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張國榮在這里消磨了整個下午 上海“最美書店”·漢源書店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7273

1994年,漢源書店在紹興路上開業,滿屋Art Deco風格的古董家具充滿了老上海的懷舊氣息,(漢源書店供圖/圖)

攝影家爾冬強最初只是想出書。當年他拍了大量上海歷史建築的照片,編了畫冊,內地卻沒有出版社可以出。爾冬強在香港註冊了出版社,出版了攝影畫冊《最後一瞥》,短短三個月就賣了五千多冊,成為他的成名作。內地的書店不能賣海外出版的書籍,他就幹脆自己開書店賣書。

爾冬強酷愛旅行,海外旅行時最喜歡去當地的書店,喝著咖啡,看看城市的畫冊,在很短的時間里,就可以了解城市的精神氣質、物理景觀和生活方式。書店里還能經常碰到有意思的人,拉住他就開始講自己的故事,說得興起,還會請他去家里。這些人幾乎每天在書店里和不同的人講述同樣的故事,可能已經重複了一萬遍,卻依然興致不減。

漢源書店(漢源書店供圖/圖)

在爾冬強看來,書店的最佳狀態是成為服務社區的場所,溫馨、寧靜,充滿人情味,就像家門口的面包房一樣,每天都不可缺少。人們可以在這里看書、會朋友、休息,或者什麽也不做,只是發發呆,消磨時光。但是上海沒有這樣的書店。

漢源書店(漢源書店供圖/圖)

1996年,漢源書店在紹興路上開業,滿屋ArtDeco風格的古董家具充滿了老上海的懷舊氣息,文學+攝影+咖啡的設置開了上海文藝書店的潮流之先,漢源書店成了上海文化人的會客廳和時尚地標。作家詩人喜歡在這里聚會,研究莎士比亞的學者每周都會來書店好幾次,把漢源書店當作了書房,因為坐在這里更做得出事情。張國榮在漢源的沙發悠閑地埋頭看書的照片,至今還掛在店堂里。他在上海拍片,到漢源書店靜靜地翻閱書籍,消磨了整整一個下午。要不是晚上有演唱會,他還可以待得更久。

漢源書店(漢源書店供圖/圖)

“我們並不是把書店當生意來做的,書店更像是文人雅集。”漢源書店開辦之初,上海的文化空間還是一片空白,爾冬強希望上海重要的文化事件都能夠發生在自己的書店里。鼎盛時期,這里每周都有作家簽售、詩歌朗讀會、音樂會或畫展。但是,漢源書店和去年新開張的漢源匯都一直在虧,租金一直在漲,看不到贏利的可能性。爾冬強坦言:“我這樣的書店,歷史使命也許已經完成了。我和太太一直在商量,書店要不要開下去,如果很疲勞,可能就不再開下去了。”

漢源書店成了上海文化人的會客廳和時尚地標。(漢源書店供圖/圖)

張國榮曾在漢源書店消磨了一下午。(漢源書店供圖/圖)

張國榮曾在漢源書店消磨了一下午。(漢源書店供圖/圖)

不久前,爾冬強去了臺北,在重慶南路書店街看到很棒的書店。他要找的歷史資料在圖書館遍尋不獲,但在重慶南路的舊書店里覓到了。這些書店並不漂亮,卻樸素大方,看得到文化人的堅守,他深為感動:“書店不看大小,也不能只靠漂亮,獨立精神才是書店的根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2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