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不同城市有不同的App文化,你踩準點沒?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9054.html

中國有著13億人口、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一個省就相當於歐洲一個國家的幅員面積和人口,分佈著大大小小600多個城市,並且被劃分為多個等級:

一線城市可以領略都市魅力,

二線城市可以開拓視野,

三線城市有些小城文化,

四線城市有些別樣風情。

一般人是不會走遍這四類城市的,如果你有幸走過,你就會發現中國城市並非千城一面,市井處隱藏的是中國城市的多元化。

城市的多元化可以通過手機App的使用習慣來辨識。北上廣深人的手機裡必備一款導航軟件,而小城人則只將智能手機當成一款遊戲機;一二線城市的人喜歡沒事發發微信微博,三四線城市的人則不喜歡將時間浪費在移動設備上,認為這遠不如一個電話約出來聚餐來得酣暢;手機的商業用途在大城市被更廣泛地使用,而在小城市卻被主要用於聽歌視頻等娛樂方面。

關於不同城市的人使用手機還有很多不同。西班牙社會學家安帕羅·拉森曾說:「在不同的城市裡,手機賦予了靜止時間和過渡空間新的含義。」本期,我們以城市為本,通過收集不同城市青年在手機App方面的使用和消費,檢視當代中國人的生活面貌,並嘗試梳理出一些各個層面的未來趨勢。

本次《城市青年手機App使用研究》共徵集到來自全國1-4線城市,1,973名18-32歲的80、90後青年網友的意見。

 

社交、消費類App成為一線城市新寵

每個城市都有著它獨特的氣息,它滲透進我們的毛孔,貫穿進我們的身體,在我們的身上也不知不覺有了城市的App文化。

調查顯示,一線城市人群對於App的熱情遠高於二三四線城市。並且,在商品生活消費、社交通信、體育旅行、效率方面的App使用高於其他城市。其中,社交通信類App在一線城市使用率為53.8%,高出三四線城市十個百分點。任何事物的流行都有它的社會基礎,微信微博得以在一線城市流行也不例外。

在這裡,「忙碌」已經成為了代名詞。

我們有高工資,但是依然不夠花;

我們有車,但卻沒有地方開;

我們也有朋友,但卻沒有時間聚。

因此,微博、微信、QQ這些社交通信類App紛紛充斥進我們的手機裡,我們通過這些社交通信工具獲得同學的生活現狀,我們通過它們與熟人保持時不時地聯繫,我們通過它們與客戶、領導維繫進而促進關係。這類App也無疑例外地朝著讓內容發佈與更新更加簡單、讓交流更加方便、讓界面操作更加簡明發展。

 

而這些也足以見證,城市已經淪陷進「快時尚」的漩渦。一線城市當然是時尚的。北上廣深是中國人心頭的硃砂,時時攻破著中國人的心靈、大腦和胃。即便一線城市正在衰落,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北上廣深依然是當今時尚的主流。

作為國際大都市,國內外各大品牌店已經開遍中國一線城市。在這裡,我們穿著牌子、吃著牌子、坐著牌子、用著牌子,牌子代表著對生活的期望。

調查顯示,在一線城市生活著的人們:

9.1%使用美食佳飲類App、

10.2%使用旅行類App、

17.3%使用生活方式類App,

當然更有15.6%使用財務管理類App。

我們不能將小白領每天把GUCCI、哈根達斯、普吉島掛在嘴邊當成一種物質虛榮,因為這確實是一種生活,而且是一種很勵志的生活,儘管離現實還有段距離。「北京,我來啦!」北漂的男男女女們這樣喊道,這句話深層次裡更表達著對這種勵志生活的嚮往。

「當我走在這裡的每一條街道,我的心似乎從來不能平靜。我在這裡歡笑,我在這裡哭泣,我在這裡活著,也在這兒死去……」在一線城市,蜂擁而入的人群中不乏全國各地的面孔,而且其中的外來人口越來越多,城市規模不斷擴大。調查顯示, 導航類App在一線城市的使用率為27.8%,而在二線城市的使用率是22.6%,在三線城市是20.4%,在四線城市是19.6%。

中國的一線城市也是世界著名的「堵」城。生活在一線城市的人說,北京是首堵,上海是上路就堵,廣州是廣泛的堵,深圳是深深的堵。中國首堵的上班族說:不要問我們在哪兒,我們不在上班,就在去上班的路上。正是如此,大家被上下班割裂開的碎片時間漸漸被手機填滿。兩個小時的交通工具上,是我們主要的娛樂時間。有的人聽音樂、有的人看電子書、有的人看新聞、有的人刷微博微信聯繫好友。不是我們不願意聚,一是沒有時間,二是真的離得太遠了。

娛樂至上的三四線城市

在傳統的觀點裡,三四線城市是相對保守的、不太開放的;但是,互聯與移動互聯改變了這一現狀。研究表明,移動互聯網正在逐漸向三四線城市蔓延,移動互聯網為不同的人提供了瞭解世界的平台,減少了不同地域、不同階層人信息獲取的鴻溝。

其實,在三四線城市同樣擁有一個城市的標配,比如廣場、電影院、超市,比如耐克、青啤、肯德基,比如手機App。無論我們身處哪裡,我們也許在不同的城市,但是我們擁有同一個互聯網。

調查顯示,圖書、影音、遊戲、音樂這些在一線城市流行的App在三四線城市也仍然倍受青年們青睞。而且,三四線城市更加熱衷於娛樂休閒類App,對商品消費、社交類App則略顯不足。相對封閉的社會環境和保守的生活習慣,使三四線城市的消費更加務實。如果非要穿上香奈兒、阿曼尼出去,那就顯得太另類了。我們在三四線城市,也不太追求餐廳的檔次,能夠有好的口碑就行。至於微信微博,我們也用,但能夠聯繫地範圍真的很有限。畢竟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可以見面再聊,畢竟大家都知道擁有「背景」和「關係」在三四線城市才是關鍵,而這些絕不可能僅僅靠微信、微博來維繫。

 

調查顯示,三四線城市相比於一線城市擁有更高的幸福指數,但是三四線城市的青年人同樣擁有一個標籤就是「迷茫」。一個小時就能環城一圈、上班時間相對穩定、休閒的時間也多起來。可是你甘願過這樣的日子嗎?甘願從今天就看到了十年、甚至二十年以後的你嗎?我想,真正願意這樣生活的人少之又少,畢竟中國是一個有夢想的國家,每個人心中一個「中國夢」。

相比於一二線城市,遊戲類App在三四線城市裡擁有更高的使用率,45.3%的三線城市青年使用遊戲類App,44.1%的四線城市青年使用遊戲類App。而在安卓市場裡,App遊戲也脫離其他類型的App成為單獨的一個類別。從憤怒的小鳥到水果忍者,再到神廟逃亡,再到保衛蘿蔔,沒有那麼高的操作要求,不需要佔用那麼多的時間,簡單而又能跟社會同步。因此,這類遊戲成為打發時間、輕休閒最好的選擇。

另外,三四線城市青年也更偏愛大眾的、廣泛的、傳統的品牌形式。如果說一線城市的青年喜歡嘗嘗鮮,那麼三四線城市更願意將大眾榜單作為時尚流行的風向標。調查顯示,一線城市的青年更愛新浪微博、人人和豆瓣,而三四線城市則更愛騰訊微博、QQ空間和百度貼吧.

健康醫療教育:被忽視的App領地

除了以上提到的App,我們發現還有很多App正在被中國青年廣泛地忽視。健康、醫療和教育這三類App僅分別擁有3.7%、2.3%和6.3%的使用率。而據美國皮尤調查顯示,19%的美國智能手機用戶在他們的手機中安裝了至少一個與健康有關的App。其中,運動、飲食、體重類應用佔據了健康類App列表的頂部。

據統計,在我國健康產業僅佔中國國民生產總值的4%-5%,低於許多發展中國家。而目前中國個人資產在600萬元以上的高淨值人群達到270萬人,其中旅遊、養生保健、子女教育是他們最關注的三項服務內容。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國內用戶也逐漸開始使用一些運動、醫療類的App,例如nike+、好大夫在線等,隨時關心自己的身體健康越來越多地被城市人所重視。

另外,80後已經為人父母,他們既熱愛網絡又捨得給孩子投入,似乎兒童教育類App是最有市場潛力的了,然而事實並不那麼樂觀。多家從事教育類App開發的人士表示,教育類App與遊戲等熱門App相比,盈利還有很大的距離。一方面人們對這類App的認知還很有限,另一方面教育類App的市場同質化情況特別嚴重。因此,在教育類App的市場完善方面,仍需要開發者、教育工作者、市場推廣人員多方的努力,來塑造差異化、成熟的產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309

起底中國影視上市公司10位大佬:他們踩准了文化產業的什麼契機?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10/144815.html
2014年,影視公司借殼上市成為了最熱門的標的,儘管由於過熱有可能導致估值過高,但大牌明星的入股、大製作影片的過億高票房,仍然調起了不少投資者的注資與關注熱情。例如,阿里影業中的李連杰、王家衛、海潤影視中的孫儷、趙麗穎這些明星股東無疑成為最為吸引眼球的「點」。這些上市的影視公司到底如何上市融資?它們身後的控權"大佬"又是些怎樣的人?他們在創業之初又經歷什麼?又是如何找到屬於他們的光明「錢途」?

綜合新華網、證券日報、《理財週報》、《杭州日報》、《廣州日報》等。

一、「資深操盤手」張強:上億身家 險成韓三平繼承人

\

年齡:50歲

職位:阿里影業CEO

身家:2014年3月,阿里宣佈將以62.44億港元投資獲得文化中國59.32%股份,成為文化中國的第一大股東,張強身家上億毋庸置疑。

成績:獲得華表獎和金雞獎等多項大獎的《中國合夥人》、《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以及票房高收的《小時代1》《小時代2》等。

背景:在中國影視傳媒行業擁有逾25年經驗,此前張強一直在影視傳媒公司就任管理要職。1985年7月,張強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獲得中國語文學士學位,後前往北京電影學院攻讀研究生,於1988年獲得電影美學碩士學位。後前往峨眉電影製片廠工作,2000年回京,任職於北京紫禁城信都電視文化有限公司,擔任總經理。2004年後擔任北京紫禁城影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同時兼任北京電視台副總編輯。2011年11月起出任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

在成為阿里影業總裁之前,張強在中影股份擔任副總經理。分管中影股份的策劃部門、電視分公司及營銷分公司。張強擅長項目開發,這與其長期專業的科班學歷背景和資深的行業從業經歷有關。

張強的中影工作背景這一次格外引人注意。有消息稱,在3月份中國電影集團公司董事長韓三平退休時,張強還曾被認為是董事長候選人。不過該職位最後由喇培康擔任。

二、「電視劇女王」趙依芳 :華策影視做到極致!

\

年齡:55歲

現職:華策影視總經理

身家市值:140億(截止2013年)

背景:1992年,33歲的趙依芳辭掉東陽市廣電局副局長等職務,到省城杭州「下海」。同一年,一大批體制內的人離開體制,下海創業,他們中誕生了陳東昇、馮侖、王功權、潘石屹、易小迪等一批當下著名的企業家,後來這些企業家被稱為「92派」。

1992年下海之初,趙依芳在東陽老鄉、浙江廣廈老總樓忠福投資控股的浙江華新影視公司任總經理,其間開發了中國第一個證券類節目《今日證券》,浙江華新還成為第一家拿到拍攝電視劇甲種經營許可證的民營企業——1995年,拍攝了14集連續劇《子夜》,當時投資只有幾百萬元。趙、樓兩人合作直到2005年,其後,趙依芳帶著部分骨幹自主創業,成立浙江華策影視有限公司。

借助之前積累的經驗和資源,華策發展的速度很快,2010年10月,華策在深圳創業板上市。回憶起創業二十餘年的經歷,趙依芳不無感慨地說:「華策整個發展的歷程與我們國家改革開放的歷程是同步的。」2013年,華策影視就做了A股最大的一單電視劇公司併購,斥資16.52億元一舉併購與華策電視劇年產量相仿的克頓傳媒,成為國內體量最大的電視劇公司。收購克頓後,華策電視劇產能達到年產1000集,也就是每年10部國產電視劇中,就有1部是華策出品。成為當之無愧的「電視劇第一股」。

成績:製作《鹿鼎記》、《西風烈》、《歸來》、《小時代3》、《全家福》、《雪豹》、《聽風者》、《分手合約》等,千集(部)影視作品,多部作品榮獲全國電視劇「飛天獎」、「金鷹獎」、「華鼎獎」等重要獎項。

三、「民營大鱷」劉燕銘:海潤影視借殼上市 三年磨一劍

\

6月22日晚間,申科股份公告稱,公司擬將除募集資金餘額以外的全部資產和負債置出,並擬以發行股份方式收購置入資產海潤影視100%股權。早在2011年,海潤影視就啟動上市日程,最開始計劃赴香港上市,後因香港股市低迷而推遲上市計劃。此後,又逢國內IPO停滯一年。如今,海潤影視終於圓夢上市路,可謂三年磨一劍。

職位:海潤影業總裁、創始人

年齡:51歲

身家:截至2013年末,海潤影視總資產為13.985億元,淨資產為7.587億元。

背景:劉燕銘:海潤1963年8月11日出生於北京。 1981年在中國展望出版社工作。 1982年在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進修。 1983年底協助著名老報人周沙塵先生創辦《老人天地》雜誌,任記者,編輯、責任編輯。1985年因工作表現出色,被破格提升為《老人天地》雜誌社編輯部主任,時年22歲。萬里委員長曾對他說,沒想到辦《老人天地》雜誌的小記者是那麼小的一個人。

1986年進入北京電視台工作,任文藝部製片主任。 1989年7月辭職離開北京電視台。1989年11月籌劃成立「海潤國際廣告有限公司」,是公司的創始人,任總經理、董事長、首席廣告導演。

從出版社臨時工、記者、廣告人再到影視公司老闆,劉燕銘闖蕩江湖三十餘年,一直遊走在商人和文化人之間。面對商業夥伴他果敢、靈活,面對媒體他則率直、親切。或許是骨子裡濃厚的文藝氣息,成就海潤電視劇口碑和收視雙贏局面,即使收視率不高,很多劇他們依舊大力打造。曾捧紅陸毅、孫儷、劉燁、印小天、王珞丹等一批明星。目前依然保有孫儷、吳奇隆、鐘漢良等明星的合約。

成績:《宰相劉羅鍋》、《亮劍》、《永不瞑目》、《玉觀音》、《士兵突擊》、《潛伏》等電視劇作品。截至目前製作完成並發行超過100部電視劇作品,投資了10多部電影作品,2011年至2013年,公司年電視劇產量分別為263集、214集、472集。

電影方面:《毒戰》、計劃《單身男女2》等。自2001年至今,海潤影視的作品幾乎囊括了「五個一工程獎」、「金鷹獎」、「飛天獎」等國內外近百項大獎,被中國傳媒界評為中國年產量最高、獲獎最多、品質最好、在民間最具知名度的影視製作公司。

四:「娛樂首富」王長田:光線傳媒「吸金大戶」
 

\

年齡:49歲

現職:光線傳媒有限公司總裁

王長田身家:123億,中國富豪榜的第45位

背景:王長田生於遼寧省大連市,1988年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新聞系,1990年,他進入《中華工商時報》,三年後升任市場新聞部副主任,那時他可能是升得最快的記者。1991年後,王長田調入《中國工商報》,並曾經嘗試去東北做生意,雖然沒有走通,旋即折返又做起了記者,但這對於王長田來說,是最具有現實意義的一次下海。

一直到1995年,王長田走進北京電視台,與張錦力、李德來一起創辦了財經欄目《北京特快》,收視率非常不錯,其中《娛樂現場》、《音樂風雲榜》和《體育界》已成為中國內地極具影響力的娛樂資訊節目。借助在電視傳媒上的實力,他推出流行音樂頒獎典禮--「音樂風雲榜頒獎盛典」並在中國音樂界引起極大轟動,被媒體譽為「中國的格萊美」。

王長田及其妻子杜英蓮在1998年創立了光線電視(光線傳媒前身),憑藉《中國娛樂報導》節目一舉成名。王長田東拼西借湊足了10萬元,在一個由民居改建的簡陋寫字樓裡開始了創業。要資訊,就必須先建立網絡。一切從零開始,王長田拿出了當初做記者時的那股闖勁,挨個打電話索要各藝員、演藝公司和娛樂機構的電話,碰壁受冷眼是可想而知。一年後,王長田的公司已經兵強馬壯。這個小小的私營電視製作公司已經擁有了一個龐大的娛樂新聞採編隊伍。老記們滿天飛,甚至出國採訪,除了中央電視台,連省級電視台都難以想像的事情被王長田變為現實。越來越多的明星主動找上門來,王長田建起了一個搭建起一個集歌、影、視等在內的娛樂通訊網絡。無論娛樂業發生什麼事,光線就能迅速「撲」上去。

2008年7月30日,光線傳媒對外宣佈,獲得北京銀行超過1億元的貸款額度,為重啟上市做鋪墊。2011年8月3日光線高調上市,記者出身的王長田身家暴漲至逾40億元。有統計數據顯示,光線傳媒已投資了7家公司。其中遊戲公司三家,分別為天神互動、熱鋒網絡、仙海科技;歡瑞世紀、新麗傳媒兩家電視節目製作公司以及動畫公司藍弧文化3家,另外光線還曾投資視頻社交公司呱呱視頻。

成績:製作《泰囧》、《致青春》、《中國合夥人》、《爸爸去哪兒》等電影;《新閨蜜時代》、《古劍奇譚》、《月供》等多部電視劇的發行。

五、「電影巨頭」王中軍:華誼兄弟的影視王國

\

年齡:54歲

現職:北京華誼兄弟太合影視投資有限公司總裁。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身家:華誼兄弟市值310億,王中軍持股26%,市值約80億人民幣。

背景:王中軍小時候不僅是一名運動健將,更立志考取中央美術學院,但事與願違,王中軍名落孫山。儘管與「畫家」的夢想擦肩而過,但王中軍開始了另外一段人生。在美國留學期間,王中軍一天工作15個小時,「開車送外賣,人家給小費,一塊或者五塊,甚至更少。」五年後,王中軍和妻子帶著辛辛苦苦攢下來的10萬美元回國創業。1998年,一個意外的機會,出於幫助朋友解決資金短缺的初衷,王中軍一腳踏入了電影圈。而這一次充滿風險的投資,不僅誕生了三部電影:《鬼子來了》《沒完沒了》和《荊軻刺秦王》,更讓王中軍結識了一位日後令其獲益匪淺的導演——馮小剛。

現在王中軍領軍的華誼兄弟傳媒集團,堪稱內地文藝界的「王牌軍」,旗下擁有當紅演員、歌手,電影公司有馮小剛挑梁,新晉開發的電視劇公司也有《士兵突擊》這樣的代表作。然而,「華誼」前身只是一個廣告公司。2001年1月,王中軍成立華誼兄弟太合文化經紀有限公司;2009年9月27日晚,證監會宣佈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通過第七批創業板擬上市企業審核,擬發行4200萬股A股,發行後總股本約為16800萬股;發行前每股淨資產為2.22元。

成績:《唐山大地震》、《沒完沒了》(1999)、《鬼子來了》(1999)、《大腕》(2001)、《尋槍》(2002)、《天地英雄》(2003)、《手機》(2003)等十幾部電影,此外還有近二十多部電視劇,包括資拍攝電視劇《夢斷紫禁城》、《士兵突擊》、《我在天堂等你》、《我的團長我的團》、《鹿鼎記》、電視連續劇《蝸居》等。

2013年10月,全國工商聯60華誕之際,《中國工商》雜誌、華商韜略編輯委員會、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聯合發起《民營力量璀璨中國夢想——100位對民族產業貢獻卓著的民營功勛企業家》榮譽報導活動,彰顯民營經濟及民營企業家的民族成就與國家貢獻,王中軍獲「對民族產業貢獻卓著的民營功勛企業家」榮譽。

六、「發行第一人」於東:博納影業的娛樂王國

\

年齡:43歲

現職:博納影業集團現任總裁及創始人

身家:不詳

背景:於冬1971年生於北京。1993年,23歲的於冬從電影學院畢業。當時正好遇到中國電影改革,電影廠要打破原來的統購包銷的方式,搞自主發行。於冬班上的17個同學,畢業後都去了各大電影廠。北京人於冬被分配進了北京電影製片廠,當時號稱亞洲第一大廠。於冬最初是北影廠一個普通的發行員,發行員的主要工作就是到全國的各條院線、主要影院發行北影廠的電影。憑藉勤奮努力和極佳的人際溝通能力,於冬在那時便已嶄露頭角,很快受到了時任北影廠廠長韓三平的賞識和提拔,成為了有史以來北影廠最年輕的科級幹部。

1999年,懷揣著對電影的執著與夢想,29歲的於冬和幾個夥伴創立了博納文化公司,公司主營電影發行。當時公司註冊資金30萬元,其中27萬都是借的,只有3萬塊是於冬多年的積蓄。並獲得了國家廣電總局頒發的第一塊「電影發行牌照」。在海外更是贏得了「中國的米拉麥克斯」的美譽。2003年到2008年,博納幾乎壟斷了80%進入內地的港片發行業務,發行了《無間道Ⅲ》、《頭文字D》等賣座片。2010年12月,40歲生日之前,於冬把博納影業帶到紐交所上市。

目前為止,保利博納在中國已發行近百部電影,總票房達到7990萬美元(7億人民幣)。於冬已經成為國內最成功的民營電影公司的管理者之一。

成績:《和你在一起》、《我的兄弟姐妹》、《無間道Ⅲ》、《雙雄》、《頭文字D》等成功躋身電影投資製作的領跑行列。影院投資方面,截至2014年初,博納投資建設的影院達到30家,其中已投入運營的影院22家,共計銀幕182張,覆蓋北、上、廣、成都、武漢等19個重點省市。未來五年內,博納影院在全國將增建至100家,共計超過800張銀幕。

七、吳宏亮:唐德影視的明天

\

年齡:不詳

現職:浙江唐德影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身家:過億

背景: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管理系製片管理專業,曾在中國電影集團公司電影合拍部及世紀英雄電影投資有限公司擔任領導職務,在此期間,帶領製作團隊參與製作了多部製作精良、品質上乘的影視劇作品,均得到了良好的投資回報,具有豐富的從業經驗;同時,在多年的公司運營管理的工作中,也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經驗,並具有極強的投資決策能力,是業內資深的出品人、製片人。

成績:《永不消逝的電波》、《金大班》、《心術》、《雪狼》等電視劇作品。公司2013年電視劇業務收入2.3億元,佔營收比重72.55%,公司去年淨利潤近6400萬元。

八、「影視圈黑馬」劉德宏:華錄百納4年300倍增值

\

年齡:49歲

現職:北京華錄百納影視有限公司總經理

身家:4億

背景:劉德宏1965年12月出生,1990年至2000年任職於遼寧廣播電視音像出版社,歷任發行部經理、副社長;2000年至2002年任職於北京百納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擔任董事長。於2002年6月起任職於北京華錄百納影視有限公司,擔任經理。於2008年9月起任職北京華錄百納影視有限公司董事,2010年8月北京華錄百納影視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後續任董事、總經理。曾在中國廣播電視協會電視製片委員會第8屆「全國十佳電視製片」評選活動中被評為「全國十佳電視劇出品人」。」。

他從音像製品做起,不太擅長於自我標榜,見諸媒體報端的次數少之又少。比起出品人這些懸乎的頭銜,他更喜歡稱自己為「經營者」。在他看來,華錄百納能成功,秘訣只有一個:從來不做不擅長的。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沒有開疆拓土的野心。劉德宏十年前就給這個公司取了名——百是百代的百,納是華納的納,世界上音樂和影視業屈一指的業界龍頭老大。

成績:《漢武大帝》《媳婦的美好時代》《王貴與安娜》、《雙面膠》、《紅樓夢》(新版)、《黎明之前》,連續獲得五個一工程、飛天獎、金鷹獎、白玉蘭獎、澳門國際電視節、東京國際電視節、首爾國際電視節等海內外各級各類獎項二百餘項。參與投資製作的電影《大內密探靈靈狗》、《建國大業》、《刺陵》和《建黨偉業》等也獲得了很好的票房收入。

九、「綜藝翹楚」唐建 能量影視

\

年齡:不詳

現職:能量影視創始人、董事長

身價:唐建持能量28.89%股,具體身價不詳。

背景:唐建在1996年至2009年12月任鳳凰衛視國內事務副總裁,2010年起徹底從鳳凰衛視離職;2004年10月至2010年10月任能量有限董事長;2010年10月至今任能量影視董事長。

成績:《魯豫有約》、《壹周立波秀》、《超級演說家》、《我為喜劇狂》等電視綜藝熱門欄目。

十、田明:上海燦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裁

\

現職:星空華文傳媒首席執行官,上海燦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裁。

背景:田明此前為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全面負責SMG旗艦頻道東方衛視及綜藝業務板塊工作,在新聞、娛樂及媒體運營領域擁有超過18年的製作和管理經驗。

田明於1992年參與上海東方電視台的籌備工作,歷任新聞記者、新聞主持人、製片人等職務,領導創辦「熱線傳呼」「東視廣角」等新聞節目,榮獲中國新聞獎等多項業內最高獎項。2005年起轉型綜藝娛樂領域,歷任SMG旗下東方電視台文藝頻道主編及綜藝部總監,2009年起兼任東方衛視總監。領導創辦「中國達人秀」「舞林大會」「加油好男兒」「一週立波秀」「東方直播室」等節目,東方衛視廣告收入在其上任後一年內增長一倍。

田明領導旗下燦星傳播公司,製作了中國今年最火爆的電視選秀節目《中國好聲音》。不同以往的是,燦星製作在合作中佔據了主動——這檔節目由燦星製作主導了購買版權、投資和運作過程,而浙江衛視則更像是一個播出渠道。《中國好聲音》與以往「一口買斷」製作費的製播分離方式不同,星空華文與浙江衛視採用了「投資分成」的新商業模式

成績:2013年,燦星除了出品一檔《中國好聲音》之外,還與東方衛視推出了第四季《中國達人秀》、第一季《舞林爭霸》、與央視一套原創出一檔《舞出我人生》,在浙江衛視開設娛樂資訊節目《娛樂夢工廠》,燦星一直堅持和全國排名靠前的衛視平台進行合作,爭取影響力最大化。據悉,燦星還在與河北衛視、東南衛視方面接洽,未來有望與這些衛視合作研發新節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561

九合創投王嘯:智能互聯網時代的AI要踩準哪些風口?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23/162090.shtml

九合創投王嘯:智能互聯網時代的AI要踩準哪些風口?
黑智 黑智

九合創投王嘯:智能互聯網時代的AI要踩準哪些風口?

技術型創業是否迎來了自己的春天?近年來逐漸走熱的人工智能,未來的機會又在哪里?

剛閉幕的兩會上,“人工智能”被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緊接著舉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年會”中,政商各界都認同,智能互聯網等所代表的新技術革命,將成為新產業革命的“催化劑”。

2011年,身為“百度七劍客”之一的王嘯創立了九合創投,並投資了下廚房、91金融、ZEPP、青雲QingCloud、日食記等一系列移動互聯網和企業級服務項目。在九合創投創辦5周年時,王嘯和黑智(ID:VR-2014)進行了對話。他認為,互聯網已經從傳統的互聯網時代跨入一個全新的智能互聯網時代。演進的本質,是互聯網的核心價值驅動力由連接發展為數據,從流量經濟走向了效率經濟的時代。而在這個時代,立足於大數據、物聯網和智能化的領域,將成為投資的熱點。

那麽在這個基礎上,技術型創業是否迎來了自己的春天?近年來逐漸走熱的人工智能,未來的機會又在哪里?九合創投又是如何對項目進行判斷的?對於這些問題,王嘯也對黑智(ID:VR-2014)透露了自己的看法。

口述 | 王嘯

整理 | 黑智(ID:VR-2014)

2011年,我從百度出來,選擇了做投資。我之前做過各種各樣的業務,涉及的領域比較寬泛,而我在這個過程中,對業務底層的東西,在商業邏輯、趨勢判斷上,都積累了經驗。尤其是2B業務,無論是軟件、技術、產品等,幾乎所有的方向我都接觸過。這個項目的行業方向是否適合,項目的商業模式如何,團隊的技術能力行不行,我是可以很快做出判斷的。所以,我選擇了投資,我覺得,這也是我非常合適的領域。

投“有格局”的人

九合的行業研判,和其他機構略有不同。我們主要是基於和行業中創業最前沿的人的溝通,來對未來趨勢做出判斷。我們不做定量的判斷,而主要是“定性”的判斷,來看什麽方向最有機會,什麽樣的模式在這個方向里最有機會。

而對於做這類判斷,我們有著豐富的經驗。我們在經過信息的溝通,以及和創業者的充分溝通,結合以前的商業模型、海外的模式,以及行業機會分析、影響以及底層邏輯的思考之後做出的判斷,基本都沒有產生過大的錯誤。這個行業必然存在信息不對稱造成的問題,但我覺得,九合在於什麽領域、在什麽階段會發展到什麽程度這種判斷上,基本還是很清晰的。其實這相當於一道推理題,它是有規律的,尤其是科技的發展,脈絡是非常清晰的,比如從PC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到智能互聯網,這是必然的趨勢。

但行業判斷之外,對人的判斷其實是更加複雜的。我在做投資的時候,對創始人本身的能力是很看重的。就算你投的賽道對了,這個創始人也必須是里面比較強的一個。賭對了方向,但是賭錯了人,這對投資者來說,是非常痛苦的。

我們會更願意投,創始人對自己的項目非常具備熱情、興趣度非常高的人。也許總的看來,我們投過的創始人,和其他基金比起來,他們的年齡會相對年輕一些。甚至有時候,沒畢業的人創辦的項目,我也敢投。

因為我判斷的標準,主要是創始人對自己項目的看法、他對項目投入的熱情,以及他自身的成長性。那些原來是年輕的中層、能力比較強,聰明,並且比較執著,我們更願意投這類人的項目。

其實對於技術創業,實際上,雖然一開始創業的基礎是技術,但是,當你往深度區域走的時候,你會發現,涉及更多的,將是商業模式、銷售、產業鏈等這樣一系列內容,而不完全是技術的範疇了。

我在看技術型創業項目時,重點則是會看,創始人在商業判斷和格局上的能力。技術是要有商業做指引的,僅有技術是不行的;而格局意味著管理能力,意味著公司長期和短期利益的平衡,這對於技術創業者是非常大的挑戰。如果在這個問題上不做思考,那麽你的格局是有限的。

這里面有個小技巧。比如最簡單的問題,你可以和創始人談估值,就能基本體驗出他的格局大概如何。在創業早期,估值體系還不完善,創始人對利益的感知最容易體現出格局,怎麽分配,他是怎麽想的,就能體現出他平時是怎麽來思考問題的。

另外,你可以通過他看事情的長度以及方法論,來判斷他的格局大小。如果一個創始人,對一年之後的發展毫無預判,那麽,他又如何來把握以後的方向呢?

九合創投至今三期基金規模共8.7億,第一期包括36氪、下廚房等優秀創業公司,賬面回報達13倍。

九合一期基金從7千萬到現在的10億元+,年化複合增長率達90%左右。截止目前,二期年化複合增長率為64%。

什麽是智能互聯網時代?

智能互聯網時代從邏輯上的層次,是跟移動互聯網,包括P2P互聯網基本上是在一個層次的,我們認為互聯網跨入到了一個新的時代,而這個時代最大的特征是數據驅動的智能。

以前我們說的互聯網就是看有多少用戶、有多少流量,它是一個流量經濟的範疇。而智能互聯網很有可能你的用戶不多,但數據的價值很大,對你的經營決策產生巨大的影響,它能提高效率,降低時間成本,提高資源投入產出比。

智能互聯網,就是互聯網連接作用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的演進形式,它建立在互聯網的基礎上,是以連接產生數據為核心,通過數據處理產生智能、價值,指導人和機器的高效決策和資源利用。

比如說,我從工作單位去某個地方,可能要用手機地圖搜一下路上堵不堵,需要多長時間,走哪條路線最快,什麽樣的出行方式最簡單。這就是平常生活中能夠體驗到的數據價值。

傳統互聯網有兩個載體,一個是PC,一個是手機。所以我們把第一代互聯網叫PC互聯網,第二代互聯網叫移動互聯網,就是因為移動手機的這樣一個名詞。但是智能互聯網很有可能不是以載體的形態來表現的,而是我們看不見的數據的形態來表現的,所以它的載體很有可能是雲、傳感器、算法、物體。比如汽車、家居、音箱,手機也可以。

這就是載體的分段化,導致我們對它的理解可能會出現一些難度,所以我們現在提的概念都是人工智能,但我覺得人工智能只是智能互聯網當中一種實現的操作系統層面的、算法層面的一個東西,它不能打破互聯網數據的特性,就是互聯網聯網的特性和數據產生價值對效率產生作用的特性。

互聯網時代做的事情,是消除信息的不對稱性。但是人工智能可能做的事情不僅僅是連接的屬性,它可能消除的是信息的不確定性。之前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技術出了一起車禍,是因為它根本就沒發現前面那個白色的大貨車,一片白,沒有任何的標註點,也就是說它其實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數據,所以人工智能失效了。其實人工智能做的事很簡單,就是把以前所有的數據都收集一遍,就會掌握所有情況,就可以做出判斷來,來幫助你消除不確定性,提高決策效率,少犯錯誤。

我把這個時代再做一個更細分的層,從最底層來講,是數據層。傳感器和企業信息化的系統,產生了大量的信息。

第二個層次是基礎設施層。雲計算使為創業者瞬時提供幾千臺的服務器變成可能,像青雲的基礎基本上可以做到秒級分配上千臺服務器的能力,它們也在做GPU的集群。

第三個部分就是技術方面的設施。谷歌、百度、Facebook都在做人工智能開源的API和框架。當你的機器學科算法就像一根冰棍一樣,可以隨時獲取、買回來用的時候,所有的人都可以做人工智能的事兒。

再往上走就是講消費層,對創業公司來講,針對每一個細分領域,都有可能存在創業機會。包括設備的預警、機器的分檢、質量的檢測,包括以前需要人工去做的簡單的事情,都可以用人工智能來解決。

人工智能還有三年的投資窗口

傳統互聯網是C端先行,因為智能手機的普及是到C的。而智能互聯網會是B端先行

微信圖片_20170323165927

從經濟模型上來說,傳統互聯網是流量經濟,它的收益模型其實最終是廣告,把這個人分發到另外一個地方去。而智能互聯網降低的是決策成本,比如應該做什麽事,降低了你的決策成本,讓你的生產環境更順暢,生產更高。

從B端來講的話,就是它從降低管理成本,變成了降低決策成本,從客戶的資產變成了數據的資源,也就是說最終是靠數據來掙錢。

微信圖片_20170323165932

對於智能互聯網來講,要看一個公司的決策成本能不能隨著數據的增加而降低。數據有一個特點,它的拷貝成本為零,也就是說一加一的成本等於一,中間沒有任何數據成本的損耗,這是數據公司產生極大價值的最根本來源,也是我們看好所謂的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一個最主要的底層邏輯。

我認為,互聯網公司就是要做到邊際用戶服務成本為零,這是它能規模化的最重要的條件。百度、騰訊都是這樣的,包括滴滴打車也是這樣的,不買車,APP下載也不需要成本,只需要推廣花錢,貨幣的使用不需要花錢,車不是自己的,但是從車里面抽成,這就是滴滴模式為什麽可規模化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再講一講我們對C端的人工智能或者智能互聯網機會的預判。

第一個就是把現有的APP利用大數據做升級,今日頭條就是典型的例子。

第二個就是把家庭里邊的電器聯網化、智能化。

第三個就是智能消費。利用了大數據後,人工智能能夠在一些以前需要人的地方,變成了無人值守的消費,比如說無人便利店、無人倉庫等。

在目前,對於人工智能項目的落地,我認為,針對工業,針對非常具體化的應用,這些是有可能最先實現商業化的。例如說自動駕駛,或者工業成產線上質量檢測應用,或者醫療病癥檢測等,即能解決特別精準和具體問題的應用。

每一個領域都有它發展的波動和周期,人工智能投資現在是在走高,但在將來,它也會經歷下降,但這並不妨礙有價值的公司會逐漸出現。我並不擔心它會走低,但是“追高”,也並不是我會去做的。人工智能這個領域是比較離散的,但它的每個領域都非常細分,對於投資者而言,我認為,至少有三年的時間窗口。

而在2017年,“資本寒冬”期也將過去。投資就是這樣,一波振蕩基本是5年一個周期,而2017年,將成為資本下一個大年的開始。而人工智能,我認為還是會持續保持一段時間的投資熱度,之後,工業領域,例如機器人、工業生產線自動化,以及深度學習、圖像識別等在工業領域的應用,也許也將熱度有所增加。

現在在美國,已經出現了收購的趨勢。在技術領域,收購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通道。最後能夠獨立發展並上市的,只是很少一部分比例。美國已經驗證了這個浪潮,在國內,人工智能領域的收購,也會漸成趨勢,只是時間的差別。

推薦關註黑智微信(ID:VR-2014)

微信圖片_20170323165938

王嘯 九合創投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636

踩準共享經濟風口,它如何給20000家企業提供電腦租賃服務? | To B企業百強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803/164441.shtml

踩準共享經濟風口,它如何給20000家企業提供電腦租賃服務? | To B企業百強
B2B圈 B2B圈

踩準共享經濟風口,它如何給20000家企業提供電腦租賃服務? | To B企業百強

清華大學高材生畢業後為何選擇賣電腦?易點租如何在增量市場挖存量份額?又如何確保自己不虧本去運轉資產?

「To B企業百強」是B2B圈全新打造的一檔特色專訪欄目。我們的目標是,未來半年梳理並采寫行業里100家To B新銳公司!以下為「To B企業百強」第005篇。

文 | 楊思肖

來源 | B2B圈(ID:b2bcyj)

在過去2年多的時間里,踩準共享經濟和消費升級兩大風口的易點租,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累計合作企業超過2萬家,在租設備達到了11萬臺。

易點租是一個辦公電腦租賃與管理平臺,表面上它做的是企業服務的生意——實現辦公設備由買到租,但創始人紀鵬程表示,公司做的是看不見的金融服務。“通過良好的風控,持續優化資金成本,把租賃價格降到更低。”

紀鵬程畢業於清華大學自動化系博士學位,擁有14年的創業經驗。2003年,紀程鵬創建“SKS精品筆記本”。憑借在二手筆記本行業多年的經驗,紀程鵬創立了易點租。

清華大學高材生畢業後為何選擇賣電腦?易點租如何在增量市場挖存量份額?又如何確保自己不虧本去運轉資產?近日,創業黑馬內容總監韋物主義和易點租創始人紀鵬程進行了一個小時的對話,在“共享經濟”、“消費升級”的概念愈來愈熱的今天,易點租的案例值得一看。

以下為對話精選:

賣電腦里學歷最高的,學歷最高里電腦賣得最好的

韋物主義:您當時是清華大學自動化系的高材生,為何偏偏要去賣電腦?

紀鵬程:這兩年大家創業都是講情操,但我們那會兒講掙錢。怎麽掙錢呢?有的人選擇去實習,我選擇自己做點生意。他們說我是賣電腦里面學歷最高的,學歷高的里面賣電腦賣得最好的。但我認為,只要能給社會創造更大價值就可以了,沒有必要講讀了多少年書。當然,讀了這麽多年書對我創業幫助很大。

韋物主義:不少創業者有很好的學歷背景,卻不太懂商業。您作為十幾年的創業“老司機”有什麽樣的感觸?

紀鵬程在我看來,互聯網本質上是工具,創業最終還是要回歸商業本質——賺錢。為什麽我們最開始選擇了2B的業務,是因為租賃本身盈利模型很清楚。

韋物主義:您創立的第一個品牌SKS營收很好,那是什麽樣的動機讓您再次創業?

紀鵬程:SKS業務做得還不錯,但產品增長乏力,每年只能保持10%-20%的增速。這個增速在傳統企業看來還不錯,但我想做更大的事情。我想,用什麽方法能讓公司都用我的設備?然後沿著這個思路去做了易點租。

韋物主義:剛開始做易點租是什麽樣的狀態?

紀鵬程:最開始感覺比較興奮。因為是二次創業,對團隊把握方面沒壓力,最關註的還是產品本身。我們早期在圈內做了很多調研,發現客戶群體對產品認可度很高,這讓我認定這是我需要去做的。

韋物主義:創業黑馬把創業者定義為兩派,一個是天派,靠融資快速增長,ofo和摩拜是典型。另一個是地派,比如創業黑馬,通過做業務慢慢長大。我覺得您在2003年到2014年之間偏地派,2015年成長方式改變了。

紀鵬程:我確實是從地派轉向天派,但驅動自己朝前走的還是內心的想法。天派和地派並不是完全隔離的關系,把地派業務做到不錯以後,會有把這件事做得更好的想法,這時候就需要融資,有可能從地派轉到天派。

我知道地派的困惑在於想把業務擴大,但找不到方向。我認為解決的辦法在於敢想,跳出利潤圈子,思考在熟悉的領域里可以做哪些事情。當你真正有想法、有野心,並借助經驗把事情迅速做起來,困惑自然迎刃而解。

在增量市場挖存量份額

韋物主義:2014年易點租剛出來的時候,市場還是空白,您是如何一步步把公司建立起來的?

紀鵬程:我也是老板,了解中小企業的痛點是對現金流使用的迫切。中小企業常說,我給你一筆錢,你能不能什麽事都幫我管了?這就是租賃最開始的商業模式,由用戶驅動。

韋物主義:您覺得2B市場應該怎麽做?

紀鵬程:第一是所選的領域,選擇的領域決定範圍。我們選擇的領域是企業通用的IT設備,所以擴張速度比較快。第二是所付出的努力和產品的打磨。企業都是價值導向,只有你產品好、能給企業帶來更大的價值,才會選擇你。

韋物主義:2B企業發展相對較慢,這個行業就是這樣的?

紀鵬程:2B企業受制於兩方面的速度,第一是受制於產品打磨的速度,一般來說很難有一個產品適合所有人。第二是受制於獲客速度,絕大部分企業客戶需要跟他們聊產品,所以需要有銷售,而銷售很難高速擴張。

2B比2C慢很多,但黏性較強。企業認可一個公司的服務後就不會輕易換供應商,但個人會隨時更換至最便宜的商家。

韋物主義:現在大家都說不賺錢的企業就是耍流氓。

紀鵬程:2B企業也講夢想,但首先會講營收。

我看過一篇文章說,用戶真的用錢買你的服務那才是真的用戶,不花錢的不是你的用戶。2B企業大量的客戶都是中大型企業,不可能刷單,真實性很高。

韋物主義:市場分兩個,一個是增量,一個是存量。易點租應該算哪個?

紀鵬程:理論上說我們是增量市場,但是挖的是存量市場的份額。我們做的是在中國2億臺商用電腦市場里挖礦,從這個角度上講是存量市場。而企業需要更換設備的時候,把買改成了租,從這個角度上講是增量市場。

韋物主義:易點租有沒有側重服務的企業類型和企業規模?

紀鵬程:企業類型方面,我們主要做IT設備品類,目前主要以科技類客戶為主。但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我們也在逐漸向傳統企業輸送理念。

企業規模方面,易點租在2016年初前主要客戶群是小微企業,2016年以後開始覆蓋中大型企業,目前的重點是20-2000人的公司。

金融生意

韋物主義:電子設備很特殊,易點租背後是不是有很多服務?

紀鵬程:對,因為電子產品比較複雜,企業對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又有一定要求,而且客戶的一些需求,並不在標準的服務範圍之內。所以企業一定要有服務意識,並且有對應的宏觀產品。易點租的宏觀產品是按次服務的收費產品。社會交付是我們最基礎的交付,服務是未來易點租發展的重點。

韋物主義:為什麽您覺得服務是發展的重點?

紀鵬程:易點租價值觀第一條就是客戶第一,公司存在的價值就在於解決了某種問題。從租賃或者IT品類上來說,用戶最本質需要的是服務。用戶需要的時候下單,不需要的時候退單,中間有什麽問題我們隨叫隨到,這是終極的服務形態。

韋物主義:易點租能提供什麽樣的服務讓公司更便宜運轉?

紀鵬程:大部分用戶只覺得易點租是一個企業服務公司,實際上我們後端有很重的金融屬性。易點租做的是用戶看不見的金融服務,公司的發展和金融里的債券和股權密不可分。大金融一般講兩端——財富端和資產端,我們是典型的資產端——通過良好的風控,持續優化資金成本,把租賃價格降到更低。

韋物主義:這個生意挺有意思,像是金融生意,那麽易點租如何確保自己不虧本去運轉資產?

紀鵬程:公司資產只能用三年,但是對於有資產短板的公司來說,可能會用七年。讓資產相對比較豐厚的公司和其他的公司直接共享不太可能,我們做的是在這兩個公司之間搭橋梁,讓雙方都覺得自己花更少的錢得到了更大的價值。

韋物主義:把設備外租的同時還需要判斷企業信用嗎?

紀鵬程:是的。目前來看,大概70%-80%正常經營的企業都能拿到企業信用的額度,只有20%-30%的企業會有問題。從金融的視角上來看,信用好的用戶承擔信用不好用戶的成本,範圍放得越開對信用好的客戶越不公平,所以我們在價格間也會尋求平衡。

韋物主義:電腦有摩爾定律,某個公司正好只租了18個月,這要怎麽處理呢?

紀鵬程:我特別歡迎這樣的客戶,我們的產品也有一年期的方案。而且從日常辦公上來說,電腦的快慢跟新舊沒有太大關系。

韋物主義:無論是前期采購,還是後期二手配置,易點租後端的企業產業鏈設計得很好,具體是怎樣的設計和玩法?

紀鵬程:易點租是全產業鏈公司,我們經常開玩笑說我們管了電腦的從生到死。事實確實如此,我們采購完了以後,公司內部會對資產做持續循環。在循環過程中,出現的硬件、軟件、服務、維修、翻新等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都要去解決。通過持續循環的工作及金融手段來支持客戶,這就是易點租。我們可以複雜,但要讓客戶更簡單。

共享經濟下的企業消費升級

韋物主義:易點租2015年的時候就提出了共享的概念,當時環境不像現在這麽追捧。

紀鵬程:我們2015年做的是租賃,租賃是共享經濟最主要的方式。目前看來,經濟共享真正運營起來的都是B2B或者是B2C模式,本質上都是租賃公司。

韋物主義:易點租一下子踩到了兩個風口,一個是共享經濟,一個是消費升級,踩到風口的感覺怎麽樣?

紀鵬程:誠惶誠恐。我們是先做了這個行業,然後風口來了。我一直提倡紮根做自己的事情,不要追風口,風口來了自然就起來了。很開心的是,到今年大家對共享經濟已經非常認可。

韋物主義:您覺得未來市場變化多嗎?

紀鵬程:隨著共享經濟的發展,各行各業都出現了很多垂直領域共享的範例。從發展的大範圍來講,優化了市場的資源配置,提高了資產使用效率,增大了社會價值。我們也希望通過易點租的努力,在未來5-10年里,中國企業使用固定資產的方式,能從重資產運營逐漸轉變為輕資產運營。

韋物主義:之後的擴張會不會更依賴於資本,後期在資本方面有什麽計劃?

紀鵬程:易點租從成立到現在獲得了三輪投資。我們的業務確是資本推動型,但不是純資本運營,核心還是客戶、產品和服務。易點租的定位是最領先辦公電腦租賃與管理平臺。其實,我們不只提供租賃和租賃相關的服務,還提供租賃管理和設備管理服務,未來我們會在設備管理方向有很大的突破。

*本文系B2B圈原創,作者楊思肖,如需轉載或想加社群,請加微信(YSX167348),並請註明“姓名-公司-職位”。

二維碼

易點租 企業消費 共享經濟 電腦租賃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79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