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已經過了一大半,港股的好淡信號看似混亂,實際卻非常明顯。MUPI 隨機指數在6月5日下跌3.3%,當日市寬(升跌比)為近期罕見的1:9,是轉勢信號;恆指於6月9日跌穿272xx點,更確認高位橫行告一段落,拾級而下亦已成定局,最終目標至少見12個月移動平均線(紅線,目前處於25048點),最差狀況見24個月移動平均線(黃線,目前處於23870點)。當然,目前這兩條平均線趨勢皆向上,若指數動能維持「溫水煮蛙」模式,「到8月或9月以一次中度調整完成這個調整浪」的預期達到時,這兩線數值屆時肯定在更高水平。
然而,代表大量中小股的MUPI 隨機指數自4月初起升至近期頂點,累計升48%;當中,創業板更累計升65%。相對來說,恒生指數及國企指數同期升至近期頂點,累計升14%及20%。至於A股,深證成份指數自4月初起升至近期頂點,累計升37.5%;上證綜合指數亦累計上升35%;深創業板則累計升70.5%。由上述數字可見,港股的安全邊際僅在恒指,甚或國指,MUPI及創業板並不包括在內。
我們再比較調整力度,港股中的恒指(hsi.hk)及國指(hscei.hk)由頂點分別回落了6.5%及11%;MUPI及創業板回落了4.5%及3.8%。相對來說,A股中的深證(399001.sz)及上證(000001.sh)分別回落了11%及11.5%,深創業板(399006.sz)更回落了16.8%。
以上述回落幅度相對本輪(4月起)升幅計,港股中的恒指及國指的調整幅度為升幅的52.8%及65.8%;MUPI及創業板的調整幅度為升幅的14%及9.5%。相對來說,A股中的深證及上證的調整幅度為升幅的48%及44.5%,深創業板的調整幅度則為升幅的40.6%。上述數字再一次反映,港股的安全邊際僅在恒指及國指,而MUPI及港創業板的現水平回落風險,甚至可能比A股的深創業板更高。
港股MUPI及創業板的強勢,很大程度源於莊家股的相對強勢;因為莊家在其主導的股份上有絕對的資訊優勢及價格控制權。然而,我說過,市場氣氛最終會影響莊家的取態,在較長期的牛皮甚至下跌市中,散戶自然變成莊家的獵食對象。因此,相對其他指標的急速回落,MUPI及港創業板未來「追落後」的可能性非常高。事實上,當前港中小股的鑊氣,據說是炒起等「大媽」接棒;如是者,A股急回豈有不拖累港中小股之理?
另一方面,讀者宜留意,本輪A股調整的導火線並非基於估值考慮,而是來自市場資金緊絀。例如除了管理融資融券,傳遞降低資金槓桿的信號之外,本輪IPO凍資規模創出新高的5~7萬億,僅僅「巨無霸」國泰君安就凍結資金3萬億,對市場資金面的心理衝擊極大。事實是,基於內地股民的羊羣心理傳導性,過去兩日A股皆出現人踩人情況。
然而,上述資金緊絀不是出於甚麼金融市場的系統性風險,反倒是另一次人為的「狼來了」劇目。事實上,基於半年結因素,每年6月,內地金融市場皆會出現資金特別緊絀狀況,而A股亦普遍在此月份走低。因此,管理層利用這個時機,加多一招兩式功夫,試圖將快牛變慢牛的可能性不低。
面對這種局面,如果A股情況沒有改善,港中小股必受牽連。然而,只要內地市場資金不再進一步緊絀,又或羊羣的恐慌心理找到轉折點,那麼,根本就不需要甚麼合理估值支持,調整也可以隨時無疾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