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立言】降低社保費率與民休養生息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5634

這個建議靠譜。2016年2月27日,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姚余棟表示,“在全球125個國家和地區中,僅有11個國家和地區的社保費率超過40%,其中10個國家在歐洲,另外一個就是我們了。”他建議迅速降低五險一金費率,尤其是養老保險費率,在十年之內,將養老保險單位費率從現在的20%降到10%。

上述建議並非空穴來風。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說要“適時適當降低社會保險費率”。2015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16年五大任務之一為“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包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企業稅費負擔,降低社會保險費,研究精簡歸並五險一金等。

廣東省已經行動起來了。2016年2月29日,廣東省政府官網發布了2016-2018年供給側改革的系列方案,對降低社保費率動了真格:從2016年下半年起,推進基本醫療保險城鄉一體化,逐步將單位費率下調至5.5%左右;從2016年3月1日起,將失業保險單位費率從1.5%下調至0.8%。

養老與醫療保險是五項社會保險中的大頭。如果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能像姚余棟建議那樣把單位費率降低一半至10%,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能像廣東那樣把單位費率從8%左右降低5.5%左右,那被沈重社保繳費負擔壓得直不起身子的企業,又能慢慢恢複生機,獲得休養生息的機會。讓企業有活路,勞動者才有活路。

社會保險往往給人一種“政府從企業手里給勞動者爭福利”的錯誤印象。把社保繳費理解成稅就對了。官方教科書上稅有“強制性、無償性與固定性”等特征,社保繳費哪一項都符合:企業與雇員沒有不參保的自由,社保繳費的基數與費率都是由政府強制規定的。既然正名為稅,這社保稅對交易雙方都有影響:既擡高了企業用工成本,也降低了雇員收入水平。

舉個“栗子”。2014年年度某城市五險一金的企業總費率為35%(五險)+7%(公積金),個人總費率為10.5%+7%。一個雇員稅前月薪10000元,假設繳費基數也是10000元,那麽,個人要繳納五險社保稅1050元+公積金700元+個人所得稅395元,合計2145元。個人稅後工資7855元。企業要繳納五險社保稅3500元+公積金700元。企業付出的用工成本為14200元。

這14200元是你的真實稅前收入。你一共繳納了4945元(加上公積金為6345元),你承受的實際稅率為34.82%(加上公積金達44.68%)。公積金可以視為強制儲蓄。

這與另一種安排是等價的:企業給你稅前工資14200元,你繳納稅率34.82%的個稅、社保稅與費率9.86%的公積金。這兩種等價的安排,理論上給員工的稅負痛苦應該是一樣的,但實際上給人的感覺很不一樣,許多人沒那麽理性。

理解了這兩種安排是等價的,也就不難理解,真正對員工收入造成重大影響的,主要是社保稅,而不是個稅。並不是所有員工都需要繳納個稅,但所有員工都需要繳納社保稅。對需要繳納個稅的大多數人來說,繳納的個稅相對於社保稅也只是小頭。

理解了社保繳費是稅的本質,就不難理解,為什麽降低社保費率是供給側改革的題中應有之義。對供給側改革,不同人或有不同的理解,但有一點是共識,那就是減稅,更準確地說是降低稅率。而且,降低稅率並不一定意味著政府稅收收入的減少。稅率降低後,企業經營狀況改善,經濟會更繁榮,稅基也會相應擴大。拉法曲線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或有人說,社保繳費與普通的稅有點不一樣,將來工作者退休後,可以領到養老金,普通的稅收走了也就收走了。其實,普通的稅一般也會轉化為某種公共服務。

更核心的問題在於,你退休後領的養老金來源並非你工作時繳納的社保。中國的小賬戶、大統籌的養老與醫療保險,仍是偏現收現支的。即現在的工作者、年輕人與下一代繳納社保,給退休者、老年人與上一代發放養老金。前者將來退休了,只能指望再下一代。

這種遊戲不可能天長地久。它的實質是資源向上一代轉移,而資源向下一代轉移是天道,是自然法,是基因綿延與種群存續的基本前提。

養老保險是俾斯麥首創的,但德國照樣玩不下去,已從2012年起,將退休年齡延遲到67歲。只要維持現收現支的社保模式,中國延遲退休也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降低社保費率的好處,一是削減了資源向上一代轉移的強度,有利於工作者與年輕人提高收入,二是給純個人賬戶的社保模式留下了空間。

中國的公積金制度就是個人賬戶模式,一些單位搞的企業年金與職業年金也是個人賬戶模式。不降低社保費率,除非財大氣粗的央企與部分外企,一般企業哪有余力給員工搞年金?個人賬戶模式相當於強制儲蓄,個人對自己和家庭負責。從發展中國家的泥淖中拔地而出、興旺繁榮的智利與新加坡,搞的都是純個人賬戶模式,絕不是偶然的。

總之,降低社保費率,與民休養生息,對企業有利,對員工也有利;既有利於經濟繁榮,也有利於社會綿延與文明存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89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