原因就是,中國有兩百名居民群聚,集體抗議可成在中國轉投資的可勝科技,有廢氣味排出。

陰謀論滿天飛實欲空出土地給綠色產業

央視《新聞調查》製作長達四十五分鐘報導〈蘋果的另一面〉,列舉三家蘋果供應鏈公司發生的事件:日商名幸電子疑似違法排放廢水;勝華科技轉投資的聯建科技 使用正己烷導致工傷;可勝科技附近居民聞到臭氣味。雖然三家公司均聲明絕對符合中國環保要求,但是可勝科技和名幸電子仍相繼被迫停工。

此事件還引發中美貿易大戰陰謀論,蘋果供應鏈被「掃到」,股價同步下滑,估算TPK宸鴻、勝華科技和可成科技三家公司,市值在一週內蒸發新台幣四百八十五 億元( 統計日期為十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就連台灣第一大民營製造業鴻海科技,也被捲入可能停工的傳言,連續兩天發布重大訊息澄清謠言,要求證交所嚴懲有心放話 人士。

雖然輿論大多以中國想拿美國企業開刀,定調這是場「中美貿易陰謀論」。但根據這三年中國的行動看來,此事更接近中國「騰籠換鳥」路線的一環。

現象一:高排廢廠早被盯緊縮擴廠、發照,趕人走

即,近年中國長三角、珠三角一帶「台資滿溢」,地方政府已經可以由「引資」走向「選資」,於是,放棄高污染的製造業,把「籠子」,即土地讓出來,轉引入高 附加價值的服務業或綠色產業的策略,已是大勢所趨。這個所有人都不能忽視的行動,早在你我不注意時已經展開。

其實,早在三年前,廢水量大的印刷電路板(PCB)業, 已是被中國政府鎖定嚴格控管的對象。起因於二○○七年的太湖藍藻事件,廢水大量排入太湖造成藍綠藻滋生,湖水優養化使生物無法生存,水質惡化。隔年,中國 政府廢水總量管制計畫出爐,規定每地區的電鍍廢水總排放量,一旦達到規定量,就不准擴新廠。

「以前中國不管制量,只是管排出去的廢水標準,」一家蘇州PCB廠副總經理表示。

現在,蘇州、昆山等地廢水排放量早就接近高標,如果想在這些地方設立或擴大PCB廠,一個字,難!這讓很多PCB廠如瀚宇博德、金像電子要擴大產能時,紛 紛選擇遷往重慶,成都等內地區域。

管制廢水排放量,僅是提高環保標準的濫觴,隨後,執照管制、擴廠限制,都成為中國政府的管制工具。

另一名專門生產面板用PCB的台資企業發言人指出:「雖然政府態度不歡迎高污染產業,但是他不可能直接趕你走,」而是用更聰明的方式引導你離開。

一位生產筆電PCB廠的副總經理描述,今年他跟蘇州政府談論想擴充產能時,地方政府暗示:「我們北蘇州有地,要不要到那裡設廠?」意思就是告訴企業要擴 廠,可以,但是到北邊比較少人的地區,政府可以集中管理。同時,在PCB或機殼沖壓件製造時會用到的陽極處理線牌照,中國近年也減少發放,造成陽極牌照在 中國炙手可熱。

常在兩岸工廠往來的佳能企業二代董俊毅舉例,擁有陽極處理線執照工廠,如果決定收山不幹,設備連執照可以賣到高出股本兩到三倍的價格,一家一百萬美元的工 廠,對外開價兩百萬到三百萬美元。

現象二:標準比台灣嚴廢棄物處理執照審查更刁

過去,中國給人不重視環保的印象,其實中國部分排廢標準已經高於台灣。一家台資PCB廠老董指出:「中國對於某些有害物質的排放規定,甚至比美國和台灣都 嚴格。」

專營廢棄物處理、在蘇州設廠的某廢棄物清運公司營運長舉例,機殼製造電鍍製程,會使用氰化鉀化學物,中國已經規定只能以政府檢驗合格的車輛清運,台灣則沒 有規範。

此外,五月才剛通過中國每三年一次的廢棄物處理執照,蘇州原本有八家合格公司,審查後,含台商佳能科技在內,僅有三家合格。

現象三:執法更強硬不再無視抗議,勒令停工

在太湖流域設廠的某面板PCB代工廠協理說,標準這幾年確實提高,但毒蘋果事件顯示,標準拉高外,中國政府執法態度也變嚴格,手段更強硬。以可成事件為 例,就算訂單滿手,也要停工檢查。

其實,二○○八年八月,距離可勝科技三公里的鳳凰城居民就指出,可勝科技排出難聞的廢氣,之後公司改善排氣設備才平息民怨。而這次,同樣的抱怨發生,即便 可勝允諾將改善製程,但是蘇州政府卻選擇痛下撒手,鐵腕要求一家帶來稅收和就業率的機殼龍頭企業停工。

對於是否中國政府想以環保為手段限縮機殼在華中華北生產規模,可成科技發言人巫俊毅不願評論,僅以公司絕對是遵守工業區排放標準,澄清公司原本就計畫花費 上百萬美元改善製程,這次事件後會加速進行,防止氣味傳出。

一家幫筆電手機代工的機殼廠商的董事指出:「五年前,蘇州如果有居民抱怨難聞氣味,是叫他們遷走,而不是叫企業停工。」他舉例,「五月,富士康在成都惹出 人命的爆炸事件,都沒要求停工,但是這次僅是居民抗議,蘇州政府卻要求停工,不覺得很奇怪嗎?」他反問。

自從央視報導毒蘋果事件後,每半年檢查一次的環保稽核,現在蘇州政府提高到三個月抽查一次。

上述現象透露出一個最重要的訊息:若我們僅把此事件定位為中美貿易大戰,而台商只是中間的無辜者,將輕忽此事影響力。巴克萊資本證券分析師蓋欣山認為,中 國已經將環保意識提升到政策層次,可勝科技不會是最後一家被開刀的公司。

中國中央政府決定要朝綠色產業發展已定,製鞋、塑化、電鍍等污染性產業都可能成為下一波點名的對象。

兩大影響:衝擊獲利!人情疏通失效

對台商而言,大家都須做好兩個心理準備:

第一,毛利將受到衝擊。毒蘋果事件後,中國國務院隨即發布《關於加強環境保護重點工作的意見》指出將研擬開徵環保稅,還提到,對於企業建立信用評價制度, 其於環保責任的承擔和是否達到要求,會當作未來信貸的參考。種種跡象都顯示,未來企業環保設備成本勢必提高。

蓋欣山認為,「以前台灣在中國環保做到五成就好,現在得做到九成。」他認為,台灣企業的毛利都是由製造良率堆砌出來的,「當製程變動,就等同大廚拿手名菜 換了材料,炒的菜是否還這麼香?這是最大挑戰。」

一名機殼廠廠商說,算算成本,他今年早有打算回頭擴大台灣工廠。

第二,便宜行事,人情疏通不再可靠。早年,需要招商的時候,中國地方政府執法態度較為寬鬆,如果發生居民抗爭或環境污染,部分廠商甚至會利用賄賂,人情疏 通,蓋欣山說,現在中國政府重視民意,「近兩三年這一套早在華北華中都行不通了。」

毒蘋果事件是中國拉高環保執法態度的示範案例,就算選擇內遷,現今,在蘇州發生的執法事件,不久後也會在內地複製。除非,台商準備要一直「逃」到不重視環 保的生產國家。否則,把環保製程確實規畫為成本的一環,是無人能避免的功課。

我們誠摯希望,下一次台灣再熱烈討論環保與企業責任的時候,不需要再靠中國政府,以及類似「毒蘋果」的污染事件來提醒!

【延伸閱讀】環保抬頭,2蘋果供應商停工 ——遭點名疑似污染環境的蘋果供應鏈公司

企業:可勝科技(台商,可成科技轉投資) 生產零組件:機殼 生產地:蘇州 事件:附近居民抗議工廠排放廢氣 處理:停工

企業:名幸電子(日商) 生產零組件:PCB 生產地:廣州/湖北 事件:疑似排出污水入河川 處理:停工

企業:凱達電子、鼎鑫電子(台資,欣興電子轉投資) 生產零組件:PCB 生產地:江蘇 事件:排放達到中國國家標準,但是遭到居民抗議廢氣和噪音 處理:公司聲明符合環保規定,無停工疑慮

企業:聯建科技(台資,勝華科技轉投資) 生產零組件:觸控面板 生產地:蘇州 事件:被指勞工因暴露生產用化學原料正己烷環境產生工傷 處理:已停止使用正己烷

企業:太原富士康(台資,鴻海轉投資) 生產零組件:鋁鎂合金機殼製造、手機組裝 生產地:山西 事件:遭居民抗議排出廢氣味道,但經檢測並無超標處理:公司聲明符合環保規定,無停工疑慮

資料來源:公眾環境中心,中國央視新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01

衛計委:要擠出藥價虛高水分,實行騰籠換鳥

國家衛生計生委9日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國務院醫改辦專職副主任、國家衛計委體改司司長梁萬年表示,現在國內所使用的、臨床上所使用的藥品有一部分藥價虛高,公立醫院改革全面推開,建立公立醫院改革運行新機制,主要切入點就是從藥品的流通領域擠出虛高的水分,合理提高醫務勞務的技術價值,實行騰籠換鳥。

梁萬年答記者問

發布會現場,有記者提問“針對藥價虛高的問題,應該盡快建立起藥物經濟學評價制度,這個制度現在推進的情況如何?”

梁萬年對此表示,衛計委這次做的改革主要是針對藥價虛高,降低藥價虛高,這是非常重要的措施之一,也是目標之一。他指出,現在國內所使用的、臨床上所使用的藥品,還是有一部分藥價虛高,這次公立醫院改革的全面推開,建立公立醫院改革運行新機制,主要切入點就是從藥品的流通領域擠出虛高的水分,擠出來水分空間後合理提高醫務勞務的技術價值,實行騰籠換鳥。所以肯定有一部分藥品藥價是虛高的,而且虛高的原因是眾多的,但流通領域的環節過多,再加上一些過票、洗錢等情況,更進一步擡高了虛高的價格,這是衛計委整治的重點。

梁萬年指出,如何使藥品能夠真正保障安全有效、質量可靠、價格合理,是對藥品在臨床使用一個最重要的原則。從國際經驗來看,藥品最核心的功能是保障安全和有效,在此基礎上就要考慮它的經濟效益的問題,這是國際上的通用做法。我國過去在選擇藥品時,實際也采用了這些辦法,但是從制度上、推進的力度上還需要進一步加大,現在國家層面也正在進一步加快如何對現行已上市藥品,比如對仿制藥要做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

另外,對同樣都達到安全和有效要求的基礎上,誰的最經濟、最有效率,要用經濟學的方法來做,梁萬年表示,現在正在加快制定這方面的相關政策,來推進這方面的工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4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