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移動醫療新生意:越來越多國人海外就醫,今後不是土豪也能去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4302.html

21歲的魏則西死於滑膜肉瘤。如果魏則西的父母足夠有錢,帶他去美國的腫瘤治療中心就醫,他是否會有生機?

業內人士稱,癌癥患者赴美就醫的平均花費為15萬美元。盡管代價不菲,到歐美發達國家旅行就醫早就是很多高凈值人群的選擇:到韓國做整形、到泰國做試管嬰兒、到日本做高端體檢等非患病服務。

如今,移動醫療平臺借助自身互聯網優勢,讓海外就醫跨入新時代。

第一財經記者發現,近一年來,除了傳統的中介服務機構外,一些移動醫療平臺成為海外醫療領域新晉角逐者,春雨國際、就醫160、好大夫在線等移動醫療平臺相繼進軍國際醫療市場。

2016年移動醫療的關鍵詞是探索多元化的盈利模式。移動醫療是否可以通過國際醫療找到盈利模式?各家移動醫療玩法到底如何?未來海外就醫市場是否可能由此從高端消費走向平民化?

跨境醫療需求高增長

今年3月1日,互聯網醫療服務平臺就醫160正式推出國際醫療平臺,上線伊始推出韓國整形美容、日本精密體檢、美國重癥治療三類服務,對接了全球60多家知名醫院,近期又推出泰國試管嬰兒項目。

另一家移動醫療公司春雨醫生進軍國際醫療則更早。2015年7月22日,春雨國際醫療正式上線,項目也涵蓋出境就醫、生育輔助、海外體檢等方面。

“基數小,增速快是跨境就醫的特征。”高特佳投資集團執行合夥人湯衡對本報記者分析,由於國內醫療資源有限、設備和技術水平差距和藥品安全等問題,跨境就醫越來越得到富裕人群的青睞。2011年,富裕人群中僅有3%意識到去海外就醫,2015年這一數據已經達到40%。2015年四季度中國患者赴海外就醫數量比2015年年初增加了三倍。

國內移動醫療平臺也正是看中了跨境醫療的需求和增長性。就醫160CEO羅寧政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分析,通過就醫160的平臺可以看到患者的轉診訴求,一些患者會在深圳醫院間流動,甚至到北京、上海就醫。同時,國際醫療資源對國內是很好的補充——歐美在腫瘤治療、心內科、高端體檢等方面有優勢,國內需求也很強烈,比如去美國進行腫瘤治療的中國患者近年來以幾倍的速度增長。

海外醫療作為高端醫療,經歷了三個階段的發展。易觀智庫的報告總結,2000年-2010年是海外醫療的原始探索階段,極少數患者以治療為唯一需求,自發去海外就醫;2011年到2014年,會所式海外醫療機構興起,比如盛諾一家、厚樸方舟等公司,吸引具有高消費能力的用戶為其提供定制化的海外醫療旅遊服務;2014年至今海外醫療進入了平臺發展階段,移動醫療機構通過平臺化策略溝通國內外醫療機構。

基石資本高級投資經理李佳寧對記者表示,國內從事跨境醫療服務的公司估計超過上千家,大多數以中介機構形式存在,同時質量也參差不齊。

無疑,移動醫療平臺的介入,有其獨特的優勢。易觀智庫醫療健康行業中心研究總監姜昕蔚對第一財經表示,移動醫療平臺改造了原有的產品價格結構和信息傳播渠道,通過互聯網方法,降低了獲客和渠道成本,把跨境醫療推向了更多中高收入的年輕人,並試圖代替原有的純高端“75前”的用戶結構。因此,移動醫療有三個優勢:市場(獲客)成本相對低;依托原有品牌,市場渠道成本有優勢;互聯網方法使運營成本和效率會得到大大的提高。

湯衡也認為,移動醫療平臺的優勢明顯,可以實現電子病歷的傳輸、國外專家遠程會診,以及遠程治療方案。移動醫療能夠把患者、醫療機構進行資源的對接和整合,使得匹配更精確、價格更加透明、服務更可靠,相比傳統方式也更具備價格優勢。

優勢與風險並存

移動醫療進軍海外醫療有哪些玩法?作為對移動醫療持續關註的投資人,湯衡向記者分析了當前一般移動醫療跨境就醫的商業模式。第一種是構建平臺,讓國外醫療機構入駐,平臺相當於一級批發商;第二種則是整合國外醫療資源,對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務,從中獲取相應的盈利。與針對國內就醫的移動醫療不同的是,由於客戶人群為中高端,海外醫療更註重服務質量,相對價格不敏感,因此盈利潛力頗為可觀。

羅寧政表示,就醫160采用醫院“直連”+海外服務供應商模式,直接與國外政府相關部門合作,拿到正規醫院授權。外語流利、具備海外獨立生活能力的用戶,可以在就醫160官網選擇直接與海外的醫療機構預約。對於需要得到進一步落地與個性化服務的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消費能力,選擇海外落地的供應商在本地提供服務。與此同時,就醫160的呼叫中心,可以全程跟蹤用戶狀態,對供應商的服務進行持續評價。

在此過程中,選擇和什麽樣的醫院簽約就很關鍵。羅寧政對記者說,他們會挑選中國人喜歡去的目的地,同時,選醫院時註重資質甄別:有沒有醫療事故、在當地醫院的排行,以及在不同區域的相關調查。

目前,移動醫療推出的國際醫療服務領域大體相似,集中在中國人需求較大的領域,多涉及腫瘤、心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以及生育輔助(試管嬰兒)、醫美抗衰、海外體檢等。此外,春雨國際也提供通過遠程會診等技術為支撐的海外名醫問診。

人生地不熟,何況前往海外就醫。市場確實存在許多混亂和不規範現象。比如到韓國整形,下了飛機入住酒店,就會有很多人請求加微信,或者小中介蜂擁而至,中介從醫院拿回扣的現象非常常見。

移動醫療的優勢就在於,用互聯網的方式使得中介服務透明化。羅寧政說,患者和國際醫療機構獨立結算,服務中介費也很透明。不同國家的落地服務有不同的定價標準,翻譯、車輛對接、是否需要住宿……每個產品都有明確的價格。

機遇和風險並存。專業人士認為,移動醫療平臺涉足跨境醫療領域,也存在一定的風險。

湯衡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在政策監管層面,各個國家政策、法律法規各不相同。我國關於國際醫療還沒有具體的法律法規,平臺需要謹防各國政府政策變動對於行業的風險。其次,在跨國醫患糾紛方面,由於海外醫療針對的大多是重癥、難癥,醫療本身所具有的個體差異性和風險性,如果發生跨國醫患糾紛,將大大增加取證成本與難度。同時,跨境就醫準入門檻低,任何有出境遊資質的旅行社都可以開展醫療旅遊。傳統中介途徑轉型移動醫療海外醫療將會導致行業混亂和過度競爭。

李佳寧表示,在質量管理風險方面,一般患者對於海外醫療機構缺乏了解,存在信息不對稱、語言障礙,移動醫療平臺參與其中後,如果不能對醫療服務進行整體把控,提供標準化、安全化的流程,患者海外就醫的服務質量就難以得到保障。在法律風險方面,一些重病患者到海外就醫需求迫切,看中的是國內沒有的藥品和治療手段,比如美國新藥上市比中國早,印度因專利強制許可擁有很多廉價仿制抗癌藥。但如果由跨境醫療平臺進行類似藥品的代購和銷售,非自用目的又難以合法的報關,存在法律隱患。

如何規避醫療糾紛帶來的風險?就醫 160 副總裁兼國際醫療負責人劉其超表示,平臺作為服務方的提供者,不提供具體醫療行為,如果患者在就診時出現問題,幫助他更好地解決問題。

而據報道春雨醫生正籌備線下診所,未來這將會是春雨國際醫療的線下和視頻問診的落點,也是外國醫生引入中國的落腳點。

對此,姜昕蔚分析,海外醫療的安全問題是所有機構都必須考慮的,目前大部分的機構都是在做安全成本比較小的轉診等業務,建立自己的線下醫療機構安全風險會相對較大。

海外醫療成為贏利點?

毫無疑問,移動醫療進軍海外醫療目前尚處於起步階段。

劉其超在向記者描述就醫160要實現的國際醫療願景時說,“中國人可以通過Booking訂酒店,但是訂醫院是很困難的,讓中國人在網上隨時訂醫院,這是就醫160推出國際醫療的願景。”

劉其超團隊希望,三年內實現現有發達國家醫院可預約,同時也要服務於在中國生活的外國人,使就醫160成為國際化的醫療平臺,並實現國際醫療的盈利。

春雨國際則對外宣稱,未來將獨立上市。春雨國際估值已接近1億元人民幣,已獲得春風創投的1500萬元A輪投資,春風創投是春雨醫生旗下的投資公司,報道稱目前春雨國際正在尋求B輪融資。

那麽,開拓海外醫療市場會成為移動醫療的盈利模式之一嗎?專業人士持不同態度。

李佳寧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移動醫療平臺出海會是盈利探索的方式之一,未來還有很多新的開拓點,如跨國就醫的反向流動,可以將美國患者輸送到國內就醫從而減少醫療費用開支。

姜昕蔚則認為,跨境醫療屬於小眾市場,不會成為移動醫療的主要盈利渠道。移動醫療主要目標還是在國內市場,主動參與改造現有就醫流程,通過努力來做公立醫院的有效工具或未來的重要參與者,以及社會醫療的有效補充。

湯衡的看法是,目前由於海外醫療市場相對小眾,還處在市場布局階段,大部分企業尚未盈利,但隨著市場的逐步壯大、商業模式的創新以及核心競爭力(競爭壁壘)的提升,有望實現盈利。

湯衡同時對本報透露,高特佳目前也在具有獨特創新商業模式和核心競爭力的移動醫療項目上做戰略性投資布局。

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則期待移動醫療的介入可以適當降低海外就醫的門檻和價格,使更多人可以消費。李佳寧說,癌癥患者赴美就醫平均花費為15萬美元。從高端消費向普通市場過渡,一方面需要擴大疾病種類,比如拓展至慢性病領域。另外需加強跟國際保險公司的合作,提升與海外醫院的議價能力。還有一點,移動醫療平臺的加入,有助於跨境醫療的體系化、透明化,降低中介成本,對跨境就醫向大眾領域的發展也有幫助。

“如果醫保和商業保險能夠有效覆蓋,將為普通市場提供機會。當前時點唯一可能存在進入普通市場機會的是,跨境醫療初期階段的遠程會診。”湯衡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11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