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下午16時,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銀監會主席尚福林、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和保監會主席項俊波。
每經記者 朱丹丹 實習記者 袁園
3月12日下午16時,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銀監會主席尚福林、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和保監會主席項俊波。“三會”領導同臺回答記者提問,除了股市話題成為輿論最為關註的熱點,對於銀行和保險行業,尚福林和項俊波也拋出了不少“幹貨”,比如說關於民營銀行,再比如關於去年以來引發廣泛關註的險資舉牌潮和萬能險問題。
開展不良資產證券化和不良資產收益權轉讓試點
近兩年商業銀行經營的外部環境遇到了一些挑戰,凈利潤增速逐年放緩,現在又處在去產能、去杠桿的過程中,整個銀行業信用風險管控壓力在逐漸增大。
對此,尚福林表示,今年的重點工作:首先要促進銀行業進一步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率。包括推動投貸聯動試點等。
其次,要提高銀行的資產質量,開展不良資產證券化和不良資產收益權的轉讓試點。
“我們現在貸款的總量是比較充裕的,但是貸款的周轉速度在逐年下降。通過開展不良資產的證券化和不良資產轉讓,希望可以提升銀行貸款的周轉速度,這樣可以提高支持實體經濟的能力。而且,還要提升銀行市場化、多元化、綜合化處置不良資產的能力。再次,支持壓降銀行運營成本,提升銀行的運營能力,推動“僵屍企業”重組、整合,或者是市場化退出,降低信用杠桿,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尚福林表示。
對P2P業務,銀監會繼續加強監管
今年來,監管層加大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的力度,以防止外部風險向銀行業傳染。
“當前,非法集資的形勢比較嚴峻,案件處於高發和頻發階段,作案的方式和花樣也在不斷翻新。比如像e租寶這樣一個公司,打著互聯網和P2P的幌子,向社會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涉嫌非法集資,目前有關部門已經立案查處,正在追繳資產,最大限度地挽回損失。”尚福林表示。
他還特別指出,對P2P業務,銀監會也會繼續加強監管,與有關部門共同開展互聯網金融的專項治理。
尚福林提示,在參與社會金融活動的時候,必須十分審慎,要著重做好“三看”:一是看對象。看它是不是面向社會不特定對象在籌集資金。二是看回報。看是不是承諾超常的高利回報。現在的企業情況、經濟發展情況大家都清楚,動則高達百分之十幾、甚至百分之二十幾的回報,這種情況是不可能做到的,這就有涉嫌非法集資之嫌。三是看營銷。看營銷是否公開宣傳,以公開宣傳的形式募集資金。總之,看清三點以後再做審慎的投資決定。
評級機構下調中國評級是誤判
目前銀行業不良風險攀升,利潤不斷下滑,同時行業還面臨宏觀經濟結構調整和下行的壓力,這引發了各界對於中國銀行業是否會爆發系統性風險的擔憂。
值得註意的是,國際評級機構巨頭之一的穆迪日前將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從穩定轉為負面,同時還將30多家中國國有企業的評級展望從穩定調整為負面。這25家金融機構包括:3家政策性銀行、12家中資商業銀行、3家不良資產管理公司、3家金融租賃公司、3家證券公司和1家資產管理公司。
“防範系統性風險是銀行業監管所必須堅守的風險底線。目前,銀行業總體運行平穩,風險還是可控的。”尚福林表示,“也註意到最近有一些評級機構下調了中國的主權評級和部分金融機構的評級展望,我們感覺這是目前對中國銀行業運行情況的誤判。”
他還進一步指出,到去年底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13.45%,比年初有所提高,總體水平較高;不良貸款率1.67%,不良率有所上升,但是同國際水平比較低;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181%,也就是說1塊錢的不良資產有一塊八毛一的支出,撥備充裕;行業利潤增速下降,但是盈利絕對額較高,內源性資本補充能力較強;銀行資產利潤率比較高,是1.1%,資本利潤率14.98%,高達發達國家平均水平。
12家新民營銀行在路上
銀監會此前表示,民營銀行會進入常態化發展階段。不過,目前已經有5家民營銀行開業,但是近來並沒有新的民營銀行獲批。
對此,尚福林回答記者稱,對於新設的民營銀行,把審批權限下放給各地監管局,已經全面受理申請,並盡調審查,已經有12家進入論證階段,下一步加強政策輔導和與政府的會商等。後面還是要按照成熟一家就設立一家的原則,來推進新設的工作。
他還指出,發展民營銀行受到民間資本的高度關註,到目前為止還是按照審慎積極的原則推進試點工作,現在進入正常的審批程序。2014年試點的5家情況,運行總體平穩,為傳統的市場帶來新的活力。由於民營銀行數量規模較小,整體效果還不明顯,但取得較好的反響。
數據顯示,截止2015年末,5家民營銀行資產總額794億元,負債總額651億元,各項監管指標基本達標。
銀行理財資金投向最終還是到了實體經濟
據了解,近幾年銀行開發了一些理財類的金融產品,這些理財產品的利息收入會比一般的存款利息收入高,不過,在吸引投資者同時,也被人質疑存在監管套利。
“這些理財產品的資金投向最終還是到了實體經濟。這類產品當中有沒有套利的、躲避監管的?這個不排除,個別的有這種現象。但是對這種情況,我們已經采取了一些措施,對於新的創新產品,我們也要要求它按照實質重於形式的準則來計提撥備。目前整體情況看,撥備還是比較充足的。”尚福林坦言。
他進一步解釋道,根據相關規定,一是金融企業承擔風險和損失的資產應該計提準備金。現在理財實際也分很多種情況,有的理財是向大家公開發售的,有的是對高凈值客戶發行的,就是所謂私人銀行業務,完全是委托業務,這類是不需要計提風險撥備的。因為這個風險完全由委托人承擔,按照實質重於形式的方式來處理這類業務。第二,商業銀行全部的表內風險和表外風險,這些資產風險都需要按照要求計提資本,在資本計算時這部分都要計算進去。
險資舉牌:風險整體可控
保險資金舉牌潮後,受到各方關註。今年年初股市的大跌,一些在二級市場舉牌的保險資金被套入其中。保險資金舉牌的風險到底怎樣,對整個保險行業的影響究竟如何,受到了各方的關註。記者會上,項俊波也就此問題給出了答複。
項俊波表示,監管部門也一直在高度關註險資舉牌問題。這兩年保監會按照放開前端、管住後端的思路,連續出臺了一系列關於保險資金改革的監管政策。由於改革,保險資金投資的收益率從2012年的3.4%提高到去年的7.6%,達到了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後的最好水平。在放開保險資金投資渠道的同時,保險資金的運用依然保持了安全穩健,目前的整體風險還是可控的。
首先,險資資產結構比較好。現在保險資金的運用余額達到了11.4萬億,其中固定收益類的資產占比達到75%;二是資產質量比較好,持有債券的信用等級有90%達到AA級以上,股票、股權等權益類投資以藍籌股為主,基礎設施等投資AAA評級的占比達到了92%,有擔保的資產占到了88%,而且其中42%是商業銀行提供的擔保;三是資產流動性比較好,債券、股票還有基金等流動性比較高的資產占比達到56%,其中有34%是高流動性資產。
談到舉牌的問題,項俊波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舉牌是二級市場普通的股票投資行為,國際上保險資金是重要的機構投資者,保險資金都是長線資金,包括舉牌在內的投資行為,對股票市場的穩定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支持作用。大家都知道,在國外的資本市場上75%都是機構投資者,75%的機構投資者里面有70%是保險機構,因為是長線資金,需要找很好的出口。
從目前的情況看,國內險資的舉牌行為總體風險是可控的。我們有一個數字,到去年年底,一共有10家保險公司累計舉牌了36家上市公司的股票,投資余額是3650億元,占整個保險資金運營的余額是3.3%,5%都不到,是很小的比例。平均持股比例是10.1%,涉及的36家公司中有21家是藍籌股,投資余額占全部被舉牌股票的93%。
當然,每個問題都有兩個方面,對於保險公司舉牌上市公司的股票,我們應該客觀地看待:一方面加大股權投資是今後一段時期國家大力發展直接融資、支持資本市場發展、降低宏觀經濟杠桿的大方向,這是一種發展趨勢;另一方面,也要對少數公司舉牌行為可能引發的風險保持警惕,防止投資激進所帶來的流動性和期限錯配等潛在風險。下一步我們會持續關註和監測險資的舉牌行為,強化監管措施,加強風險預警和管控,確保在規則允許和法律法規的框架下來進行操作。
萬能險:將展開風險排查
對於2015年聲名鵲起的萬能險,能險作為保險的一個產品能夠引起熱議和關註是一個很好的現象,說明大眾對保險業的認識在提高、廣大消費者保險需求的增強。萬能險在國際上是成熟的和主流的產品,同時兼具財富管理和保障的雙重功能。萬能現在美國已經有37年的歷史,中國是在2000年引入的,去年57家人身險公司開辦萬能險,占人身保險總體份額28%,和國際40%的占比仍是有差距的,相差10到15個百分點。
項俊波認為,萬能險在中國發展這麽快的有三個原因。第一,萬能險的功能比較多,具有保障和投資功能,比周邊國家和地區的保障性能更強一點,比如我國的風險保額和保單的價值比例是20%,韓國和香港大概是5%左右,高出15個百分點;第二,繳取比較靈活,投保人繳納保費以後,可以不定期、不定額的繳納保費,而且賬戶資金可以在靈活的條件下支取;第三,收益保底,通常設定的是最低保證利率,定期結算投資收益。正是因為有這三個特點,萬能險受到了消費者的追捧。
不過,項俊波同時表示,雖然萬能險在我國發展平穩,風險可控,但由於其繳費靈活、流動性比較強,資金在運用方面可能會出現錯配,進而引發資金流通風險。項俊波表示,對於這款產品,保險會是比較重視的,並從償付能力、產品報備、信息披露等方面實施了重點監管。而且從2014年以來,保監會先後18次對萬能險結費利率較高、存在銷售誤導等問題等15家保險公司采取了監管措施,近期保監會也會在系統內開展萬能險的風險排查,出臺規範中短期產品的監管措施,近一步發展長期儲蓄和風險保障率的業務更好地服務民生和社會保障建設,守住行業的風險底線。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