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新三板企業沖刺6000家 股轉公司或將放緩掛牌節奏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3/4761115.html

新三板企業沖刺6000家 股轉公司或將放緩掛牌節奏

一財網 周宏達 2016-03-13 21:19:00

今年以來,新三板新增掛牌企業數量已有860余家,多位券商人士告訴記者,由於市場體量日益龐大,股轉公司正在有意收緊掛牌的節奏

新三板掛牌企業在去年底達到5000家後,又馬不停蹄地沖破了6000家大關。不過,這時市場擴容已經不再是新三板的頭等要務,市場管理者甚至有意放慢掛牌的節奏。

盡管全國股轉公司公開否認了劃定企業掛牌申請紅線的傳聞,但是正在通過加強對主辦券商和掛牌企業的監管,間接擡高了企業掛牌的成本和門檻。市場人士指出,海量的企業數目和快速的掛牌節奏給市場監管帶來了越來越大的壓力。

實際上,超過一半的掛牌企業都沒有發生過一筆交易,被稱作僵屍股,其中一半是因為股東數量少、沒有流通股,難以吸引投資者的關註,這些企業可能成為未來新三板退市細則的關註重點。新三板作為註冊制的試驗田,也要實現企業“大進大出”的數量平衡。

新三板掛牌節奏放慢

3月11日,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達到5990家,市場容量預計將在本周一突破6000家大關。目前,還有630家尚未掛牌但已經拿到股票代碼的企業,另外,有1500多家正在申報掛牌。

據股轉公司統計,掛牌公司中,中小微企業占比高達95%,高新技術企業占65%,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占比是24%,信息技術和工業企業最多,都分別接近掛牌總數的三分之一。

一位投資機構人士對記者表示,新三板掛牌公司數量快速增長,既與新三板不設盈利指標門檻、審核效率較高有關,也說明中小民營企業融資需求旺盛,同時新三板越來越得到社會認可。“不上新三板,企業主都好不意思跟人換名片。”

今年以來,新三板新增掛牌企業數量已有860余家,接近創業板上市公司數量的兩倍,不過,這個數字卻與去年12月單月的掛牌數量相當。多位券商人士告訴記者,由於市場體量日益龐大,股轉公司正在有意收緊掛牌的節奏。

一位華南地區券商新三板業務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原來企業從申報起算6個月就能掛牌,有時4個月就能拿到掛牌函,但是現在有的項目過了7個月還在等待,這是因為市場體量不斷增大,監管的難度和壓力也在增大。

“過去從業人員為了追求數量不斷出現低級錯誤。股轉公司審核申報材料時每天都會頻繁遇到寫錯股票代碼、填錯股票簡稱這樣的大量疏漏。”該華南地區券商新三板業務負責人認為,現在股轉公司雖然名義上沒有提升掛牌門檻,但是對主辦券商和企業主體監管更嚴格了,券商為了防止後續持續督導出現問題,就會在前端把控時提升對公司的要求。

今年4月1日,新三板將開始實施主辦券商執業質量評價辦法,主辦券商在推薦掛牌、掛牌後督導等業務中的消極表現,都將被記入負面行為記錄,甚至可能到年終評級時被降級,影響到未來業務開展。

一位華東地區券商掛牌業務負責人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現在所有券商的新三板業務對企業要求越來越多,收費越來越高。以前很小的企業要上新三板還有可能做,現在就要再三考慮,因為費用沒增加多少,監管環境比以前嚴格得多,性價比在不斷降低。”他表示,持續督導費用已經從每年5萬元左右漲到15萬元左右。

另一位券商人士告訴記者,“我們現在尋找項目標的時都不會按照去年的標準來做了。我們會著重看一些好的行業,比如TMT、醫療、文化。如果是傳統行業就要看到營運能力和規模,即使收入很高,也要看成長性。”

新三板智庫CEO徐舜告訴《第一財經日報》,新三板掛牌速率更多是市場的選擇,而不是制度導致。她說,“券商的風險督導責任正在強化,這時券商肯定會選擇一些他認為風險較低的項目,因為券商的人手也是比較有限的。”

辯證看待僵屍股

盡管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正突破6000家,但是大部分企業並沒有發生交易。據統計,自掛牌以來未發生交易的股票占掛牌股票總數大約55%,被稱為“僵屍股”,由於沒有產生過交易,這些股票都將無緣今年5月推出的創新層。

民生證券新三板分析師喬誌東告訴《第一財經日報》,未來很多在基礎層經營不善的股票,如果一直沒有成交和融資,就需要掂量掛牌的收益和成本。掛牌企業不僅要繳納信息披露費、持續督導費等維持費用,還面臨經營業績公開、稅收負擔加重等成本,當收益不能覆蓋成本的時候就要考慮摘牌。

但對外經貿大學金融產品與投資研究中心主任宋國良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僵屍股在新三板呆久了不好,這樣比例大了以後會影響投資人對市場的看法。在一些企業猶豫掛還是不掛的時候影響他們的情緒。”他認為,新三板應該引入淘汰機制,不斷新陳代謝。

喬誌東還認為,也不能因為沒有成交就完全否定一只股票,由於不具備成交的條件,一些股票有可能被錯殺。據民生證券統計,在3100多只僵屍股中,公司股份改制未滿一年、沒有可流通股份的就占56%,這些股票在股改滿1年後即將解禁。

由於股東人數少、公眾化程度低,原股東不願意交易也是許多股票零成交的原因。據股轉公司統計,截至去年底,股東人數在10人以下的掛牌企業占總數的42%,有流通股但無交易的1268家公司平均股東人數只有15人。

不過,進行註冊制試點是新三板的主要任務,這要求新三板有更多的企業退市。目前,新三板沒有強制的摘牌制度,從股轉系統正式運營至今,有29家企業摘牌,並且絕大部分是因為轉板上市或者被並購而主動摘牌,只有3家公司因為信披不規範被被強制摘牌。

多位市場分析人士對記者表示,退市能夠倒逼掛牌企業的質量,強制摘牌的指標可以考察股票交易量、公司治理水平和信息披露違規行為等等。

去年11月,股轉公司副總經理隋強曾表示,將建立常態化市場化退市機制,明確強制掛牌的標準,完善終止掛牌的信披制度,探索建立異議股東股份回購機制和相關責任主體問責和賠償機制,目標是實現市場優勝劣汰功能。

編輯:王樂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82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